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典时期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
①智者游走于各城邦,传道授业,凡缴纳一定学费者均可接教育,因此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②智者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从事修辞学、文法、哲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活动,不仅拓展了教育内容,而且还延伸了学术研究领域,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和辩证法)正是由智者首先确定的。
③作为职业教师,智者们已经意识到教育活动边的特殊性,开始将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加以区别,同时也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了教育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④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智者们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逐渐规范化,并提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
(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论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
2、德育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就是培养人们具有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
“知识即道德”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
从“知识即道德”中“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3、智育论
苏格拉底主张,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除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以外,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而且学习这些科目的目的在于实用,而非纯理论的思辨。
4、体育论
苏格拉底认为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事情的基础,要尽可能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5、“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讥讽就是使对方陷于自相矛盾,无词以对的状态承认自己无知;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找到答案: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论
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普遍目的在于培养国家的统治人才,即培养哲学王和军人,同时他也主张通过教育使自由民和手工业者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除普遍的教育目的外,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人们了解理念世界,养成人们善的理念。普遍性的社会目标和终极性的教育本体目标共同构成了柏拉图的教育目的论。
2、“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认为从感性的个别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强调理性思维,追求共相、本质,这个本来深刻的哲学见解被他做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认为思维、共相与外界无关,存在于人的灵魂的内部。
柏拉图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回忆说是对苏格拉底追求“一般”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3、《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1)论学前教育。柏拉图主张教育由国家控制。国家应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实行儿童公育公养。学前教育开始的时间是从婴儿呱呱坠地就送入国立养育院。教育内容主要有讲故事做游戏、音乐和唱歌等活动。主张要精心选择故事的内容,并对游戏的方式、内容也要精心安排。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2)论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以情感教育为主,重视音乐和体。年满7岁的儿童开始进入国家举办的初等学校,如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又称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接受第二阶段的普通教育。学习内容以初步的读写算、音乐和体育为主。柏拉图认为,音乐可以熏陶人的心灵,而体育则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因此,音乐和体育必须相伴而行,达到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3)论高等教育。柏拉图将高等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意志教育阶段(18~20岁)教育对象是具有银质的奴隶主的子弟。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训练及四艺(即术,几何、天文,音乐)学习为主。一般到20岁后,学业基本宣告结束,大部分青年投入军营,去担负保卫国家的重任。少数才智出众的贵族子弟,继续受教育。
第二阶段:发展智慧阶段(20-30岁)。教育对象是少数具有金质的奴隶主的子弟,教有内容除“四艺”外,重点学习辩证法。年满30岁后,这部分青年人中的绝大多数人就去担任国家的高级官。极少数聪慧而好学,并在哲学研究上有特殊才能的人,则继续学习。
第三阶段:继续学习阶段(30~35岁)。继续研究哲学,直到35岁,然后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吏。
第四阶段:哲学王(50岁左右)。按柏拉图的构想,个别人需要再经过15年的锻炼,大约到了50岁时,经过指挥战争等各种考验,在学识方面,尤其是在哲学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至此,柏拉图的全部教育目的也就完全实现了。
(四)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论
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明确指出教育对于巩固奴隶主政治统治起着巨大的作用。
2、道德教育论
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伦理思想是进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他确定道德教育有三个源泉:天性(自然素质)、习惯和理智。
3、和谐教育论
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自然教育与年龄分期论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对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观察,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