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考古学讲稿题目总结(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8
④,寿州窑。遗址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幸福乡。早在六朝时即烧瓷器,隋唐时盛烧。除青釉外,主要以氧化焰烧制黄釉瓷、绞釉瓷等。器物胎色呈白、绛红、灰白、青灰等,质粗细不一。器形有碗、钵、杯、注子等日用器及炉、枕、玩具等。
⑤,洪州窑。窑址位于江西丰城罗湖地区。早在东汉晚期就已经烧造出成熟的青瓷,东晋、南朝时期逐渐进入兴盛期并一直延续到中唐时期,晚唐五代时期衰落。器形主要有碗、杯、盅、高足盘、钵等。特别是在南朝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芒口碗,将芒口碗的烧造历史从定窑的
晚唐时期,提前到南朝早期。釉色呈浅青微黄,还有酱褐或黄褐色的盏、多系罐。装饰除莲瓣外,碗口沿印一圈圆涡纹是其特征。其他南方地区的比较著名的瓷窑还有邛窑,西村窑,瓯窑等。
13,唐代金银器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答:①,第一期,唐高祖至唐玄宗前期。这一时期是唐代金银器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受外来文化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主要的器类为高足杯,带把杯,分曲在五曲以上的多曲长杯。折腹碗,蛤形盒也常见,此外还有壶、瓶等。其中高足杯、带把杯、分曲在五曲以上的多曲长杯在中国传统器物中不见,应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盘、盒类器物以圆形为主,也有一些菱花形,少数葵花形。壶类器物多三足。纹饰流行忍冬纹、缠枝葡萄纹、联珠纹、绳索纹,多用满地装饰的手法。此外珍珠纹、宝相纹、卷云纹和云曲纹也较为流行。纹饰多于器物形制有关,如宝相纹一般装饰在圆形器物上,卷云纹和云曲纹多作为边饰。此时期的金银器体积小但较厚重,绝大多数的器物采用捶碟工艺制成。
②,第二期,唐玄宗后期。这一时期是唐代金银器成熟期,已经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完成了金银器中国化的过程。高足杯、带把杯、分曲在五曲以上的多曲长杯极少见到。新出现了各种壶。葵花形盘流行。各种器皿表面多呈四曲或五曲形。忍冬纹,葡萄纹,三角纹,绳索纹,云曲纹,卷云纹基本消失,宝相纹仍课件,折枝纹和团花纹兴盛。纹样更加写实,分单元布局,留出更多的空白。少数器物尚残留有与西方金银器相似的地方,但不是直接来自于西方金银器的影响,而是继承前一期的特点,并有所发展。
③,第三期,唐宪宗至唐末。这一时期是唐代金银器普及和多样化的时期,器物种类大增。唐代器具中的茶具、香宝子、羹碗子、波罗子、温器、筹筒、龟盒等均属于这一时期。碗、盘、盒的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流行花口浅腹斜腹碗,四曲或五曲形带圈足银盘,葵花形盘等。折枝纹、团花纹继续流行,并更加丰富多彩。鸳鸯、鹦鹉、鸿雁、双鱼成为人们喜爱的题材。同时出现了荷叶、绶带纹、叶瓣纹、小花纹、半花纹为主要边饰纹样。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大型器物较多,有些器物轻薄粗糙,錾刻的纹样清浅断续。铭刻器物增多。
14,隋唐时期铜镜发展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①,第一期,隋至唐高宗时期。主要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团花镜。这一时期的铜镜特点有二:一是沿袭传统因素较多。如流行圆形镜形,布局拘束谨严,分区配置花纹,“规矩配置”和钮外大方格,柿蒂纹或连珠纹扭座,主题纹饰以灵异瑞兽为主,铭文带及善颂善铸的内容等。二是各类铜镜共性多。三种铜镜镜型、布局、钮座、铭文边缘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演变趋势也一致。较早多为规矩配置,柿蒂纹和连珠纹钮座,吉祥语铭文带等,较晚为绕钮配置,花瓣和素圆钮。外区变化吐出,有的还有铭文带,有的已经被葡萄蔓枝所代替。
②,第二期,武则天至玄宗开元末。这一时期主要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雀绕花枝镜,铜镜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瑞兽逐渐退居次要地位,飞禽花枝逐渐居于主要地位。这三类铜镜的主要纹饰分别以瑞兽为主,瑞兽鸾鸟并重,飞禽花枝为主,而且无论内外去的葡萄蔓枝、蔓茎花草、飞禽蜂蝶都不断增加。此期分前后两段,前段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雀绕花枝镜,以圆形、菱花形为主,主题纹饰由瑞兽向花鸟纹过度。后段流行鸾鸟荷花镜、盘龙镜、飞仙镜、弦纹抛光镜、银壳金黄色花镜等。
③,第三期,唐玄宗填报时期至德宗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人物镜、盘龙镜。纹饰形制多样,题材广泛,各类铜镜共性较少,是唐代铜镜迅速变化的时期。鸾鸟纹
居于主要地位,隋、唐初的瑞兽形态完全消失。四神十二生肖虽然还在流行,但这个形态发生了变化。植物纹摆脱附属配置的地位,形成了以瑞花为主题的铜镜。反映神仙和现实世界的题材大大增加。这一时期的铜镜以葵花形最多,主题纹饰以鸾鸟、人物、花卉并重。
④,第四期,宪宗至唐亡。这一时期流行八卦镜、卍字镜和瑞花镜,亚字形和圆形盛行。主题纹饰多含宗教旨趣。这一时期的铜镜从造型到主题花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唐代铜镜急剧衰落的时期,完全失去了盛唐铜镜的风采。
15,隋唐时期墓葬壁画题材及分期
答:隋唐时期大型墓葬均有笔画,壁画题材可分为:
①,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②,狩猎。猎骑、架鹰、驯豹等。
③,仪仗。车骑、伞、骆驼、戟架等。
④,宫廷生活及家居生活。男女侍者、乐舞、打马球、宴饮、农耕、六鹤屏风等。
⑤,礼宾。鸿胪寺官员、外国及国内的少数民族宾客。
⑥,建筑。阙、城、楼阁、道观、寺院及斗拱、枋等。
⑦,天象。金乌、蟾蜍、银河、星斗等。唐墓壁画以人物为主,以简练的线描、鲜艳的色彩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各种形象。初唐时期侍女具有清秀、修长的体态,其线条为铁线描。盛唐时期侍女则大髻宽衣、丰厚为体。长安地区唐墓壁画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约为 6世纪晚期至 7世纪前期。壁画布局和内容沿用北朝旧制,墓道、天井、墓室三部分的壁画分上下两栏。全部壁画以最后一个天井为界分为两个单元,前部单元主要描绘墓主人外出游猎,后部单元主要描绘墓主人室内生活和附属建筑等。
②,第二、三阶段。约为 7世纪中期至 8世纪前期。是唐代壁画特征出现和开始形成的时期。壁画都是单栏形式。全墓壁画的布局趋向一元化。内容除各种仪仗、卫队之外,出现了各种影作的仿木结构,配合以男女侍从突出了墓葬的宅院化的特点。第三阶段乐游内容更加增多,其中有些题材还表现出受中亚的影响。
③,第四阶段。约为 8世纪中期至 9世纪之初。墓道壁画趋向衰落墓室壁画流行墓主人像和人物屏风画。
④,第五阶段。约为 9世纪初至 10世纪初。第五阶段的壁画是第四阶段的简化。屏风画的内容以云鹤、翎毛等取代了人物。
16,简述唐代寺院布局特点
答:在隋代寺院以塔为中心,为前塔后殿式。唐代出现了各种形式布局。唐代寺院以佛殿和法堂等殿堂建筑为主的布局盛行,寺内不一定有佛塔,既是有也常常建在寺院的后部或中轴线以外的别院。寺院的布局从以塔为中心向多重院落式布局发展,其中又以多重院落的布局形式为非常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有:
①,主体建筑剧中,有明显的纵向中轴线。由三门开始纵列几重殿阁,中间以回廊形式连成几进院落。
②,在主体建筑两侧仿宫殿宅邸廊院式布局排列若干小院。各院之间以回廊连接。每个院落各有其特殊用途。院落数量较多。主体与附属建筑的回廊常绘有壁画,称为画廊。
③,塔的位置由全寺中心逐渐变得独立,大殿前则常用点缀式的左右并立但不大的实心双塔。或于殿前,殿后,中轴线外另置塔院。僧人墓塔常于寺外另立塔林。
④,这一时期的石窟寺窟檐大量出现,且由石质仿木建筑结构向实质的木建筑结构转变。
⑤,唐代寺院具有公共文化性质,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如俗讲、说因缘等都具有民俗文化性
质。同时佛寺中还出现了供认娱乐的戏场。
⑥,唐代寺院经济发展,生活区扩大。有的大型寺院有磨坊、菜园等。许多佛寺出租房屋供俗人居住,带有客馆性质。
17,简述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物和遗迹
答:1,外来钱币的发现,包括萨珊朝银币,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日本和同开宝银钱和铜钱。
①,萨珊朝银币。发现最多,广泛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及国内的交通干线附近。
②东罗马金币。发现 3枚。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比克镇东北水磨沟水库工地、陕西咸阳底张湾隋墓、西安土门武则天或高宗时期唐墓各出土一枚。
③,阿拉伯金币。西安市阿房区西窑头村一座中晚期唐墓中出土阿拉伯金币 3枚。
④,日本货币。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日本和同开宝银钱 5枚。渤海上京龙泉府城址曾出土和同开宝铜钱。2,外来玻璃器的发现。主要有萨珊朝玻璃,罗马玻璃,伊斯兰玻璃。
①,萨珊朝玻璃器发现有 3件。西安东郊隋清禅寺塔基地宫中出土的凸花玻璃瓶。洛阳关林唐墓中出土的细颈玻璃瓶。西安何家村窖藏发现的凸圈纹玻璃杯。
②,罗马玻璃器。陕西临潼庆山寺塔基地宫中出土的 1件网目纹玻璃瓶。
③,伊斯兰玻璃器。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中出土 18件玻璃器,多数属于伊朗早期玻璃器。3,波斯釉陶的发现。江苏扬州出土的 1件高 38cm的绿釉陶壶。扬州唐城遗址晚唐地层中屡次发现波斯釉陶碎片。光寺桂林容县 10余处不同地点发现波斯釉陶器。广州中山四路出土一批波斯釉陶片。福建省福州市莲花峰五代刘华墓中出土了 3见波斯釉陶器。4,外来金银器的发现。隋李静训墓中出土的金项链、金手镯,非中国传统造型,且金项链上镶嵌的青金石应是从阿阿富汗、巴基斯坦一代输入的。西安南郊沙坡村窖藏出土鹿纹银碗,口沿下刻有粟特蚊子。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出土的银胡瓶为粟特银器。5,外来铜器的发现。山西临潼庆山寺塔基地宫中出土 1件人面铜胡瓶。6,外来宗教遗迹及遗物。
①,景教遗物。建于建中二年的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洛阳发现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及幢记》
②,摩尼教遗物。敦煌发现 3部唐写本汉文摩尼教残经。此外在吐鲁番一带还发现有摩尼教石窟。
③,祆教遗物。甘肃天水发现的隋末唐初石棺床。太原隋虞弘墓出土的石椁上的雕刻都与祆教有关。西安发现的咸通十五年苏凉妻马氏墓志用汉文和钵罗婆文合刻。西安南郊沙坡村窖藏中出土的鹿纹银碗,其口沿下刻有粟特文字,为粟特祆教徒使用的器物。
18,简述唐三彩。
答:①,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是在汉代以来黄、绿釉陶的基础上,对胎质和釉色不断改变而来的。唐三彩以高岭土或白色黏土为原料,先将坯胎入窑经 1100℃素烧。取出后再上釉,经 800℃左右的氧化焰焙烧而成。唐三彩的釉料是铅和石英配置的透明釉。如果在釉料中假如适量的氧化铜后呈绿色,加入适量的氧化铁后呈黄褐色,加入适量的氧化钴后呈蓝色,并在此基础上配出深绿、淡绿、赭(zhe)黄、淡黄、天蓝、褐红、茄紫等色彩。在一件釉陶器上往往是多种色彩并存,所谓三彩,实则多彩。
②,早在高宗麟德元年郑仁泰墓中就出土了一件蓝彩罐,其做法与后来的三彩器做法完全一致。稍晚的高宗上元元年李凤墓中出土有三彩双联盘、三彩塌和十多件三彩器碎片,这是目前已知唐三彩出土的最早年代。其后出土三彩器的纪年墓葬有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唐懿德太子李崇润墨、唐越王李贞墓等。天宝以后出土有三彩器的墓葬减少,故唐三彩主要流行于高宗至玄宗年间。
③,唐三彩主要见于墓葬之中,故大部分是明器。主要有生活用具,模型明器及人和动物佣等。
④,唐三彩不仅盛行于唐代,也影响到以后各代和传播到周边其他国家,如唐代之后的宋三彩,辽三彩,金三彩和周边国家的西亚波斯三彩,朝鲜半岛新罗三彩,日本奈良三彩等。
⑤,目前发现的生产唐三彩的窑址有,河南巩县的小黄治和白河窑,登封曲河窑,密县西关窑。陕西耀县耀州窑。河北内丘邢窑。唐长安城醴泉坊、东市遗址等地均发现有烧制唐三彩的窑址。
19,唐代瓷器的发展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①,第一期,唐高祖至武则天时期。青瓷占绝大多数,白瓷较少。且有的白瓷和青瓷的界限不是很清楚。施釉比较草率,釉质较厚,且不均匀,往往出现流釉现象。常见凤首壶、高足盘、四耳罐等较大型器物。小型实用器物较少。装饰手法主要有刻划、模印、贴塑、捏塑等。纹饰主要有凸棱纹、绳纹、弦纹、连珠纹、流云纹、忍冬纹、薄瓣、动物、人物等。器物通常为平底或附加圆饼状实足。
②,第二期,唐中宗至唐代宗时期。青、白瓷数量都在增大,白瓷数量有所提高。黑釉、黄釉、酱釉及其他釉色的瓷器日益丰富,且有外施白釉内施黑釉者。施釉比较仔细,釉色比较纯正,出现了绞釉、绞胎瓷和彩釉陶器。大型器物逐渐减少,碗、盘、杯、盒等实用器物增多。器底普遍加圆饼状实足或浅圈足。装饰手法主要采用线刻、刻画、彩绘。主要纹饰为莲瓣、宝相花、花卉、人物故事等,手法简洁洗练。
③,第三期。唐德宗至哀帝时期。青、白瓷和各种釉色的瓷器质量显著提高。施釉技术更高,普遍使用了护胎釉。彩釉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器物种类明显增加,实用生活器形制多种多样。器物底部普遍使用圈足。玩具大量生产。装饰手法中墨画、彩斑、釉下彩绘占突出地位。纹样有花卉、禽鸟、人物故事,以及彩斑、彩绘图案。
补充:
1,隋唐时期湖南地区墓葬特点及分期
答:这一时期湖南地区墓葬的特点有:
①,绝大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少数为砖室墓。砖室墓砖多素面。土坑墓墓室一端大、一端小。有些墓室前端挖出生土二层台或小壁龛。砖室墓多长方形券顶单室墓,其次为前室较小的前后室墓和两室并列的双室墓。②,随葬品以生活用具为主,最多的是施釉和不施釉的陶器。釉陶多施黄褐色釉和绿釉。少数墓中发现兼施紫、白、蓝三彩釉者。器型有壶、盘、碗、罐等。其次为瓷器、铜钱及铁器等。瓷器有青瓷和白瓷两类。也有随葬武士佣、镇墓兽、文吏佣、伎乐佣、胡佣、十二生肖佣、陶马及骆驼等。隋唐时期这一地区墓葬的分期:
①,前期。土坑墓和砖室墓都有,砖室墓较多。随葬品中主要为陶器,瓷器较少。器型多直颈盘口壶、重唇小罐、直口深腹碗,以及高足杯、五联罐、圆形五足炉。陶俑有兽面人身或
兽面镇墓兽、人面鸟身佣、武士佣、男女侍佣、女伎乐佣、胡佣等。铜镜多圆形海兽葡萄镜。釉陶器一般施淡绿色薄釉,并有冰裂纹。瓷器为半陶半瓷的青釉器。
②,后期。土坑墓和砖室墓都有,土洞墓较多。陶瓷器的器型有肩部附加荷叶形的盘口细颈壶、浅腹碗、体型较高的注子、长颈瓶、重唇带盖罐、葵花形碗、敞口碗等。其中最为典型的应是葵花形碗和肩部附加荷叶形的盘口细颈壶。佣少见。葵花镜和委角方形镜相当流行。釉陶器一般施黄褐色或深绿色釉。出现胎质较厚,制作粗糙的白瓷。
宋元明考古
1,宋元明时期都城布局规划特点。
答:1,中原地区的都城。
①,宋元明时期都城布局规划与前代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封闭的里坊制被开放的街巷式取代。这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从北宋东京汴梁城开始,开放式的街巷制就已经取代了封闭式的里坊制度。目前所知最典型的开放式街巷制度是元大都,其规划整齐,基本建制也成为坊,全城共有五十坊,每个坊内分了 10个左右间距相等的胡同,每个胡同都通向大街。
②,宋元明时期都城布局规划的另一个改变就是宫城位置的改变。从北宋东京汴梁城开始,宫城居于全城的中央,皇城或内城包围着宫城,其外再设大城。这样就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的三重城式布局。与隋唐时期都城中宫城居于全城北部,宫城前设皇城相比,宫城在全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③,宫城地位的加强还体现在中轴线两侧建置的安排上。礼制性建筑和中央军政官署集中在宫城前中轴大路两侧。这是皇权至上思想在都城规划中的体重反映。如明初南京城和明中都宫城前的中轴大路两侧,左为太庙、右为社稷。皇城前的中轴大路两侧,左为中央官署、右为五军都督府。此外对于全城中轴线通过宫城后的终止点也有意识的进行了安排。如元大都中轴线终止于万宁寺的中心阁。明北京城终止于钟楼和鼓楼上。充分发挥了这些高层建筑在全城中的稳定作用,这是都城规划上成功的设计。2,辽金都城。辽金都城与宋元明都城不同,以辽上京和金上京为例,他们都分为南北两城。辽上京北城为皇城,是宫殿之所在。南城为汉城,是工匠和被俘虏的汉人居住的地方。金上京南部为宫殿区,北部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辽金都城的南北城之制是辽金初期奴隶制的产物,随着封建化的加深,出现了模仿北宋汴梁城制度的辽中京和金中都。
2,北宋都城的布局特点。
答:北宋东京城的建设处在唐末开始的封建城市制度发生变革的过程中,故东京城既有与唐长安城、洛阳城明显不同的新特点,也有不可摆脱的传统。东京城的布局特点有:
①,东京城的规划布局中宫城仍旧在全城中占据重要地位,城内干道以宫城为中心向四周伸展的传统封建都城布局。但相比隋唐时期宫城居于全被北部中央、其前设立皇城,东京城宫城居全城之中,内城包围着宫城,内城之外设外城,形成以宫城为中心的三重城式布局。
②,以宫城和御街为全城的中轴线,宫城位于城市的中心。城南御街拓宽,形成宫城前广场。御街两边设千步廊,布置中央官署。这种布局形式不仅突出了宫城的中心地位,也强化了御
街的中轴线地位。
③,开放的街市和各类集市代替了唐代的集中市制。原来仅在城门附近和临河地段开设的商业店铺发展到各街巷,形成遍布全城的商业网,在主要交通干道和宫城附近发展成中心商业区。
④,改革旧坊制,以开放的街巷式代替旧的里坊制。
⑤,改革就的城市分区规划。一是发展为开放的遍布街巷的商业区、手工业区和居民区,并出现新的仓厂区和瓦子一类的娱乐服务性用地。二是各种用地在城内混杂相间,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用地界定。
⑥,城区内部街道空间的变化。由坊墙、市墙隔离出来的封闭的街道空间,转变为由各种行业、店铺和居民住宅构成的开放式街道空间。街道成为商业、手工业、消费服务行业等各种城市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同时街道也成为居民交往的场所。
3,辽代都城的布局特点。
答:辽代统治者曾经先后建立了 5座都城,其中辽中京和辽上京是辽代都城建设发展的代表。1,辽上京。辽上京由南北二城构成。北部为皇城,南部为汉城。皇城是契丹统治者的居住之地,平面呈不规则的六边形。城墙夯土版筑而成。城墙外侧筑有马面,两个马面之间的距离约在 110米左右。城墙由主墙、内侧的附加墙台和马面三部分构成。皇城应有四门。皇城南部分分布有官署、住宅、礼制性建筑、寺观和市肆,且相对集中。大内位于皇城的中部偏北,地势高亢,可以俯瞰全城。在大内中部探出一条东西向的横隔墙,隔墙之北有横街一条。还探出南北向的主路一条,与横街相较于大内中心。横街和横墙将大内分为南北两部分。大内之内保留了契丹民族居住毡卢和以东为上的习俗。汉城位于皇城南面,平面略呈方形,是汉族和工匠的居住地,此外还有西域商贩和各国使节。城墙夯土版筑,无马面和瓮城等设施。城内还可残见南北纵街和东西横街。横街两端有突出地表的方形台基,是文献记载的监督防御市民的看楼。横街两侧有狭小的巨著址,应为工奴们的住所。辽上京虽然突出了宫城和皇城的地位,但道路系统并未严格体现出宫城为中心的思想,而且无中轴线的观念。皇城各门也不两两相对。辽上京的构建较多考虑了实际应用,较少礼制束缚。宫城建筑采取东向,并且设有毡卢,反映了契丹游牧习俗。汉城的设置反映了民族矛盾。总体上辽上京是一座有着浓厚契丹色彩,并反映着民族矛盾的城市。2,辽中京。辽中京由内城、外城和宫城组成。以宫城南门,内城南门,外城南门所在的位置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宫城居北,坊市在南。辽中京的布局与隋唐时期城市布局相似,知识在干道两侧的坊市布局有所不同,整体布局形式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外城平面呈长方形,南正中开有一门,并设有瓮城。四角设有角楼。未见马面。外城主干道路中央凸起,剖面呈弧形,两侧设有排水沟。主干道两侧有南北向纵街二条,东西向横街五条。干道两侧为坊市区。市为廊舍形,紧邻干道。坊位于市的外侧,两侧各有三坊。西南隅分布有寺院。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北,平面呈长方形。内城墙面上设有马面,间距月 100米,无角楼。城内多空旷的地方,未见遗迹。宫城位于内城中部北端,与内城共享北墙,其余三面城墙另筑。平面形制呈方形,四角建有角楼,南墙正中开有一门。
4,金代都城的布局特点。
答:金代城址共同的特点有:①,形制上并不统一,大多数是方形,但也有不少的各种形制的不规则形。②,城的大小等级上有差距,如辽上京,周长 15公里以上。州府城周长 8-12公里。观察州或府城周长 5-7公里。③,有很强的防御色彩。作为防卫设施的马面、瓮城、角楼、护城濠、烽火台等齐备,还有许多相互拱卫的字母城。④,较大的成附近常有大幕或墓群的发现,说明这些城可能是一些大族的采邑。⑤,城主要作为堡垒使用,从城外常见的大面积遗迹来看,居民平时居于城外,战时则进入城内。1,辽上京辽上京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之间筑有隔墙,隔墙之上有门相通。城址平面呈曲尺形,城墙夯土版筑而成。城墙外侧筑有马面,现存 89个,间距 80-130米。北城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南城的东北角、东南角和西南角都建有角楼。全城中共发现 9个城门遗址,其中 8个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周围有护城濠。皇城又称为大内,位于南城北部偏西,内有仿宋代宫殿建筑。在城南还发现有佛寺及附属宫殿建筑,城北则主要为手工业区和居民区。2,金中都。金中都由外过程、皇城和宫城组成。皇城和宫殿建筑为模仿北宋汴梁城而建。外郭城平面呈方形,有城门 13个。宫城位于全城中央偏西,平面为南北向长方形。全城四面各有 1座城门。金中都外过程除光泰门外均两两相对,有笔直的大道相连接。其中宫城南北门、皇城南门、外郭城背面通玄门、南面丰宜门所在的位置为全城的中轴线。金中都的太庙、尚书省、会同馆位于宫城南门和皇城南门之间,均为模仿中原都城。金中都城内的街道布局整齐。原来燕京城修建的街道基本未变,仍为里坊制。而扩建的丰泽沿大街南北两侧平行排列开放的街巷形式。两种不同的城市街道共处同一城市,是金中都的一个重要特点。
5,元代都城的布局特点。
答:元代城址在平面布局和建筑物的组合上都受到了中原城市的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大都和元上都。1,元大都。元大都继承了宋代以来都城的布局传统,有布局规整的三重城。主要宫殿建筑都健在中轴线上。外郭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稍短,南北略长。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宫城偏于皇城东部。纵贯宫城中央的南北大路也就是元大都的中轴大路。城墙全部夯土筑成。城外有护城河。外郭城有 11座城门,除北面仅有两门外,其余三面均开有三门。各门修建时没有瓮城,至正十八年始修瓮城、吊桥。元大都的居民区规划整齐,基本建制也称为坊。全城共设 50个坊,每个坊内分布有 10条左右间距相等的平行胡同,每条胡同又通往主干大街。主干大街都是南北向,路旁各有一条排水沟,沟外各有一条小路。元大都为迄今发现的最为典型的开放式街巷制的城市。2,元上都。元上都由宫城、皇城、外城和关厢等部分组成。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北,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夯土版筑,外表包砖,收分较大。四角建有角楼。东西南各开有一门。在宫城外距城墙 24米处有一圈石砌的夹城。宫城内街道呈丁字形,分别通向东西南三门。皇城位于外城的东南角,平面呈方形。其东西墙分别为外城的东西墙的一部分。南北面各开一门,有方形瓮城。城墙夯筑,采用石块包砌。墙外侧每隔 150米筑有一马面。四角建有角楼。皇城内的街道分布整齐对称,宽窄不等,主次分明。宫城外的正南街两边各有贯通全城的南北向大街,将宫城之南四等分。在街巷两旁隐约可以看出一些较大的庭院遗址,推测为官署建筑。东南角建有孔庙,西南角为华严寺,东北角为大龙光华严寺,西北角为乾元寺。这种在全城四角安排宗教或礼制性建筑的做法是很有特色的设计。外城在皇城西、北两面,平面呈正方形。城墙夯土版筑,南、西两墙各开有一门,北面开有两门。西墙上的城门有马蹄形的瓮城。南北墙上的城门设有方形瓮城。外城北部是一个东西向的山岗,没有街道。南部从皇城西门有两条东西向街道通往外城城门和城墙,还有一条南北向的街道。这几条街道构成了外城的主要街网。建筑基址都在街道两边附近,大都是一个个的院落。外城南部应为官署、作坊区。
相关话题/考古学
跨专业考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困难吗?
本人本科专业日语,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并且打算用日语作为外语科目来老,请问难度大吗?有必要吗?关注者33被浏览14,037 4 个回答 螺旋真理博物馆、艺术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只讨论博物馆学。 基础教育、语言不是关键问题,去哪所学校和哪位导师学习哪一领域,以及是否具备这一领域的兴趣才是重要的。 你给出的条件不充 ...图书情报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1.、三大气候信息库 2、AMS测年 3、蛋壳陶 4、瑶山墓地 5、吴城文化 6、涂金工艺 7、石阙 8、模型明器 9、虞弘墓 10、号墓为陵二.论述:1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史什么?2 概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其早期的发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考古学基础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考古学
07年考古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 1:遗物与遗迹 2:放射性碳素断代 3:山顶洞人 4;邹衡 二 简答 : 1:北京猿人的体质形态与意义! 2:偃师商城的形制及意义! 三 论述 : 1 :红山文化对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影响!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山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一 名词解释 5" X 101 金石学2 裴文中3 碳14测年技术4 朱封大墓5 ……再想想6 易县燕下都遗址7 汉朝铁官8 低温釉陶9 磁县湾漳北朝壁画10 天龙山石窟二 论述题 25" X 41 长江中游新时期时代的什么什么(-_-#)2 论东周列国都市的多样性及其原因3 举例说明汉朝诸侯王墓葬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武汉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基础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中国考古学
厦门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考古学)一问答题(每题20分)1阐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序列2阐述冶铁技术的发明,铁器的使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阐述曹魏邺城的布局极其意义二简答题(每题15分)1简介三星堆遗址2简介楼兰古城址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盟书2俑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古学通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0分)1金石学 2考古学文化 3贝丘遗址 4石器 5悬棺葬 6动物考古学7放射性碳素断代(C14) 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问答题(每题20分)1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区分层次的基本方法.2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应注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考古学
厦门大学考古学专业近三年来考研试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金牛山文化 2梁思永 3爵 4砖室墓 5满城汉墓 6建窑二简答题 20分(每题10分)1战国都城有哪些特点?2南朝陵墓的特点有哪些?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叙述石峡文化的基本特征.2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厦门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厦门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关键柱(关键柱的定义及其作用,什么时候可以打掉它)2磁方位角(方位角的定义,方位罗盘刻度如何标定,怎样使用方位罗盘测量地面上直线的角度)3器物标签(器物标签有哪些记录项目,如何使用标签,如何填写标签)4考古图5考古类型学6苏秉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2018年复旦大学723考古学考研真题
1.博物馆不断发展,但基本特征没变,简述博物馆的基本特征 2.我国瓷器历史源远流长,概述青瓷的起源及发展 4.文物价值,请结合具体文物加以说明 3.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真性) 5.2015版《考古学概论》各章标题,及300字简介 6.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请简述他们的基本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