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导师论文2(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8-14


“互联网思维”,即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来思考媒介融合,例如即时传播、海量传播、平等和互动交流、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用户体验等等,总之,即时,甚至提前量地满足公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互联网兴盛后,新闻传播路径和形态一下子多样化了,传播的时空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改变了原有新闻工作的每一个元素:缩短新闻周期、长期可靠的广告收入被侵蚀,并带来了各种新型竞争——其中一些方式让新闻采集几无成本可言。于是其他的媒体都变老了,出现了“传统媒体”的概念。新兴媒体具有横扫一切的态势,因为它们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路径。如今,90-00后一代青年人极少通过报纸获取新闻,甚至连门户网站也不看,而是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获取;还有相当多的青年人获取新闻的唯一方式,是在打游戏时,通过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来的小窗口上获取新闻。传统媒体不改革,没有出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叠加新媒体,是在用传统媒体思维统领,仍然是死路。
新闻传播业面临如此的挑战,如果不能自我颠覆,就可能被颠覆,新媒体正在跨界过来占领传统媒体的地盘,一切都有可能被推倒从来。所以,我们要用互联网思维来统领,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既然是融合,就要推进两者的“一体发展”。从现在的情形看,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开始起步:
1.新闻采编流程的一体化。在融合发展的探索上,目前各类传统媒体采用的模式和路径不同,但整体方向一致,即在流程再造上寻找突破口,建立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形成团队工作的合力,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2.媒体组织架构一体化。以往应对新媒体,多数做法是设立一个新媒体部门,传统业务和新媒体业务各自为政。现在已经到了“存量”改革的时刻,只有调整现有的媒体组织结构,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起类似中央厨房式的编辑部门,来合并、打通采编的各个流程。
3.新闻采编与运营一体化。媒体融合的时代,强调的是“产品”的概念,不再是文章、图片、视频的概念。产品必须有统一的开发、运营、商业模式,这也是考察媒体融合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自行开发采编与运营的一体商业模式固然好,但成本太高,因而借助已有的商业网站的技术和平台,扩大移动终端的覆盖面,是一个思路。以利益为纽带的商业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密切,可以发挥单纯文化传播难以起到的作用。
4.重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深刻的不同在于媒体与用户的关系。新媒体把用户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资源,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用户生成内容,把用户的信息作为巨大的财富源泉,最终不是通过广告,而是通过为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产生的黏性获利,即“用户体验”。在了解客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更好的产品精确送达,与用户共鸣,共创价值、价值共享。是否能够争夺用户,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5.借助技术和资本市场启动媒体融合。传统媒体最缺乏的是传播技术的积累,不能自行掌握技术发展的趋势,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软肋。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极大量的资金和有力人才。由于体制问题,传统媒体融资、上市有诸多限制。媒体融合的发展必须借助最新传播科技,打通资本市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
总之,媒体融合要理解为“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一体”。
为了进一步说明“互联网思维”,这里再讲几句观念的转变。十年前,谁也没想到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亚马逊重新定义了书店。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互联网+”的时代,这个“+”号代表着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传媒业”将带来什么?这将颠覆媒体的定义。我们讲到的用户体验,即实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有效传播,用户“沉浸传播”中,无处不在而又润物无声。微信试图做到“连接一切”,便是一种尝试。社交、支付、打车、理财都可以微信上,这不是“沉浸传播”的雏形吗?媒体可能是任何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形态。(即将发在《当代传播》2014年6期)
《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陈力丹
一、新媒体的急遽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首先,时空观的变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和地域限制,空间的极度压缩,使每个人所处的现实位置已经无关紧要,地域、场景的空间真实存在消失。身体的存在位置已经不是决定群体是否有共同经历的前提,新媒体一方面将身处不同物理空间的人整合进共同的虚拟场景,另一方面又使得处于相同空间的人可以分离在不同的场景中。此外,还造成我们社交的线性模式被打破,人们的交往向即时在线转变,网络全方位的覆盖使得社会交往的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在很多时候也要求人们及时甚至即时做出回应,这样一来,人们的零碎时间被最大限度地整合了,人们在运动中,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新媒体侵袭了人们的时间,使社会时刻处于在线的紧迫感中,所以每个人都感到非常忙,因为社会的节奏大大加快了。
第二,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被打破。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指出:传媒推动了以“拟像”和“内爆”为特点的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现实与虚拟、高雅与低俗等二元对立概念的边界、范围和差别逐渐消失。在网络社会中,真实社会角色身份被剥离了,出现新的界定,出现网上的虚拟社会阶层。这种网络上的虚拟社会,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的延伸,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第三,出现社交范围的扩大和社交范围的集中的现象。网络社交很大程度上是和一群陌生人说话,因为当事人不知道对方是谁,社会交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网络颠覆了主体实在的确定性身份。
在社交范围扩大的同时,人们的社交圈则呈现集中的趋势。以兴趣为聚合的小圈子氛围形成,同时一些小众化群体,借助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也得到发展。以往这些小众群体在实在的社会层面很难组织起来,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小众群体借助网络的传播效应,得到了迅速发展。即使全球只有几百人,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组成一个网上社群。
新媒体带来的新型社会联络与动员能力,能够造成稳定的社交圈,但在另一方面,也会使不同阶层之间分化更为严重,社会利益团体的边界逐渐明晰和固化。
第四,话语力分散和用户自主地位的提升。网上表达渠道的扩展带来话语的分散和碎片化,民众在各种问题上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消解原有的权威话语中心,话语力从精英阶层向草根阶层下放,出现众声喧哗的局面,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
第五,网络发展将进入 Web3.0 时代。以往我们说的传播,自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现在,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传播正在成为社会传播体系的一部分,网络传播中嵌入人与物的传播,将从本质上影响交流互动的方式。
二、新媒体未来发展中的几种现象
第一,由于新媒体对传播实效的推动,加快了社会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使得人们不得不保持一种时时待命的状态。
第二,搜索引擎的出现,让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比的是谁的记忆力好,现在比的是记忆方式,是谁能找到更多选择性记忆,他能记住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获取的路径,而不是信息内容,找到路径就能找到这个内容。也就是说过去靠死记硬背,现在靠找到路径。
第三,新媒体的传播及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为解构式的特点,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恶搞、嘲讽、质疑成为常见的内容风格,而且越这么做越能得到追捧和传播。
第四,新媒体解构了传统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新媒体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新的立体式的全景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比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历”这样的词,年轻人全懂,但年岁大的人就不一定都懂了。网络语言和传统的语法构词不一样。“世上本没有网络词汇,用得人多了,也就成了口头语,无论你认可它的诙谐,或者批判它的粗鄙,它都成为一种现象,渗透在网络乃至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第五,表达渠道和形态无限扩展趋势。每个人都被赋予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更为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是关键在于:如何让表达的声音被听见和被理解,而不是仅仅表达出来,这成为我们新媒体时代的一个新的挑战。
第六,技术的无限发展趋向于当权者对人的深度控制。过去说技术的发展是人的权利的延伸,现在看来并非这样,因为控制技术的最大力量是当权者而不是个人,因而当权者通过新媒体对个人的控制,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对人思想的控制。在这个意义上,小说《1984》中所讲那种“老大哥在看着你”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若干年前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现在,即使狗无意踩到键盘,就能即刻知道你是谁。总结一下: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渠道的多元与内容的短缺、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三、新媒体技术应用走势
现在新媒体出现几个新的走势,需要我们关注。
一个是微信介入了通讯领域。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一经推出就受到追捧,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用户数量猛增,截至 2013年上半年,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 4亿,“讲短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同于微博或 QQ,微信从“和陌生人交流”开始,逐渐沉淀出一个固定的圈子,从熟人朋友关系切入,逐渐向陌生人的关系过渡,因而一开始就具有较为稳定的核心受众群体,并以朋友推荐的口碑营销模式快速推广。微信的出现导致短信发送量急剧下降,也给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 2013 年上半年出现运营商要求微信收费的风波中可见一斑。
二是在 3G网络不断扩展应用领域的同时,4G 网络也加快布局,以不同制式走向融合。4G是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的简称。它集3G与 WLAN于一体,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并能够以 100 兆位 / 秒(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 2000 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在支持流媒体、交互 WEB 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加快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三是新媒体对位置信息的开发。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中的传播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常态,因而新媒体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趋向于抢占移动中的传播时间,聚合碎片化移动过程中的 “微时间”,因而,“时时在线”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模式。从街旁网的签到,到百度身边的附近信息搜索,再到微信寻找附近朋友的应用,无一不是基于对位置信息的开发。上述每项应用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个市场尚未出现真正的垄断,因而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四是“众包”(crowd-sourcing)的新闻生产机制。由“微博记者”主导的“一个人的新闻部”的新闻生产模式出现。2011年最引人注目的“微博记者”是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的安迪•卡尔文。他一个人包揽了 NPR 的大部分国际新闻报道,秘诀在于充分利用微博与遍布世界各地的“公民记者”和“社区博主”的“粘性”联系,采用“众包”的生产机制,“协作生产”出贴近当地实际、真实反映当地民众诉求的新闻。“众包”的新闻生产机制伴随着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必将对当下乃至未来的新闻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网络时代网络新闻倒逼传统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已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1.四维报道模式2.新闻游戏化3.未来的新闻报道本身是多媒体化的

相关话题/新闻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7年考研新闻传播学择校建议
    2017年考研新闻传播学择校建议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新闻学及传播学在择校时受到不少考生的青睐,不少怀有新闻理想的学子都希望能够通过考研进入自己理想的新闻院校深造。下面就分专业来为大家做一些新闻传播专业方向的院校推荐。   一、新闻学   首先,要先纠正大家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强校推荐:中国传媒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那么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优势院校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强校推荐:武汉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那么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优势院校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强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那么新闻传播学考研的优势院校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考研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出版学、传媒经济与管理4个二级学科。其中传播学学科1998年获批,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四个传播学学位点之一,2002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传播理论、广告传播、数字传播、国际传播四个研究方向;新闻学学科下设数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050300)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传播学硕士点于2003年5月经学校批准后设立,截止2011年7月,全系拥有24名全职教师。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9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点主要培养信息时代具有较高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理论修养和扎实操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上海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
    050300 新闻传播学 上海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家2006年设立的,现有教授16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14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30多名。目前共承担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项目4项,与英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如下:050300新闻传播学1、学科简介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当代新闻理念、职业素养和传播技能的高层次新闻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新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6新闻传播学考研就业去向:政府部门
    2016新闻传播学考研就业去向: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工作岗位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公务员报考者。新闻传播学研究生主要倾向于去新闻出版局、广电局及其他各级政府机关的宣传部、新闻研究中心、文化交流部、信息部等重要部门,从事对报刊和音像图书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管理,以及新闻、信息宣传策划及公文稿件撰写等工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6
  • 良辰“媒”景待君来——新闻传播学就业概览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出版/文化传播行业已成为我国热门行业新秀,作为我国传媒市场的新生一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极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形势普遍看好。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有很多种,整体而言,目前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传统媒体目前传统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是我国传媒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