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远历史学专业课考研笔记之三重点问题(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04



13.唐初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比较

(1)制度租庸调制

(2)两税法条件   均田制实施(国家对土地的有效控制)均田制破坏(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目的   巩固统治、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内容   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叫“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调”;纳绢代役叫“庸”。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季、秋季两次收税。意义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有所放松。扩大了征税面,保证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按各户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作用   荒地被开垦,人口增加,巩固了唐政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由于地主把赋税转嫁给农民,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阶级矛盾仍未解决。

14.汉唐中外交往的比较

(1)汉代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举。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商贸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唐朝时“丝绸之路”仍然是中西方的重要通道,而且新辟了登州、扬州至朝鲜、日本,广州至西亚、欧洲的海上通道。(2)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的使臣、商贸交往和文化交流全面展开。(3)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4)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往往是以中国文化输出为主。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

15.如何认识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隋唐时期,中外友好交往频繁,究其原因有1交通的发达: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往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及欧洲许多国家;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2唐朝国力的强盛,各方面几乎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会;④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以及中外僧侣在推动中外交流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范围广泛,以亚洲为主;以和平交往为主;以互通使节、经济文化交流为主要形式。

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以外国向中国学习为主。但同时外国的经济、文化等也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隋唐时期,中外之间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情谊,大大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丰富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有利于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民的先进经济成就和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交流,对亚洲各国的历史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6.对科举制的评价

  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选举用人权,集中于中央,加强了皇权;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具体说来:积极作用:A.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B.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C.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D.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E.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消极作用:A.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B.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D.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17.正确认识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及民族关系

(1)关于民族政权的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因此,辽、宋、夏、金这些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这些民族政权都为我国边疆的开发及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关于民族关系的问题: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反映到历史事件上主要有战争、议和及经济文化交流。①要正确看待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不能用侵略和反侵略的概念。凡是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凡是意在掠夺他民族土地、财产和人口,施行民族压迫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②要正确评价两宋时的三次议和。三次议和是指宋辽的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宋金议和。这三次议和对两宋来说,在接受了屈辱的条件下,统治者求得了苟安,而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议和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好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③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技术、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辽、夏、金同汉族的商品贸易联系增强,有固定的贸易场所。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各民族进一步融合。(3)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原因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北宋没有完成中国大一统的任务,而是出现了辽、宋、夏、金、蒙古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相比虽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但是这些少数民族由于自身内部统一并建立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的综合国力方面,与汉族政权形成均势,因而造成了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用对比归纳法掌握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①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社会形态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着游牧生活。②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③采取的措施相同。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④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都采取“藩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⑤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曾和宋朝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后又都与宋朝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彼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

18.元世祖:

1  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

②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发展: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评定地方官政绩优劣的依据;中央设立负责农业和水利的大司农司;向全国颁发《农桑辑要》一书,指导农业生产。

③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移,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

④健全统治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为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军事机构,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⑤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

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

⑦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

19.郑和下西洋与开辟新航路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一,从时间上看,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达•伽马、麦哲伦和哥伦布的航海早半个世纪。在规模和航海次数方面,外国与中国是无法比较的。这说明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能力和胆略征服海洋。第二,从目的上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内容是贡赐贸易,形式是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西欧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第三,从影响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同时,其规模、影响越来越大,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20.中国古代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之比较

宦官专权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面,同时也是专制政权所特有的毒瘤.宦官的历史几乎和中国的封建史共始终,最早的宦官据说出现在周朝。而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宦官专权应该是嫪毐,在他之后就是臭名昭著的赵高,他才是第一个由宦官执掌大权的人。此先例一开,之后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其中尤以汉唐明三朝最为严重。

1.共同点:①这三个朝代都是长期统一的朝代,汉唐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持续时间最长的几个统一王朝.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稳定,往往使得统治者生活腐化,久而久之皇帝就容易相信他身边的宦官,而愿意把权力交给他们。②宦官专权大多出现在王朝的中后期,因为一般王朝初期,统治者大多有出生入死打江山的经历,因此都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面对繁重的国事,他们往往能坚持下来.但到了中后期,皇帝大多生长在宫廷,既没有充沛的体力也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来应付繁重的国事,这就给了最接近皇帝的宦官们以窃取最高权力的机会。③这三个朝代都是汉人的政权.少数民族统治汉人,因为他们在人数上远远少于汉人,因此他们的统治者警惕性很高,因此他们的皇帝不像汉人那样娇生惯养,同时生活也不太奢华,对宦官的依赖也就少,宦官也不大容易取得权利。2.不同之处:

(1)起因不同:①汉代的宦官专权是为了对抗外戚而产生的,因为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比较短命,即位的皇帝年龄小, 太后要依赖外戚掌握权力。当皇帝长大后,要想夺权就必须依靠身边的宦官.如此宦官在推翻了外戚之后,就得到了信任和皇帝赏赐的权力,并且宦官容易控制皇帝来打击反对他们的文官集团。

②唐代中后期由于番镇的问题,认为宦官就是家奴,比较容易控制,皇帝就不断的削弱武将的权力,转而交给宦官,如派往各地的监军就是为了防止武将的叛变。但皇帝把禁卫军的军权也交给宦官时,形势就发生变化了,皇帝就变成了傀儡了,任由宦官们摆布。③明朝的宦官专权则是由于制度的原因,皇帝的权力由于宰相的被废除而大大的加强,随之而来的是皇帝要处理的事务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在皇帝身边就必须有人来帮助他,而宦官则是最好的人选.这就有了司礼太监和秉笔太监这两个职务.由于皇帝对处理国事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就有了为皇帝批阅奏章的秉笔太监.这样大权就落到了宦官的手中。

(2)专权的形式不同.汉代和明代的宦官专权的形式有些相似,都是通过皇帝来达到专权的目的,但又有所区别.①汉代的宦官是通过取得皇帝的信任,向皇帝提出他们的意见,从而达到控制朝政的目的。②明代则是通过代皇帝批阅奏章来达到控制的目的。③而唐代的宦官则比较直接,他们掌握了皇帝的生杀大权,把皇帝当作了傀儡,直接掌握权力。

(3)危害的程度不同。①汉代的宦官对国家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朝政陷于混乱,尤其是在财政上,他们大多贪得无厌,是加速王朝灭亡的催化剂。②唐代的宦官对皇帝和皇权的危害比较大,因为他们控制了禁卫军,所以对皇帝的人身安全有了威胁,甚至直接参与对皇帝的废立。③明代的宦官则有点区别.因为明代的宦官是机会受正规教育的,他们中间不少人也有为国为民的,对国家也是有所贡献.比如神宗时的冯保,他和张居正一起执政,正是由于他支持张居正的改革,才延缓了明朝的灭亡,当然更多的是为满足私欲而危害国家的人。

3.东汉后期的腐朽政治

(1)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章帝以后,皇帝多因有病或被害而短命,皇太后怀抱幼主处理朝政,常常令父兄掌握朝廷实权,把皇帝变为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长大后,不甘心受制于外戚,往往与宦官定谋,依靠自己的奴才驱逐或削弱外戚势力。在这一过程中,宦官立了大功,接着又控制了朝政。这样,便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相关话题/历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各大高校历史学2001-2014年考研试题(全)及考试范围分析
    2014考研湘潭大学703中国史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8X15分) 长平之战、度田、《大唐西域记》、军机处、《马关条约》、谭嗣同、七千人大会 二、史料分析(20分) 关于禁烟的,大概是鸦片按药材进入市场,只能以货易货,禁止官员子弟百姓吸食,重罚。 加标点 问题1、材料禁烟是是哪派主张?2、评价这个主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4
  • 2017年历史学考研大纲高清打印版
    2017年历史学考研大纲高清打印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31
  • 历史考研(中国古代史)专题汇总考研复习资料
    一﹑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的措施: 1、政治上:在中央: ①. 皇帝制 ②. 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事务,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三公之下设九卿,负责处理具体事务; 在地方:郡县制,将战国后期实行的郡县制推行至全国,郡下设县,大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
  • 建筑理论与历史考研复习笔记整理
    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 主讲:常青 ◆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 ◆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 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理、文化) ◆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 ◆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  ◆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 ◆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9
  • 2007-2015历史统考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5年历史学考研统考真题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2.西汉时,主张文治,反对ldqu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7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年考研真题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年考研真题(20012016年) 目录 (按Ctrl点蓝色字体可快速链接蓝色字体位置) 1.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通史考研真题 2.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历史地理考研真题 3.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通史考研真题 4.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史地理试卷 5.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
  • 1997-2006年各大高校历史学考研真题荟萃
    2014 年以前的统考真题及各自主经典真题荟萃 其他学校 世界通史 北大世界史通论 迄今为止,农业文明占据人类文明史的时间最长,试分析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1998 年世界通史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试从亚洲史、欧洲史、 非洲史各举一例,署名这是一天永恒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6
  • 中国传媒大学2004-1999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试题
    北京广播学院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论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众传播 2.反馈 3.传播者 4.控制实验法 5.编码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 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三、论述题 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5
  •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2011年考研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 5。每周评论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年******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三,论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15
  • 2007同济大学中外建筑历史考研初试真题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07年回忆: 同济大学建筑考研试卷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史(75分) 一选择(151=15分) 1华夏意匠中的核心观点主要参考了以下那本书?( ) A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B中国古代建筑史 C图象中国建筑史 D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2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生起侧脚主要见于哪个时期? ( ) A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