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01
②社会背景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社会改良运动的一部分。进步主义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反映了美国城市中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社会改良愿望。
③现实背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
b.新移民大量涌入,提出教育美国化的诉求;
c.美国旧教育与儿童、社会、生活脱离,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历程
①形成期(1883~1919)
a.这一时期,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之父帕克在昆西学校和库克师范学校的实习学校进行了进步主义教育实验,并对其实验进行了经验总结,发表了《关于教学的谈话》《关于教育的谈话》等著作。
b.杜威在杜威学校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等一系列重要著作。
c.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初等教育改革中形成了儿童中心的基本倾向,使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原则与模式得以建立,这些正是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得以确立的内在根据。
②拓展期(1919~1929)
a.标志
起始于1919年3月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成立,截止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b.原则
拓展期确定了进步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以对人的心理、生理和精神,以及社会的特性和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为基础,促使个人得到最自由和最充分的发展,并制定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七项原则。
③转变期(1929~1938)
a.标志
起始于1929年经济危机,截止到1938年博德发表《进步主义教育在十字路口》。
b.主要变化
第一,出现了“八年研究”这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史上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实验,进一步巩固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美国教育界的地位,达到了新的巅峰。
第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研究重心从初等教育转移到中等教育,而关注重心则从儿童中心转移到社会改造上。
第三,由于对待教育和社会的态度不同,进步主义运动分成两个阵营:一是坚持以往儿童中心倾向的阵营,二是坚持教育应该努力培养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的阵营。
④衰落期(1938~1957)
a.标志
起始于1938年博德发表《进步主义教育在十字路口》,截止到1957年《进步主义教育》杂志停办。
b.过程
第一,1936~1938年斯大林的“大清洗”和1939年苏联政府与希特勒政府签订的条约,使30年代社会改造倾向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失去了社会基础,面临困境。
第二,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思想对进步主义思想提出了批判。
第三,1944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改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西欧“新教育联谊会”的美国分会,于1955年协会解散。
(3)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特征
①体现了社会中心主义的色彩
a.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目标是让教育适应社会变革,在其实践过程中一直强调新的教育方式,以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策略。
b.进步主义教育家们除了强调教育改革应与社会改革相协调外,还始终坚持以人和人的解放为核心的教育哲学。
c.进步主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给儿童更多的自由,避免过多的限制。
②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点
a.对儿童的重新认识和对儿童地位的强调
进步主义教育发扬了儿童中心论,提出了“整个儿童”的概念,重视儿童生活的各种不同方面,把儿童看作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b.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改变
进步主义教育认为教师的作用是鼓励,而不是监督或者惟一的权威。
c.对学校观念的变化
学校不再是被动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教育主题,主要的教学方法也不应是通过记忆和推论进行教育,而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获得经验。
d.对教学、课程、课堂等观念的变化
第一,进步主义教育强调互助、热情和人道的教室气氛,强调让儿童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
第二,进步主义教育认为课程应适应每个儿童的成熟水平,并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创造力、自我表现和人格发展来进行个别化教学;
第三,鼓励儿童建立促进合作、共同经验的组织模式,以便进行知识的探索、操作和运用。
(4)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①没有与美国社会的进步保持同步,并受到了苏联卫星上天导致的对进步主义教育的质疑和批评;
②其理论和实践存在内在的矛盾和局限,没有很好地处理活动与系统知识、自由与纪律、教师与学生这类教育基本矛盾;
③具有传统主义色彩的教育思潮,如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以及从内部发展而来的改造主义的批判,加速了其衰落。
4.论述杜威教育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答: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领袖。他的理论突破了以往教育理论中形式论与实质论、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等二元论的限制,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现代教育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杜威教育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是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
①经验是一种行为,涵盖认识的、情感的、意志的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
②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
③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接受环境的塑造,还存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改造。
④经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存在终极目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是个人经验的不断生长。
(2)教育即生长
①“教育即生长”是指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②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必须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并通过教育引起儿童内在的变化和发展。
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儿童,但也不能放纵儿童。
(3)教育即生活
①“教育即生活”主要涉及到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
②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③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4)学校即社会
①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②“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③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明显的影响。
(5)教育无目的
①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无目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②杜威在论述中也承认教育存在社会性目的,即民主,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的完善服务。
(6)从做中学与教材心理化
①从做中学
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阅读、书写等形式。
②教材心理化
教材心理化是指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被抽象出来之前的原来的经验,也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之后再把直接经验组织化,从而形成能提供给有技能的、成熟的人的教材形式。
(7)五步探究教学法
根据科学的实验主义探究方法和反省思维方式,杜威提出了五步探究教学法:
①创设疑难情境;
②确定疑难所在;
③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④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⑤验证这个假设。
这种教学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思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能力,与主智主义的传统教育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该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活动,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狭化了认知的途径,泛化了问题意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
(8)道德教育
①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②杜威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的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
③杜威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
a.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是指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内容和目的。
b.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是指道德教育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5.归纳出新传统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并论述其主要观点。
答:(1)永恒主义教育思潮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重要教育思潮。它批判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古典实在论的教育观念。它认为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因此立足于人性、培养人的理性能力的教育也应该是永恒不变的。该思潮强调古典自由教育,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对美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永恒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
①由于人性是不变的,因而立足于人性的教育的性质也应是永恒不变的;
②理性乃是人将自己从其他动物中区分出来的特性,是人的本质力量之所在,因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们运用理智的能力;
③教育应该使人掌握永恒不变的真理,而不应去适应眼前的需要;
④教育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生活的准备;
⑤应当让儿童学习永恒的古典学科,使他们认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永恒事物。经典著作应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其中包含着所要学习的永恒真理;
⑥教学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学应该强调教师的作用,尤其是经典著作的阅读。
(2)要素主义教育思潮
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60年代在美国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的对立面而兴起的教育思潮。要素主义教育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越时空的要素,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如何保持并传授这种要素。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①在教育目的上
强调人的心智或智力的发展,主张传统的心智训练,强调智力标准,加强天才教育。
②在教育内容上
主张讲授基础科目,开设以学科为中心的系统的学习科目,主张吸收预先规定的教材,恢复传统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③在师生关系上
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是文化的代表者,在教育过程中属于支配、主导的地位,强调学生纪律和刻苦努力。
④在教育与社会关系上
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特别是为国家急迫的政治和经济的现实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和知识深广、善于思考的专业人才。
⑤在教育的重心问题上
要素主义者反对迎合儿童的即时兴趣和需要,要求学校以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为重心。
(3)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
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是20世纪30~60年代在欧美兴起的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注重宗教教育的教育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天主教新托马斯主义。该思潮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认为教育应该以宗教为基础。该思潮的基本观点:
①托马斯哲学认为,人应该通过信仰来获救。
②托马斯处理了理性与信仰的关系,提出“欲信之,先知之”的观念,即只有最大限度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世界,才能理解上帝。
③注重神启,强调宗教知识,注重宗教教育。
6.论述儿童研究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研究领域。
答:(1)儿童研究运动的发展历程
①19世纪80年代的兴起时期
这一时期,运动进展相对缓慢,主要是一些对儿童研究有兴趣的教师和医疗团体进行一些有关儿童兴趣和心理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松散,没有非常突出的成果,但积蓄了儿童研究的力量。
②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前十年的高潮期
这一时期,相关研究者成立了多达25个全国性的儿童研究协会等组织,创建了多达20多种刊物,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儿童研究理论,这使得儿童研究运动得到了强有力的领导,研究的成果和观点得以广泛传播。
③20世纪10年代之后的衰退期
这一时期,儿童研究运动由于参加人员众多、规模过大、方法简单,研究上没有注意强调真正严格的科学,因此在各种批评声中逐渐衰退,被更为先进和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所取代。
(2)儿童研究运动的主要研究领域
①儿童学
儿童学是以与儿童发展相关的众多学科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采用当时先进的科学方法,重视遗传、早期环境以及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当时儿童研究运动的重要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儿童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②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以儿童出生到青年初期心理的发生、发展为研究对象,是揭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儿童心理学是在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下,作为儿童研究运动的组成部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并发展起来的。
③智力测验法
儿童研究运动的第三个重要的领域就是智力测验法。该方法自20世纪初在儿童研究运动的背景下提出依赖盛行与欧美乃至世界各地,并流行至今。智力测验法的创始人是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比奈。1905年,比奈和西蒙合作发表了《低智力水平诊断的新方法》,认为智力应包含一切高等的心理机能,其中判断、理解、推理三者是智力的基本成分。
7.分析综合中学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特性。
答:综合中学运动是指20世纪以来,在民主社会的背景和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中,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欧美各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制度和机构的运动。综合中学运动的基本精神是反对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双轨制,强调中等教育的民主化。
(1)综合中学运动的发展历程
①美国
a.1893年美国教育联合会成立了十人委员会对中等教育的发展进行调查,并做出计划报告。该报告提出,中学课程的所有学科应以同样的方式教给所有的学生,应将相关学科尽可能地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妥善交织起来的综合学习过程。同时,还强调学科的心智训练价值。
b.《中等教育基本原则》报告深刻地影响了美国中等教育的宗旨和制度。报告所赞成的“六三三制”和综合中学不仅与民主社会发展相一致,而且提出了“为所有人的中等教育”这一基本意识。
②法国
a.1902年法国进行的改革将教授现代语文和自然科学的现代课程组提升到和以拉丁语为必修课、希腊语为选修课的古典课程组平等并列的地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b.他们批判了法国的双轨制学校体系,呼吁建立统一学校,形成了统一学校运动。
c.1926年,就任公共教育部长的艾伯特等人试图统一高级小学、市立中学和国立中学课程计划里同一科目的内容,实施免费中等教育、男女教育平等,但没有成效。
d.1936年,教育部长让•扎伊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中学也归属到统一学校中去,变双轨制为阶梯制,使中学成为初等教育的延续。这一方案也未通过。
③德国
a.1900年德国开始了中等教育改革。所有的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和文实中学被宣布具有同等地位,其学生都能进入大学学习。
b.“一战”之后,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魏玛共和国建立。为了适应民主化趋势和民众对享有中等教育的广泛要求,魏玛政府在保留原来中学类型的基础上,新设立了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学校。
④英国
英国在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之后,公立初等教育制度得到了发展,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如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缺乏联系。而初等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中等教育的需要也日益增长,这就要求对英国传统的以公学和文法学校为主的中等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2)综合中学运动的特征
综合中学是一种为全体儿童设立的非选拔性的学校,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学生都在一起接受教育。
①广泛性
综合中学运动本身的广泛性即综合中学运动作为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各个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过程;综合中学运动作为追求平等民主的教育运动,它所涉及的对象是全体国民;只要有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需要,只要据此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并追求教育民主,都受到综合中学运动的影响。
②综合性
综合中学运动试图建立一种能进行全面教育的教育机构。因此,在教育机构外部排列或内部构成,以及教育内容和课程编排上,这一运动都体现了一种全面、综合、优化选择的特性,以建立适应社会整体发展所需的中等教育,为各种水平的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社会教育、更广的学习和选择范围以及更加有效的培养措施。
③平等性
综合中学运动总体而言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传统中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的双轨制或三规制,试图通过消除中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地位差别,以及建立新的平等的教育机构,达到教育平等的目的,从而消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差别。
④科学性
综合中学运动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结果之上的。在综合制改组的过程中,各种分组形势以及定向准备和指导阶段等都体现了追求平等过程中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⑤民主性
综合中学运动体现了民主社会发展的特性,也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表现。通过综合中学运动,不仅使教育体系自身实现了民主,也通过这种形式培养了现实民主社会的公民。
⑥社会功利性
综合中学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如何解决传统教育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技术人才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8.论述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确立过程,分析其经验教训。
答:(1)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确立过程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俄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全面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行动。其中包括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①1917~1930年的初创时期
a.改造措施
第一,建立新的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取代以往沙皇俄国的国民教育管理体制;
第二,剥夺教会对教育的领导权,实现教育的世俗化;
第三,实现男女和民族教育平等;
第四,改变旧教师的观念,培养新教师。
b.革新措施
第一,学校改革;
第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三,综合技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第四,高等教育的改革。
②1931~1941年的调整与巩固时期
苏联教育在初创时期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在城市中实现了七年制义务教育。而且建立了大量学校,人口识字率从1926年的51.1%提高到1939年的81.2%。从1931年开始,苏联进行了一次新的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调整普通教育,稳定教学秩序,培养合格的、确实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
③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时期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联教育按照战时的要求和条件,改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上述三个时期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基本形成,并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苏联的发展、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教育制度、为打破西方的教育垄断、为建立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验教训
①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的世俗化,实现男女和民主教育的平等。
②重视教育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注重教师的培养。
③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于教育的发展,应处理好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循序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9.论述德国纳粹教育的蜕化过程、方式,分析其主要危害。
答:(1)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起源阶段
魏玛共和国时期,战败国经济严重衰退,以旧军官、军国主义分子、容克贵族为代表的右翼势力,以共产党、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左翼力量,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势力反复争夺政权,导致了魏玛共和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这一时期的教育形成了进步与倒退对立的状态。
①进步的改革措施
a.教育立法与政策;
b.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c.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d.各级各类教育改革。
②具有负面影响的教育措施
a.对青年运动的改造,青年运动是19世纪末在德国兴起的由有着相同目的的青年组成的众多团体所进行的群众活动。
b.对纳粹主义的姑息,魏玛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强调自由和民主,因此在对待受到传统势力和大资产阶级支持的右翼极端纳粹分子时,采取了一种软弱的态度,姑息养奸,最后导致了自身的失败,为纳粹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条件。
③魏玛时期教育的评价
a.在20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史上,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它努力复兴教育,强调教育民主化,扩大教育机会,对学校进行改革,使得这一时期德国学校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
b.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措施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教育改革的先声,但它的某些措施并没有完全消除旧有的矛盾,并在实际上推动了纳粹的上台,体现了其负面的影响,从而也成为纳粹教育的起源阶段。
(2)纳粹专政时期的发展崩溃阶段
①教育管理和政策方针的纳粹化
a.在希特勒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纳粹政府采取了大量为纳粹服务的教育政策和方针,不断利用国家机器强化对教育的控制。
b.纳粹政府于1934年4月30日建立了管理全德教育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国民教育部,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整顿和管理,统一规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加强对各级学校教育的中央集权领导,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教育,而学校则成了宣扬法西斯主义的机构。这也是德国历史上首次在中央政府设立教育部。为了贯彻希特勒的意图和纳粹化的教育目的,纳粹教育行政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
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纳粹化
a.初等教育
国民学校作为实行义务教育的场所,强化了德国民族主义色彩的教育。在国民学校的高级阶段,教学科目从原有的12门减少到10门,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德语和体育等科目上,以使学生成为纳粹政府的军事后备力量。高级国民学校逐渐成为大多数学生接受中等程度教育的主要场所。上述改变强化了教育的双轨制,使得魏玛共和国时期所做的教育民主化改革的努力付之东流,教育质量也急剧下降。德国初等教育进入了倒退阶段。
b.中等教育
为了尽快培养战争所需的工具,纳粹当局缩短了中等教育年限,由9年缩短为8年,并压缩了中等教育的规模,将中等教育原有的五种学校类型减少至三种,只保留了文科中学、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学校。
c.高等教育
纳粹采用了以下措施来实现高等教育的纳粹化:纳粹政府强调根据对纳粹党的忠诚和在希特勒青年运动中的表现来招收学生,并拒绝招收犹太人和妇女。因此,大学规模急剧缩小,大学充满了恐怖和威权主义气氛。
③思想意识的纳粹化
在德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趋于纳粹化的同时,纳粹政府也采取措施加强对学校师生进行纳粹主义思想的灌输与控制。
a.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强化纳粹主义的灌输;
b.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控制,镇压进步人士;
c.加强对书籍的控制和审查;
④专项教育活动的纳粹化
纳粹统治时期,希特勒和纳粹大小党魁“创造”了各种法西斯教育活动,试图从各个方面加强对教育的控制,实现教育的全面纳粹化,如:
a.乡村生活年;
b.劳动服役;
c.希特勒青年运动。
⑤纳粹人才培养的特殊化
成立了全国政治教育学院、阿道夫•希特勒学校、骑士团城堡。
相关话题/外国教育史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8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亚里士多德 2耶稣会教育 3形势教学阶段 4拿破仑教育改革 5史密斯—休斯法 6《教学与发展》二 问答题 (共70分)1 西欧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述评。(25分)2 试比较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25分)3 外国教育史学科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关系。(2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9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七艺 2公学 3法国的帝国大学 4快乐之家 5统觉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绅士教育论 2儿童中心主义3教育万能论 4要素主义教育理论三 论述题(共45分)1裴斯泰洛奇教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25分)2 20世纪前半期欧美国家教育改革述评。(20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6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 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 8《巴甫雷什中学》二:问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师范大学1997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8永恒主义二:问答(每题20分,共60分)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外国教育史考研复习讲义完整
外国教育史 远古教育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300万年前~公元前3000年)古代教育 中古教育阶段:奴隶社会的教育(前3000年~公元5世纪,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近古教育阶段: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476~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82018考研:教你轻松掌握外国教育史
1、外国古代教育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 ...教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