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考研笔记《政论写作》-政论写作(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5


    概括地说,看对象说理的原则与围绕立论说理的原则互为表里,它们合则相成、离则两伤,都直接关系着评论的质量和社会效果,是评论写作、制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三)政论文写作的常用论证方法
    政论文写作除了讲究逻辑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具体论证方法的灵活使用,实现阐述观点的目的。下面将政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做一简要梳理。
1.例证法
    举例证明或说明自己的观点。典型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与史料都可以成为“例子”。应该注意的是,作为论据所举的事实必须典型而确凿,与论点有着必然的联系,防止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化和表面化倾向。例如《说恒》的这一段:
    恒是事业的基因,是任何期待事业成功者的法宝。有恒,才有了司马迁含垢忍辱而著成的《史记》;有恒,才有了“陈氏定理”的产生;有恒,才有了几十吨矿渣中提取的几克镭。没有恒,哪里会有顾炎武万字如一的蝇头小楷?没有恒,白炽灯也只能永远是神话。没有恒,任何人都不会有事业的成功!恒。一个恒字,催化着事业的成功1
2.引证法
    在说理论述中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
政论写作
原理、原则、道理,或是尽人皆知的常理,来证明和支持某个具体论点。引证要准确,切忌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要恰当,不宜过多,不要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论述。引用的材料要力求深刻、新鲜,引人思考,并且要用在最需要的时候和地方;配合其他说理方式共同使用效果更好。且看《“安全着陆”》中的这一段:
    老百姓有话说:看人只看后半截。这话看似有失公允,但也确有道理。《菜根谭》说得更妙:“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3然,这倒不是说人的前半辈子不重要,只要晚节好就行,而是说,一个人一生中哪一个阶段都很重要,而尤以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时更为关键,更容易出问题。所以领导干部尤需小心谨慎,不受诱惑,方能“安全着陆”。
3.喻证法
    “喻巧而理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者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者道理,就能降低说理的抽象程度,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更容易为人所接受。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论证方法,运用得好,可使论证生动、活泼,发人深省。它运用的是由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借助的是形象思维。例如《一号文件要管“二号文件”》中“阳关道”与“绊马索”的比喻:
    被农民称为“二号文件”的是某些工作的主管部门和某些地方党政机关做出的不符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规定。农民说,这种规定比一号文件还“硬”!用群众的话说就是:中央一号文件是阳关道,那些“二号文件”是绊马索。有了种种绊马索,即使在平坦光明的阳关道上,马儿也跑不动,跑不快。
4.比较法
    比较法的具体种类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类比和对比两种。
    (1)类比论证。这类论证是根据已知事物的某种特点,通过比较来证明类似的另一事物也有这种特点的论证方法。类比,从作用上
说,它是一种论证方法;从思维上说,它是一种推理形式。可以这样说,类比论证法运用的是由个别到个别的类比推理。类比的两事物,本质越相同,相同处越多越好。如《逆境出人才吗?》中的这一例:
    逆境在磨炼人的意志的同时,也在磨损人的锐气,消耗人的精力。这正如一把刀,在钝的时候去磨,会使它变得光洁锋利;而当它已经很锋利时去磨,却只能磨去它原有的锐气,甚至使它折断。人亦如此,如果总是处在极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处处是艰难险阻,他必然要耗费一部分本来可以节省的精力,去对付恶劣的环境。久而久之,他的精力就会消耗殆尽。试想,如果他用这些精力去创造,不是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吗?现在社会上不是都在为人才成长扫清道路吗?所z'A说,逆境不能多出人才。    (2)对比论证。这类论证实际上也是一种例证法,只是它不像一般的例证法那样孤立地举出事例,而是对比地举例。或将历史和现实情况作纵向的对比,或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作横向的对比,或将中外的现象作参照性对比,或将两种对立的事物作正反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以便更好地突出事物的本质,更透彻地论证道理,所以这种方法又称纵横比较法或中外古今法。例如《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这一比较:
    某县有个分房小组负责人,在分房会议上振振有词地讲:这次分房的原则是县委常委定的。分新房,就要交旧房,先交旧房钥匙,才能领取新房钥匙,等等。他的话还未讲完,人们就窃窃私议起来:“他自己没交旧房就住了新厉,说一套做一套咋能服人啊!”原来,这位干部不但未交旧房,还在外单位又占了一套,加上县委分的一套,一家六口人就占了三套房。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常常可以见到:一个人在台上讲的和他在实际中做的不一样.结果就会导致“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场面。买践证明,以“声”作则必不成则。叫台下做到的,台上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当他在台上讲的时候,就不仅难以制止台下讲他.而且有损于党的原则的严肃性。如果在台上只背
•366•
“台词”,和自己的行动是两码事,那么台下的人只会把他当成一个“演员”,而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党员。
5.假设法
    在推理时,先假设一种相反或相似的情况来进行论证,然后通过对假设情况的否定或肯定,来肯定或否定所要论述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这种方法不着眼于现实,而着意在推理,所以能使文章说理更充分、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假设法常从反面或侧面迂回设论,以求收到正面直接论证没有的雄辩效果,是一种间接论证,在驳论文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使用的是演绎推理,分析概括是其基本手段。比如《评所谓“淘汰制”》就用了这样的假设:
    即使从常理来判断,预先为淘汰设定一个数量,又有多少合理性可言呢?为什么一定是2%,不可以是3%或l%呢?为什么一定是“末位”,不可以是“末位”加“倒数第二名”呢?淘汰了2%的学生,是不是就意味着其他98%的学生都属“一流”呢?淘汰了“末位”,是不是就意味“末位”以外的其他人都那么“合格”呢?用僵化的数字来剪裁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不能算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6.归谬法
    在说理时,姑且承认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再根据对方的观点,按照逻辑进行合理的引申,直到最终得出不符合事实或违反公理的荒谬的结论,从而把对方驳倒的论证方法,又叫导谬法或引申法。归谬法使用的是演绎推理。归谬法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能使文章犀利、泼辣,最适宜于驳论中使用。在驳论中应注意,分析时要尽量暴露其荒谬性,概括时要让结论明确而又水到渠成。归谬法在一般不适宜于单独使用,而应当配合以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归谬法虽然也带有假设的意味,但它与同属于间接论证的假设法不尽相同,它不着眼于设想,而着眼于就原论点推出谬误。如《质疑“廉洁先进个人”》中的这一段:
    假如廉洁可以设立奖项,那么对各级官员
应该设立的奖项就多了。粗粗列举一下,就有“未包二奶先进个人”、  “未嫖娼先进个人”、“未赌博先进个人”、“未杀人先进个人”、“未盗窃先进个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试问这样的奖项能够设立吗?假如它们不能设立.那么所谓的“廉洁先进个人”也不能设。
7.反证法
    反证法是通过否定与己方相对立的论点来证明己方论点的论证方法(也可以通过肯定已方论点来否定与己方相对立的论点)。反证法的特点,实际上就是通过否定达到肯定或通过肯定达到否定。分析此种论证方式的特点,不难看出这实质上是形式逻辑中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运用——因为欲确立的论点和与其对立的论点是互不相容的,因此二者之间构成了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即两者之中必然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这样才能通过否定其一达到肯定另一个;或通过肯定其一达到否定另一个。一般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用:有的观点找不到正面的例子,或正面材料不足以作出证明,或不便直接从正面证明,就常常需要绕个圈子,迂回地通过从反面去证明其不是什么,来证明其是什么;或通过证明其对立面的错误的办法,来证明其正确。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通常属于演绎推理。如《“开卷”都“有益”吗?》的这一论证:
    “开卷”都“有益”吗?我认为不是。只有读好书才有益,而读了不好的书则未必有益。美国曾出版了一本关于自杀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上百种自杀的方法。此书推出后.短短几天,便有几百人仿效书中介绍的方法自杀。那些买书者是“开卷”了,可却丢了身家性命,这样的“开卷”能说“有益”吗?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论证方式和方法,有不同的论证功能、不同的适用范围,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运用恰当与否之别。使用时,一要从论点和论据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出发,切忌生搬硬套某种方法;二要从便于受众理解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简化论证过程。    任何优秀的评论作品,都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达固然需
政论写作
要讲究技能、技巧,但更为根本的是掌握思维与表达的辩证统一规律,坚持在科学思维的基础上优化表达,在表达中深化思维。离开科学思维追求完美的表达,离开表达原理单纯讲究技能、技巧,到头来都可能陷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歧途。
文史要览
附:
政论文写作评判标准及模拟题
一、政论文写作评判标准
    古人说文章“大体须有,定体则无”。的确如此,我们反对绝对地将某篇或某类文章作为“范文”、“模板”的僵化做法,认为这会禁锢了本来就十分有限、不那么活跃的创新思维。想想看,政论文的百花园里如果只能开放一种鲜花,或所有的花朵都是一种颜色,那该是多么地悲哀。因此,需要给考生排除的顾虑是,不要担心你的观点是否合阅卷老师的“胃口”,把精力用于“迎合”上。阅卷老师固然通过你的观点来考评你的认识能力,但由于年龄、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认识能力毕竟有限,因此评阅老师更看你是否掌握了论说文的写作方法,能否在说理上做到“自圆其说”。因此,“投其所好”往往失去了自我,效果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评阅论说文也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一般说来,会按写作要求掌握评分标准,在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内容占60%,结构和文字表达各占20%。了解政论写作评分标准,对于考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弥补不足会有所裨益。因此这里把评判标准介绍给考生。
    政论写作的评分是按照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考量定档给分的,共分为五类。    一类文:立意深刻,中心突出,结构完整,逻辑层次清晰,行文流畅,有文采。这类卷得分为43~50分。
    二类文:中心明确,结构较完整,逻辑层次比较清晰,文从字顺。这类卷得分为36。42分。
    三类文: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尚完整,语句比较通顺,有少量语病和错别字。这类卷得分为30—35分。
    四类文:中心不太明确,结构不够完整,层次不甚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较多语病、
•368•
错别字。这类卷得分为20—29分。
    五类文:偏离题意,结构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严重不通。这类卷得分在20分以下。    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5分。文中重复出现的错别字按一次计。
    卷面整洁,书写端正,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试卷酌情予以加分,加分最多可到3分。    这里提供三篇2005年政论文写作的考场作文,分属一、二、三类文,仅供考生参考。
一类文
裁汰庸官是“为民"之关键
——为落实“执政为民”精神进一言
    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儒学大师孟子和梁国国君惠王有过一次深刻的谈话。梁惠王问道:我治理国家尽心尽力,为什么国力不见增强呢?百姓却不满意呢?孟子回答道:你的治理方法是“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内凶亦然”。你只会这么点办法.救来救去只是换了个大灾不断,人民又怎能满意呢?百姓又怎能得到实惠呢?
    用今天的标准看,梁惠王是个典型的庸官。
    我们不防(妨)再看一位终日碌碌,却又无法让百姓得到福利的庸官:梁武帝梁(萧)衍。他执政几十年,整日勤垦(恳),生活俭朴,治国颇费了一番心思,听见百姓被处决都要流泪,也算是“情为民所系”了吧?可他在位几十年,两国国力凋敝,人民生活困苦,最终梁被陈所灭,梁(萧)衍也成了阶下囚。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了中国历史上两位庸官的“事迹”,对今天“执政为民”号召下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极有教育意义的。
    “执政为民”,执政是手段,为民是目的。毫无疑问,执政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需要远见,需要领导才干的。一个庸官即使再怎么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也仍然是不能为百姓谋到切实福利,无法做到执政为民的。
    “庸”不等于“贪”,收受贿赂谓之“贪”,而“庸”是在道德合格情况下的碌碌无为;“庸”也不等于“懒”,“懒”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玩忽职守,而“庸”是终日忙碌而终无建树。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实现“执政为民”,“庸”是比贪还可怕的拦路虎。据明朝万历年间大学士张居正为例,他可是个大贪官,一生积攒财富无数;但由于他颇有治世才能,推动变法,却使人民谋生更有途径,某种意义上得到了实惠。
    我们决不是说“贪”无关紧要;而是“庸”更难被辨识,更难加以量化和测度。在现代社会中,不少庸官为了“搞好”当地经济,出台了一项又一项政策,上马了一个又一个工程,提出了一套又一套建设方案,打造了一个叉一个“经济增长点”。但由于其缺乏科学性,往往不仅没做到“执政为民”,反而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负担,损害了人民利益。    由此看来,在此贯彻“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时刻,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强化各级领导机关的“为民”意识,还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有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绩考核机制。一套有效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机制。不仅仅从“德”上,还要从“才”上对干部队伍以严格要求。
    或许,惟有这样,才能消除干部勤勤恳恳,人民却始终没有得到切身利益的局面,才能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让“执政为民”见实效、出实绩,让我们的干部队伍里少几个萧衍,少几个梁惠王。
二类文
政论写作
官本位与民本位
——为落实“执政为民”精神进一言
    中国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只有“王道”,没有“民道”。
    汉以前,道、法两家主载(宰)着民命。前者主张“民之难止,以其多智,需治之以愚”——愚民;后者宣扬严刑俊(峻)法,令民有所惧后治之——怖民。好不容易有汉武中和两家之长崇儒,却又给百姓“加纲上长”,此举确使天下改化,也使我文明绵绵千载,但君臣之尊卑也于那时种下,官民之主次也由那时成为千年之症结。君不见,隋唐科举至明清时完全变成了学子的功名之梯,财禄之匙。伸着脖子,拼命向上爬,上去的立刻飞扬跋扈,鱼肉苍生,微观谋私利,自认为“大丈夫得志”,有谁会去管小民生死?记得《三国》q-董卓要迁都长安,有人劝他“这样做会使百姓受迁徙之苦”,董卓大怒道:“我为天下大事,哪管什么百姓!”呜呼!谬矣。但千年来为官者谋私利,统治者某王道,人民职位,怕是如同草菅。
    尽管斯塔夫•里斯阿诺说过:在极端专制的封建国家里,国家兴衰完全在于统治者是否贤明;但无视秦皇汉武之雄才、唐宗宋祖之大略,鲁迅还是认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实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也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这些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我们今日之新中国就是古今未有之人民的国家。
    “人民的国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要面对几千年那沉重的君臣、官民之锁链,进行彻底的思想转变。如果我们的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像焦裕禄、孔繁森和牛玉儒那样明白为官的本质——执政为民,“三个代表”就能成功贯彻。
    记得建国初黄培炎问毛泽东新中国如何走
文史要览
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勿(忽)焉”的怪圈,毛泽东笑答:民主监督。其实黄老错了,新中国政权不是天子政权,这个政权的主人正是创造了历史却被压迫了千年的人民。既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为官者就应只是一个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键(件),全国的机键(件)一起健康运转,国家(这部)机器才会前进。为官者就应明白自己拥有的权力属于自己的岗位而不是自己,个人无权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为官者就应清醒知道,在我国“官位”对于干部个人,只意味着责任,不意味着“权力”。
    我以为,“官本位”这个默默延继了千年的毒瘤才是我党提倡“执政为民”的最大敌人,如果我们的干部不在思想上根本转变“官本位”的思想,远比贪、懒要可怕得多。相反地,如果干部们彻底地认识接受“民本位”的思想,那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也就指日可待了。
    归根结底,还是应从源头上抓,变“官本位”为“民本位”。
三类文
执政为民的本质
    “执政为民”一个最近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政治名词,单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执政者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人民。不过任何事物都应该从其本质去研究和认识它,因为依据高中学过的哲学知识就能知道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是一个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标志。有人说,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是执政不为己。的确. q-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可以说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决定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用来谋取自己或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否则,就丧失了先进性,也就不称其为共产党。
    但是,我认为不谋私利应该是对代表先进
•370•
的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并不是执政为民的全部要求,执政仅仅靠此是远远不够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不谋私利却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久居一地却山河不变,面貌依旧.老百姓根本得不到实惠。这样的干部很明显不是“执政为民”。不贪不等于执政为民,不懒也不等于执政为民,执政为民的要求和标准比不贪、不懒要高得多。
    所以,执政者们能够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执政为民的本质也就一目了然。共产党执政,说到底,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说,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强调的是,共产党执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教育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其实现自身利益的主体角色,团结和带领他们不断实现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对于党组织来说,努力发展经济,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舒心富裕的好日子是执政为民;关心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让我们有班上、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看得起病、上得起学是执政为民;维护好社会的稳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无忧无虑是执政为民;切实维护好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保持社会公平,让我们有苦能述(诉)、有怨(冤)能伸,不受欺负,也是执政为民。
    对于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为官一方造福一方,改变当地的面貌是执政为民;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让当地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执政为民;为官一任不显山不露水,但踏踏实买打好基础,造福子孙后代也是执政为民:为官一任未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干成了许多百姓几年几十年都盼望的好事、解决了几年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是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可以说是让人民真aY-的当家作主。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因为当前妨碍人民当家作主的一大阻力,就是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
等消极腐败现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依法治国,使体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从根本上克服违背执政为民要求的现象,真正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
二、政论文写作模拟题
    了解了政论写作的基本标准,考生可以根据下面提供的l0道各种类型的政论文写作模拟题,在考前做适应性训练,以开阔思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模拟题1
    认真阅读下面新闻材料,联系现实生活,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政论文。
    材料: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张超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在数不胜数的为三峡作出贡献的人群中,我们不该忘了那些三峡工程的“反对派”们。正是由于他们出于同样热血的爱国热忱,提出了一条条在相关领域有相当分量的“反对意见”。“这些反对意见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也是十分有益的,它们让我们的施工更注重科学论证、更加完善。
模拟题2
    认真阅读下面新闻材料,联系现实生活,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政论文。
    材料:“35岁以上免谈”,这是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很多招聘广告上的一项限制。它无疑给许多应聘者增加了一道不可跨越的“门槛”。面对年龄这张红牌,很多人只有望洋兴叹.他们不禁要问:难道过了35岁就该退休?世界卫生组织给“青年”下的定义是45岁以下,可是有一部分明明“正值青年”的人却在招聘会上屡屡遭受冷遇。
政论写作
模拟题3
    认真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联系现实生活,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政论文。
    材料: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中的一位。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俩徒弟去打开。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l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才说:  “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模拟题4
    认真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联系现实生活,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政论文。
    材料:纽约一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一元钱丢进卖铅笔人的怀中,就走开了。但他忽然又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人那里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几年过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上,一个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这位纽约商,自我介绍说:“你可能已经忘记了我,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重新给了我自尊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你跑来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相关话题/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