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必需背诵部分及复习考试重点(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1-19
④建立新村社会和共产社会,希望通过和平演变不流血的方式来改变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⑤强调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与工农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发展对工农的感情,唤起工农的革命觉悟;
5.职业教育思潮
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要求而发展起来,1917年黄炎培发起组织中国近代第一个研究倡导实验和推选职业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
6.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杜威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国内希望社会改良的要求和教育救国、教育改革的主张,其中,“社会的改良全赖学校”的观点和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正符合了教育救国和改革传统教育的需要;
7.勤工俭学运动
1915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在法国创立“勤工俭学会”,明确提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在华工教育中创造了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产生最初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想。1919看至1920年底,留法勤工俭学达到高潮。该运动于1925年前后结束,是一次使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规模实践尝试;
8.科学教育思潮
包括教育的科学化和科学的教育化两个方面;
9.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为李璜、余家菊、曾琦等人,该思想流派是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中坚力量,主张①在教育中强调“国性”、“民族性”的教育②重视情感教育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10.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最有影响力的新教学法有设计教学法(1919年由北高师附小首先试验,1922、1923年进入高潮,1924年后沉寂)和道尔顿制(1922年舒新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1925年赫克帕斯特访华后进入高潮)
11.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1)教会学校的发展情况:进入20世纪以后,教会学校在数量上和办学层次上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封闭体系,与中国政府制定的学制迥然不同,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中国政府也无法对其进行监督,一些教会学校后升格为大学,如苏州的博习书院(1901年改为东吴大学),上海的圣约翰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1916年改为岭南大学),还有杭州之江大学、武昌华中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大学、北京燕京大学等。天主教会办的大学,著名的有上海的震旦大学和北京的辅仁大学,当时中国高层次教育事业的优势为外国人所把握;
(2)收回教育权运动动始末
①1922年3月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第四卷第3期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极力主张教育脱离政党与宗教而独立,率先举起反基督教教育的大旗;
②1923年9月,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问题》一文,率先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要求对教会学校“施行学校注册法”;
③率先拉开收回教育权运动序幕的是广州圣三一学校的学生(1924年),1924年6月,“广州学生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宣告成立;同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和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都在年会上通过了“收回教育权决议案”;
④1925年与五卅反帝爱国主义运动汇合在一起;
12..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
1922年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1)七项标准:
①适应社会进化需要
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③谋个性之发展
④注意国民经济实力
⑤注意生活教育
⑥使教育易于普及
⑦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2)学制体系: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从纵向看,小学六年,初小高小4-2分段;中学六年,初中高中3-3分段;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学校平行的还有职业学校和师范学校;
(3)新学制的特点:①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②初等教育阶段4-2分段,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③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将中学修业年限增加到6年,提高了中学的程度;初中高中3-3分段,增加了教育的灵活性;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增加了职业教育,兼顾升学和就业);④取消大学了预科;
(4)新学制的历史意义:是近代中国学制改革效法美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虽然照抄了美国的学制,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民族资本主义对教育的要求和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年龄分段的问题,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教育的束缚,重视基本的民众的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且学制比较简明;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1)党化教育:1926年7月,广东国民革命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阐述了“党化教育”的涵义,所谓“党化教育”,就是在国民党指导之下,求得教育的“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
(2)“三民主义”教育宗旨: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会议决定用“三民主义教育”来替代“党化教育”;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3)“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来“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包括①“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②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符合战时环境”,训练培养抗战所需要的各种专门技术人才;③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这一方针政策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即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建设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能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
相关话题/中国教育史
考研教育学考点解析:中国教育史
对中外教育史的内容,复习时首先应该对其总体内容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中外教育史均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复习时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 划分是怎样的以及这样划分的依据,这有利于考生对中外教育史的整体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形成知识框架,为识记具体内容时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教育 本章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 ...教育学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2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1-16章配套习题
习题集锦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 的需要和人类 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 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 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 和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网络资源 2015-06-172010年考研指导: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一)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学考研经验 北文考研 2009-08-282010年考研指导:中国教育史复习要点(二)
11.朱熹关于小学与大学的被学内容有哪些论述? 答:朱熹根据人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quo ...教育学考研经验 北文考研 2009-08-28中国教育史考研复习提纲:高分必看20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以店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①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学考研经验 新浪考试 2009-05-01中国教育史 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中国教育史 部分名词解释和简答 ...教育学考研讨论 luoqinqin84 免费考研论坛 2008-11-25中国教育史(主要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原文内容来自免费考研论坛,请点击查看全文 http://bbs.free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334755 中国教育史(主要教育家 ...教育学考研讨论 zgydtx 免费考研论坛 2008-11-13中国教育史1-16章配套习题
中国教育史1-16章配套习题 ...教育学考研讨论 中古娃娃 免费考研论坛 2008-11-09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教育学考研讨论 中古娃娃 免费考研论坛 2008-10-09中国教育史的脉络
中国教育史的脉络 ...教育学考研讨论 lai202 免费考研论坛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