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考古学讲稿题目总结(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8
22,中原地区的佛教遗存。
答:1,早期的佛教造像及造像碑。
①,中原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佛教遗物是十六国时期的鎏金铜像,有浓厚的重压风貌。以后赵建武四年铭的释迦坐像最为典型。北魏恢复佛法以后,铜石造像同时流行,造型题材都与同
时期的石窟相同。北魏迁洛以后,尤其是北魏分裂以后的北朝晚期,又流行造像碑。造像和造像碑在细部和雕刻技法上都出现地域性的差异,以河北定州为中心的关东地区作品精细繁缛,关中地区则简朴,不重装饰。
②,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发现的 400余尊佛教造像,其中大部分为 5-6世纪,主要为北齐时期。还有部分隋唐时期的造像。这批造像代表了以青州为中心的造像工艺水平。造像题材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北魏东魏时期,有弥勒佛、释迦佛、西方三圣、飞天、荷花、龙、塔等。北齐造像题材有释迦多宝并坐、西方三圣、弥勒佛、卢舍那佛、观世音菩萨等。2,石窟寺。十六国后期中原开始开凿石窟寺,主要的石窟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甘肃庆阳南北石窟寺、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宁夏固原须弥山石窟。其中除麦积山石窟多塑像和少量壁画之外,多是石雕造像。中原地区的北朝石窟分为佛殿窟和塔庙窟两类。两类石窟又各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年代是迁洛前后的北魏,后期为东、西魏迄北齐、北周。前期的佛殿窟,较早尚有平面呈方形委角接近椭圆形的,较晚则流行三壁三龛式的方形窟。前期的塔庙窟特点为平棊(qi)窟顶和多层式单层四面开龛的塔柱。晚期的石窟盛行雕饰前窟和窟口。佛殿窟流行雕出华丽的帐饰和仿木结构的窟檐。塔庙窟有的在苦口崖面雕出设覆钵的佛塔形象,有的石窟则取消了塔柱,完全同于佛殿窟的布置。两类石窟造像内容大体相近,主要题材有释迦、弥勒、释迦多宝、三佛、七佛、千佛等。前期较晚出现无量寿佛,后期出现面积较大的西方净土,反映出南朝佛教对中原的影响。3,佛教寺院遗址目前已发掘的佛寺遗址仅两座。一为永宁寺。永宁寺平面呈长方形,寺塔位于寺院正中,塔北魏佛殿遗存。另一为北魏永固陵陵园内的思远佛寺,也是一座以塔为中心布局的寺院。这两座寺院反映出北魏时期以佛塔为重的寺院布局。
隋唐考古
1,隋唐时期都城的布局规划特点。
答:隋唐时期的都城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隋大兴-唐长安城,其布局规划的特点有:
①,隋大兴-唐长安城由内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的北部中央,各坊分布于宫城、皇城左右和皇城以南,呈棋盘状分布。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左右对称。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
②,隋大兴-唐长安城总体设计上是按照中轴对称的原则规划出来的。宫城和皇城位于中轴线上,各坊市对称分布,为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布局的继承和发展。
③,在宫城南部另筑皇城以置中央官署,隋大兴城为首例。在宫城南部设立皇城,将皇宫与其他区域隔离,从而加强了宫城的防卫。
④,隋大兴-唐长安城在规划设计上还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如都城东部有所谓的“六坡”的岗阜高地横贯城内,在高地上布置官衙、王府、道观和寺院,除起到监视全城的作用之外,还加强了城市的立体感。
⑤,在规划设计上,风景区芙蓉园、曲江池于建筑结合为一体,不仅美化了城市,还是游览之所。这是古代都城规划上的一大创举。
⑥,都城内还分布有大量的道观和寺院,为北魏洛阳城城市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也反映了佛教、道教的广泛传播。第二种形式为东都洛阳城,其布局规划的特点有:
①,隋唐洛阳城也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但宫城和皇城位于郭城的西北隅。这样的规划是为了与京城相区别,表明下京城一等。各坊位于宫城皇城以东、以南地区,虽然也是棋盘状分布,但均为方形。
②,宫城除南面建有皇城外,北建重城,西邻禁苑,东接东城,皇城、宫城均内外砌砖。皇城之南界以洛河,使其戒备坚固严密,又远在京师之外。
③,里坊面积缩小,为北魏洛阳城旧坊制的恢复。这有助于对居民的控制。这种布局规划于它既是都城又是战略要地的地位相适应。
④,洛阳城夹洛河而建,漕运便利,且于京师相比,多设一市,更多的考虑了工商业的问题。
2,隋唐时期的城址类型。
答:隋唐时期的城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隋唐的都城,二是隋唐的地方城市。1,隋唐时期的都城又分为两种形式。①,隋大兴-唐长安城,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平面呈长方形,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构成。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的北部正中,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誉为宫城皇城的东南、西南,左右堆成。坊多做长方形,四周筑有高墙,整体呈棋盘状分布。②,东都洛阳城。东都洛阳城夹洛河而建,整体平面略呈长方形,亦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组成。宫城皇城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以东和以南,呈棋盘状分布,均为方形,形制略小。宫城除南置皇城外,北建重城、西邻禁苑、东接东城,宫城和皇城本身又内外砌砖,戒备坚固严密。2,隋唐时期的地方城市。隋唐时期的地方城市都是根据两京坊内十字街的设计和洛阳城方正的里坊制度部署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大型州府。这种城的平面布局呈方形,城内设有 16个坊,城内西北隅设置衙署。
②,一般州府。这种州府城约占四个坊的面积,也有大小之别,平面均呈方形,呈的四面各开一门,内以十字街道分成四个坊。有一些州府中,由于皇帝曾巡幸或作为一时的避难之所,西北隅设置官署。
③,小型州府和县城。这种类型的城约仅有一坊之地。平面呈方形,四面各开一门,内置十字形街道。
3,简述隋大兴-唐长安城 /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答:见 1,隋唐时期都城的布局规划特点。
4,唐代帝陵的特点
答:①,唐代帝陵的构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山为陵,是唐代建陵的主要方式,也是唐代帝陵的一大特征。从唐太宗昭陵开始,以后相沿承诺更为定制。一般以独立的山体为修建之所,玄宫开凿于山峰南面的半山腰部,墓道中以排列有序的石条填封。另一种是封土为陵。灵台覆斗形,形制如汉代的帝陵,是对秦汉以来帝陵建筑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有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瑞陵,僖宗靖陵。
②,唐陵的陵园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可分为三个阶段:玄宫,神道,乳台以南至鹊台的兆域。唐代帝陵陵园以南门为正门,南北向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这样的布局规划应该是受唐长安城的影响,并影响以后的历代帝王陵墓的设计。
③,陵园中心构筑陵台,陵台南面设献殿,陵台四周通常环筑内外两重围墙。陵垣整体呈四方形,四面各辟一门,南门为正门,门前设神道。四门分别以四神命名。南门外设三重阙,
第一重位于南门朱雀门外。第二重位于神道南端、华表以南,即乳台。第三重位于乳台指南,即鹊台。
④,陵园四门设包转土阙,为三岀阙,基础铺石条,其上夯筑阙台,外部包砖。东西北三门外各置石狮一对,南门外除置武士、石狮外,由北向南夹神道列置颂碑、文武侍臣、石马及御马者、瑞禽瑞兽、华表等石刻。这种石刻组合方式大概从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开始固定下来。
5,隋唐时期两京地区(西安地区)墓葬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①,第一期,隋至高祖、太宗时期。这一时期流行长方形或方形单室土洞墓和砖室墓。墓室四壁通常较直而无弧度。大墓则盛行带长斜坡墓道的多天井、多小龛的形制。随葬佣一部分是表现家居生活的仆侍佣,一部分是表现墓主人出行的仪仗佣。镇墓佣只用武士,镇墓兽无天王。镇墓兽一个人面,一个兽面,皆兽身,蹲坐,蹄足。人物佣体态清瘦、亭亭玉立,而欠生动。
②,第二期,高宗到玄宗时期。这一时期是唐代墓葬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高宗、武则天至玄宗之前为前一阶段,玄宗时期为第二阶段。
1
)高宗年间。单室砖墓墓室四壁略向外弧。前后室砖墓开始出现,前墓室面积比后墓室小,于天井同大。这一时期天王佣基本上代替了武士佣的地位,通常做成脚踏卧兽的形式。镇墓兽往往在肩部塑出几根短而粗的鬃毛。其他人物佣仍旧体态清瘦、亭亭玉立。
2
)武则天至中宗时期。单室土洞墓一般为纵长方形,墓道和墓室在同一水平线上,即所谓的直背刀形墓。这一时期的前后室砖墓具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前后室面积相近,前室面积比天井大很多,这是唐代前后室砖墓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的天王佣分为两类。一类是脚踏卧兽,另一类脚踏俯卧式小鬼。镇墓兽一类蹲坐、兽蹄、长鬣耸立,肩附双翼,形象比较凶猛。另一类头生角、握蛇、爪状足。其他人物佣造型匀称,胖瘦适中,体态生动。
3
)玄宗时期。这一时期单室砖墓变化不大,单室土洞墓有明显变化,多为直背刀形墓和墓道偏于一侧的曲背刀形墓。墓道长度缩短,天井和小龛的数量减少。对墓室构筑更加重视。有的是用了竖井和段斜坡相结合的墓道。有的墓室改呈梯形。这一时期的天王佣流行脚踏蹲坐小鬼的样式。镇墓兽一类头有角、肩生翼、蹲坐、兽蹄。另一类面目狰狞,长鬣直竖,四肢舞动,手握蛇,脚踏怪兽,爪状足。人物佣面颊丰腴,身躯肥胖,神态可掬。
③,第三期,玄宗以后至唐亡。这一时期的墓葬反映的情况是因循、简化。单室砖墓和土洞墓与前一期差别不大,但斜坡墓道更短,竖井式墓道流行。天井变小,带小龛的墓葬减少。德宗以后普遍采用竖井与段斜坡相结合的墓道。竖井部分多呈梯形。宣宗前后出现了一种折背刀形墓,竖井墓道和墓室均呈梯形的土洞墓,这是唐末富有代表特征的墓葬形式。带小龛的墓,厚葬之风甚盛,多以金银帛绣为主。元和以后陶俑减少。镇墓兽有相貌狰狞,手握蛇者,制作简单草率。人物佣模仿开元、天宝时期,但造型呆板,且过于肥胖臃肿。经常使用装饰华丽的绢衣木身佣。表现墓主人生前室内陈设的条幅式立鹤屏风画成了墓室壁画的主要内容。
6,隋唐时期洛阳地区墓葬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①,第一期,隋至初唐时期,从隋文帝开皇元年至唐高宗时期。墓葬形制以铲形墓为主,棺床靠近北壁之下者居多。墓室近方形,四壁向外弧出。随葬品组合分为四大组:第一组以镇墓兽或武士佣为代表,第二组以表现墓主人出行情况的牛车及仪仗佣群,第三组为表现墓主人家居生活的男女侍佣,第四组为庖厨明器和家具器具模型。其中镇墓兽,莲花座侍吏佣,女侍佣最为典型。镇墓兽蹲坐于近三角形的平板上,人面镇墓兽脸稍上仰,大耳垂肩,表情和善,背有竖毛两簇。兽面镇墓兽头部鬃毛卷曲,张口呲牙,描绘出眉眼鼻嘴和胸毛,背有竖毛两簇。武士佣身披铠甲,头戴圆顶兜鳌,肩有重叠状披膊,身着明光铠,圆盆领,腰束带,下着裤,足蹬靴,左手握一狮面盾牌。在中型墓中较为普遍。莲花座侍吏佣只流行于隋至初唐时期。女侍佣变化明显,隋代女侍佣多做持炊、捧物状,头蜀低平髻,身着长裙。唐初女侍佣已改梳螺髻、丫髻、单刀半翻髻、低矮双髻,而且形体修长,细颈削肩,身着短袖长裙,与盛唐时期的女侍佣十分接近。
②,第二期,盛唐时期,自武则天光宅元年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墓葬形制多单室土洞墓,墓道呈长斜坡状,甬道呈过洞式,墓门一般向南,墓志多摆放在甬道之内。墓室平面一般呈规则的纵长方形,甬道口开在墓室前壁偏东处。刀形墓出现。随葬品仍以四大组合为主。唐三彩出现并流行为盛唐时期墓葬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使用的铜器、金银器增加。镇墓兽比初唐时期更加凶猛,头肩部加饰的火焰状竖毛明显增加,而且加长。眼耳鼻等细部更加形象逼真。前一期执盾武士及按盾形象消失不见。出现了形象威武,二目圆睁的武士佣和面目狰狞的天王佣。盔甲也有很大变化,在圆顶兜鳌和尖顶兜鳌上都另加装饰,护耳外沿上翻,披膊装饰成龙首状,铠甲下摆处饰有流苏,内衬长裙、垂至靴面。整体造型更加威武秀美。女侍佣普遍为高髻,细颈修肩的修长造型,面容比前期丰满,基本淘汰低平髻,部分保留了单刀半翻髻。普遍盛行高螺髻、双鬟髻、博鬓抛髻。出现了骑马女侍佣。
③,第三期,中唐时期,唐玄宗开元二十四面至德宗贞元二十年。墓道缩短,出现竖井式墓道。墓室呈纵长方形,出现十二生肖壁龛。刀形墓流行。棺床多位于靠近墓室的西壁。随葬品四大组合开始解体,表现礼仪的佣群锐减,唐三彩突然消失。大量使用铜器、金银器和瓷器作为随葬品。这一时期的镇墓兽两耳如扇,周身鬃毛减少,尾部五毛。天王佣面容凶狠,脚下踩小鬼。细颈修肩的女侍佣被体态臃肿的宽袖长衣佣代替,发髻变成单调简朴的垂发梳髻。动物佣从前期的直立演变为跪卧状,尺寸明显减小。十二生肖佣在这一时期尚多见。
④,第四期,晚唐时期,从宪宗元和元年至唐亡。墓葬形制和结构基本保持中唐时期风格。新出现梯形及双梯形墓。小型砖室墓比较多见。墓室平面一般呈方形,四壁单砖叠砌,并微向外弧出,四角相互叠压。穹窿顶居多。随葬品的组合特征为:1)镇墓兽、武士佣、文官佣全部消失,个别墓葬中出土半身侍佣,制作简陋。2)大量侍佣瓷器进入墓内,尤其是一种矮胖带盖的白瓷罐成为主要随葬物。3)铜匜、铜刀增多,铜镜数量锐减,质量低劣。4)实用铜印章也被随葬。5)滑石器作为随葬品大量出现。种类包括罐、盘、盒、枕等。6)银筷、银叉、银勺等随葬品更加普遍。7)被视为镇邪压胜之物的铁牛、铁猪、铁犁等在晚唐时期的墓葬中普遍出现。
7,隋唐时期朝阳地区墓葬的分类及各类特点
答:这一时期朝阳地区墓葬的随葬品差异不大。随葬品主要有双耳瓷罐、盘口瓷瓶、三彩三足罐、黄釉陶碗、彩绘带盖陶罐、灰陶碗、铜盘、铜镜、凫首铁鐎斗、铁鼎及三彩小狗、滑石狮子等。其中双耳瓷罐、彩绘带盖陶罐为代表性器物。陶俑有镇墓兽、依仗佣、仆射佣、模型明器等。其中的仪鱼和观风鸟与河北地区墓葬所出者类似。有些墓葬之中还随葬有少数民族色彩的石佣。这一地区的墓葬依据形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墓室呈圆形或半圆形的墓。顶部呈圆形券顶。大墓往往以砖墙将墓室隔成若干小室。一般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如天宝天载的韩贞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主室和左右耳室组成,主室和耳室平面均呈圆形。主室后部设置棺床,其上置尸骨 2具。棺床左前方房址陶瓷器多见,其中一件双耳罐中装有骨灰。右耳室空荡无物,左耳室后部设尸床,其上安置骨架一具。
②,船形墓。平面呈前宽后窄的船形单室墓。两侧壁外弧,券顶,多为砖筑。整体形状如一覆船。由墓门、短甬道和墓室组成。墓门外上方有挡土的翼墙。如朝阳市衬布总厂 M2,墓室砖筑,前宽后窄,门为拱形。
③,方形墓。数量较少,多为单室砖墓。墓室平面呈方形,由长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如朝阳教学研究中心 M3.
④,竖穴土坑砖棺墓。在竖穴土坑中以砖砌平面呈梯形的棺室,在底部铺砖。墓室狭窄,大小仅可容身。如朝阳市衬布总厂 M3。
⑤,竖穴土坑墓。数量较少,平面呈长方形,随葬品较少。如辽宁朝阳纺织厂 M4。
8,隋唐时期扬州地区墓葬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①,初唐时期,初唐时期。墓葬性质分为砖室墓和土坑墓两类。砖室墓以单室为主,个别为双室。单室墓形制又可分为长方形和凸字形。砖室墓一般用青砖砌筑,砖以素面为主,也有一些墓砖用花纹砖。随葬品有镇墓兽,文吏、武士佣,人面鸟身佣和男女侍佣,以及家禽、家畜模型等。
②,第二期,中唐时期。以砖室墓和土坑墓为主,小型墓较多。砖室墓除前期流行的长方形和凸字形外,新出现的形制有十字形和腰鼓形。除腰鼓形墓葬外,其他各类的砖室墓中通常设有耳室、壁龛。随葬品较前期丰富,常见的有生肖佣、骆驼佣、胡人牵马佣、男女侍佣等。随葬品中瓷器以日用品为主,有盘口壶、罐、钵、碗、盘等。
③,第三期,晚唐时期。墓葬以砖室墓和土坑墓为主,小型墓数量较多。平面形制除长方形、凸字形、腰鼓形之外,新出现了蝉形墓和船形墓。除个别墓保留有耳室和壁龛之外,墓葬结构更趋于简约。随葬品常见的金属器有铜镜、银镯、铜钱等。瓷器形制和窑口更加丰富,有盘口壶、罐、瓶、执壶、碗、盘、唾盂、粉盒等。土坑墓除土坑木棺墓外,还有贫民墓,一般形制简单,随葬品较少。
9,隋唐时期广东地区墓葬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这一时期的广东地区墓葬主要有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土坑墓均为长方形墓,一般就地挖成长方形竖穴土坑。有的墓底垫几块残砖作为葬具的支垫。砖室墓则有单室和双室之分,以单室墓为主。单室墓一般平面为长方形的券顶单室墓,墓底铺砖。墓室后部高于前部,后部设置棺床,棺木纵置。左右后三壁有的砌出小龛或以半砖突出壁面、以置灯盏。随葬品摆放在墓室前壁及后端。有的砖侧面模印花纹。双室券顶砖墓多两室并列而成,二者共用一道隔墙,隔墙上设有甬道将两室相通。广东地区这一时期的墓葬按照随葬品的前后不同可以分为三期:
①,前期,隋至唐中宗时期。罐类器物形体修长,肩部圆鼓,中腹以下急剧收缩,底部向外撇出,具有浓厚的南朝遗风。碗类有深腹碗、折腹碗。前者器壁近直,饼状足。候着器壁上部稍外侈。盏也为深腹,壁较直。
②,中期,大约相当于开元天宝及以后的时期。罐类逐渐变矮,高度于宽度,即高宽比约略相等。底部向外撇出的现象消失。碗类口部日渐敞开,腹部越来越浅,饼状足减少,圈足增多。
③,后期,大约相当于宣宗大中前后。罐类更加矮胖,其横宽甚至超过了器物的高度。近海地区的晚唐墓中出现了一种类似中原地区墓葬中常见的塔式罐那样的器物——魂瓶,也称为陶坛。前中期陶坛火候不高,釉层附着不牢。后期则近似于瓷器。这种陶坛中多发现有骨灰。
10,隋唐时期福建地区墓葬的演变规律
答:这一时期福建地区的墓葬有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以砖室墓居多。砖室墓通常为前带短甬道的长方形券顶单室墓。墓底后部高于前部,后部置棺。还有一些刀形墓和多室墓。有些墓葬中墓壁砌出小龛。墓砖侧面常模印有植物纹和吉祥语等。随葬品以青瓷器为主,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器型有盘口壶、五盅盘、带座碗、双耳或四耳罐、鐎斗、各类锸器、虎子等。砖室墓随葬品较丰富,土坑墓随葬品甚少,一般只有三几件。这一地区的墓葬按照随葬品的演变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为隋至唐初。第二、三期约从初唐至盛唐或稍后。第四期似已属晚唐时期。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为:
①,盘口壶和四耳罐:早期器身浑圆,略显矮胖。后来器身逐渐增高,器身最宽处逐渐上移。最晚一期器身最宽处移至肩部。
②,双耳罐:时间较早者器体浑圆,平底。时间较晚者,器体最宽处升至肩部,底部急剧收成高足。
③,带座碗:最初碗和托分别烧制,使用时将两者吻合在一起。托较平较大。二期以后玩和托粘合后焙烧。托的直径不断缩小,但高度不断增高。
④,锸器:一期造型秀丽,底座大如盘。二期以后器体越来越粗矮。盘形座日益缩小,甚至消失。
⑤,此话子是第四期新出现的器物。
11,隋唐时期新疆地区的墓葬的特点
答:这一时期新疆地区墓葬的特点有:
①,墓葬以土洞墓为主。墓道为长斜坡墓道和阶梯式墓道。主室平面出现弧形,并向圆形演变。同时出现前后室墓、带甬道墓及刀形墓。有的在墓道上开凿天井,有的在甬道两侧开凿壁龛。墓室顶部有圆形、纵券顶、横券顶、平顶和盝顶。较大型墓葬地面有不太明显的封土,主要用黄土和卵石稍加夯实而成。长安以后墓中发现一批变现贵族生活的绢画和壁画,画面多采用条幅是屏风。时间较早以人物为主题,时间较晚的则偏重于描绘花鸟。其风格、技法与同时期中原地区唐墓壁画相同。
②,1)随葬品中此前流行的黑衣陶器减少,流行素面灰陶,火候降低且不加焙烧。器型主要有罐、盘、灯、盂、碗等。2)各种泥塑彩绘陶俑,如天王佣、武士佣、文吏佣、女侍佣、百戏佣、镇墓兽等明显增加。陶俑大都是草芯,泥胎,外饰彩绘。3)随葬品中有绘有伏羲女娲的绢画。4)墓志普遍采用砖志,还出现一些形制较大,文字较长的石质墓志。新疆地区发现的墓志与此时期西安地区发现的墓志已无大的差异。5)以大量的麻、毛、丝织品随葬是这一地区墓葬的一个特点。6)木质明器较多,有木质建筑明器、盘、罐、碗、梳、鸡、鸭、猪等。个别木罐、盘上涂黑地、绘红花。7)钱币有开元通宝、波斯银币和拜占庭金币。
8
)此外还有不少面点。9)有些唐墓中出土的纸质明器,使用一些废弃文书,对研究当时的籍账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③,就葬俗而言,采用聚族而葬的方式。在茔区内用砾石筑出界限。茔区一般由一、二座或三、五座墓组成,四周绕以浅沟,平面呈方形,一边留有神道。以合葬为主。尸体安置主要采用筑台陈尸的方式。死者口中多含钱币。试题穿纸鞋、戴纸帽,头部还普遍遮盖织物。此外还有招魂合葬的习俗,一般用纸人代替死者。
12隋唐时期南北方主要窑址及各窑主要产品
答:1,北方地区的瓷窑遗址。
①,邢窑。1)隋代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区以北。隋代邢窑遗址出土的器物按釉色分为三大类:白釉瓷、黑釉瓷、黄釉瓷,其中以白釉瓷为主。产品以圆形器为主,器类有碗、钵、壶、瓶、盂、罐、高足盘、瓦、高足尖顶桃形器等。其中碗、杯类器物占全部出土器物的 90%以上。碗、杯多斜直深腹,饼状足,口壁尖薄而下腹部及足底厚重,底足均削棱一
周。
2
)唐代邢窑。遗址位于今河北内丘境内。唐代邢窑主要以烧制白瓷为主,还有黄、青、黑釉产品,而白瓷中又有粗、精之分,其中粗白瓷居多。邢窑产品以器型规整,制作精致,胎质坚硬,釉色洁白为主要特点。器形有碗、盘、托子、瓶、壶、罐等。碗最具代表性,大多浅式、敞口、碗身呈 45度角外撇,口沿往往凸起一道唇边,底为玉璧形,足矮浅。
②,定窑。定窑遗址位于河北曲阳县,是北方地区的名窑。定窑始烧于初唐时期。早期定窑烧白瓷,釉料中含铁和钛,以木材为原料,在还原气氛中以 1300度的高温烧成,釉色白中闪青,白度高,还有一定的透明性。还烧制黄釉、绿釉瓷器。窑具和烧制方法继承了邢窑的工艺技术,有漏斗形匣钵和桶状匣钵,三叉形支钉、椭圆形支圈及圆形垫饼。器物造型也与邢窑相似。器物成型以拉坯为主,一般胎薄细腻,制作精巧。碗为平底或玉璧底无釉,采用一钵一件的支烧法,器体与窑具之间又石英砂粒隔垫。五代定窑使用支圈更间隔装在匣钵内覆烧,有的器物口部不挂釉,称芒口。仿制金银器的碗、盘、杯,制作出三角形、四方、五方、椭圆形、折腰等形状的器物,除了圈足以外,采用内模压印方法。器物装饰简单,有花瓣、瓜棱、叶状等。
③,黄堡窑。遗址位于山西铜川和耀县交界处。产品以青瓷为主,也烧白、黑瓷。器物有餐具、酒具、茶具、照明具、化装具、文房用具、药具、净瓶等。器物多玉璧底。青瓷胎较粗,呈灰色或灰白色,釉色呈泛白、泛灰、泛黄的较多。也有透明度较好的青瓷,颜色也比较纯正。装饰有刻花、贴花、印花。白瓷的釉色纯正者较少,泛黄、泛灰者居多。黑瓷胎较厚重,釉色漆黑闪亮。装饰纹样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2,南方地区的瓷窑遗址。
①,越窑。遗址位于浙江上林湖滨海地区。唐代的产品主要丰富,主要有碗、壶、瓶、罐、钵、盒、盘等,釉色以青黄为主,光泽晶莹。至五代以后,又有青灰、青绿等色。唐初造型端整,胎体偏厚重,色灰白或浅灰,如注子、天鸡壶、凤头壶、双柄龙首壶、唾盂等。一般器物素面无纹。到后期则胎薄质细、火候高,纹饰渐趋繁缛。装饰手法以划、印为主,兼有刻、雕、镂等技法;线条由粗向细发展,系仿金银器、漆器上的装饰技法;温室题材以花卉为主,组成图案形,填以花草虫鱼、鸟兽人物等。越窑以青瓷著名,即为广义上的秘色瓷,是利用封闭的匣钵烧成的不同于以往的产品。所谓秘色,既有青绿之色,又有珍奇、隐秘、神秘之意。
②,岳州窑。遗址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城内。早在西晋、南朝时就已烧制青瓷,隋唐时盛烧。产品以碗、杯、盘、壶、罐等器为主,釉色有请、酱绿、酱黄等多种,胎呈灰白、棕灰色,装饰技法有印、划、点彩、雕塑等,纹饰以莲花、卷草、几何纹居多,还有人物、鸳鸯、龙头、象首等。
③,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附近。盛产于中唐,衰落于五代后期。产品数量和种类较多,器型种类多样,以壶、碗、盘为主。另外还有大量的瓷塑动物。胎色灰白,质细腻,外施护胎釉,再施青釉或白釉,釉下施黄、褐、绿色彩绘。长沙窑的釉下彩绘以前被认为是釉下彩瓷的首创,但最新的发现表明,其源头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的湘阴窑。装饰技法为釉下彩与印、贴、刻、剔、雕塑、镂空等技法相结合,在瓷器上组成繁缛的纹饰或题字。
相关话题/考古学
跨专业考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困难吗?
本人本科专业日语,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并且打算用日语作为外语科目来老,请问难度大吗?有必要吗?关注者33被浏览14,037 4 个回答 螺旋真理博物馆、艺术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只讨论博物馆学。 基础教育、语言不是关键问题,去哪所学校和哪位导师学习哪一领域,以及是否具备这一领域的兴趣才是重要的。 你给出的条件不充 ...图书情报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1.、三大气候信息库 2、AMS测年 3、蛋壳陶 4、瑶山墓地 5、吴城文化 6、涂金工艺 7、石阙 8、模型明器 9、虞弘墓 10、号墓为陵二.论述:1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史什么?2 概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其早期的发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考古学基础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考古学
07年考古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 1:遗物与遗迹 2:放射性碳素断代 3:山顶洞人 4;邹衡 二 简答 : 1:北京猿人的体质形态与意义! 2:偃师商城的形制及意义! 三 论述 : 1 :红山文化对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影响!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山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一 名词解释 5" X 101 金石学2 裴文中3 碳14测年技术4 朱封大墓5 ……再想想6 易县燕下都遗址7 汉朝铁官8 低温釉陶9 磁县湾漳北朝壁画10 天龙山石窟二 论述题 25" X 41 长江中游新时期时代的什么什么(-_-#)2 论东周列国都市的多样性及其原因3 举例说明汉朝诸侯王墓葬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武汉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基础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中国考古学
厦门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考古学)一问答题(每题20分)1阐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序列2阐述冶铁技术的发明,铁器的使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阐述曹魏邺城的布局极其意义二简答题(每题15分)1简介三星堆遗址2简介楼兰古城址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盟书2俑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古学通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0分)1金石学 2考古学文化 3贝丘遗址 4石器 5悬棺葬 6动物考古学7放射性碳素断代(C14) 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问答题(每题20分)1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区分层次的基本方法.2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应注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考古学
厦门大学考古学专业近三年来考研试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金牛山文化 2梁思永 3爵 4砖室墓 5满城汉墓 6建窑二简答题 20分(每题10分)1战国都城有哪些特点?2南朝陵墓的特点有哪些?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叙述石峡文化的基本特征.2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厦门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关键柱(关键柱的定义及其作用,什么时候可以打掉它)2磁方位角(方位角的定义,方位罗盘刻度如何标定,怎样使用方位罗盘测量地面上直线的角度)3器物标签(器物标签有哪些记录项目,如何使用标签,如何填写标签)4考古图5考古类型学6苏秉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2018年复旦大学723考古学考研真题
1.博物馆不断发展,但基本特征没变,简述博物馆的基本特征 2.我国瓷器历史源远流长,概述青瓷的起源及发展 4.文物价值,请结合具体文物加以说明 3.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真性) 5.2015版《考古学概论》各章标题,及300字简介 6.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请简述他们的基本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