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研备考周期已经开始,很多同学咨询,备考金融硕士,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做好规划,怎样才能学好金融专业课,名校的各学院该如何备考等各种问题。而网上的信息又很多,真假难辨,所以大家亟需最正确、最有经验的指导。为此,决定写下这篇《金融考研必知十问》,从各方面回答同学们的疑问,给出最实用、中肯的建议,让大家不再迷茫,尽早开始高效率的学习。想报考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金融硕士的同学,非常推荐认真研读。包括以下问题:
一、该何时开始金专备考|二、如何选择适合的学院|三、不同学院难度有差别,如何备考
四、北大、清华等名校各院怎样高效备考|五、如何科学规划时间和备考进度
六、金融专业课怎样高效学习|七、公共课如何学习|八、背景普通,能否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九、如何客观看待经验贴|十、自己学vs找老师,怎样正确选择
一、该何时开始金专备考
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是:很多今年考的同学以为,现在才1月份,不着急开始准备。这个想法严重错误!鹏哥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开始准备,已经不算早,应该着急了!这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因为考研是选拔性考试,最终录取的人数很少。以北大/清华各院为例,录取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而报名人数都数百人,报录比很低。大家为了考上,不惜二战、三战,多战的每个学院都至少数十个。其中还有复试被刷、初试差几分的,高手很多。
所以你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那些准备不充分的小白,而是那些多战的老司机们,而他们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录取名额。这就意味着,在1月这个时间点,他们已经完整的准备了至少一年。而你,才开始打基础,已经落后整整一年了!想想这一年怎么追,你还没有紧迫感么?
一定要记住,考研,不是只要自己学好就行,而是要全力超过他人,才会脱颖而出!因此,要现在、马上开始准备,要有足够的紧迫感。提前一年、甚至一年以上,都不算太早。即使今年不考,你也可以早点着手准备了。而今年考的小伙伴们,你要想着已经落后了,该怎样拼,才能追上强大的对手,而不是只盯着同样才开始的同学,那样是肯定考不上的。这是在你决定考研一开始,就需要明确的态度!
二、如何选择适合的学院
经常有同学问鹏哥,好的学院太多,怎么能选出一个更适合的呢?确实,选择学院比较难,因为我们并不充分了解各学院考试要求、难度的差别。盲目选择只会很难考上,导致努力付诸东流。不能仅仅根据片面的了解就做出选择,是否选对,直接关系到能否考上。
到底怎样选择才能更有根据呢?鹏哥建议,可以先不选择具体学院!因为开始阶段你对于学院情况、专业课难度等都不清楚,选择缺乏根据。当然,这里说的不选择,不是完全不确定,可以先明确要考学校层次,但暂不确定具体学院。比如要考第一梯队的,即北大、清华,而这两校金融学院有7个,包括北大的5个+清华的2个。你的目标就是从这7所里选择。
接下来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准备专业课?毕竟这几所学院的专业课不同。这里可以分析一下这几所学院专业的异同。
具体如下:北大光华金融/BA(微观+金融/统计);北大汇丰金融(微观+金融+宏观);北大汇丰经济(微观+宏观);北大国发院(微观+宏观);北大软微(微观+宏观);北大经院(金融+统计);清华五道口/经管(金融)
可知,金融方向学院,包括光华金融、汇丰金融、经院、五道口、经管,都考金融431。想考金融方向,学好金融是第一位的,尤其理财、投资、衍生品三门是必考的。明确了这点,再根据各院最新考情、个人偏好等因素,进一步选择想考北大还是清华。考北大要再学至少一门课,考清华只学金融。北大的学院里,可以选择学习微观经济学,因为能考的学院有2所—光华和汇丰。至于到底考哪个,可以等学完金融、微观这两门课,根据学院的难度、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招生情况等再做决定,时间不晚于9月就行。如果你数理基础好,可以学习统计考经院。是否选择学第2门课,也依赖于你学金融的情况,这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而如果想考经济方向的学院,或经济类的课,则必学的都是微观+宏观,包括国发/汇丰经济/软微。不必急着三选一,可以先学好微观和宏观,最后根据实际,再确定报考哪所。
总结起来,学金融能选择的面最大,可以考北大和清华的五所学院,以及人大、复旦、央财等多所学校。其次是微观,可以考北大的四所学院。这样你真正需要选择的,其实是开始到底学金融/微观中的哪门课。这其实是“最大公约数法”的运用,能最大程度避免主观、盲目,确保不会选错方向。至于何时确定是否再学另一门课,因人而异,要结合基础、学习情况等综合判断,时间不晚于6月份就可以。
三、不同学院难度有差别,如何备考
那大家会问,没确定学院,想考金融方向,但北大、清华、人大等校的学院,金融学/微观经济学的考试范围、难度不完全相同,该按什么标准备考呢?
首先要明确,不同学院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先说431金融学,光华金融/汇丰金融/经院/五道口/经管/人大等,相同点是要学理财、投资、衍生品这三部分,差别是货银和国金。具体来说,光华要求货银,清华、人大等还要求国金。所以,其实金融要学的大部分都相同。
其次,现在各院基本不官方指定参考书,即使指定,也是罗斯的《公司理财》、博迪的
《投资学》这种必学的教材。而且参考书的意义,只是说明要考知识范围,并不意味着只考那些书上的内容和难度。因此不同学院的考试范围、要求,也没什么区别。
此外,不同学院的出题难度,也并不是北大、清华就比别的学校更难,北大各学院之间的难度差别,其实也不大。而且学院之间的出题难度和考察范围都在变化,经常会互相借鉴。因此,并不能笼统的说,某学院比别的学院考的难。这就意味着,只要你考同一层次的学院,对于知识本身的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全面、深入、透彻!
同理,对于微观经济学也是如此。北大这四所学院,光华/国发/汇丰/软微,都应按照最高的标准来学习,也就是以光华的标准备考。只有秉持这样的态度和要求,你才能真正学好一门知识,在后期选择具体学院时心里有底,也才会不惧考试出现的任何范围和难度的变化,最终考出高分。
四、北大、清华等名校各院怎样高效备考
限于文章篇幅的原因,这无法全面的说清楚,请大家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更详细内容。会详细给大家分析北大光华/国发/汇丰/经院/软微、清华五道口/经管、人大等学院的最新招生情况、报录比、分数线、考试风格变化、难度范围要求、备考攻略、专业课学习方法等各种关键问题,力求让大家对每个学院的真实情况,都能心中有数。
五、如何科学规划时间和备考进度
从现在开始准备,应怎样正确分配时间、安排各科复习任务?合理的复习进度,又是如何?
首先,现阶段的任务主要是专业课+数学,尤其专业课,更要优先复习。不能认为专业课学习还不着急,而只学习公共课!因为最终上与不上,起决定因素的就是专业课,而不是公共课。这点在之前的文章中详细分析过,那些考上的都是专业课分数较高,公共课也不低。而没考上的,几乎都是专业课分数低。因此,专业课学习才是第一位的。
而让你优先学公共课,这是本末倒置!一定要注意。至于英语课和政治课,英语在上半年作为辅助,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即可,不必花大段的时间学习,除非基础特别不好。学习政治课,最早也应该下半年再开始,尤其考顶级名校,它起不到决定作用,所以不要在前期浪费时间。
具体时间分配,从现在开始,专业课和数学的时间配比应该是6:4或者5:5。如果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8小时,合理的分配是—专业课4-5小时,数学3-4小时。英语零散时间学习,不计入。一般上午学数学,下午晚上学专业课。这个时间安排,上半年都适用。对于一些在职考研的同学,也是一样,可以根据你实际的时间,按比例分配。
再来说各科的规划安排。数学,这一阶段就是打好基础。基础好的同学,可以直接从全书开始,适当结合名师的视频课学习,比如汤家凤/张宇等的,还不急于做题,先集中精力跟着全书复习、打基础。第一遍学习全书,一定要细致,不要追求速度,而是要扎扎实实的学好每章内容,即使慢点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基础一定要牢固。
第一遍学习的时间需要2-3个月,所以5月之前学完都可以。等学完了第一遍,可以开始做题,同时再刷第二遍。这阶段可以做如660题、1000题这样的习题集,一边二刷全书一遍做题,从而发现问题,使自己更深入的领会知识和解题方法,这一过程持续1-3个月都可以。所以差不多7、8月的时候,全书已经学两遍,习题也做了。再往后的时间,就是强化阶段,可以再看一本类似全书的教材,多做一些题等。
基础一般的同学,最开始可以先学习大学的教材,然后再学习全书。因为开始的早,所以时间相对从容一些,因此不必太在意速度的快慢。以自己能真正学明白、学扎实为准,不要急于求成。
英语,现阶段不必学习考研的书。因为英语主要在于对语言本身的学习、积累。所以能学的不只有考研的内容,各种单词、文章,都可以去背、看。上半年,建议大家多拓展,多看各种英文的文章,比如China daily等好的英文网站上的文章等。这样会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积累单词、语法。背单词方面,也可以先背比如六级、托福等的单词,或者不特意背单词,而是从阅读中积累单词,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总之,上半年不必只看考研类的材料,等到下半年,再有针对性地学习考研内容即可。
专业课,学习金融,最全面、详细的学习方法参见《431金融学高分宝典》。这里简单说一下,开始阶段一定要先从《公司理财》这本书学起,这是学好金融的基础。有的同学跟反应,说有些机构让先看金融学。这是没必要的,如果感觉完全没基础,可以在理财之前看一些比如金融市场等入门级别的教材,但金融学的一些内容,需要有理财的基础才可以理解的更清楚,所以不建议先学!
理财的学习需要耐心,第一遍学习,至少要1-2个月的时间。学完第一遍,可以开始二刷和做题。通过课后题的训练,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和理解不清楚的点。投资、衍生品部分,也各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学完这三本书,整个过程需要4-6个月的时间。
学习微观,最全面、详细的学习方法参见《微观经济学高分宝典》。简单来说,入门的书是中微的两本教材,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和平新乔的《十八讲》,再搭配十八讲的课后题即可。一般不需要看高鸿业的书,因为比较基础。尤其要重视《现代观点》的学习,前期要重视微观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不要陷入数学的学习模式,这点非常重要,我的微观宝典里也专门讲了。要反复研读,多思考模型背后的道理。
学完这两本,需要2-3个月的时间,然后可以再学尼克尔森的教材,或者直接看博弈论的书籍。博弈论也是一大重点,而且内容相对较难,所以要花些时间,至少1-2个月。然后有条件的同学应该学一下产业组织理论,再多做一些练习题,上半年主要安排就是这些。到了7月之后,可以拓展更多的书和题,陆续开始做真题。
总结来说,上半年的任务就是打好数学和专业课的基础,不急不躁,踏踏实实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下半年进行强化、或者选择具体的学院。
六、金融专业课怎样高效学习
详细的分析,见完整版里的《431金融学高分宝典》和《微观经济学高分宝典》,请下载附件文档。
《431金融学高分宝典》凝结了北大光华金融考研431专业课最高水平学长的心血,把最强的金融学习经验、独家心法,浓缩在2万余字中,这也是考研领域,最全面、最深入的讲解金融必考部分—公司理财和投资学的学习方法、问题的干货贴。宝典详解了金融具体准备方法,用书和做题,《公司理财》和《投资学》每章重难点问题。
《微观经济学高分宝典》是由北大光华金融考研,专业课“微观经济学”单科历史最高分(72分)的学长编写,把最强微观学习经验、独家心法,浓缩在2万多字中,这也是考研领域,最全面、最深入、最透彻的讲解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的文章。宝典详解了微观具体准备方法,用书和做题;结合《现代观点》和《十八讲》,详解每章结构、重难点。
七、公共课如何学习
公共课,现阶段主要是学习数学,英语。具体内容和时间规划可以参看[第5问]的解答。
八、背景普通,能否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
背景一般,有没有可能考上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复试时会因背景而遭到歧视吗?这些问题困扰了很多同学。报考清北的同学中本科好的固然不少,但更多的来自普通学校。而且,越是来自于普通学校,就越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那么问题来了,背景普通的学生,到底能不能考上名校呢?
答案是—当然能!
鹏哥从来不认为背景决定个人能力。背景好坏并不能完全反应一个人的潜力,不能代表未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希望,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权利!但是为什么录取的人当中,大部分是名校的学生呢?
关键问题是,背景普通的同学不被录取,是因为背景么?来看复试的情况,进入复试的,大部分背景好,即考高分的同学背景往往很好。说明背景普通的同学,初试分数一般比较低,从而很难进入复试。因为学习能力、调用的的资源不足,加上信息的不对称和匮乏,对要考名校的难度、复杂度估计不足,导致缺乏清晰、合理、有效的学习安排,付出的努力不够。
诸多因素叠加,使得他们无法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导致初试分数不高。即使进了复试,由于学习深度、广度和专业素养不足,回答问题不够好,复试表现并不理想。初试复试都不占优,最终就会被刷。
而部分名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未必多强,但能获取的资源、信息多。更重要的是,会充分利用所有的帮助,比如接受专业课和公共课的辅导等。这使他们在准备的时候,更理性、更能认清自己的不足,更清楚该如何投入、投入多少才能考上。
综上,考不上的原因,不在于背景,而在于水平。决定能否录取的因素有两个:一、初试分数,二、学习深度,专业素养。这两点引申出一个根本的问题:如何学好、学深、学透专业知识。当你全面深入的学好了专业知识时,初试分数自然会高,复试问题的回答也更全面、完善。这些弥补了背景的不足,老师当然没理由刷你。否则,水平一般,要么进不了复试,要么进了,由于表现一般,同等条件下肯定刷你。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学好专业知识!
具体的经验、方法,参看第6问中的《431金融学/微观经济学高分宝典》。基本的建议是,大家一定要足够努力,充分调用资源,多吸收优秀的经验、学习方法,勤于思考、深度学习,不怕麻烦。这样水平上去了,最后录取才有可能。
九、如何客观看待经验贴
很多同学考研都会参考经验贴,但大家对经验贴存在很深的误解。客观看待经验贴很重要,关系到备考的策略。现在来跟大家聊聊经验贴的作用,以及它的局限。
经验贴,作为成功上岸前辈的学习历程总结,是有一定作用和意义的。然而,你以为经验贴就是他们经历的全部吗?不是!几战考上的,是否找了辅导,哪些书最有用……这些敏感但重要的内容,未必会被提到。没有人会乐意说自己挣扎了几年才考上,大家都希望让别人看到厉害的一面。所以,经验贴只可用来参考,不能完全照搬,更不能天真地认为只要按照经验贴中写的准备,就一定考得上。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会辨别!
接下来,说说几个常见的误解。
(1)经验贴中都是一战考上的,那我也能一战考上。一战就考上,是看经验贴时对发帖者的普遍感受。甚至看北大几个金融学院的经验贴时,也是这种感受。大部分学长只写了自己考上这一年的复习情况,感觉都是一战、最多二战就考上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么?当然不是!他会告诉你其实他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才考上的吗?谁不希望被别人感觉很厉害?真正一战考上的极少,几百人里也就几个,1%概率都不到。所以,不要轻信一战考上的说辞,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正确预估。
(2)经验贴说专业课复习就看了几本书,我也就看那几本书。这同样犯了想当然的错误。专业课到底要看多少书,没有定数。对于北大清华的几大金融学院,如果想稳妥地拿下,看书当然是多多益善。越广泛、深入、透彻,才越有把握。毕竟,考上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经验贴上写的书目不多,可能因为以下几种的心理:要么是想让人觉得自己很厉害,就看这几本照样考上;要么是大家都这么写,我也不好写那么多;要么是确实有些重要的书,不想写出来让别人知道。
总之,各种理由。但你要是相信真的就看那几本就能考上,才是真傻呢!每年都有数百人就看那么点书,最后成了炮灰。你若也如此,凭什么超过别人、脱颖而出呢?所以,不要低估考上的难度。你要明白,考上是真的需要付出太多了!
(3)经验贴很少提到辅导,都是靠自己考上的,那我也能自己学就考上。这点,道理跟前面类似,同样属于不好说、不便说的问题。你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考研机构或者教课的学长那里参加辅导班的学生真的不少。经验贴里反应的,跟考研机构的大肆宣传相反。当然,一部分多战上岸的学长确实没被辅导过。但是,大部分考上的,尤其是一战的,都离不开优秀靠谱的辅导。就带出过多位一战考上北大的同学。所以,需不需要辅导,看你想走哪条路。如果不在意时间,可以多战,但如果你明白时间宝贵,不想多战,那就找人指导。
希望大家不要高估经验贴的重要性,更不能完全按照经验贴复习!切记,成功不可复制!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到底是什么!请保持理智,不要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