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
(3)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
(4)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布局和结构。
(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7)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二、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一)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可概括为“两个大局”的思想。1988年9月,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2年初,邓小平还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这里,邓小平明确指出,沿海和内地关系的实质是如何解决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
邓小平的这个战略构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原则
1、意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地区问的不平衡性,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1)可以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2)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有利于地区问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3)可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
2、原则
区域经济布局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避免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促进各地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积极推动地区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经济联合。
三、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一)正确看待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都取得很大发展,但东部地区发展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出现了地区差距扩大问题。对于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要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
运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认识到,地区发展的差距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一定历史条件女的产物,带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性质,因而解决地区差距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运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认识到,对地区差距不能只从某一个局部来看待,也不能只着眼当前,而应当既看到局部也要看到全局,既看到当前,也要看到今后和未来。也不能只看到地区差距的不利方面和负面影响,也应看到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地区差距所包含的积极的和有利的一面,要看到它未来的变化趋势和历史作用。
综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应当是既看到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又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地加以解决。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等各类地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各类地区间的互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