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5)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1-09


C:梅兰芳以自己杰出的艺术表演,成功地突破了原来京剧旦角中青衣与花
旦的严格区分和一些陈规,实现了青衣和花旦两种角色逐渐统一的改革主张,
并创造了许多以“旦角”为主的“古装新戏”,例如: 《黛玉葬花》《霸王别
姬》《洛神》《嫦娥奔月》《天女散花》《贵妃醉酒》等。梅兰芳的革新与创造
对后来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入侵时八年闭
门不演。
D:汪笑侬——创立“海派京剧”
四大徽班:清代四个戏曲班社的合称,包括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
班,四大徽班对京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5、民族乐器
1)西安鼓乐:长期流行于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大型器乐演奏形式,是由隋唐以后各代逐渐积累发展形成的,有近千年的艺术传统。
             演奏形式分“坐乐”和“行乐”,坐乐是大型的器乐演奏,其结构分前、后两大部分。伴奏以笛为主笙为辅。行乐是街道进行和庙会场合站立演奏,形式简单。曲调为单牌子的散曲。节奏乐器起着伴奏击拍的作用,有两种形式:一种叫高把鼓,一种叫单面鼓,旋律乐器为笛,笙管衬之。记谱法为宋代俗子谱体系。
2)福建南音:又名南曲,流行于福建闽南地区。有三大组成部分“曲”(散曲)、“指”(套曲)、“谱”(器乐曲),包括清唱和器乐演奏两种形式。所用乐器有唐式板拍,晚唐式四相九品琵琶、洞箫和笛、三弦。演奏形式按使用乐器的不同分“上四管”和“下四管”。谱式属于工尺谱体系。代表作品:《四时景》、《梅花操》、《走马》、《白鸟归巢》。
3)十番鼓:又叫“吹打”或“十番笛”,流行于江苏南部、苏州等地的民间
器乐乐种。用鼓笛为主要乐器,有正套、散套、散曲三种套曲形式。
4)十番锣鼓:又称“十不闲”,流行于长江下游地区。演奏形式以笛吹锣鼓、笙吹锣鼓、粗细丝竹锣鼓、清锣鼓等多种编制。
5)古琴流派:明清时的琴曲《秋鸿》、《平沙落雁》《良宵引》《水仙操》
浙  派——南宋,郭沔《潇湘水云》;
虞山派——明代,主张弹独奏曲目,提倡清徽淡远的艺术风格。徐上瀛《溪山琴况》
广陵派——清代,徐常遇
川(蜀)派——近代,张孔山《流水》、编有《天文阁琴谱》,
徐上瀛:号青山,明末古琴家,是虞山派的集大成者,编有《大还阁琴谱》,著
有古琴演奏美学著作《溪山琴况》,全书共分为24则,专论琴声。
《溪山琴况》:明末清初著名古琴家徐上瀛所著,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论述古琴
表演艺术理论的美学论著,“琴况”即琴乐审美之况味,他对古琴表
演艺术作了相当细致而深入的论述与归纳,并总结出24况。对每一况
都作了阐述,为后人研究、借鉴与吸收古琴演奏技巧和审美思想提供
了较完整的理论。
6)琵琶流派:
无锡派——华文彬(秋苹),清代琵琶演奏家,编有《琵琶谱》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刊行的琵琶曲。《南北二派秘本琵琶真传》又称华秋苹琵琶谱,编于嘉庆年间,创造性标有琵琶指法符号。
平湖派——李祖芬(芳园),清代琵琶演奏家,编有《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
谱》书中收有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平湖派琵琶曲十三套,对近代琵琶
音乐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浦东派——沈翰(浩初),编有《养正轩琵琶谱》。
崇明派——沈其昌(肇州),编有《瀛州古调》。
山东派——王露(心葵),编有《玉鹤轩琵琶谱》。
李近楼——明代,名良节,号称“琵琶绝”,是一位盲人琵琶家。
汤应曾——又称“汤琵琶”,明代
《十面埋伏》载于清代华秋苹编印的《琵琶谱》,共十三段是我国著名的武套大曲之一。
6、乐律理论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首创新法密律,即十二等程律,,收入其著作《律学新说》中,使用等比数例为计算原理从而确立的一种律制,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以“等比数例”来平均划分十二律的乐律理论,从而彻底解决我国律学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黄钟还原”的难题,比欧洲提出的十二平均律时间要早一百多年左右。另有著作《乐律全书》,该书是一部综合性巨著,涉及乐学和律学等多种相关学科,一半文字一半乐、舞谱。
7、曲谱和记谱法
1)《弦索十三套》:又称《弦索备考》,十三套弦乐合奏曲。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编,所用的四件乐器有琵琶、三弦、古筝、胡琴,均有分谱。是我国第一部器乐合奏谱。代表作品《将军令》《合欢令》。
2)《神奇密谱》:明代朱权从众多乐曲中选编而成,是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叫《太古神品》,收有16首;中下卷叫《霞外神品》,收有34首,每首都有解题,对研究古琴音乐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使用价值。
3)《九宫大成南北辞宫谱》:由清代允禄奉乾隆旨编写的,全书82卷,记录了2000多个南北曲曲牌,变体4000多个;还有唐宋词等曲调,用工尺谱记谱。是一部研究南北曲音乐较为丰富的史料。
4)《纳书楹曲谱》:清代叶堂编订,谱中吸有昆曲单折戏,部分折子戏和散曲、诸宫调,是一本重要的戏曲谱集。
   5)《风宣玄品》:明代朱厚爝刊印的古琴曲集。
   6)《西  堂琴统》:明代汪芝编印。
   7)《南北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又称《李芬园琵琶谱》清末李芬园编印。
   8)《工尺谱》我国传统的唱名谱,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由宋代俗字谱发展而来,广泛应用于民间歌舞、曲艺、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中。板拍代表强拍,眼拍代表弱拍。工尺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在唐代称为燕乐字谱,宋代称为俗字谱,一直发展为明清以来通行的工尺谱。
 
 
 
 
 
 
 
 
 
 
 
 








专业音乐创作时代
第一讲:清末民初音乐
一、 西方音乐的传入
1、中国近代早期的音乐教育,是由西方传教士首先创立的。他们把音乐作为西方文
明之一引进中国,也为中国的学堂乐歌的兴起准备的了前提条件。
2、军乐队
  A:中国最早的军乐队是1878年成立于上海有菲律宾乐工组成的铜管仪仗乐队。
  B:1885年由爱尔兰人罗伯特赫特在天津海关建立的私人乐队,成为了欧式军
乐队的先驱。
C:1905年李映庚编写的一部《军乐稿》以传统曲牌按曲填词的方式编创了各种
礼仪场合所用的赞颂式的军乐,还有少量的器乐合奏乐调,如《将军令》、《朝
天子》、《归朝欢》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军乐文献。
二、 学堂乐歌的兴起
1、学堂乐歌概念:是我国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新式学堂和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歌唱形式及学堂开设乐歌课及其所教唱的歌曲。
2、历史背景:是从清末民初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开始的,他们力主在学
校开设“歌乐”课程,效仿日本与西方的科学文明,他们的主张在中国
的教育界、音乐界产生巨大影响。
3、特  点:1)借鉴日本、欧美歌曲的旋律填入歌词,创造了一种有别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新的歌唱形式。
 2)反映中国人民抵御外悔、富国强兵的迫切愿望,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3)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有学堂推向整个社会,是音乐的教育作用更加富有现实意义。
4)不拘一格的引入西方的乐器、乐理和记谱法,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作出启蒙性的贡献。
5)划时代意义在于它在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近代音乐之间画上了分界线。
4、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例如李叔同作词的《哀祖国》、《中国男儿》。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例如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华航琛作词的《光复纪念》。
3)配合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军歌,例如《出征》《出军》。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例如秋瑾《勉女权》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例如《格致》等。
6)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和热爱生活和自然。例吴怀疚作词的《勉学》。
7)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题材。例如陈颂平作词的《尊孔》,康有为作词的《演孔歌》;胡君复编的《中军》,沈心工《孔圣人》等。
5、曲调来源
1)中国民间歌曲与小调;2)日本与欧洲的流行曲调;
6、历史意义
1)是我国清末民初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在中国封建
社会和近代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音乐文化转型的桥梁。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
便销声匿迹,为专业音乐创作各种的音乐形式与作品所取代。
2)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音乐文化,是我国近代传播西方音乐的
主要渠道。尤其是五线谱、简谱和音乐的基本乐理的推广。
3)是以学堂为中心发展与推广起来,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为我
国近代培养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
4)歌唱形式反映十九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背景下盼望变新图
强的思想情感,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
影响。
7、代表人物
1)沈心工: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先驱者之一,被誉为“学堂乐歌之父”,早年留学日本,曾在日本创办音乐讲习会。填配的歌曲题材广泛、词曲结合紧密,音乐语言生动,共创作约180首歌曲。
贡    献:①《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歌唱集》《心工歌唱集》(歌词多为白话文,是乐歌界第一个竖起白话文的大旗)
②《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曲调借鉴日本歌曲《手戏》;《黄河》是中国第一首创作歌曲,杨度作词。入选为1922   
年举行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且为第一首歌曲)。
③其他还有重唱与合唱的歌曲,如《光福之柏》《鹁鸪鸪》《巢中鸟儿啼》。
2)曾志忞: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作者之一。曾留学日本。音乐活动可归纳为三个方面:①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教育的社会音乐活动;组织“亚雄音乐会”和“上海贫儿院音乐部”。②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1904年编印出版了《教育唱歌集》;还编写了多首学堂乐歌《练兵》《游春》《扬子江》《新》《秋虫》等,发表于《江苏》杂志上。③致力于音乐理论方面的著述,这是他对中国音乐事业建设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1904年编译介绍西方理论体系的《乐典教科书》,这是中国第一部乐理教科书。1905年《和声学》(《和声略意》)中国最早介绍西方和声的丛书。
3)李叔同: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有重要位置的大名士。中国近代音乐、美术教育家,学堂乐歌先驱者之一,早期话剧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绘画与音乐。1906年与曾孝谷在日本创办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6年编印出版我国第一份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仅发表一期)。他是整个中国历史上能同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音乐舞蹈卷和美书卷得以分列条目的著名艺术家之一。
历史地位:A:是中国20世纪戏剧改革的先锋;B:是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的创办人;C:是中国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美术并成功完成学业的第一人;D:是把人体写生教学法在中国学校美术教育中加以实施的第一人;E:是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书法家;F:是中国佛教史上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法名“演音”,号“弘一”。

相关话题/中国音乐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 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6-12-15
  •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纲要 音乐艺术考研必备
    中国音乐史复习纲要 第一章 远古夏商时期 名词解释: 1、乐舞(体裁的概念):远古及周初,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时,一般称乐,亦称乐舞。先秦乐舞以六代之乐最为著名,分别为黄帝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和周初的《大武》。乐舞是上古时期的主体音乐形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2-23
  •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上海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李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