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血管活性肠肽 E 胰高血糖素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解析:缩胆囊素(胆囊收缩素)可以激活促胃液素的受体,具有促进胃液分泌的作用。
44. (2014)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的神经递质是
A. 蛙皮素 B. 乙酰胆碱 C. 三磷酸腺苷 D. 一氧化氮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迷走神经促进胃液分泌的机制
解析:迷走神经兴奋可通过两条机制促进胃液分泌:一是迷走神经支配胃腺壁细胞促进胃液分泌,其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其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另一机制是迷走神经支配G细胞促进胃泌素分泌,其节后神经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胃泌素释放肽,即蛙皮素。
B型题
A 胃液酸度升高 B 胃液酸度正常或减少 C 胃液酸度常减少
D 胃液酸度明显升高 E 胃液酸度明显减少
45. (1992)重度胃体萎缩型胃炎: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胃酸的分泌
解析:重度胃体萎缩型胃炎导致泌酸腺减少,胃酸分泌大量减少,因此胃液酸度明显减少。
46. (1992)胃泌素瘤: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解析:胃泌素瘤分泌大量胃泌素(促胃液素),促进胃酸分泌,因此胃液酸度明显升高。
47. (1998)B型胃炎伴大量G细胞丧失: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解析:B型胃炎是指多灶萎缩性胃炎,以胃窦部分布为主,常导致G细胞丧失,使胃酸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少。
48. (1998)胃溃疡: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胃粘膜保护机制
解析:胃溃疡常是因为胃粘膜保护机制损害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因此其胃液酸度常正常或减少。
A 胃底部 B 胃窦部 C 小肠上部 D 回肠 E 结肠
49. (2001)分泌胃泌素的主要部位是: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促进胃液分泌细胞
解析:促胃液素(胃泌素)由G细胞合成与分泌,G细胞主要位于胃窦部和十二指肠。
50. (2001)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铁的吸收部位
解析: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
C型题
A 阿托品 B H2受体阻滞剂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不可
51. (1997)治疗胃溃疡用: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解析:迷走神经和组胺均具有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阿托品(M受体阻断剂)和H2受体阻滞剂均可抑制胃酸分泌,用于胃溃疡的治疗。
52. (1997)治疗幽门梗阻用:
答案:B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迷走神经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解析:幽门梗阻时可应用H2受体阻滞剂抑制胃酸分泌,但不能应用阿托品,因阿托品可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运动,加重幽门梗阻的症状。
三、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盐酸;脂肪;高张溶液
A型题
53. (1991)下列哪一项不能促进胃酸分泌:
A 促胰液素 B 酒精 C 咖啡因 D 糖皮质激素 E 低血糖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解析:促胰液素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54. (2000)抑制胃液分泌的有:
A 生长抑素 B 低张溶液 C 高pH D 氨基酸 E Ach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解析: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包括生长抑素、盐酸、脂肪和高张溶液。
55. (2007)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是:
A HCI 灌注刺激幽门部黏膜 B 肉汤灌注刺激幽门部黏膜
C 扩张刺激幽门部黏膜 D 刺激支配幽门部迷走神经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解析:盐酸能够抑制促胃液素的分泌,抑制胃液的分泌。
知识点8:胃的运动形式
一、紧张性收缩
二、容受性舒张
概念: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机制:迷走-迷走反射(神经递质:肽类物质)
A型题
56. (2000)胃容受性舒张的主要刺激物是:
A 胃中的食物 B 小肠中的食物 C 咽部和食管中的食物
D 胆囊收缩素 E 促胰液素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容受性舒张的概念
解析:容受性舒张是指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57. (2012)在下列选项中,胃所具有的运动形式是:
A 蠕动冲 B 容受性舒张 C 分节运动 D 袋状往返运动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胃的运动形式
解析:胃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58. (2015,1999)进食引起胃容受性舒张的支配神经是:
A 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 B 迷走神经胆碱能纤维
C 迷走神经肽能纤维 D 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容受性舒张的机制
解析:容受性舒张是因为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其末梢释放的是某种肽类神经递质。
三、蠕动:磨碎进入胃内的食团,使之与胃液充分混合;将食物逐步推入十二指肠
知识点9:胃排空及其控制
一、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二、时间:混合食物需要4~6小时完全排空
三、控制
|
胃内因素 |
十二指肠内因素 |
作用 |
促进胃排空 |
抑制胃排空 |
神经调节 |
迷走-迷走反射;局部反射 |
肠胃反射(局部反射) |
体液调节 |
促胃液素 |
肠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缩胆囊素等) |
A型题
59. (1989)通过肠胃反射:
A 促进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B 抑制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C 促进胃的排空,促进胃酸分泌 D 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机制
解析:食物进入十二指肠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排空和胃酸分泌。
60. (1993)促使胃排空的原动力来源于:
A 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胃排空 B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排空
C 食物在胃内的刺激引起胃的运动 D 食物在十二指肠的刺激引起胃排空
E 促胰液素和抑胃肽的刺激引起胃排空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
解析:食物在胃内促进胃的运动,促进胃排空。
61. (1999)下列因素中,哪一种可促进胃排空: A
A 胃泌素 B 肠-胃反射 C 促胰液素 D 抑胃肽 E 胆囊收缩素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的机制
解析:食物在胃内促进促胃液素(胃泌素)的分泌,加强胃的运动,促进胃排空。
62. (2011)下列选项中,减慢胃排空的是:
A 迷走-迷走反射 B 肠-胃反射 C 胃酸 D 促胃液素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的机制
解析:食物进入十二指肠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排空。
C型题
A 迷走-迷走反射 B 肠-胃反射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63. (2002)参与胃容受性舒张的有: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胃容受性舒张
解析:容受性舒张是指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胃底和胃体舒张。
64. (2002)参与胃排空调控的有:C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胃排空的神经调节
解析:胃内因素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局部反射促进胃排空;十二指肠内因素通过肠胃反射抑制胃排空。
X型题
65. (2009)促进胃内容物向十二指肠排空的因素有:
A 迷走-迷走反射 B 壁内神经丛反射 C 肠-胃反射 D 促胰液素
答案:AB 层次:记忆 考点:胃内因素促进胃排空的机制
解析:胃内因素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和局部反射(壁内神经丛反射)促进胃排空。
四、意义:间断进行,使胃内容物的排空能较好地适应十二指肠内消化和吸收的速度
知识点10: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小导管管壁细胞:水、HCO3-
腺泡细胞: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肠激酶(小肠液);自我激活(正反馈)
A型题
66. (1989)下列哪种胃肠道消化酶不是以无活性的酶原方式分泌的:
A 核糖核酸酶 B 胰蛋白酶 C 糜蛋白酶 D 羟基肽酶 E 胃蛋白酶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蛋白酶的分泌形式
解析:消化液中与分解蛋白有关的酶均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除此之外的其他消化酶是以有活性的形式释放。
67. (2002,1991)能使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最重要的物质是:
A 胃酸 B 胰蛋白酶 C 糜蛋白酶 D 肠致活酶 E 组织液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胰蛋白酶原的激活
解析:胰蛋白酶原是由小肠液中的肠激酶(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
68. (2008)当胰液缺乏而其他消化液分泌正常时,可引起:
A 血糖降低 B 脂肪泻 C 胰腺炎 D 恶性贫血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胰液的功能
解析:胰液中含有胰脂肪酶,当胰液分泌缺乏时,食物中的脂肪无法分解而导致脂肪泻。
69. (2015)在胰脂肪酶消化脂肪的过程中,辅脂酶起的作用是:
A 提高胰脂肪酶对脂肪的酶解速率 B 防止胰脂肪酶从脂滴表面被清除
C 促进胰腺细胞分泌大量胰脂肪酶 D 将胰脂肪酶原转变为胰脂肪酶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胰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解析:由于但盐具有去垢剂特性,可将附着于胆盐微胶粒表面蛋白质清除下去,而辅脂酶对胆盐微胶粒却有较高的亲和力,当胰脂肪酶、辅脂酶和胆盐形成三元络合物时,可防止胆盐将脂肪酶从脂滴表面清除下去。
70. (2015)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是:
A 淀粉酶 B 弹力纤维酶 C 胰蛋白酶 D 激肽酶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胰蛋白酶
解析:当胰腺导管梗阻、痉挛或饮食不当引起胰液分泌急剧增加时,可因导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小管和腺泡细胞破裂,胰蛋白酶原渗入胰腺间质而被组织液激活,出现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从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
迷走神经 |
促胰液素 |
缩胆囊素 |
支配 |
腺泡细胞 |
小导管管壁细胞 |
腺泡细胞 |
特点 |
酶含量丰富 |
水和HCO3-含量丰富 |
酶含量丰富 |
刺激 因素 |
食物的刺激 |
HCl 相关话题/生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