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教育2011年考研政治最后重点预测十题(4)

海天教育 /2011-01-15

  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在法律中,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程序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我们在参与或从事法律活动时,既要重视实体公正,也要重视程序公正。

  (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观念

  5. 大学生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其特征为: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此题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试:

  有序的公共生活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与法制规范

  ① 网络生活属于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需要公共秩序

  A.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C.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 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与法制规范的基本原则

  A. 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不应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

  B. 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C. 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

  ③ 处理网络生活中道德与法制关系的主要内容

  A. 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B.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C.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利用互联网损坏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

  D. 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④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A.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B.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重点10  经济全球化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

  1. 经济全球化发展、影响及对策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深了各国经济的国际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导致地区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壮大,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对策。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

  发展中国家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又要趋利避害。当今世界需要的是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为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

  (2)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矛盾的统一体,尽管区域集团化多少具有排他性,但有成效的区域组织都努力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又具有开放性的一面,因而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当今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比较。20世纪80年代末,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复杂激烈,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

  相同之处是:它们是当今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对区域经济乃世界经济、政治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之处:首先,性质不一样。欧洲联盟是由欧洲27个成员国组成的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组织,而且具有政治、外交联盟性质。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其次,宗旨不同。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协定决定,自生效之日起15年内三国应逐步消除它们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其三,具体作用不同。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南北区域性经济组织,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更多地体现出了美国的战略意图。但是,在另一方面,北美自由贸易区又给加拿大和墨西哥提供了难得的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对于促进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国联合起来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随之大为增强。因此,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亚太经合组织已承诺以多样化为前提,不推行一种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结构并行的办法,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起步较晚。在大西洋两岸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同时,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进程却十分缓慢。东亚的区域合作不发展,尤其是该地区的货币合作不发展,导致该区域的经济不稳定和货币不稳定,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障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证明这一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及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使这一地区开始意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这一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 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立场的转变,是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作出的一项战略选择。①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也面临不断加大的外部风险,而区域经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各国规避全球化的风险提供了一个避风港。② 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③ 作为WTO成员,中国既要接受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也要力图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从而维护自身的利益。④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有助于提高整个东亚地区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⑤ 中国主权范围内存在四个独立关税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的状况将会持续一段时期,引入和借鉴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有助于加强相互间的融合。

  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

  总体来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但深层次结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主要特点有:

  (1)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美国经济保持复兴势头,消费需求显著上升,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日本经济复兴势头较好,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拉动日本出口迅速增长;欧元区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经济复苏乏力。

  (2)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发达国家债务风险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国际主要股市、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调整,各类贸易保护主义显著抬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不稳固,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3)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缓解,一些发达国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意愿减弱,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世界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投票权整体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超过47%,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核心机制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4)各国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西方发达国家力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努力增强自身发展后劲。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各国均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主要手段。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