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修改加目录版](2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10


18.简述清前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清朝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是保持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采取措施,加强统治和管理。
在边疆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因地制宜。北方边度,经过长期战乱,且与俄国接壤,着重于巩固边防,设军府制,统管军政民政。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外蒙设定边左副将军,新疆设伊犁将军,派兵戍守。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地区,沿用原有的伯克制,但非世袭,而由参赞大臣请旨简放。内外蒙古、青海实行札萨克制,设盟长、旗长统属于理藩院。西藏则适应政教合一的体制,建立和完善了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协同管理的噶厦机构。西北的乌鲁木齐、巴里坤,西南新设流官地区以及台湾,则和内地一样,设府州县制,分属各省总督、巡抚管辖。
清政府对少数民族的上层,采取各种措施,团结笼络。如优给廪禄、减免徭赋,封以爵位官职,保证他们的世袭权利。规定他们轮流到北京或承德觐见皇帝,观光赐宴,待遇优渥,以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特别重视蒙族上层,强调“满蒙一体”,以皇室子女和他们通婚联姻。又在蒙族、藏族中扶植黄教,尊崇活佛,优礼喇嘛,各地大兴土木,修建许多喇嘛寺庙,利用宗教进行统治。
为了加强边防,沿边的山川隘口、交通要道,设置许多军事哨所,名为卡伦。又在漫长的边境线上规定巡边制度,派兵定期巡视。18世纪下半叶,清政府巡边的范围东北至外兴安岭,西北至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
清朝统一全国,边疆地区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得到了较长时期的安定,经济迅速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内地急剧增加的汉族人口大批迁往边疆,开垦田地,从事农耕,传播了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也有的经营手工业、采掘业、商业,使边疆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大大活跃起来。清政府又大力开辟驿路,广设台站,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通向边疆各地的交通网。四通八达的驿路台站,既是政府文书军报传递的工具,又是商货物产交易流通的渠道。沿着驿路,新兴起一大批农业村落、军政据点和工商城市。
19.试述明清一条鞭法的实施过程及相关内容和意义。
明初赋是以土地为对象征收的,按田亩计算,役是以人为对象征派的。内容上,主要是征收实物和劳役。明中叶以后的社会经济情况起了变化,一是土地兼并在猛烈地发展,一是商品经济在迅速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旧的赋役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条鞭法便应运而生了。嘉靖十年(1531)局部地区就出现了一条鞭法。到1581年,张居正把一条鞭法推向全国。1582年,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的执行即开始松驰。政府又不断实行加派,横征暴敛,改革措施渐被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了。
清朝的一条鞭法则是一概征银,田赋和力役都折银征收。这样就取消了力投,由政府雇人充役。把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征收。把过去按户按丁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有的地方将户丁银全部摊入田赋征收,有的地方则是以大部分、小部分或平均分配的形式摊入田赋。归并和简化征收项目,统一编派。把过去对各州县征收的夏税、秋粮、里甲、均徭、杂役以及加派的贡纳等统统折成银两,合并为一个总数,一部分按丁摊派,一部分按田赋摊派。赋役的征收解运,由过去的民收民解(即里甲办理),改为官收官解(即由地方政府办理)。
将力役部分地摊入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土地的多数总是在地主一方,而户丁的多数总是在农民一方,现在把户丁银的一部分摊入田赋征收,自然就相对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把力投改为存银,这就使农民摆脱了一部分封建国家的劳役束缚,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一概征银,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又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简述清初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及效果。(兰州大学2004)
清初经济的残破,明末清初持续四十多年的战乱,使南北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残破,给人民带来灾难,也使清廷“赋税不充”,造成财政困难。为了巩固统治,清廷遂采取了一些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
(1)停止圈地。清初满洲贵族在京畿地区强行圈地,不仅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同时也使满汉民族矛盾加剧。所以,康熙八年,政府下令停止圈地。另以张家口、山海关等处旷土换补给旗人,借以缓和民族矛盾。
(2)实行“更名田”。康熙八年,清政府把一部分明末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称为“更名田”,使这一部分拥有更名田的农民完全取得了自耕农的地位。
(3)奖励垦荒。为开垦荒地,顺治初规定:凡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无力者官给牛、种,三年后起科。清政府还以授予官职的方式奖励各地地主垦荒。追至康熙时期,政治形势逐步稳定,为进一步推行垦荒创造了有利条件。康熙十年清政府下令新垦荒地四年后起科,并重申顺治时对乡绅垦田给予奖励的规定。次年,又将开始起科的年限推迟到六年。康熙时期垦荒政策执行得较为得力,因此成效显着。
(4)整顿赋役制度。顺治、康熙年间,在全国和直省不断推行蠲免赋税的政策,同时积极清理簿籍,整顿赋役制度。顺治三年,以明万历时赋役旧籍为准,取消所有明末加派,编纂《赋役全书》,到顺治十一年最后完成。《赋役全书》总载地亩、人丁、赋税数额及荒亡、开垦、招待之数等。又造鱼鳞册和黄册,与《赋役全书》相表里。另外,在开征前,还发给花户“易知由单”,作为交纳赋税和验证的凭据。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二十六年,删除《赋役全书》上的田赋尾数,重新编成《简明赋役全书》。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的私征滥派和保证国家的赋税收人,在交纳办法上也做了改革,如从发给花户“由单”到“串票”等。同时,清初还通过丈量田地、编审人丁,使赋役科征比较符合实际。凡抛荒土地,不管有主、无主,一律免除赋役。
(5)废除匠籍。明代匠户从明中叶起,一律改为以银代役,但匠籍仍存。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匠银。康熙以后,陆续将匠银摊入田赋,以至最后废除了匠籍。这样,匠户也就摆脱了政府的人身约束,从而为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1.论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改革——以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为中心。
明万历时,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张居正尽力辅佐小皇帝,以天下为己任,实行种种改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实行历史上的“张居正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缓和了社会矛盾延长了明朝的历史寿命。其改革的重要一点就是改革赋役制度,实行“一条鞭法”。明初赋是以土地为对象征收的,按田亩计算,役是以人为对象征派的。内容上,主要是征收实物和劳役。明中叶以后的社会经济情况起了变化,一是土地兼并在猛烈地发展,一是商品经济在迅速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旧的赋役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条鞭法便应运而生了。嘉靖十年(1531)局部地区就出现了一条鞭法。到1581年,张居正把一条鞭法推向全国。经过改革,缓和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缓解了财政危机,巩固了明朝统治。然而改革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豪强兼并,使部分赋税分负转嫁到地主身上,触动了大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582年,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的执行即开始松驰。政府又不断实行加派,横征暴敛,改革措施渐被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也越来越严重了。
清初经济的发展,与赋役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清朝建立后,即逐步着手整顿混乱的赋役制度。顺治和康熙时,编定《赋役全书》,以明万历年间的赋役额为准,取消苛捐杂税,归并税收名目。又颁发“易知由单”、“串票”,简化征收手续,改进纳税制度。但由于传统的赋役制度是按土地数量和人丁数目两个标准征收,分别为“地银”、“丁银”,全国土地数目已难确知,人丁则死亡增殖,隐匿流动,变动频繁,无法统计。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库有了赢余,清政府考虑不再增收人丁税。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丁税总额固定下来,不再随人口的增加而增收,稳定了全国的丁税负担。为了进一步解决赋役混乱和负担不均,又于雍正元年(1723)制定“摊丁入地”政策,在各省陆续推广实行。此项政策将丁银平均分摊于地亩之内,不再按人丁和地亩双重标准收税,变成了单一的土地税。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从此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简化了收税标准和手续,有利于丁多地少的贫苦农民。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所削弱。雍正时还进行了其它改革,如耗羡归公。“耗羡”是为了补偿征收银米的亏损,于正税之外增收的附加税。各级官吏往往借此谋利,任意加征,名目繁多,流弊极大。清廷将“耗羡”改为正税,数额固定,由国家统一征收。此项收入即发给官吏作为养廉银和办公用费,以提高官吏的微薄官俸,对改善吏治起了一些积极作用。此外,雍正时,又将各地“贱民”,如晋陕的“乐户”、浙江的“惰民”、江苏的“丐户”、安徽的“世仆”、广东的蜑户开豁为良,编为民籍,废除了残存的奴隶制。
22.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举要。
明代冯梦龙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着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在“三言”的影响下,凌蒙初编着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三言”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在这些作品里,强调人的感情和人的价值应该得到尊重,所宣扬的道德标准、婚姻原则,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是相违悖的。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识的体现。“三言”中的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动了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 “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但从总的艺术魅力来说,它比“三言”差得多。
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清朝文化专制的高压下,以妖狐鬼怪表寓意。《聊斋志异》文笔流畅,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几百字的短文能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非常广泛,包括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小官吏、劣绅、八股选家、斗方名士,兼及江湖侠客、卜医星相。在他笔下,“儒林” 围绕功名富贵而互相勾结、吹捧、敲诈,礼、义、廉、耻等一概“绝灭”。
曹雪芹的《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成书于18世纪,是一部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全书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为高鹗续写。《红楼梦》以描述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中心线索,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具体解剖了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及原因。它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清新,所描绘的各种人物情态如生,跃然纸上,《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23.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活跃、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出现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为代表的许多杰出学者。他们经历了明末农民大起义和清兵入关的变乱时代,身受亡国破家之难,认识到明王朝的腐败和王学左派的空疏,以犀利的笔锋、奔放的热情,宣扬经世务实的思想,治学严谨,勇于创新,阐发了深刻而新颖的政治观点、哲学观点,开创了与宋明理学相对立的新思潮、新学风。

1.点我进入下载 150.44 KB (需下载币0个)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西汉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思想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萧归曹随 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忠心耿耿为刘邦制定治理江山的政策与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东汉
    世袭领兵制 世袭领兵制是孙吴统治政治中一种特别的政治现象,是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部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将领对所领兵士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度。指统兵的将领死后,其子或兄弟、部属等袭领其生前所辖的军队,并担任军中将领。为了能让它得以顺利实行.孙吴政权又实行了奉邑制、屯田制以保障其军队开支,延伸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两晋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隋唐
    五教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明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明太祖设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工行政监督六部并审核皇帝批复的奏章和下发的诏旨,督察院分十三道布政使司设立。它承担监察规谏之职,权力颇重,在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 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清
    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他是清朝(后金)的第一位皇上,也为后面的清朝兴盛带来了莫大的基础。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 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8
  • 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
    专题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②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0
  •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7个 各10分 7 x 10 = 70 1.土断 2.台谏合一 3.隆庆和议 4.内务府 5、局外旁观论 6、宪法编查局 7、法币改革 二、史料分析 (共60分) 史料一(30分).史料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是关于吴兢所著 贞观政要 的写作、评价、注释的 1.举出材料中吴兢所担任的官职及其所属的部门 2.贞观故事是什么?在两唐书中有记载么? 3.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怎样推导出来的? 4.列举文中提到的贞观政要的著录之作,以及作注释者。 这个题最不需要背。。给出的史料中全有答案。 史料二(30分)。魏源关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一篇材料 1.该文作者是谁?写作 ...
    中国人民大学 2015-02-23
  • 2013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经验
    又到了考研复习即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艰苦奋斗,感受良多。当时也是无数篇考研成功经验贴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