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文字版 考研资料(1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5
秀丽的麻姑。寿星穿饰有圆寿字和桃子
图案的上衣,着紫红锦地纹裙裳,一手
持木杖,一手捧仙桃。麻姑捧着盛有佛
手、石榴、寿桃的瓷盘及如意。画面采
用民间年画的处理手法,以大红、粉
红、绿、淡绿、苍蓝、浅蓝等色退晕染
成,呈现明亮喜庆的色调。此画轴地色
与形象的外轮廓系缂织而成。轮廓线内
的花纹全系彩色描绘o(图4-4-17)
明清时服饰流传至今甚多。北京定
陵博物馆藏明孝靖皇后刺绣金龙百子纹
夹衣,虽然残破,仍显示出明清服饰设
计和刺绣工艺的高超水平。(图4-4-1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孔雀羽穿珠
彩绣云龙吉服袍是乾隆时的作品o圆
领,右衽,大襟,马蹄袖,左右开裾直
身式样。以蓝色素缎作袍面,全身用孔
雀羽线\米珠、珊瑚珠\撼金银线和五
彩丝绣成花纹。前胸后背及两肩各绣正
龙一,前后襟绣行龙二,共绣9条龙
纹。又在两袖头绣小正龙一,领袖绣小
正龙二、行龙四。9条大龙是此袍的主
体花纹,大龙间点缀以彩云、蝙蝠、
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折
枝桃、石榴、佛手、灵芝以及仙鹤等纹
样。袍前后襟下幅部位绣平水、寿山
纹。袍服五彩缤纷,豪华富丽。刺绣针
法有钉线、套针、打子、滚针等。(图
4-4-19】
清代乾隆皇帝月白缎绣云龙袷朝袍
由披领、上衣、衣袖、罗纹素缎接袖、
腰围、襞积、衽、裳等组成。主要绣有
43条龙纹和十二章纹。在金色龙纹的间
隙还穿插有云、蝙蝠、杂宝纹,并在每
一个主要装饰部位的周围饰有水浪纹、
寿山纹,夹有合称八宝的金锭、银锭、
珍珠、犀角、如意、方胜、珊瑚、钱。
色彩采用了三晕色,有红、粉红、水
粉、蓝、浅蓝、月白、深绿、浅绿、葡
灰、浅雪灰、白色等。再加燃金线勾
边,色彩效果更加华丽。袍的大襟钮扣
上系有黄签条,一面写有绣月白缎面片
金边袷朝袍一件,另一面写有高宗字
样o(图4-4-20)
清代明黄色缎绣五彩云金龙戏珠
女袷朝袍是雍正年间的皇后礼服。圆
领,右衽,大襟,衣与裳相连o肩部
有护肩,领部加披肩,袖由中接袖、
熨褶素接袖、马蹄袖三部分组成,下
摆后开裾。主体花纹用燃金线在前胸、
后背及两肩部位绣正龙各一,前后襟
绣升龙四,底襟绣升龙一。此外在两
袖端绣小正龙各一,两肩飞翅上绣小
正龙各一,中接袖绣行龙各二,佩领
绣行龙二。金色龙纹的间隙处用五彩
线绣云,下摆处绣八宝海水江崖。云
和海水采用二晕色和三晕色两种配线
方法,刺绣针法有正戗、钉线、平金、
平套、鸡毛针等o(图4-4-21)
除官服以外,还有大量明清时代
便服传世。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清代
天青纱大镶边女衫,右衽,双排扣,
立领,宽袖,天青里子,织盘长纹及
寿字纹。领围、袖口、襟边均镶双道
黑条纹。黑条纹其间织蝠纹、梅竹纹。
黑条纹饰一侧织折枝花o(图4-4-2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清代玄青缎
云肩对襟大镶边女棉褂,青色经面缎
料未施彩绣,全部刺绣纹样都完成在
宽大的边饰及挽袖上。边饰共4层,并
行于对襟两侧至开气处。胸前呈勾云
形。肩部装有彩绣如意云肩。四层边
饰中外面3层均为机织花带o(图4-4-23)
金宝地是在金底上以多色绒纬织
出花纹的的高级丝织品,多以纬线显
花,挖梭织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折
枝玫瑰花金宝地为红色四枚不规则斜
纹地,黄丝线和搽金线纹纬织大叶纹,
五彩绒纬织花篮,其左右为对称的折
枝玫瑰花。以搽金线和黄丝线作纬线的
大叶纹,几乎占满织物的全部地色。
叶子的边缘显露出一条很窄的红色地,
使整个画面显得灿烂夺目。在黄色主
调上,以红、粉红、绛红、白、深浅
豆沙、藕荷、深蓝、月白、湖色等彩
纬织各种花朵。以深绿、浅绿色绒纬
织花的枝叶。采用晕色的方法。有的
还在花蕊中间点缀白色,或加织金银
线,从而增加了花纹的立体效果。(图
4-4-24)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织金五彩蝠莲
妆花绒,黄色绒地,上织缠枝宝仙莲
花,枝叶绿色,宝仙莲花红色,两缠
枝宝仙莲花之间织金蝙蝠。,具有吉祥
寓意o(图4-4-25)
印染设计多种多样,北京故宫博
物院藏清代鱼戏莲五彩夹缬单袱采用5
枚白色素缎纹绫,用浅红、黄、绿、
浅蓝、棕色,用印板印染出荷花、莲
蓬,间有两条姿态生动的游鱼。有着
民间艺术的意趣。(图4-4-26)
民间织绣印染在明清时代获得极
大发展,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同胞采用
蓝印花布、绞缬(扎染)、蜡染和型
板染等工艺制作生产出优美质朴实用
的织物面料。苗、侗、壮族的织锦刺
绣,维吾尔族的回回锦、和田绸,蒙、
藏等族的织物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又与其它民族织物进行广泛交流。新
疆地区的地毯织造技术明清时传到蒙
古和北京,发展成为在国际上享有盛
誉的中国特种手工艺品。北京故宫博
物院收藏清代新疆金线地花卉栽绒地
毯毯心由新疆传统的花卉图案组成四
方连续纹样。地毯花边由四道组成,
第一道蓝色素边,第二道串枝花珠纹,
第三道花卉纹,第四道串枝花珠纹。
底经用木红、黄、绿丝线,底纬用木
红色棉线。编织方法特殊,毯地以三
股加搽的圆金线和两股加燃的圆银线横
向编织人字纹,其背面用杏黄丝线横
向编点人子纹。裁绒栓扣方法为八字
扣。每过三道底纬栓扣一排,每平方
厘米纵向四织五扣,横向五扣。栓扣
起绒用木红、黑、绿、蓝:湖蓝、黄、
白、金黄、月白等色丝线,花纹分别
用黑、木红、白、蓝色勾边。地毯构
图严谨,花纹丰满,配色鲜明,编织
细密,起绒短而平滑,质地牢固,耐
磨力强,为清代新疆地毯的珍品。(图
44-27)
4.5漆器设计
宋代漆器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产
地北方以定州著名,南方则有温州等
地。漆器多为日用器皿,有金漆、犀
皮、螺钿、.雕漆等品种。金漆是在漆
器上装饰金粉,产生辉煌华丽的效果,
有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是在器物的
漆面上刻出花纹,上漆后再填上金粉,
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描绘花纹作为
装饰。斑纹漆器犀皮是宋代漆工艺的
新创造,这种漆器表面光滑,花纹由
不同色彩的漆层构成,如行云流水,
或如松干上的鳞片,色彩灿丽,天然
流动而又漫无规律,很是巧妙。螺钿
是镶嵌贝壳之类精细漆磨制的豪华
漆器,制作费工。雕漆是漆雕的总称,
一般用朱漆在胎骨上层层积累,待到
一定厚度,再用刀雕花,称为剔红,
如用其它色漆如在黄、绿、黑色漆上
雕刻,亦可称剔黄、剔绿、剔黑…-..
还有用黑红色漆相间涂出层次的器物,
雕出的花纹层面形成黑红相间的线纹,
称为剔犀。日本藏南宋晚期婴戏图剔
黑盘,盘雕楼阁三重,前为庭院,曲
栏围匝,儿童嬉戏其间。树杪涌出月
轮,中有丹桂、玉兔,描绘中秋夜景。
花纹镂刻不深,全盘高低一致,颇似
印刷图书的木刻印版,承继了唐代漆
器设计的传统。(图4-5-1)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晚期桂
花纹剔红盘,圆形,漆质坚厚,精光
内蕴。盖面雕桂花一枝,花下衬精刻
锦纹。盒墙斜刻回纹,雕工精细而圆
润。盒底髹黑漆,朱漆篆书墨林秘玩
印款。(图4-5-2)
江苏省武进县村前乡南宋墓出土
园林仕女图漆奁为莲瓣形,分盖、盘、
中、底4层,木胎朱漆,口沿镶银扣。
漆奁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绘仕女穿
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迤地,发髻
高耸,各执团扇、摺扇,挽臂而行,
旁有女童侍立。花园内有山石、.柳树、
花径,设置藤墩。奁身十二棱间细刻
蓬花、牡丹等折枝花卉。漆奁在朱漆
地上戗刻金纹,描绘妇女游园情态,
真实展现宋代妇女服饰的设计风貌。
人物高雅、花卉繁丽,具有很好的装
饰效果o奁盖内侧用朱漆书写“温州
新河金念二郎上牢”款,当为制作工
匠所留。(图4-5-3)
元代漆器无论从制作技术上或设
计意匠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漆器的主
要品种除日常使用的素漆器物以外,
还有犀皮、雕漆、堆漆、金漆、螺钿、
金银平脱等类。犀皮是用稠厚的色漆
在漆胎上涂出凹凸不平的漆层,再以
各种不同颜色的漆料涂填,最后经过
磨光,形成自然多变的斑纹漆器。雕
漆是在器胎上涂以多层漆料然后雕刻
图形,有完全用红漆的剔红和用五色
漆在胎上分层涂盖,依照图形再用深
浅不同的刻法而显露彩色的剔彩等。
金漆为在漆画上装饰金色,有在器物
表面用泥金画出花纹的描金,有先在
漆画上刻出花纹再填以金粉的戗金等。
螺钿、金银平脱则是器物除髹漆以外
还镶嵌螺钿蚌壳和金银装饰,蚌壳金
银因有别样光泽而使器物另有意趣。
浙江嘉兴西塘是元代漆器的著名
产地,多能工巧匠。彭君宝是当时嘉
兴西塘的戗金漆器制作名手,技艺精
湛。张成、杨茂二人则以雕漆、剔红
最为知名,作品影响明代的雕漆。张
成、杨茂的制品远销日本。日本人以
他们的名字各取一字,称为“堆朱杨
成”,成为漆工艺的代称,沿用至今。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栀子纹剔红盘为
圆形,圈足,黄漆地上髹朱漆约百道。
盘正面雕刻盛开的大栀子花一朵,枝
叶茂盛,花蕾点缀其间。雕工圆润精
细,花瓣、叶片翻卷自如,生气盎然。
盘背面雕阴文蔓草纹,足内髹黄褐色
漆,针刻“张成造”竖行款o(图4-5-4)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云纹剔犀盒为
圆形,木胎上用朱、黑色漆分层髹饰
约百道。盖面和盒身满雕如意云纹,
其余部分均髹黑漆。盒底左侧边缘有
针刻”张成造”三字款。器形古朴高
雅,漆色光亮温莹,刀法深峻圆润,
为张成传世佳作o(图4-5-5)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观瀑图八方
形剔红盘为木胎,盘内雕亭阁古松,
一老人观瀑,二童子侍立,并以3种不
同的锦纹表现天、地及水纹。景物布
局协调统一,具有山水画的风韵。盘
肉边缘和背面雕牡丹、千日榴,栀子、
茶花、菊花等花纹。足内褐黄色漆,
针刻“杨茂造”单行款o(图4-5-6)
1970年在北京后英房元大都遗址
中发现一块螺钿漆器残片,用蚌壳嵌
成重檐楼阁建筑纹饰并有林木相衬,
象征神话中月亮里的广寒宫。一股云
气自楼阁下方腾空而上,蚌壳闪烁红
绿色光辉,五彩灿烂缤纷o(图4-5-7)
明初永乐年间北京果园厂设立皇
家漆器作坊,聚集能工巧匠,专门生
产宫廷漆器o果园厂漆器被人视为珍
品。随着漆器工艺制造的兴旺发达,
出现总结漆器制作经验的专着。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