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文字版 考研资料(1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5
肄业馆,作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的预备
学堂。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游
美肄业馆创立,取名清华学堂。清华学堂
一院大楼为当年建成的校舍主楼,有着欧
洲文艺复兴建筑的设计风格o(图
5-1-4】
191 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华学堂改
名清华学校。1920年由美国建筑家亨
利•墨菲设计建造了清华学校大礼堂。
礼堂采用当时美国流行的欧洲古典主义
风格,白色大理石廊柱、青铜大门、厚
重的红砖墙上覆盖圆浑的穹项,外形很
像罗马的万神庙。(图5-1-5)
燕京大学是美国在中国开办的教会
大学,1920年,燕京大学选定了北京西
郊海淀的淑春园作为新的校址。1925年
燕京大学迁入新址,聘请亨利•墨菲负
责校园环境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墨菲的
主持下,燕京大学校舍在采用欧洲建筑
材料和设计样式的同时,融合了中国传
统建筑设计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1949年以后北京大学迁入燕京大学
旧址,燕京大学校园成为今天北京大学
的景观。(图5-1-6)
继西方建筑家大量来到中国从事
设计活动,新一代中国建筑家开始显
露才华。
中国建筑家吕彦直设计的南
京中山陵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既有继承
又具创新的比较成功的作品。
吕彦直
1924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
回国以后进入墨菲的建筑事务所,协
助墨菲设计了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
学校舍0
1925年他参加南京中山陵设
计方案竞赛,并获得一等奖。中山陵
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样式,经过
变革和创新,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显示出当时民族形式建筑设计潮流的
成果o(图5-1-7)
在众多海外留学的中国建筑设计
家当中,梁思成是成就卓著的人物。
1927年梁思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
大学建筑系,后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
院0 1928年他与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美术学院的林徽因结婚,婚后
同赴欧洲参观考察西方建筑。同年他
回到中国,在沈阳东北大学创办建筑
系。1929年梁思成设计了吉林大学教
学楼建筑,建筑外观总体具有西方古
典建筑的风格,细部表现出中国古代
建筑的特色,设计展现出民族建筑的
风貌。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应邀到
北京(当时称北平)参加朱启钤发起
组成营造学社的工作,研究中国传统
建筑设计。抗日战争期间粱思成编写
出了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中国
建筑史>0 1946年清华大学设立建筑
系。梁思成以系统接受了西方现代科
学教育的建筑家的立场,重新审视中
国的传统建筑和传统艺术,不仅开拓
出了中国建筑史研究新的途径,也为
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5-1-8 1
刘既漂早年留学法国,学习绘画
和建筑0 1928年国立艺术院成立,刘
既漂担任该院图案主任教授。1929年
他为杭州西湖博览会设计会场,采用
欧洲的装饰艺术作风,改变了以往中
国设计多受日本影响的状况。(图
5-1-9)
新中国建立之初,许多具有现代
风格的建筑设计被当作资产阶级“世
界主义”和”形式主义”作品进行批
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来,
大批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将当时苏联
流行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作风带到
了中国。接受苏联影响, “社会主义
的内容,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建筑设计家
奉行的金科玉律。西方古典柱廊和俄
罗斯传统建筑的帐篷式大屋顶成为苏
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民族形式建筑
的样板。北京苏联展览馆和上海中苏
友好大厦都是典型的苏式公共建筑,
对中国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图
5-1-10)
苏联的设计理论经过中国设计家
的移植和演绎,并且与20年代30年代
中国曾经流行的复兴固有建筑艺术的
设计样式结合起来,在建筑设计领域
形成了以大屋顶为特征、将中国传统
的宫殿、庙宇建筑附加到现代建筑设
计当中的民族形式运动。北京友谊宾
馆、三里河四部一会办公大楼、北京
地安门宿舍等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民族
形式建筑。(图5-1-11)
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出现
修建纪念性建筑的高潮。1958年举行
揭幕典礼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
英雄纪念碑是较早修建的大型纪念性
建筑。梁思成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堪称现代中国纪念碑设计的经典之作。
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为37.94公尺,碑
项为上有卷云下有垂幔的小庑殿式,
碑身由双层须弥座托着,下为有汉白
玉栏杆的两层广阔月台。下月台为海
棠形,碑两侧上部刻以红星、松柏以
及胜利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装饰
浮雕,象征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
存永远照耀后代。小须弥座四周为牡
丹花、荷花、菊花、百合花等组成的
花圈,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
怀念和崇敬。下须弥座四周为汉白玉
的革命历史浮雕。展示从鸦片战争到
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
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游击战、胜
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以及人民支
持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图卷,
叙述百年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历史。
两个须弥座上下枋的卷草花纹及月台
上的栏杆、栏板及抱鼓,每部分造型
都富有新意,具有鲜明的民族装饰风
格。正面碑心石上镏金大字由毛泽东
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南面
为周恩来书写的碑文o(图5-1-12)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
年,在首都北京兴建了一批大型建筑,
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
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
馆、民族文化宫、北京车站、中国美
术馆、农业展览馆等一批被称为“首
都十大建筑“相继建成。气势恢宏、
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建筑及
室内外装饰表现出新中国成立后出现
的第一次建筑高潮中,中国设计家不
局限于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而是
广泛吸收中外建筑艺术精华,又不同
于西方古典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努
力将民族传统建筑和装饰艺术风格与
新时代的审美要求结合起来,运用现
代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手段来追求所谓
“中而新”的设计风格。人民大会堂
从1958年9月开始设计到1959年9月
竣工,短短一年时间便完成了这一大
型建筑作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建
筑设计和施工集体创造的典范o(图
5-1-13)
建筑家张博主持设计的民族文化
宫建筑是民族形式在高层建筑中的成
功尝试,建筑物优美的造型,丰富而
清新的细部处理,改变了中国传统建
筑浓丽肃穆、充满专制象征意味的旧
貌,具有现代建筑亮丽亲和的特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常沙娜等人设计的
北京民族文化宫大门,采用民族传统
装饰,精美华丽,气势恢宏o(图
5-1-14)
中国美术馆外观高低起伏,富有
变化,色彩明朗协调。整个建筑采用
不同的花鸟作为装饰纹样,象征美术
事业百花齐放繁荣昌盛的景象。美术
馆的建筑装饰如梁枋琉璃彩画、箍头
彩画、山墙装饰、门廊挂落中心的木
雕、屋角的陶雕、大门上采用福建脱
胎漆器工艺的镂雕装饰、门廊上的东
阳木雕装饰……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
的作用,也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结
.合较为成功的范例。(图5-1-15)
中国设计家在世界设计新潮流的
激励下,努力探索新的技术、新的结
构和新的造型风格取得了新的成就。
1 960年建成的重庆山坡宽银幕电影院,
采用钢筋混凝土筒壳。1961年初建成
的北京工人体育馆,采用圆形悬索结
构屋盖,是当时国内外圆形悬索结构
屋盖跨度较大的建筑。当时中国社会
较为封闭、与国外交流十分困难,这
些建筑的设计却体现出与1958年布鲁
塞尔世界博览会新的建筑风格呼应的
趋势,反映出中国设计家对于现代设
计的探索和追求。(图5 -1-16)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斗争
阴云密布, “文化大革命”更使中国
设计坠入了苦难的深渊。“文艺为政
治”服务的原则要求建筑设计、设计
必须服从政治的需要,要体现某种政
治观念,建筑的精神功能和象征意义
被夸张到无限的地步。“文化大革命”
时期出现的“红海洋”,便是从建筑
设计发端而推向整个社会。被称为“文
化大革命光辉成就”的南京长江大桥
在1960年动工兴建。1968年通车,是
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
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公路正桥两
边栏杆嵌有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
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
各有两座具有象征意义的红旗的桥头
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
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
座高十余米的工农兵雕塑。经历30多
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京
长江大桥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桥高对
于水上运输带来了巨大的限制,对此
出现了南京长江大桥是否炸掉或修建
连接工程的争议。(图5-1-17】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兴
建众多模仿北京人民大会堂、历史博
物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兴建
万岁馆、城市中心广场和种种象征革
命的标志性建筑:大量使用具有政治
含义的造型和装饰,如万岁馆建筑的
平面是图案化的忠字,火车站建筑顶
端的火炬朝向既不能向东又不能向西,
只能向上耸立,因而被嘲讽为“红辣
椒”:雕像及基座的高度、广场分块
的数目、纪念塔的层数,甚至建筑物
立面楼梯间的数目,都要采用某些隐
含的具有政治喻意的特殊数字。室内
设计则大量堆砌政治宣传品,象征革
命和忠心的红星、葵花是当时灯具设
计、家具设计最常用的图形……。南
京长江大桥、江西吉安井冈山大桥、
南昌江西省展览馆、成都四川省展览
馆、河南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江
西井冈山火炬亭、长沙火车站等,都
是表达强烈政治含义的“文革”建筑。
(图5-1-18】
毛主席纪念堂坐落于北京天安门
广场,建于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后,
1977年落成。建筑主体呈正方形,外
有福建黄色花岗石建筑的明柱,柱间
装有广东石湾出产的花饰陶板,通体
采用青岛出产的花岗石贴面。屋顶有
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
座有两层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
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
北京房山的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杆。
南北门台阶中间又各有两条汉白玉垂
带,上面雕刻着葵花、万年青、腊梅、
青松图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参
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图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