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01
(1)初等教育
希腊化时期,初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大大增加,教育对象也扩大为所有自由民子女,女孩也可接受与男孩相同的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阅读、书写、算术以及经典文学作品。
(2)中等教育
亚历山大大力修建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汇聚了各地学者研究整理古典文献,创立了科学的文法体系。在此背景下,语法学家开设学校,向学生教授文法、修辞和逻辑学,并收取一定学费。这种文法学校偏重进行知识教学,教育内容可分为文学和科学两个方面。
(3)高等教育
①亚历山大利亚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已经初步具备了高等学府的特征。
②古希腊哲学家芝诺、伊壁鸠鲁等人在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的基础上,兴办了多所高水平的学校,如斯多葛学派哲学学校、伊壁鸠鲁学派哲学学校等。
③公元前200年前后,“雅典大学”合并成立,它大力吸收和改造希腊传统文化,尤其重视对文法、修辞学和哲学的教学研究,成为当时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
4.3 课后习题详解
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罗马的主要教育机构是家庭,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读写算、农业知识、道德义务、传统和习俗、军事训练以及法律的构成,教学方法主要以模仿和亲身经历为主。在教育思想方面,罗马人很少涉及纯理论问题的探讨,更关注教育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具体问题。
(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阶段
古罗马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其中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有划分为:希腊化前的教育、希腊文化影响后的教育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2)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①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
a.家庭承担教育
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国家不太干预。希腊文化前的罗马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持续到16周岁,主要有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教育。
b.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以道德、法律和修辞教育为主。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识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文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演说家。
c.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模仿、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来进行。
d.教师的地位
教师的地位比较低。如初等教育中的教师大多是穷困潦倒的希腊人。
②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
a.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
共和时期罗马的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随着希腊文化的传入,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逐渐意识到了教育和人才的价值,开始干预和控制文化和教育,这主要表现为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支持和保护学术发展。
b.给予教师一定的豁免权
共和时期罗马教师地位低下,自恺撒开始,教师陆续获得了一些豁免权。截止公元150年,教师相继获得了民事义务、税收、兵役的豁免权,外省教师的公民权也得到承认。
c.教师由政府任命
共和时期罗马的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教师和学校,但罗马帝国逐渐集中了这一权力,由政府直接任命教师并提供薪水。教师的任命需经过中央政府允许,再由地方委员会决定。选择教师的条件主要包括:道德水平、学术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形式通常是公开演讲。
d.限制言论自由
为巩固统治,罗马帝国实行了文化高压政策,如焚烧预言书籍、逼迫宣扬共和观念的学者等,使原本活跃的罗马思想界归于沉寂,许多学者转向研究斯多葛哲学和基督教理论。这一时期也正是基督教的高速发展时期。
2.古罗马教育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其具体内容和过程如何?
答:(1)普通学校教育
①小学
a.具体内容
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末,以7~12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教授读、写、算,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
b.发展进程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显改善,教学条件改变不大,教学对象仍主要针对平民子女,贵族及富豪子女依然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
②文法学校
a.具体内容
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主要的教学语言,拉丁文学作品则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教育对象为富豪子弟。
b.发展进程
在帝国的文化高压政策下,文法学校的教学逐渐地走向形式主义,逐渐脱离生活。
③修辞学校
a.具体内容
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雄辩家、律师和政治家等,教授修辞学、法律、天文学、数学、几何、伦理等。
b.发展进程
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了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但文化高压政策挤压了演说的空间与可能,雄辩术逐渐沦为了法庭辩护,因而雄辩术教育也走向了远离生活的形式主义,成为了贵族青年进入政界的敲门砖。
(2)帝国时期的其他类型教育
①医学教育
罗马最著名的医学家盖伦创作了《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是当时医学校的标准教科书,这一时期的医学教育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奠定了萨拉诺大学的基础。
②建筑学教育
著名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乌斯创作了《论建筑》,他在书中提出建筑家首先应该受到广泛的、自由的基础教育;其次应该多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而非进行纯理论的学习。罗马时期的建筑学教育为基督教教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筑师,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③法律教育
帝国时期的法律教学一般采用讲座的形式,教师评注教材,学生记忆,并到法庭旁听。当时通行的法律教材有《查斯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术汇编》《法典》和《新律》。罗马的法律教学传统为中世纪波隆那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西塞罗和昆体良教育思想之间的异同是什么?
答:(1)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后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①西塞罗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具备雄辩能力的优秀政治家,对雄辩家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
②雄辩家的培养应彰显人的本性和特点,待人礼让,同时培养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
③雄辩家的培养有四大要素,其中道德品质的养成是雄辩家教育的首要任务,知识文化素养其次,良好地表达能力(即修辞)是演说的必要能力,优雅的举止风度也十分重要。
(2)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著名的雄辩家、教育家。
①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即道德高尚的、具有完美雄辩术技巧的雄辩家。
②雄辩家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应通晓希腊文和拉丁文,对辩证法、几何、天文学、哲学、音乐、法律等都有所了解,对优秀雄辩家的作品保有崇敬,具有非凡的文化修养。
③昆体良驳斥了“受教育是一种少数人具有的天赋”的思想,认为教育缺少的不是天赋而是学习,教育必须与天赋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理想的雄辩家。因此,教育者必须了解儿童的天赋和特点,发挥学生的长处,因材施教。
④昆体良划分了教育阶段:7岁前接受家庭教育,7岁以后进入初级学校,毕业后进入文法学校,有初步基础后进入雄辩术学校。
⑤昆体良极力主张实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由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3)相同点
二人对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同,即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雄辩家。西塞罗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备雄辩能力的优秀政治家,对雄辩家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即道德高尚的、具有完美雄辩术技巧的雄辩家。
(4)不同点
①教学方式不同
西塞罗认为,培养雄辩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训练,而昆体良极力主张实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由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这是二者在培养雄辩家方面最大的不同。
②对雄辩家的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不同
西塞罗认为雄辩家的培养有四大要素,其中道德品质的养成是雄辩家教育的首要任务,知识文化素养其次,良好地表达能力(即修辞)是演说的必要能力,优雅的举止风度也十分重要。而昆体良则强调雄辩家要具有非凡的文化修养。
③对教育阶段的划分不同
由于西塞罗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雄辩能力,因此,他不太注重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固定的教育阶段。而昆体良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他将教育阶段划分为家庭教育、触及学校、文法学校和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并明确规定了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
5.2 课后习题详解
1.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1)中世纪的时间划分及时代特征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但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始于公元500年左右,一般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标志性时间;终于1500年左右,一般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等事件作为标志。中世纪往往被认为是一个文化教育处于薄弱状态的黑暗时期。其文化的主题和核心是宗教文化与宗教思想。基督教在思想文化及一切社会活动中占据了统治性的地位。
(2)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宗教教育。而由于基督教在西欧占统治地位,因此,中世纪教育基本上为基督教教育。基督教教育包含两层意思:
①学习基督教的各种信条,即救世所必需的真理;
②指道德训练,即基督教徒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律法。
简而言之,基督教教育是指对教徒们进行的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和行为准则的教育。
2.修道院学校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
答:(1)修道院学校的产生
修道院出现于公元3~5世纪,是“教父时代”基督教教义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产物,具有禁欲主义传统和非探究性的特点。
(2)修道院制度与教学
一般认为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创立了最早的修道院。修道院的特点有:
①修道院的学生
修道院接收两类学生,即志在成为神职人员的人和不以神职为生的人,前者称为“内学”,后者称为“外学”。修道院学生一般十岁入学,学习期限约为八年。
②修道院的教育内容
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由简单的读、写、算逐渐演变为“七艺”的课程体系,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其中前三项为高级课程,后四项为初级课程。
③修道院的教师与教学方法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3)修道院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①修道院保存了拉丁文的经典语言,并指导信徒拉丁文读写、与宗教仪式相关的艺术和科学,使前代文明的一部分成果得以传承。
②拉丁文化与基督教教义结合,形成了一种自发的基督教文化,其核心正是修道院。因此修道院制度在基督教保存、传播和塑造西欧文明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6世纪,帝国政治混乱,导致国家教学力量衰退,这时修道院由基督教教育机构演变为了学术中心,对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3.西欧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宫廷教育,骑士教育,行会、城市教育和中世纪大学教育。
(1)宫廷教育
宫廷学校是一种由世俗封建主倡导的,以宫廷为中心的,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著名的宫廷学校有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的宫廷学校和萨克森王国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骑士制度始于9世纪末,盛行于十字军东征的11~12世纪。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即都是在封建领主的家庭里进行的,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它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
(3)行会教育
行会兴起于9世纪的意大利,是市民阶层争取独立、维护自身的利益的核心组织,而教育恰恰是其扩大自身影响的重要手段。行会教育大体采用艺徒制的方式。这种教育和培训方式包括:
①艺徒制
想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必须加入某一行会接受艺徒训练。
②学校学习和学徒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商人的培养,需先将子弟送入文法学校学习基本的读、写技能,然后送入算术学校学习计算法,最后到商人或银行家的字号里接受学徒训练。
③职业学校或艺徒学校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部分行会开始建立正规的职业学校或艺徒学校,作为固定的教育场所进行职业技术训练,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艺徒训练制度。
(4)城市教育
城市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城市新兴市民阶层开办的一系列学习世俗知识的学校总称,其主要类型有城市拉丁语学校、写作和算学学校、歌祷堂学校。
(5)中世纪大学教育
①性质
中世纪大学最初具有行会的性质,是一种自治性质的教授和学习,由一名(或数名)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进行组织,进行职业训练。
②分类
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学生大学”,一种为“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巴黎大学则是“先生大学”的典型。
③教学
中世纪大学由单科学校逐渐形成了由文、法、神、医四科组成的大学。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文科、法科、神学科和医科。中世纪大学教学已经出现了学位制。
4.中世纪大学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答:中世纪大学发端于11世纪,按其形成方式可划分为自然形成的大学、迁校而成的大学以及由教会或封建领主创办的大学。
(1)中世纪大学最初具有行会的性质,是一种自治性质的教授和学习,由一名(或数名)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进行组织,进行职业训练。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形式。
(2)西欧最早产生的大学如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它们有“母大学”之称,是后来大学的样板。
(3)中世纪大学打破了教会垄断高等教育的局面,利用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矛盾,争得了一些特权,有一定民主和自由,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学术的繁荣,培育了一代新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4)中世纪大学成为近现代大学的直接起源,是西欧中世纪教育的重大成就。
(5)中世纪大学也有局限性,由于当时教会势力强,中世纪大学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教会势力很快就渗进了大学,宗教色彩浓厚,大学教学受经院哲学影响很深,存在着烦琐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端。
6.2 课后习题详解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全人”有何特征?
答:(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近代早期的人文主义者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猛烈地批判基督教神学的禁欲主义观点,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自然本性。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怀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追求人的幸福,成为人文主义区别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大多数人文主义者都主张在现实的人生中要采取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实现个人理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个人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烈地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的压制和束缚,由此而产生的个人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强调个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挖掘个人潜能、依靠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框架的束缚,但许多人文主义思想家却在不断地修正着这个框架并改变了它的重心。人文主义者越来越多地歌颂人的现实生活,赞美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机和力量,赞美人的理性和意志的自由。
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
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提出了“全人”理想,人文主义者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文化和智力的统一,即塑造拥有最高智慧的全才。北欧人文主义兴起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北欧洲诸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较意大利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相对倾向于贫民和社会。
(1)不同之处
①教育性质不同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注重社会道德的全面进步,具有较强的宗教性。
②教育内容不同
意大利的教育注重文学和美学,北欧的教育注重宗教和道德教育。
③培养目标不同
意大利强调培养城市公民,北欧强调培养君主和朝臣。
(2)相同之处
①注重对古典科目的学习与研究;
②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③反对经院哲学,强调个性解放;
④注重古典语言;
⑤两地后期均出现了形式主义。
3.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1)基本特征
①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②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③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④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⑤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时代特征
①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
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早期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反对仅仅培养神职人员的教育目的。他们十分重视教育在培养人的方面的作用并根据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需要,在继承和发展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全人”的教育理想。他们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西塞罗所说的“政治家”、昆体良所说的“善于演说的善良人”,培养出具有优秀品德与理智的好市民和好的统治者,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开创性人物。
②重视学习人文学科,不断拓宽教育内容
人文主义教育倡导体、智、德、美等多方面和谐发展。首先,在智育方面,人文主义教育家重视学习希腊和罗马的古典作品,对希腊、罗马古典作品的学习逐渐取代了以往神学的支配地位。其次,体育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再次,在德育方面,人文主义教育家反对教会所提出的禁欲、愚昧等道德观念,提倡自由等新道德观念,强调要培养符合现实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道德品质。
③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与经院主义教育压制和体罚儿童、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相对立,人文主义教育家强调要尊重和热爱儿童,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在教学中的意义。他们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反对纯书本教学,主张运用参观、观察、旅行、直观教具、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人文主义教育家还主张在教学中使用民族语言,打破了完全用拉丁语进行教学的局面。
④重视教师的作用
人文主义教育家将教师的道德、智慧、学识和身体素质看作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强调教师教育学生要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许多人文主义教师本人就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掌握了几种语言,并在教学中取得卓越成效的教育家。
4.文艺复兴与大学变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答:文艺复兴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反封建、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因而对大学变革产生了影响。
(1)冲击了中世纪大学占垄断地位的经院主义课程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者批判旧的、由教会控制的学校,批判经院主义并且反对这些学校仅仅培养僧侣和神职人员。文艺复兴的这种新思潮、新文化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冲击了中世纪大学的经院主义课程。
(2)加快了大学世俗化进程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有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
(3)大学由国际性机构转变为民族性的机构
中世纪大学基本是在基督教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然而16世纪以后,由于欧洲教派冲突和基督教地位的下降等因素,大学初期不同学者自由讲学、探讨的现象逐渐消失,大学的通用语言拉丁语逐渐为各民族的语言所取代,大学的国际性特征已不存在。
(4)学术自由的萌芽
人文主义者热衷于新的教育,活跃于各类学校之中,发挥着酵母的作用,由于学校类型多样化,教会的任职期限也长短不一,许多教师类似于古希腊的智者,流动任教,使得教师可以和很多学校发生关系,形成了学术自由的氛围。
7.2 课后习题详解
1.宗教改革时期出现的国民教育思想为什么要用宗教的语言来表述?
答:(1)宗教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天主教会一直是欧洲封建制度的政治中心与精神支柱,而罗马教廷则是凌驾于各封建王国之上的绝对统治力量,控制着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活动。中世纪后期,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日益腐化,早期基督教所宣扬的纯朴、贞洁、服从、安贫等美德渐渐沦丧,教皇与教士对手中权力和财富的关心远远超过对信仰和来世的追求,于是,腐败、贪婪、保守的教会蜕化成欧洲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敌人。与此同时,在欧洲封建经济缓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初步萌芽的过程中,受文艺复兴运动的鼓舞,一种独立精神、一种标榜民族生活方式独特性的思想情感正在意大利以外的欧洲各民族中滋生。而各地的封建君主也正积极摆脱罗马教廷的干预,扩大各自在本国或本地区范围内的影响,并力图将教会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教会成为了普遍的社会要求。
(2)宗教改革时期的国民教育思想用宗教语言表达的原因
①基督教的强大影响
漫长的中世纪在西欧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基督教作为统治各国的国教,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国民教育思想作为刚刚萌芽的新思想,其力量还不足以与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相抗衡,因此,用宗教的语言来伪装自己,才能够使国民教育思想长久存在和发展。
②有利于广大群众接受
中世纪的民众经过基督教长时间的统治,思想比较僵化、文化水平比较低,并且当时大多数人都是基督教徒。用宗教语言来表达能够更有利于普通民众接受新的教育思想。
③君权神授的影响
君权神授的思想还没有被抛弃,君主或国家的领导人需要宗教的帮助。
2.宗教改革中,各新教派别是如何推动当时普通民众教育发展的?
答:(1)路德派
①代表人物
路德、梅兰克顿、斯特拉斯堡。
②改革目的
将传统拉丁语学校改造成文科中学,培养所需的宗教和政治人才。
③措施
a.组织开展了广泛的民众识字运动,目的是进行宗教教育和用德语教授读书写字;
b.奉命改组德意志北部的各教会;
c.拟定了改革教会与学校的计划书,以推动德意志北部新教教育改革。
(2)加尔文派
①代表
日内瓦、尼德兰的改革教会派、苏格兰的长老会、法国胡格诺派以及北美的清教派。
②措施
a.注重国民教育,对儿童实行初等义务教育;
b.对教学设备、教育体制以及师资进行改革。
(3)天主教派的措施
①创办坡特•诺亚尔小学,致力于发展初等教育事业;
②强调宗教教育,以培养性情洁白且富于虔敬理念的忠实信徒为目的;
相关话题/外国教育史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8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亚里士多德 2耶稣会教育 3形势教学阶段 4拿破仑教育改革 5史密斯—休斯法 6《教学与发展》二 问答题 (共70分)1 西欧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述评。(25分)2 试比较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25分)3 外国教育史学科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关系。(2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9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七艺 2公学 3法国的帝国大学 4快乐之家 5统觉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绅士教育论 2儿童中心主义3教育万能论 4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三 论述题(共45分)1裴斯泰洛奇教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25分)2 20世纪前半期欧美国家教育改革述评。(20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6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 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 8《巴甫雷什中学》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7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8永恒主义二: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外国教育史考研复习讲义完整
外国教育史 远古教育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300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古代教育 中古教育阶段:奴隶社会的教育(前3000年~公元5世纪,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古教育阶段: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476~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82018考研:教你轻松掌握外国教育史
1、外国古代教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 ...教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