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辅导班-政治经济学辅导班讲义(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22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时间一定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也能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这种方法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条件是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减少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通常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耗费的劳动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普遍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个别企业在竞争中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所谓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或改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照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那部分超过一般水平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在竞争中一旦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被普遍采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会普遍降低,超额剩余价值也因此消失。为了不断获得超额利润,个别资本必须不断提高生产率。这样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会引起社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引起劳动力价值的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剩余价值因此产生。可以说,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劳动强度的提高
除了延长工作日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资本家还采用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增加剩余价值。所谓劳动强度是指劳动的紧张程度和繁重程度。严格来说,劳动强度是单位时间内劳动力的消耗程度。劳动强度的提高是劳动者在同样的时间内支出更多的体力和脑力。
通过提高劳动强度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还是绝对剩余价值?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从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增大劳动强度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来看,这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类似的效果,都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所以有人认为,增大劳动强度而多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但是从劳动者消耗的体力和脑力来看,压缩在一定时间内较大量的劳动相当于一定强度下劳动时间的延长。因此提高劳动强度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又可看作绝对剩余价值。它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样,也受到人的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的制约。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售,因此资本家向工人支付的工资就是购买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它就是资本所有者投入生产的可变资本。工资的多少或变动还取决于劳动时间的长短或劳动产品的数量,所以从表面看,工资好像是工人的“劳动报酬”或“劳动价格”。这是一种假象,并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因为:(1)劳动力是商品而劳动不是商品。作为商品,其价值量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如果劳动是商品,岂不是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2)劳动在出卖之前还没有支出,不能作为商品,劳动力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进行,劳动已经不属于自己,也不是商品的交换。所以在劳动市场上,买卖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按照价值规律,劳动如果是商品就应该是等价交换,工人的工资就应该是全部劳动的报酬,这无法解释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
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分开来,把劳动划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是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不是劳动的报酬,更不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二、工资的变动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由缓慢上升的趋势。
劳动力价值提高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人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和质量都趋于提高。(2)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生产中对新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劳动力所必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趋于增加。(3)由于垄断竞争和国家垄断的发展、工会斗争的加强,使得社会保险和各种福利等费用增加,也提高了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虽然,工人的工资呈现提高的趋势,但是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提高的幅度更高,因此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相对工资是下降的趋势。
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的中心内容是资本积累理论。资本积累过程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运动和经济增长,都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进行的。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理解: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主要特征;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资本主义占有规律;3、资本集中与垄断的形成和发展;4、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5、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因、方式和主要特征。
【学习内容提要】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一、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重复就是再生产。任何一个生产过程从连续的过程看都是再生产过程。任何生产不仅通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来进行,而且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这种生产关系也随着生产过程的重复进行不断被再生产出来。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社会再生产从规模上看,可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以原有的生产规模,不断重复地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突出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目决定的。资本家为了尽可能多地追逐剩余价值,就必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所以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前提。通过扩大再生产,可以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因此扩大再生产是资本进一步积累的途径。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首先分析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虽然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但是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我们必须从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入手。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地进行。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首先,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发现,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而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实际上是工人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在生产过程反复进行的过程中,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所预付的可变资本,一次又一次地被工人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并用来支付工资。其次,工人不但创造了可变资本,还创造了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不管它的最初来源如何,经过不断的再生产过程,都会被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所替换,原有资本的任何一个原子都不复存在了。这就是说,在一次次重复的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了补偿购买劳动力价值的可变资本,创造了补偿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的价值,还创造了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第三,从简单再生产的角度看,工人的个人消费也隶属于资本。工人的消费有两种:一种是生活消费,另一种是生产性消费。前者的作用实际上是补充和恢复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生活资料;后者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在这一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力,必须通过工人个人消费得到补偿,才能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劳动力,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
3.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一方面再生产出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另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条件,即劳动和劳动条件的分离,并使之永久化。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
1.资本积累及其过程。资本家把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使用,从而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市场上提高竞争能力,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即用来购买新的或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让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规模增大,从而在更大规模的基础上获取更大量的剩余价值。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这就是资本积累。没有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不可能的,所以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假定资本积累率不变,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因此凡是有利于增加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决定资本积累的多少。这些因素包括:(1)剩余价值率;(2)社会劳动生产率;(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数量,等等。
3.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把一定数量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过程才使得再生产在扩大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表明,扩大再生产以资本积累为前提条件,资本积累实际上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不仅使资本家占有的资本不断增加,而且还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雇佣工人;因此它不仅是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 [1]
资本积累的实质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资本家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就在于商品生产的所有权与劳动的分离。而资本积累过程就是不断扩大地制造这种分离。一方面资本所有者不断在扩大的基础上占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工人在扩大的基础上为资本所有者创造剩余价值。
第二节 资本积累与垄断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不仅从小资本变成大资本,而且个别资本存在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引起生产的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一、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资本的方式使其总额增大。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积聚是由资本积累引起的个别资本的增大。从量上看资本积聚是原预付资本与历次追加资本之和。资本积累量越大,次数越多,资本积聚就越大越快。反过来,个别资本越是增大,榨取剩余价值的能力越大,资本积累的规模就会越大。所以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前提,资本积聚是更大资本积累的条件,二者互相促进。
资本集中是指社会上已有规模较小的单个资本合并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二是原来分散的较小的资本以和平的方式联合起来组成的大资本,如股份公司。
2.资本主义竞争和信用的发展是资本集中过程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在资本主义竞争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是大企业,它们凭借其资本雄厚的优势,争夺市场、争夺原材料来源和争夺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常常使处于劣势地位的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结果不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就是小企业为了竞争中联合起来。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集中。信用是指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和货币的借贷。信用,特别是货币借贷对资本集中起了加速作用。起初,它把分散的货币资本吸引到个别或合伙资本家的手中,帮助个别资本实现资本积累。后来货币借贷发展成银行,成为促进资本集中社会机构。银行不仅能够通过信用贷款支持大资本,使其在竞争中加强吞并小资本的实力,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并促使分散的小资本联合起来组成规模较大的股份公司。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是在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它不仅使单个资本增大,同时还增大了社会总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只是现有分散资本的合并,不会使社会总资本增大。(2)资本积聚的数量受到原有资本数量、剩余价值的绝对数量、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家个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以及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则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3)资本积聚由于受到资本积累能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资本集中因为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速度比较快。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也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资本积聚是资本集中的基础。在竞争中大资本之所以能够吞并小资本,是因为大资本实力雄厚,具有小资本不可能具备的许多优越条件。随着资本积聚的发展,分散的、彼此独立的单个资本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大资本凭借其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打败小资本,必然加速资本集中。反过来看,资本集中也有利于并促进了资本积聚。由于资本集中,少数大资本有了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更有利的条件。因此集中后的更大的资本具备了获得更多超额剩余价值的能力,因而资本积累数量迅速增长,资本积聚加快了。
二、生产集中与垄断
1.生产集中。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集中的过程,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越来越被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或者说少数大企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的过程。生产集中是资本积聚和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主义竞争和信用制度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集中的过程。
2.生产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垄断。垄断是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个大企业联合对某种或某些商品的生产和市场的操纵或控制。垄断企业控制一个或几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流通,甚至在经济生活中取得支配地位,操纵商品的销售价格和某些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垄断形成以后改变了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深刻的基础。
3.垄断形成的主要原因。(1)生产集中首先使企业之间失去了在自由竞争中的平衡,从而为大企业确立垄断地位提供了条件。当生产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个别企业规模扩大到在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占相当比重,大企业利用它们在竞争中的优势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独占或控制某些商品的生产和销售。(2)生产集中造成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困难,使垄断成为必然趋势。因为一方面大企业,特别是重工业部门,一般资本有机构成都比较高,不方便资本转移,使自由竞争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大企业虽然资本雄厚,但它们之间在势均力敌情况下的竞争势必两败俱伤,因此为了共同的利益大企业之间往往容易彼此妥协、达成垄断协议。少数巨大企业以联合或协议等方式共同操纵和控制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4.垄断组织形式。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最主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二战后又出现了跨行业、跨部门、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等巨型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形式的发展标志着垄断统治的加强。
5.垄断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垄断势力一方面限制竞争,从而改变了自由竞争条件下经济机制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垄断不但没有消除竞争,而是改变了竞争方式,并使竞争更加激烈了。特别是战后,不仅垄断资本资本之间存在竞争、在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存在竞争,而且中小资本之间更存在竞争。这些竞争的并存和相互交织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竞争的复杂性。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后果
资本积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运作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和规律性。特别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失业的日益严重、劳资矛盾的加深等等。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不仅资本总额会增大,而且本的有机构成也趋于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
从物质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一定量的生产资料与一定数量劳动力的比例,这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这种物质比例,是由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技术条件决定的。
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一定量的不变资本与一定量的可变资本的比例,这就是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也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变化的影响。
用字母c表示不变资本,v表示可变资本,通常资本有机构成用c:v或c/v来表示。这一比例的提高意味着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相对于所使用的劳动力增加,即用相对多的生产资料,和相对少的劳动力来生产。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不变资本的比重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生产技术的变化的结果。特别是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的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特别快。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生产技术的变化是在资本积累的前提下和资本之间的激烈竞争的促进下发生的。这是因为,改进生产技术条件可以提高生产率,而提高生产率可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加快资本积累。为了获得件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和增强竞争能力,就必须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技术装备、更新机器设备,提高生产率。资本之间的竞争取决于单个资本的大小,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前提条件。只有单个资本不断增大,企业才有可能改变生产技术条件。所以竞争促进资本积累加快,资本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趋势。
二、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超过了资本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资本而言,超过资本需要的这部分劳动力供给是“多余”的人,因而成为“过剩人口”。随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下降,造成相对过剩人口。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条件下的结果。如果资本总额不增加,提高有机构成,只能是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绝对地减少。在资本总额不增大的基础上提高有机构成,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下降,但其绝对量可能会随着资本总额的增大而增加。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同时存在两种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有增长的趋势。结果过剩人口的存在成为必然现象。
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力供给之所以出现增长的趋势,原因在于:(1)一方面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资本家尽量压低工资,使得工人为了维持生活必须让自己的妻子、儿女去做工;另一方面,机器和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简化了劳动操作方法,使更多的人可以从事过去比较复杂或沉重的工作,甚至在某些工作领域中资本家广泛使用女工和童工。(2)资本主义竞争的加强迫使许多生产力低下的手工业者和大批农民破产,甚至一部分中小企业主也遭到破产,沦为一无所有的劳动力出卖者,进入劳动力市场。
这样,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绝对增加。大批失业工人找不到工作,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因此,马克思说:“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2]
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1)流动的过剩人口,即现代工业的中心——大城市的时而被雇佣,时而被解雇的那些工人。(2)潜在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3)停滞的过剩人口,即那些没有固定职业、依靠从事家庭劳动和打短工生活的劳动力。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工资更低。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社会后果不仅是失业或过剩人口问题,还有无产阶级的贫困。马克思说;资本积累的结果是:“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3] 其原因有二:一是随着资本积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二是相对过剩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劳动力供求不利于工人阶级,使得资本家能够把工资降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从而使工人的生活水平降低。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发达、富裕的经济。然而,无产阶级的贫困并没有消除而是依然存在,因为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仍然没有变。随着资本积累,社会财富的积累同贫困的积累并进,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
第四节 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国民财富的增长,体现在价值上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体现在物质方面是总产品的增长,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以经济增长意味着总体生产能力的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原因
无论经济制度如何,任何社会形态下,经济增长都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但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这两个基本因素是通过资本积累过程实现的,体现为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资本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的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本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二、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
经济增长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在技术不变情况下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二是在改进生产技术条件下提高生产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种增长方式体现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两种方式:外延式和内含式。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以外延的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加新工厂,还是从内含方面表现为扩充原有生产规模。
马克思讲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是指有机构成不变情况下资本总额的增大引起生产规模的增大。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原来的比例增大,生产规模的扩大自然表现为“在就工厂之外添加新工厂”。
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则是在改进技术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这种内含型扩大再生产,不仅包含资本积累,还包含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如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积累表现为:一方面资本总额增大,另一方面比较少的可变资本推动比较多的不变资本。其结果必然是在更高的使用效率的情况下使用更大量的资本。
两种扩大再生产实际上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以扩大规模进行。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
三、资本积累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无论用任何方法生产的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成为社会产品。对于资本来说能不能完成价值增值,不但依靠对剩余劳动的剥削,还依靠商品交换实现劳动产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但是资本积累的规律与资本积累的目的常常矛盾,从而使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遇到交换的困难,也使经济增长具有不稳定的特征。
资本积累的规律决定,积累导致财富的增长与贫困的增长并存:一方面生产率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事的劳动力收入相对下降和过剩人口增加。结果生产的扩大不能被社会购买力全部吸收,造成相对生产过剩。当生产过剩出现时,只有减少生产,甚至一部分企业破产才能回复平衡。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总是被经济危机或经济停滞所打断,呈现为波动中的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决定的。它实质上不是财富生产得太多了。而是资本主义对抗性的形式上的财富,周期地生产得太多了。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教学目的与要求】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极具特色的内容,它揭示了资本是通过在生产与流通活动中不断运动实现增殖,揭示了资本与运动不可分离的性质。它不仅对于丰富了资本范畴的内涵,而且对于分析企业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本章的教学,应当使学生了解单个资本的运动过程,掌握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丰富学生对资本范畴的理解,启发学生运用这些理论考察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本章重点说明以下问题和相关范畴:产业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产业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及相应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连续进行的条件;资本周转的概念;资本周转的时间、速度、影响因素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范畴及相关问题;可变资本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理论的现实意义等。
【学习内容提要】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
产业资本是指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采矿业和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服务的交通运输业的资本。产业资本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生产剩余价值,这一根本特征使产业资本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其它一切形态的资本都是在产业资本活动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特有的运动。
相关话题/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版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试题型及答案汇总
人大 杨河清版 劳动经济学题型及答案汇总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这份资料是2年前上过人大专业课考研辅导班的一个朋友的笔记。历经千心万苦才整理出电子版来,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希望好好利用一下这些资料!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宏观经济学资料
人大经济学考研辅导-宏观经济学资料 第一章 总论:宏观经济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2. 物价水平第二章 经济波动理论1. 总需求分析(1)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收入支出模型)(2)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3)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4)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考研辅导班-宏观经济学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考研经济学综合辅导讲义 宏观经济学部分第〇讲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把握宏观经济学的钥匙宏观经济理论总是对现实的解释并为着经济政策的实践服务的。西方经济学宏观理论及其政策虽然多变,但变来变去总不外是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交替和反复的演进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资料讲义
人大经济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资料讲义 政治经济学 1.怎样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产业经济学调剂指南
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产业经济学调剂指南一、调剂科目:020205产业经济学(学术学位)二、调剂条件 1.考生初试单科、总分数均达到国家2018年复试分数线(以教育部规定为准)。2.以招生目录为依据,报考专业与调剂专业须相同或相近。3.初试考试科目须与调剂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相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21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笔记
2005年经济学辅导班笔记 第一部分 政治经济学部分 导论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劳动者:人的因素 构成要素: 劳动对象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劳动资料 (科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1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辅导班考研笔记
题型: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 参考用书: 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用刘诗白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2003年第一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主义部分用刘诗白主编的《政治经济学》(98年第四次修订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2、西方经济学使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杨泊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1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考研重点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决定(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此部分辅导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估计命题可能性比较大) 一 GDP的概念 知识点:GDP的概念,怎么样理解GDP(参考教材,包含6方面的意思),区分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1中央财经大学812经济学考研辅导资料-宏观部分
中央财经大学812经济学考研辅导班讲义资料宏观经济学部分资料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属于非重要章节,也未出现过考试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2.消费者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1中央财经大学812经济学考研辅导班-微观部分讲义
中央财经大学812经济学考研辅导班-模拟试题及答案-微观部分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市场1.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接受的,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一个从的保留价格是他或她对于买与不买有关商并不在乎的价格。(若第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500,第二个人的保留价格是490,依次类推,那么当价格是490-500时,需求数量为1,当价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12018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金融、国际商务、税务)调剂公告
我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金融、国际商务、税务)现接收校外、校内、院内调剂考生,具体办法如下:一、拟调剂至我院非全日制金融、国际商务、税务硕士的考生,需满足2018年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基本要求及我校调剂要求(请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查看),当年报考第一志愿专业须为经济类专业,且初试统考科目为英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182018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研调剂信息
我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金融、国际商务、税务)现接收校外、校内、院内调剂考生,具体办法如下:一、拟调剂至我院非全日制金融、国际商务、税务硕士的考生,需满足2018年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基本要求及我校调剂要求(请登陆吉林大学招生网查看),当年报考第一志愿专业须为经济类专业,且初试统考科目为英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182014年东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 3.价格领导模型 答:价格领导模型是指产业内一家企业先变动价格,然后其他企业就跟着定价的竞争格局。 价格领导模型的假设是:一个行业中由某一家厂商即领导者率先制定价格,然后其他厂商即追随者将领导者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接受(在均衡状态,追随者一定总是确定与领导者相同的价格,这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82014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908经济学理论考研真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