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传播学与历史
名词解释
99年:
1.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大众传播的过程包含5个明显的阶段: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大众传播具有四大基本功能,即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和提供娱乐。
2. 反馈:
所谓反馈,原意是指控制系统中,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
传播学认为,反馈就是受传者在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各种反应。
反馈可以检验传播效果,反映受众的意见、需要。
但它的滞后性会影响传播系统的控制功能。
3. 传播者: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包括传播组织(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组织化的个人(记者、编辑)
传播者的基本职能是制作、传播讯息。
他们控制着传播的内容(把关),却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的控制。
4. 控制实验法:
也叫“室内实验法”,是实验法的一种。研究在室内进行,而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
卢因和霍夫兰最早在传播研究中使用实验法。霍夫兰在二战及战后利用控制实验法对“说服与态度”进行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经典之一。
控制实验需在一个特殊设计的实验室中进行,需要安装必要的设备和仪器,有时对室内的装修有专门的要求。
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实验因素,而且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实验是人为制造的,情景简单化,忽略了现实中的众多因素,结论必然存在误差。
5. 编码:
将意义或信息转化为符号的过程,是传播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编码一方面受传播者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范围和经验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编码者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
作为传播者,其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传播效果的好坏。
编码不仅是技巧问题,还涉及更深层的领域。
00年:
1. 符号:
它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它是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中介物,单独存在于其间,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一般而言,它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具有指代性、社会共有性、发展性。
符号总是代表着某种事物,承载着一定的内容,是传播活动的基本要素。
2. 个案研究法:
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检验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一般是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
个案研究没有事先的研究假设,其结果都是从案例研究中得出的,也不证明什么假设。
其价值在于:它详细、深入、全面地占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可以提供许多材料、观点、见解,可以作为其他研究的基础,经过其他后续的研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个案研究只涉及某一个别事例,它无法像抽样调查那样,直接得出合乎逻辑的科学推论。
3. 麦克卢汉:
加拿大传播学家,是20世界60-70年代国际传播学界最知名,也是最具争议的学者。 西方传播学者称他为“现代媒介分析的根”。他的媒介分析及理论风格独特,给人以启发,而且它抓住了媒介分析的根本和主题,即研究媒介本身及其社会行为。
其主要理论有: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冷媒界与热媒介,地球村。
其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对我们认识媒介工具的重要性有启发意义。
但其理论存在一定的极端性和片面性,应该对此保持清醒地认识。
4.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可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依赖一定简单媒介的非面对面交流。
人际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
5. 把关人:
卢因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又叫“守门人”。
即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收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并传播信息的人。(即把信息进行过滤、加工的人)
可以是传播组织,也可以是组织化的个人。
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6. 传播媒介:
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是传播信息使用的工具。
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是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传播媒介经历了早期符号媒介,手抄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的发展过程。
01年:
1. 传播:
所谓传播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其中,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流动是传播的方式。
信息和流动是传播必然包含的两个要素。
2. 施拉姆: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的创始人,人称“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有:
1. 综合新闻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归纳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的学科——传播学。
1949年,其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
2. 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有《大众传播学》、《报刊的四种理论》等。
3.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的影响,培育众多的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
3. 枪弹论:
也叫做“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是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它认为,传播媒介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它所传递的信息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直接改变人们的观念,甚至支配人们的行动。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信息,并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枪弹论形成的基础。
它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夸大了传媒的作用,否定了受众对媒介的能动选择和使用能力。
4. 编码:99‘5
5. 实验法:
实验法源于实验心理学,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也叫“室内实验法”,是实验法的一种。研究在室内进行,而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实验因素加以人为的控制。这种方法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卢因和霍夫兰最早在传播研究中使用实验法。霍夫兰在二战及战后利用控制实验法对“说服与态度”进行研究,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经典之一。
控制实验需在一个特殊设计的实验室中进行,需要安装必要的设备和仪器,又是对市内的装修有专门的要求。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实验因素,而且实验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实验室人为制造的,情景简单化,忽略了现实中的众多因素,结论必然存在误差。
自然实验法:将实验放置在社会环境中自然进行。相对控制实验法而言,真实可靠、客观准确。但在社会真实背景中进行实验,难于控制。
实验研究的步骤:
1. 提出假设。
2. 简化众多的影响因素,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3. 控制实验:将选择出来的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给实验组提供经简化而且确定的自变量,给控制组提供普通的、非研究的自变量。
4. 统计、分析:将实验所得的变量数据进行记录、统计,从中得出某些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
6. 知识沟: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提出通过大众传播手段改善贫困儿童的受教育条件,推出了电视教育节目《芝麻街》。后来发现,尽管对贫富儿童都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产生效果更好的,依然是富裕儿童。不但没有缩小不平等,反而扩大了差距。这种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知识差距,也称知识沟。这一现象就被称作“知识沟假说”。
02年:
1. 传播:01‘1
2. 信息:
信息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的任何事物。
它是一切消息、符号、知识的总称,进一步说,它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基本要素。
传播学中研究的信息,就是人类社会的信息,即社会信息、文化信息。
信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表达性、流动性的特点,并且还具有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
3. 受众:
传播行为的接受者,是传播活动中信息流通的目的地,是传播活动的产生动因之一和中心环节之一。
同时,受众又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反馈源。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即受传者或阅听者,包括书报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戏剧的观众。他们能够决定一个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传播者本身的前途和发展。
受众具有多、杂、散、匿的特点。
4. 舆论领袖:
是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媒介信息,并经过自己的加工,再把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
他们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与受影响者处于同一团体并有同样的爱好,通晓特定的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这些信息。
舆论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改变和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
5. 媒介文化:
就其实质而言,是指媒介的文化价值。
媒介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又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形成一个亚文化系统,即媒介文化。
它正日益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研究媒介文化,实际上就是研究传播媒介与文化及其变迁之间的关系。
6. 传播效果:
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受众对信息接受的效果与传者的初始动机可能相同或不同,相同程度高的则效果好。
03年:
1.《查世俗每月统计传》
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
大众传播的基本职能为:
1. 传播信息: 向受众连续不断的传播大量信息,是大众传播的第一功能。
2. 引导舆论: 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
3. 教育大众: 通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保存和发展文化遗产,促进社会成员社会化的逐步完善。大众媒介已经日益成为现代人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
4. 提供娱乐: 很多人选择大众媒介作为娱乐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一边放松,一边提高艺术鉴赏力。
3.《纽约太阳报》
1833年,本杰明•戴创办的廉价报纸,是第一个真正的大众媒体。
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5.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
6.施拉姆:01’2
04年:
1. 刻板模式:
是舆论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规范。它能简化现实,使一个信源能轻易的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
(刻板成见)
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统称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因而它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2. 法兰克福学派:
该学派产生于1923年,是一个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学术派别,是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之一,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而著称。
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和西方现代文明进行批判。对欧洲学者影响很大。
该学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化和“霸权主义”本质。
主要代表有:莫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赛等。
3. 符号:00‘1
4. 创新——扩散模式:
以受众为中心,着力于长效作用,是适度效果理论的一种。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提出的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它认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是传播新观念和说服人们利用这些创新的最有效途径。包括四个环节:知晓、劝服、决定、确定。
5. 把关人:00-5
6. 伊利县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和贝雷尔森在美国伊利县进行的总统竞选调查中,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并发现了“舆论领袖”在人际交流中对他人态度产生的影响。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极为有限,媒介总体的趋势是鼓励维持现状,而不是带来变化。
主要观点是:
1. 媒介信息通过“舆论领袖”的过滤和加工,然后到达与舆论领袖有社会接触的个体。形成“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这就是两级传播。
2. 两级传播比直接的大众传播更有说服力,信息经过舆论领袖的再加工,针对性更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相信。
05年:
1.拉扎斯菲尔德:
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经验学派创始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对后来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
他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的应用于受众研究,基于对研究方法做出的贡献,被称之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对传播研究方法贡献在于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
他在伊利县研究后发表的《人民的选择》,是传播学研究史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提出“舆论领袖”、“两级传播”等著名观点,结束了“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研究的时代,进入了“有限效果论”时代。新的传播理论的提出,一方面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中的众多因素,另一方面,推动了传播学的研究,特别是传播过程的研究,后来学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级传播理论”。
2.五W模式:
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了《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这是他对传播过程、结果及功能作出的一个较全面地论述,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
文章明确提出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后人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
五W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对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独立的研究。但问题也很明显,一方面,它过高估计了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它忽视了反馈的要素。
3.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所构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的过程。简而言之,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以及组织于环境间的信息互动。
它包含五要素:信息、相互依赖、网络、过程、环境。
它有正规与非正规两种形式。
4.信息主权:
信息主权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的是三个方面:1、对本国信息资源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2、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3、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5.内容分析法:
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来分析和评价传播的内容。
内容分析适用于一切传播的信息内容,包括两个层次:说什么(传播内容)和怎么说(传播形式)。可以是定性分析,也可以是定量分析,或者兼而有之。
罗杰斯认为,内容分析是通过将信息内容分类,以便测出某些变量的途径,对传播信息进行研究。
拉斯韦尔最早创立了内容分析的传播研究方法。
补充:
1.拉斯韦尔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
1、1927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发表,轰动一时,称为传播学的经典著作。
2、1948年,他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对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文章中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5大基本构成要素,即5W,人称“拉斯韦尔公式”。后成为传播分析的5大领域。文章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了传播的三大作用,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同样,在传播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方面,影响深远。他的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舆论
舆论是社会公众共同的、强烈的、持久的意见、态度与信念的总汇,它的发生发展以共同关注的问题的存在为前提。
从一定程度上讲,舆论所代表的就是民意。它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代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愿望和要求。
舆论可以自发形成,也可以经外力引导而形成。
简答题
1. 传播学在美国起源的原因
答:政治上
美国的政治家在日常政治活动和总统竞选中,比较重视利用媒介的宣传。另外,在战争期间,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赖更加凸现。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进行了相关的传播实践活动,并进行了研究,直接催化了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早期的传播学研究者和研究案例。
经济上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以及存在于其间的大众传播业,为传播学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发展,市场拓展和行销行为前所未有的增加,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对于信息的需求和要求都更高。大众传播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形成,因为它的私营产业的特征,使其主观、客观上都重视研究。
社会上
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负面作用也显现出来。传播业的大发展,新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学科来综合研究。美国在两次工业革命后,新技术和新思想出现并发展,科学领域的学说和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为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提供了科学背景。
总之,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关注实践,研究实践,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
2. 传播学引入我国的经历/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答:1、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从台湾开始。
1963年,朱谦(施拉姆的学生)到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任教,进行“电视与儿童”的研究,是台湾第一次的传播学研究,是第一次研究范例。他还进行了第一个定量研究——电视效果研究。他在木栅等地区进行了有关“传播与个人现代性”的大规模传播学调查研究,是台湾传播学史上的里程碑。另一个里程碑是杨孝荣所作的“传播效果的统计研究”,成书《传播统计学》。台湾的传播学研究,基本上是在美国经验学派和部分批判学派的影响下进行的。
2、195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译丛》将“传播”一词引入,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接触“传播”。1978年,《新闻大学》刊载文章,介绍传播学理论。
3、1982年,传播学创始人施拉姆访华。向中国大陆介绍传播学理论。推动了中国大陆对传播学的了解。后来相继出版了《传播学简介》和《传播学概论》,这些著作成为中国大陆传播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4、198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传播学座谈会召开。确定了中国大陆新闻界对传播学的态度。提出了对待西方传播学的十六字方针“系统了解,认真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
1986年,第二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召开。会议最大的成果是讨论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此后传播学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展开。
1993年,第三次全国传播学研究会召开。论文涉及传播研究的各个方面。
1995年,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究会召开。论文最多,与会学者最多,成果多样化,成为历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会议讨论了传播学自身建设(特别是本土化)、传播学前沿、基本理论等许多问题,还涉及国际传播、应用传播、传播管理、文化实证研究等。到此次研讨会,我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3. 传播学定量研究法的类型。
答:定量研究法是,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并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的方法有:
1. 实地调查法
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调查的总体范围,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的一种研究方法。
2. 内容分析法
用系统的方法,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与描述,适用于一切传播的讯息内容。分为两个层次:“说什么”(内容)和“怎么说”(形式),都要进行分析。
3. 实验法
源于实验心理学,分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4. 个案研究法
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除上述四种定量研究方法外,传播学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仍不断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和吸收,又发展出了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如:传播网络分析法,多元作标定比法等。
4.传播的类型。
答:传播是信息流动的过程,由于信息的类型、流动的范围及状态等的不同,传播有多种类型,多种形态。
以传播的范围及规模为分类标准,“四分法”将人类传播分为:
1. 人的自我传播
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属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 人际传播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传播。
3. 组织传播
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有组织目的。
4. 大众传播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化的传播。
这些规模不等、性质不同、层次有别的传播类型结成了整个传播的结构体系。
传播学要研究的是社会传播部分,即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5.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答: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的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想要表达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大众传播的特点是:
1. 传播者是职业的,可以是一个传播组织或个人。
2. 媒介为机械媒介
3. 讯息的传送是广泛、迅速、连续不断且公开的。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名词解释-传播学与历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6
相关话题/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考研笔记《传播学》-传播P22
传播学基础 (1)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一)大背景 (1)跨国经营要求信息更丰富 首先本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代。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和范围大大延伸。国内市场开始初步走向国际市场,走向跨国经营,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2)报业、广播电视业形成独立产业 其次,上世纪已经形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
1. 四本书中《总论》和《起源》最为重要,命题分值最高。因此这两本书请考生务必认真阅读,并且在整个复习阶段最好做到书不离手。2. 《总论》一书是四本书中唯一的中国学者的著作,优点在于条理清晰,结构适合本国人阅读,同时语言较为精炼,因此要以此书作为复习的主线;其缺点在于对有些问题论述过于简单,因此要加以补充。该书中的内容足以应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而论述题则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补充提炼。最后一章实践论内容过老,可以不作为重点。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资料讲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传播学讲义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 Chapter1 传播 一 传播 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必然包含以下两个要素:信息(传播的材料)、流动(传播的方式) 由此,我们认为: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的定义似应作两个层面的理解:广义系统(自然及相互之间)传受信息的行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绪论(6课时) 传播学与我们 第一节 传播及其传播学 一、理解传播 二、理解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 一、线形传播过程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 2、申农韦弗模式 3、格伯纳口语模式 二、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 1、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 梅尔文*德弗勒模式 3、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传播学理论讲义 传播学理论 参考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 皮尔士的传播定义; 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 三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第二章 文字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古罗马《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考研辅导班-世界新闻传播史讲义 第一章 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知识点一: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例题:试阐述报刊在欧洲起源的原因? 分析:这个知识点掌握着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熟悉书本内容。 知识点二: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中国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基础考研辅导班-中国新闻传播史讲义 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一、名词解释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 (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名单!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附复试名单及须知) 根据教育部及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为做好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校复试规则,负责制定本 ...考研复试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时间已公布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考研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附复试时间已公布及须知) 根据教育部及学校文件精神结合我单位实际,为做好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了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 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根据教育部规定和我校复试规则,负责 ...考研复试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暑假班部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暑假班部分 传播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9万年前4万年前 使人与人之间的外部沟通更加有效,提高了人类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局限:1、近距离传播2、不稳定 文字传播时代:公元前3000年 1、便于保存2、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3、人类文化传承有可靠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 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史蒂芬 小约翰 第一章 理论与研究范式 一 理论与范式 理论:理论就是为了解释某个现象,按照一定的规范所抽象出来的概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研究生入学考试基础知识 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 第一天: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重点问题 * 第二天:传播学历年真题分析 * 第三天:传播学热点重点问题分析 * 第四天:模拟考试 * 第五天:讲解试题,解答疑问,聚餐 传播学基础问题 简述西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与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52018年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考研调剂信息
一、接收调剂专业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无线电物理二、申请调剂需满足的条件1、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2、国家承认学历的相近专业本科毕业生;3、英语四级以上;4、考研总成绩应高于国家线20分以上,数学和专业课成绩高于国家线20分以上,其它课程成绩过国家线;三、学习和毕业去向1、一旦录取后,将送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01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考研真题回忆版
华中科技大学17年新传考研真题回忆版 【华中科技大学】专硕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必答部分(90分) 1、报道策划题(40分) 材料:房屋限购限贷。2016年国庆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厦门、苏州、合肥等城市的房价涨幅厉害,政府纷纷提出提高首付比例或者限制贷款或者禁止购买第三套房政策,调控楼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