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一)“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
杨贤江认为,完美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健康生活、劳动生活、公民生活和文化生活。健康是生活的根本,生活的根源劳动生活或称为职业生活,是维持生活和促进文明的要素;公民生活就是社会生活,良好而符合现代社会准则的群关系是个人人生幸福的保障;文化生活或谓“学艺生活”,包括科学、文艺、语言、常识、游历等的研究和欣赏活动。
(二)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一贯的”是指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应贯穿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整个的是指不仅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正统的”是指应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的方针是:社会化和科学化。黄炎培将社会化视为“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强调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科学化是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道德教育是:敬业乐群。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为群众服务。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1、“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晏阳初认为,当时的中国民众有“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实施“四大教育”进行改造,分别是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1)学校式教育。以青年为主要教育对象,主要采用导生传习制,用业余时间进行教育,课本为《公民千字课》。
(2)社会式教育。这是向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实施教育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成立读书会、演说比赛会等,使平民学校的毕业生继续受教育。平校毕业生同学会是其中心组织。
(3)家庭式教育。这是对各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教育内容仍是“四大教育”,选材标准侧重家庭需要与身份特点。
2、“化农民”与“农民化”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基本在农村,最广大的人口是农民,因此他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为了实现平民教育的目标,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农民化”指知识分子与农民一起劳动,即“博士下乡”,这要求必须先了解农民生活的一切,要虚心给农民做学徒。
(四) “活教育”理论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把大自然、大社会当作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了惯常按照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即能体现儿童生活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形式: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按“五指活动”的设想,儿童活动代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追求的是完整的儿童生活,而以“五指”做比喻,是因为这五种活动犹如一只手的五根指头,是相连的整体。
(3)“活教育”的教学论。“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它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强调以“做”为基础,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同时陈鹤琴看到儿童的“做往往带有盲目性,因此在鼓励学生积极做的同时老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
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判研讨,这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五)“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1、生活即教育
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人们应积极投身生活,在生活中向上、向前。
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也边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由生活决定。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积极作用。
(2)社会即学校
第一,“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整个社会就是教育的场所。
第二,“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有所改变,扩大了教育对象,体现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良苦用心。
(3)教学做合一
第一,“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下劳力者与劳心者是割裂的情况,要求将劳心与劳力结合起来。
第二,“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
第三,“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小先生制"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第四,“教学做合一”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注入式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为中心的,没有顾及学生的学,没有顾及学生和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