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题
45. (1995)正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感受器最容易适应:
A 肌梭 B 伤害性感受器 C 触觉感受器
D 内脏化学感受器 E 肺牵张感受器
答案:C 层次:理解 考点: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解析:感受器根据是出现适应现象的快慢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非常灵敏,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机体接受新的刺激,对于探索外界环境新异物体或障碍物具有意义,例如环层小体(触觉感受器,选项C);慢适应感受器有利于机体对内环境指标以及功能状态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并根据其变化随时调整机体的活动,例如伤害性感受器、肌梭、关节囊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和肺牵张感受器等。
46. (2007)当刺激感受器时,如果刺激仍在持续,但传入神经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此现象称为:
A 传导阻滞 B 衰减性传导 C 疲惫 D 适应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感受器适应现象的概念
解析:若以一个强度恒定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相应的感觉神经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将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X型题
47. (1993)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涉及:
A 将刺激能量转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
B 先产生发生器电位,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产生动电位
C 发生器电位是"全或无"的
D 发生器电位传入中枢一定部位,就会产生主观感觉
答案:AB 层次:记忆 考点: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解析:感受器首先将刺激转化为感受器电位或者发生器电位(选项B正确),再在感觉神经上产生动作电位(选项A正确),动作电位沿感觉传入通路传递至中枢特定部位,可产生主观感觉(选项D错误)。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均为局部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特点(选项C错误)。
48. (2009)下列感受器中,属于慢适应感受器的有:
A 环层小体 B 关节囊感受器 C 肌梭 D 颈动脉体
答案:BCD 层次:理解 考点: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解析:感受器根据是出现适应现象的快慢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有利于机体对内环境指标以及功能状态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并根据其变化随时调整机体的活动,例如伤害性感受器、肌梭(选项C)、关节囊感受器(选项B)、化学感受器(选项D)、压力感受器和肺牵张感受器等;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非常灵敏,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有利于机体接受新的刺激,对于探索外界环境新异物体或障碍物具有意义,例如环层小体等。
知识点8:感觉投射系统
一、特异投射系统
组成:特异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
特点:点对点投射
功能: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X型题
49. (2010)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有:
A 产生各种体表和内脏感觉 B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 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D 建立丘脑和人脑皮层之间的反馈联系
答案:AC 层次:记忆 考点:特异性感觉透射系统
解析:特异性感觉透射系统的功能包括引起特定感觉(选项A正确)和激发大脑皮层发出冲动(选项C正确)。
二、非特异感觉接替核
组成:非特异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特点:弥散投射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B型题
A 参与睡眠形成机制 B 参与学习与记忆机制
C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D 协调各种感觉在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联系
E 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的传出活动
50. (2005)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特异性感觉透射系统
解析:特异性感觉透射系统的功能包括引起特定感觉和激发大脑皮层发出冲动。
51. (2005,2008)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非特异性感觉透射系统
解析:非特异性感觉透射系统的功能包括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X型题
52. (1994)感觉的非异性投射系统:
A 外周感受野与皮层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 是由各种特异感觉传导途径共同组成的
C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很重要的结构
D 有多级神经元参与传递
答案:CD 层次:记忆 考点:非特异性感觉透射系统
解析: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与皮层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选项A错误);另一方面,通过脑干网状结构(选项C正确),经反复换元(选项D正确),间接接受来自感觉传导第二级神经元侧支的纤维投射(选项B错误)。
知识点9: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
一、定位:中央后回
二、感觉投射规律
躯干四肢:交叉性投射;头部:双侧性投射
投射区域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
总体安排倒置,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安排正立
B型题
A 左侧中央后回顶部 B 右侧中央后回底部
C 两侧中央后回顶部 D 两侧中央后回底部
53. (2016)刺激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在大脑皮层可见最大幅度诱发电位的部位是:
答案:A 层次:应用 考点:感觉投射规律
解析:依据躯干四肢交叉投射和倒置的投射规律,刺激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其信息最终传递至左侧中央后回顶部。
54. (2016)刺激动物右侧三叉神经,在大脑皮层可见最大幅度诱发电位的部位是: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感觉投射规律
解析:依据头面部双侧投射和倒置的投射规律,刺激动物右侧三叉神经,其信息最终传递至双侧中央后回底部。
知识点10:痛觉
一、分类
躯体痛
体表痛
快痛:快痛:Aδ类纤维→体表感觉代表区
慢痛:C类纤维→扣带回
深部痛(慢痛)→肌肉收缩→缺血性疼痛
内脏痛(慢痛):中空内脏器官对牵拉性刺激和扩张性刺激敏感
A型题
55. (2012)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A Aδ纤维 B Aγ纤维 C B类纤维 D C类纤维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快痛的传导纤维
解析:快痛的传导纤维是Aδ类纤维。
56. (2013)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是:
A Aα纤维 B Aγ纤维 C B类纤维 D C类纤维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慢痛的传导纤维
解析:慢痛的传导纤维是C类纤维。
X型题
57. (1994)当脚趾受到机械性损伤刺激时,可引起快痛与慢痛:
A 快痛由Aδ纤维传导,慢痛由C纤维传导。
B 快痛在传递过程中在脊髓要换神经元
C 慢痛在皮层的代表区与外周刺激部位间有点对点的关系
D 痛觉传入纤维兴奋的原因是伤害性刺激引起组织损伤,释放化学物质
答案:ABD 层次:理解 考点:痛觉
解析:机体组织损伤或发生炎症时,由受损伤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痛物质,激活伤害性感受器,引起痛觉(选项D正确)。根据疼痛发生的快慢,可分为快痛和慢痛。快痛由Aδ类纤维传导,经特异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第一和第二感觉区(选项B正确);慢痛由C类纤维传导(选项A正确),主要投射至扣带回(选项C错误)。
二、慢痛的特点
定位不明确
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
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自主神经反应
A型题
58. (1991,2007)下列选项中,属于内脏性腹痛特点的是:
A 疼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 B 疼痛程度剧烈而持续
C 可有局部腹肌强直 D 疼痛可因体位变化而加重
答案:A 层次:理解 考点:内脏痛的特点
解析:内脏痛的特点包括定位不准确(选项A正确)、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性刺激敏感、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自主神经反应。
三、牵涉痛
概念: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机制:会聚-投射理论
知识点11:眼的折光功能
一、折光系统:角膜(折射主要部位);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A型题
59. (1988)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力最大的界面是:
A 房水-水晶体前面界面B 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C 水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
D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E 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折光系统
解析:空气-角膜前表面折光力最大。
X型题
60. (1994)从物体射向视轴右侧的光线:
A 被双眼中央凹左侧的视网膜所感受 B 产生的冲动沿着右侧视束传导
C 产生的冲动在额叶视区内引起有意识的感觉 D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像
答案:AD 层次:理解 考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从物体射向视轴右侧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聚焦于中央凹左侧视网膜(选项A正确),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影像(选项D正确),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左侧视束(选项B错误)传导至左侧大脑皮层枕叶距状沟上下缘(选项C错误),产生视觉
二、简化眼:与正常眼折光系统等效的简单模型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变凸
机制:副交感神经→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
意义:增强折光能力
近点:眼做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
老视
原因:晶状体弹性变差
矫正:凸透镜
瞳孔缩小
机制:副交感纤维→虹膜环形肌收缩→瞳孔缩小
意义: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瞳孔对光反射: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双侧性
视轴会聚
机制:动眼神经→内直肌收缩→视轴会聚
意义:使物像始终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应点上,以避免复视
A型题
61. (1993)人眼的近点表示:
A 视力 B 眼的折光能力 C 眼的调节能力
D 视杆细胞的功能 E 视锥细胞的功能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近点
解析:近点是指眼做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代表了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
62. (1994)当光照增强时,瞳孔缩小,此反射称为:
A 瞳孔近反射 B 直接缩小反射 C 瞳孔对光反射
D 直接光反射 E 减弱的瞳孔开大反射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瞳孔对光反射
解析: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瞳孔的大小随入射光量的多少而改变的反射活动。
63. (2002)眼球前后径正常的人,眼的近点愈近,说明其:
A 角膜愈呈球形 B 晶状体弹性愈好 C 缩瞳能力愈强
D 双眼球会聚能力愈强 E 对光反应能力愈强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近点
解析:近点是指眼做充分调节时眼所能看清楚的眼前最近物体所在之处,代表了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眼的近点越近,提示晶状体弹性越好,调节能力越大。
64. (2005)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
B 晶状体变凸有助于消除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C 瞳孔缩小可避免强光对视网膜的有害刺激
D 双眼球会聚可避免复视而形成单视视觉
E 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加强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眼的调节
解析:当眼注视6米以内的物体(选项A错误)时,眼需要进行调节才能使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产生一个清晰的像,包括晶状体变凸以增加折光能力(选项B错误)、瞳孔缩小以减小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选项C错误)、视轴会聚以避免复视(选项D正确)。眼的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选项E错误)。
65. (2007)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的折光异常是:
A 近视 B 远视 C 散光 D 老视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远视
解析:远视是指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若,导致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方,无法形成清晰的像。因此,远视眼视远物和近物时均需进行调节。
66. (2010)正常情况下,用手电筒灯光照射左眼时出现的反射性反应是:
A 左侧瞳孔缩小,右侧瞳孔不变 B 右侧瞳孔缩小,左侧瞳孔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