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考研笔记《传播学》-传播P22(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5


⑷ 选择性心理机制: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很难找到与其价值观和态度相协调的媒介信息,兴趣降低。
⑸ 大众媒介自身的本性是为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服务。
5.    发展与改进⑴ 信息有时会扩大知识沟,有时会缩小,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关键在于兴趣和动机。
⑵ 因传播而出现的“知识沟”,不纯粹是知识的差距,也可能是涉及态度和行为的,罗杰斯所提出的“传播效果沟”
⑶ 这种差距并不局限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好与差的人群之间,还可能存在于对政治的兴趣多少,以及年龄不同等方面。
6.    现实意义:
⑴ “知识沟”假说提醒我们: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必要采取措施,确保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均衡获取信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软硬件上都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缩小知识沟差距。
⑵ 我国在新传播领域仍存在地区差异,因此,政府应在硬件方面对欠发达地区或低收入阶层给与特殊的扶持政策,推进硬件设施的普及程度。
⑶ 在“媒介使用能力”方面,社会各阶层或者群体之间的差距也正在出现并呈扩大趋势,应在“软件”方面培养新媒介使用的技能,加强教育。
⑷ 由于不同的人对媒介的接触有不同,这提醒信息活动的策划者研究受众的必要,若要影响不同的受众,就应该选择不同的媒介。
㈣ 强大效果论20世纪70年代后的强大效果论,不是枪弹论的恢复,而是在适度效果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受众出发,探讨媒介间接、潜在、长期的影响,同时将传播过程置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多元化的宏观分析。
“沉默的螺旋”理论
1.    提出:1972年,德国传播学者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沉默的螺旋”的假说,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中作出全面的概括。她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具有强大的效果,她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成为“沉默的螺旋”。
2.    观点:
⑴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表明观点前要观察环境意见。如果处于多数人/优势,就大胆表明;如果出于少数人/劣势,就屈从环境压力,沉默或者附和。
⑵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的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者改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⑶ 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制约影响舆论,大众传播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
A.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影响
B.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影响
C.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到孤立形成印象对人们确定多数人的意见是什么,大众媒介起重要的作用。
3.    评价:意义:
⑴ 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认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个人对社会中的看法的理解三方面以及这三方面间的交互作用。
⑵ 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是一个突破。⑶ 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印象,并指出这种影响来自传媒营造的“意见环境”。
局限:
⑴ 其理论前提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仍有待于推敲。
⑵ 对于孤立恐惧、对优势意见趋同行为的动机,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⑶ “多数意见”的压力强弱,受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多数意见”的压力不同。
⑷ 过于强调“多数”或“优势”意见的压力,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实际上,少数派的“中坚分子”往往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⑸ 舆论中的多数/优势意见,有时可能只是表面现象。
教养理论研究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社会效果的一个领域,以美国批判学者伯格纳为代表。
1. 主要内容:
⑴ 对大量的电视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了其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伯格纳等所称的“教养”作用,即教导了共同的世界观、角色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⑵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是“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印象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养”过程,它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⑶ 传播的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失实”、“提供娱乐”等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
⑷ 电视媒介在形成现实观和社会意识的主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主流”作用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影响,其效果因传播内容而异。
2.评价:
⑴ 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成员对社会“共识”中的巨大作用。
⑵ 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实现之间是有差距的,传媒的倾向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社会效果。
⑶ 包含对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批判和要求改革的观点。
⑷ 教养理论可能适用于特定种类的电视节目,但可能不支持总体上的电视内容。期待整体的电视观看产生教养效果,是不合理的。
(18)传播效果的内涵(麦奎尔):
1.从外在形态来看:
  (1)媒介的“效果”(media effects),指大众传播产生的直接后果,无论其是否符合传者的期望;
  (2)媒介的“效能”(media effectiveness),指大众媒介有关预期目标的功效;
  (3)秘诀的“效力”(meida power),指媒介在给定的条件下,可能发挥的潜在的影响,或可能产生的间接效应。
2从内在性质来看:心理效果;政治效果;文化效果;经济效果等。
3从媒介影响力的作用来看:个人群体社会文化等
4从呈现状态来看:显现效果和潜在效果
5从持续时间长度来看:即时性效果;延时性效果等。


相关话题/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