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史纲知识点冲刺复习汇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1-30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地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像晴空霹雳,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受到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人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

  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广东领导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一书。书中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

  林则徐后来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书稿交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除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以外,还有总结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的《筹海篇》、翻译西人论述的《夷情备采》及西洋科技船炮图说等。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到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

  康有为1898年4月在保国会的演说中把这种民族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 。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进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天演论》对中国人无异是药力猛烈的清醒剂,也是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1898年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然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并非不是一成不变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矛盾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时间民族矛盾突出、尖锐,一时间阶级矛盾又占据了高点,主要矛盾的变化贯穿着整个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随着中国战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此时,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外国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完成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不堪忍受煎熬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不仅没有使中外民族矛盾得以解决,反而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由此爆发。因此,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国内的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度激化了的中外民族矛盾暂时缓和下来,退居于从属的地位。

  1860年至1901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经过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清政府调整了统治政策,奉行“中外和好”,以共同镇压人民革命。但好景不长,“中外和好”的局面,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加紧了对中国邻邦和边疆地区的侵略,造成了中国的边疆危机。1885年,法国占有越南,签订《中法新约》。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顽固派支持,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1901年到1919年,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上。

  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基础上,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随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提出了完整的革命纲领,以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为己任。随后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政府的对立和抗争上。

  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期,从1919年5月至1923年底,中共二大指出,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的革命。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北洋军阀统治集团身上,而帝国主义则是它的总后台,是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尽管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北洋军阀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但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也是社会主要矛盾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日民族矛盾最为突出,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制约和影响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美国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此,随着抗战的胜利,国内的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一直贯穿于这一时期的始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发动了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了全中国。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武力入侵或威胁,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大国变成一个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受列强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也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为了加深对其理解,我们可以从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分别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

  一、纵向维度

  这一维度是各位同学最为熟悉的总结思路,主要是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来看,各项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主权不断遭到破坏,侵略势力对中国的控制日渐加深。

  1、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后,从签订《南京条约》等一批条约开始,就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改变使得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列强在中国获得了更多的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了。此时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最主要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这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尤其明显。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与中国封建势力深度勾结,清政府已经完全向帝国主义投降,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此时中国主权丧失殆尽,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

  二、横向维度

  横向维度是以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侵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为暗线,分别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来进行总结与分析。

  1、军事方面的入侵

  军事入侵破坏了中国内部相对的稳定结构,中国主权开始不断遭到破坏。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列强陆续向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方面这些战争对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自己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所说,“用战争打败了中国后,帝国主义列强占领了中国周边的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即这对一些周边国家也是一场灾难。

  2、政治方面的压迫

  政治压迫侵犯了中国主权,破坏了中国独立。一方面,通过战争后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等不断被破坏,独立的天朝上国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侵略中国,列强通过扶植中国腐朽的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列强与中国封建统治势力勾结程度地不断加深,中国原本较为稳定的封建政治结构也在不断解体中,例如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就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也能说明“封建性”在慢慢走向末日。

  3、经济方面的摧残

  经济方面的摧残导致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处于不断解体的过程中,侵略势力逐渐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这对中国影响是很深远的。首先,列强通过条约的签订在中国攫取了很多经济特权,例如关税协定、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对外贸易的开展、对中国财富的直接或间接掠夺以及进一步的资本输出等,这些都让中国更好地成为了他们的商品倾销地,虽然中国经济方面的封建因素受到冲击并在不断减少,但是新式生产力的发展也受到摧残。其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也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畸形发展,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最后,在后期列强通过不断贷款给中国,这更是破坏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独立自主性,使近代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举步维艰。

  4、文化方面的渗透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者打着“传播基督福音”的幌子对中国大肆侵略,即文化方面的渗透始于传教士在中国通商口岸的出现。此后,随着一系列条约签订,列强开始在中国投资办学校、办报纸来传播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等。当然,这其中有清政府的部分配合在,也在客观上为近代中国开了风气,解放了思想,传播了文明气息,但是这也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式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因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拥护他们的代理人与“愚民”。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行程有一个复杂深刻的过程,它是随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扩大,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勾结的不断加深而逐步形成的。在这一形成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纵向维度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要了解资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蚕食中国的目的,在各个方面所采取的压迫中国的手段。这样才能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等各方面的理解。

  三元里人民抗英

  (一)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飞机日复一日地起落,宣示着这个都市的繁华,但同时,也让人渐渐淡忘了百年前的牛栏岗,淡忘了牛栏岗曾经的血雨腥风。

  透过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追溯至三元里人民誓师的古庙。一堵高墙将三元古庙与广州城的喧嚣隔绝开来,为这座抗英纪念馆留下一方清净。在这,曾经的热血与现在的静默,历史与现实交叠,却呈现出鲜明的反差。

  古庙中陈列着沙盘、三星旗和战利品外,有的更多的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所使用的的武器:菜刀、锄头、长矛......而这些武器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角。

  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后世的我们常常不遗余力地去死扣着英军的伤亡人数,对着史学家们屡次考证后得出的“英军死亡5~7人”,报以嗤鼻一笑。我们似乎忽视了,这场清朝官方承认“数万军官无此绩”的斗争,是一场菜刀、锄头、长矛之于刺刀火枪的“胜利”。

  (二)

  鸦片战争后,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遭受了外国侵略者的肆意掠夺。清廷腐败无能、奴颜屈膝,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1841年5月,三元里民众在广州牛栏岗上演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斗争的起因在中国看来十恶不赦,在英史档案中却是无足轻重。

  1841年5月29日,英史档案中在广州城“好奇”完中国棺材的英军,觉得中国的猪、羊长得异常可爱,决定“征发”几只带回去,后途径三元里村外时,都怪中国的村妇长得太美,害他们动了邪念,这邪念一动怎么收得住。英军这一系列的动作,最终使得三元里民众忍无可忍,抄起家里的菜刀、锄头、长矛,誓与英军血战到底。随后参与的民众不断增加,从最初的1000多人到斗争结束前的10000多人。民众有计划性地对英军实施了打击,最终取得了鸦片战争期间排名“第四”的战绩。

  (三)

  在这场斗争中,菜刀、锄头、长矛......这些让嗤之以鼻的冷兵器,却笑傲群雄,胜过了英国人的刺刀火枪,成就了“第一次大规模”,就如英方所说“刺刀之于中国人的长矛,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防御物罢了”。这样的结果似乎也印证了一个论断: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那这场斗争中决定性的人有哪些?两个,更准确地说是两类人。

  第一类是:领导者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过程中,涌现了一些英雄式的人物。有多数人熟知的天地会舵主——韦绍光,也有被清政府后来抹去贡献的周春(后来的太平天国怀王)等等。这些领导者凭借着自己谋略与胆识,使得战役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最终取得一个好的战绩定好了基调。

  第二类是:民众

  战绩除却优秀的领导者,我们这所说到的“人”更主要的是参与民众,以及民众一致对外的决心。何谓一个民族与一国的对峙?亦如后来红军在小米加步枪的情况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总而言之,一场战争的成功与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民族是否团结;而一个民族的兴起与衰落,根本原因在于上层建筑是否合理。因为“事在人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

  公元前475年,铁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当时正值战国时代,此后封建社会前前后后一直延续两千多年,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自此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自有其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它们既对封建社会的维系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开始形成社会发展的束缚,接下来我们从两面性的角度来一一分解一下。

  一、经济结构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从生产关系来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大部分土地都是掌握在封建地主手中,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土地,这势必会造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而且封建社会尤其是发展到唐朝后期,赋税制度出现,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对农民层层盘剥,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这就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与此同时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小农经济虽然对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阻碍,尤其是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末,这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结构

  在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皇权得以确立,此后历朝统治者都不断加强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主既是世俗的主宰,又是神权的象征,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这种封建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三、社会结构

  在社会结构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突出君权、父权、夫权。太古先民“知母不知父”的历史已然结束,父权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父权家长制家庭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在诸妻中分别嫡庶。这种等级分明的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也越来越阻碍和束缚社会向前发展和进步。

  四、文化结构

  自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就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主张三纲五常,提倡经世济民,鼓励封建君主施仁政。此外,儒家还与佛家、道教及法家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并建立了封建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甚至到了清朝中后期还大行文字狱,严重摧残了知识分子,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都是极具特色的,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一方面也不可逆转的产生了周期性危机。到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已然走向末世,败局已现,积重难返。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伴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经常会混淆,搞不清楚。那二者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中公考研政治教研室的老师就带大家来梳理。

  首先,主要矛盾的内容。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学习过马原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马原里面讲过主要矛盾只有一个,那么这里为什么是两个呢?这里就涉及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方式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加上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所以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都不能独占中国,因此各帝国主义是靠扶植清政府来间接统治中国,封建势力就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对封建主义本质上也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所以主要矛盾除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之外,还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次,主要矛盾的演变。主要矛盾的地位在不同时期也发生过变化,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鸦片战争时期。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结成联盟共同镇压中国人民时,尤其是主要镇压力量是依靠封建势力,这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比如太平天国运动。

  再次,历史任务的内容。由于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历史任务有两个: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简单说也就是反帝反封建。

  最后,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是推翻现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的。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为了摆脱落后的经济状况,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理解的。针对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近代的仁人志士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先发展生产力,也就是所谓的实业救国,但都失败了。原因就在于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在一个主权不完整的国家发展生产力终究是徒劳的,是没办法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既可以作为理解性的选择题,也可作为分析题的考点,而这个知识点又是较难理解的,所以大家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要侧重理解,而不是靠简单记忆。

  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

  进入半殖民地半殖民社会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地出新招,一浪高过一浪,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首先出现的就是钦差大臣林则徐。林则徐在销烟的过程当中,看到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些新的信息。所以,称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写了一本《海国图志》,他们俩,林则徐和魏源,开启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但是,并没有能够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这样,历史任务落到了农民阶级的肩上——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


相关话题/史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20考研政治大纲史纲变动对比表
    2020考研政治大纲史纲变动对比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7-09
  • 2020考研政治大纲史纲部分原文解析
    2020考研政治大纲史纲部分原文解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7-09
  • 中国古代史纲笔记张传玺
    中国古代史纲笔记(张传玺版)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章 中国史前社会与史前文化史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原始群时期的人类按其体质形态进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原始群早期阶段的人类叫做猿人,晚期阶段的人类叫做古人.这两个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2019年考研政治冲刺划重点之史纲(直接背诵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  ②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04
  • 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史纲(各章节)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2017年第27题(多选).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有( )2019考研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02
  • 2019年考研政治史纲的20个疯狂必考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第一,人民的团结是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但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  ●《五四指示》的基本内容  《五四指示》的基本内容:要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9
  • 冲刺划重点——史纲【背诵版】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③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7
  • 2019考研史纲冲刺必看知识点(改革开放的进程)
      冲刺复习阶段,有些零散的重点知识也不能忽略。新东方在线总结了史纲冲刺必看的知识点,大家抓紧背:   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共和国史中其他时期的内容相比较来掌握,同时注意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  (2)特区设立的时间,先后顺序要知道,有哪些特区要知道。有可能会出现选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18
  • 2019考研史纲冲刺必看知识点(国共合作)
      冲刺复习阶段,有些零散的重点知识也不能忽略。新东方在线总结了史纲冲刺必看的知识点,大家抓紧背:   国共合作  (1)重庆谈判要了解背景、过程、意义。  (2)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对于三大战役的起止时间、每次战役的领导人和作战地区以及作后消灭敌人的总数要记住,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3)内战时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18
  • 2019考研史纲冲刺必看知识点(辛亥革命)
      冲刺复习阶段,有些零散的重点知识也不能忽略。新东方在线总结了史纲冲刺必看的知识点,大家抓紧背:   辛亥革命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都要熟记,可能出现选择题、论述题。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焦点集中在哪方面要知道。可能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18
  • 2019考研史纲冲刺必看知识点(拨乱反正)
      冲刺复习阶段,有些零散的重点知识也不能忽略。新东方在线总结了史纲冲刺必看的知识点,大家抓紧背:   拨乱反正(1976~1978年)  (1)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以及意义要了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18
  • 2019考研史纲冲刺必看知识点(抗日战争)
      冲刺复习阶段,有些零散的重点知识也不能忽略。新东方在线总结了史纲冲刺必看的知识点,大家抓紧背:   抗日战争  (1)西安事变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事变,尤其对于事变的影响要熟记。当时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反应要熟记。国际上像苏联、美国、英、法等国家,国内像冯玉祥等军阀的态度要注意。中共的主张得到大多数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18
  • 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7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从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获悉,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7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公布,内容如下:命题方式:招生单位自命题 科目类别:初试满分:150考试性质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国近现代史》考试是为招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中国近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4考研史纲: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全面对华封锁遏制的局面有所松动,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初见成效,新的侵华战争和新的世界大战,短时期内打不起来,这为国内和平建设提供了保证。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
  • 2014考研史纲考点直击:侵略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根据历史阶段划可分为侵略史、探索史、革命史和建设史四部分。侵略史主要是鸦片战争以来外国资本入侵以及中国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章节划分为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开篇章节。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