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词解释(共58页)(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9
天门:1.万物自然出入之门,犹指万物之本原。《老子•十章》:“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庄子•庚桑楚》:“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成玄英疏:“天者,自然之谓也……自然为造物之门户也。”2.指心或大道。《庄子•天运》:“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成玄英疏:“天门,谓心也;一云大道也。”
盗竽:亦作“盗夸”。《老子•五十三章》:“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竽)。”韩非子进一步发展此思想,《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者,是为盗竽矣。”明确把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视为国家必须首先加以剪除的祸害。
前识:指无根据的猜测。《老子•三十八章》:“前识者,道之华而愚始。”《韩非子•解老》:“前识者,无缘而妄意度也。”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不知而言知为前识。”但是王弼《老子注》则认为:“前识者,前人而识也。”
长生久视:维持人生或国家统治之长久。《老子•五十九章》把“啬”作为“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认为这是统治者“重积德”以维持统治长久的根本原则。荀子认为:“孝悌原慤,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饱食,长生久视以免于刑戮也。”(《荀子•荣辱》)韩非子提出,德和禄是人生之根本,“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体其道者,其生日长。”(《韩非子•解老》)以“建于理”、“体其道”为“长生久视之道”。《吕氏春秋•重己》则认为,长生久视在于“顺生”、“适欲”、“达乎生命之情”,世人“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
谷神:老子用语,道的别称。谷,山谷,象征虚空;神,变化莫测之意。《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王弼注:“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认为道虚无而又神秘莫测,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一说“谷”同“榖”,西汉河上公注:“谷,养也。”意为道能生养天地万物,故称谷神。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前者意为从事于学问则时时增加人的知识和作为;后者意为从事于道就在于时时减少人的知识和作为。《老子•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是无为而自然的,任何人为都是对于道的破坏,以儒家主益的态度为非,主张时时减损人为所添加的一切,通过“绝学”、“弃知”达到“无为”,恢复自然纯朴的本性而“无不为”。为庄子“离形去知”、“坐忘”等学说之滥觞。
四大:1.老子用语,指道、天、地、人。《老子•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其中道最根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佛教“四大种”之略称,亦名“四界”,是构成一切色法的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俱舍论》卷一称,纯一的坚、湿、煖、动分别为“四大”之属性,持(保持)、摄(摄集)、熟(成熟)、长(生长)分别为其作用。以其能造作一切色法,称“能造四大”,被造作之色法,称“四大所造”。世界万物和人之身体,均由四大构成,佛教以此说明人身无常、不实、受苦,故后世有四大皆空之说。
道法自然: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意谓道对外无所法,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存在为法。王弼注则认为:“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谓道以自然为法则。
周行:每一事物都有有无相生的过程,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周行。
万物总的过程就是道,道也周行不已,无始无终,“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容,曰大,曰逝,曰远,曰反。”……
从逝到反的过程就是周行。
玄同:一种与道混同为一的境界。玄,玄妙深奥;同,齐同,均一。《老子•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认为人只有无知无欲,循应自然,消除是非,才能使自己进入“玄妙齐同”与“道”混为一体的境界,从而认识道与天地万物。《庄子•胠箧》:“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玄览:玄,玄冥;览,观察,指一种直观的认识方法。《老子•十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具体做法为:“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排除感性经验、语言概念和欲望的干扰,让内心宁静地体验和直观万物。帛书《老子》“览”作“鉴”,即玄妙的心境。指保持心境的洁净,便能观照万物。
玄德:指道的自然无为的性质,《老子•十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亦指得道圣人的德性,《老子•六十五章》:“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庄子•天地》:“与天地为合,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在《尚书•舜典》中指潜在的不著于外的道德,“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冲气:老子用来指含有阴阳激荡相互作用的气。《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文》:“冲,涌摇也。”意为万物包容着阴阳,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而形成和气。一说作盅气。《说文》:“盅,器虚也。”指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冲虚之气”。
孟子:
性善论:孟子首先提出的一种人性论观点。《孟子•告子上》:“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四端扩而充之,就是仁义礼智四德。“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但不否定环境和教育对于道德意识的影响。“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殊尔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也。”并强调学习和修养在培养善良德性中的作用。
08年 四端:亦称四善端,孟子用语,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端绪。《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认为四端人皆有之,与生俱来,“苟能充之,定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朱熹认为:“盖四端之未发也,虽寂然不动,而其中自有条理,自有间架,不是儱侗都无一物,所以外边才感,中间便应。”(《答陈器之》)陆九渊认为:“近来论学者,言扩而充之须于四端上逐一充,焉有此理……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四心说:“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四心在孟子又叫做良心和本心
不二:1即不贰。指守道无二心。《孟子•尽心上》:“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东汉赵歧注:“贰,二也。仁人之行,一度而已,虽见前人或妖或寿,终无二心,改易其道。”2.指无矛盾和差别。《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之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朱熹注:“不贰,所以诚也。”3.《吕氏春秋》篇名,总结百家之言,主张“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篇中对诸子学说作简约概括:“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兒良贵后。”
仁政:为孟子政治主张,孔子曾提倡礼治和德政,认为:“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孟子继承孔子思想提出仁政,认为王者行政即“施仁”的过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仁政是王者的仁义之心推己及人的结果,强调以仁义道德为施政的根据。仁政的具体内容有:“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实行井田制,“制民之恒产”,不违农时,“取於民有制”,“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孟子•滕文公上》)。认为:“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
民贵君轻:孟子的政治理想,仁政学说的重要方面。《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先知:1.认识事物先于众人的人。《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也。”朱熹注:“知,为识其事之所当然。觉,谓悟其理之所以然。觉后知后觉,如呼寐者而使之寤也。”2.认识事物由已知而推及未知的深化过程。《列子•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观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尽心知性:儒家反省内心的认识方法和修养方法。《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赵歧注:“性有仁义礼智之端,心以制之,惟心为正。人能尽极其心,以思行善,则可谓知其性矣;知其性,则知天道之贵善者也。”认为心、性、天是统一的,充分发挥心之善端,便能认识人性,并进而知天。宋明理学家继承了孟子的思想。朱熹认为,性是心中所具之理,尽心知性便是尽心知理,“极其心之全体无不尽者,必能穷夫理而无不知也。”王守仁认为,性是心之体,“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
养气:孟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指一种道德精神状态。孟子认为养气首先要“持其志,无暴其气”,同时“配义与道”,做到“心勿忘,勿助长”,“直养而无害”,久而久之,变能达到其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境界。
良心:即仁义之心。指合乎道德的善良之心。孟子认为,人天赋便有良心。《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人心之所以有不美和恶,是因为后天放失了其良心。朱熹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王夫之则认为良心乃后天形成,《读四书大全说》卷十:“必须说个仁义之心,方是良心。盖但言心,则不过此灵明物事,必其仁义而后为良也。”
良知: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其表现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类与生俱来的仁义礼智的善端。又认为“仁义礼智皆根于心”,故良知为心之本体,“我”之主宰,一切意识和德性皆出于此。后世张载说的“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和王阳明的致良知等观点,皆出于孟子。
相关话题/哲学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 ★ 神正论: 奥古斯丁提出,即神和正义在面临着恶的存在而显示出上帝的正义。 1、什么是恶的问题:物理的恶(自然灾害、生病)认识的恶(指真理和谬误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次序的颠倒)。伦理的恶(是邪恶在于内部意志的缺陷)罪恶产生与人类意志的缺陷。 2、意志自由说:人类意志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习笔记
复习讲课 第一讲基本框架和复习思路(1) 第二讲古代哲学史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一)(4) 第三讲古代哲学史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二)(7) 第四讲古代哲学史智者运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11) 第五讲古代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哲学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2017考研择校:哲学门类院校排行榜
排 序 学校名称 得 分 星 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100.00 5★ 2 中山大学 89.50 5★ 3 北京大学 89.04 5★ 4 武汉大学 83.71 5★ 5 南京大学 8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考研择校:中国哲学专业高校排名TOP20
2017考研备考复习已经进行到一半,但很多考研人对于考研专业院校的选择尚未确定,在各个学科之下有哪些考研专业,对应的考研专业有哪些考研院校是排名靠前的呢?本文为广大2017考研学子整理出哲学考研方向中国哲学,国内前20名考研院校,供大家参考。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考研择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高校排名TOP20
2017考研备考复习已经进行到一半,但很多考研人对于考研专业院校的选择尚未确定,在各个学科之下有哪些考研专业,对应的考研专业有哪些考研院校是排名靠前的呢?本文为广大2017考研学子整理出哲学考研方向科学技术哲学,国内前20名考研院校,供大家参考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考研专业代码:哲学
考研所报考的专业都有一个专业代码,不同的代码代表着不同的学科门类。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家复试分数线是按专业代码来进行分类,因此报考交叉学科的考生就必须清楚专业代码的含义,尤其是考研成绩与国家线接近的考生更需关注,因为有些考生正是因为不懂解码而影响了考研的成败。对考 ...考研报考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考研政治:不容错过的政治哲学原理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2017考研政治:哲学知识点之认识论(一)
在前两期中,小编为小伙伴们介绍了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哲学部分的前一半内容我们已经带着小伙伴们简单的过了一遍了。虽然说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非常重要,但是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也不容小伙伴们忽视,下面就先跟着小编一起走近认识论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活动中的主题、客体与中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业介绍:科学技术哲学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自2002年开始招生,现有毕业研究生20余人,在校研究生30余人。设有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与文化研究、科技道德与社会发展等研究方向。本硕士点在科学技术的相关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相关技术的社会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科学技术哲学
本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主要研究方向:①科学、技术与社会 ②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 ③科学哲学与科学史 ④自然辩证法理论 ⑤科学与文化 ⑥科学、技术与大众传媒 ⑦科技决策与科技管理 ⑧创新与发展研究本专业在基础与应用研究、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考研专业介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