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9▲13
第一章史前美术★7▲7
▲旧、新石器时代对比
▲最古老的装饰品
▲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
▲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陶器
★ 彩陶
★ 黑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人面鱼纹彩陶盆》
★《颧鱼石斧彩陶缸》
★《舞蹈纹彩陶盆》
▲最古老的壁画遗迹
▲岩画
▲碧玉龙
1·3▲旧、新石器时代对比
1、旧石器时代:
时间:距今约 200 万年前
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萌发审美观念。
2、新石器时代:
时间:距今约 1 万年
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捕鱼外增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工艺领域:陶器(重点)、编织、纺织、玉雕、牙雕、髹漆
造型艺术:彩陶造型与纹饰、岩画、陶塑等有成就
时代特征(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
1·4▲最古老的装饰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2 万 8 千年多年,山西朔县峙峪石墨装饰品,该物品呈扁平椭圆形,大小似鹅蛋,中央穿孔,可系绳佩挂。
1·5▲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
刻纹鹿角(赤鹿角枝):现知较可靠是 1987 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
距今约为 13000 年,用阴刻线条构成三组图案:
1、直线、斜线纹组成
2、由相互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似綯(绹)索花纹
3、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对称性的图案,刻纹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1·7▲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
1·10★陶器:
目前为止最早的陶片是湖南道县釜形陶器残片,距今约 1 万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
用途:饮食器:敞口(盆、钵、碗、杯、豆、勺);
炊 煮 器 : 便 移 动 、 烹 烧 ( 鼎 、 鬲 、 簋gu ǐ 、 釜 、 灶 )
储藏器:多呈球形、半球形,容量大(壶、罐、瓶、瓮);
陶质:红、白、黑、灰
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
装饰纹样:动物、植物、人形、几何纹样(彩陶居多)
1·11★ 彩陶: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为彩陶。
1·12★ 黑陶:
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
为致密。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1·16★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彩陶杰作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陕西西安) |
||
对比项目 |
半坡类型 |
庙底沟类型 |
出 土 地 |
陕西西安半坡、临潼等 |
河南陕县庙底沟、陕西华县遗址等 |
器 形 |
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 瓶等 |
大口小底曲腹盆 |
花纹位置 |
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或敞口盆 的内壁 |
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分, 风格轻盈挺拔 |
纹饰特征 |
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及 动物图案 |
多用弧线描绘、鸟、鱼、蛙等动物图形, 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 角、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 物纹明显增加,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 续的方式构图,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
代表作品 |
《内彩四鹿纹盆》《人面鱼纹彩陶盆》 |
《颧 QUAN鱼石斧图彩陶缸》 |
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
马家窑文化(甘肃、青海) |
||||
对比项目 |
石岭下类型 |
马家窑类型 |
半山类型 |
马厂类型 |
器 形 |
多壶、罐、瓶等器 形 |
多瓮、瓶、盆、罐 等器形 |
多小口鼓腹双耳 壶、单耳瓶等 器形 |
器形与半山类型基本 相同,惟壶、瓶、 罐的口沿外移、双 耳增大 |
纹饰特征 |
流行变形鸟纹、弧 边三角纹、圆 圈纹 |
装饰面积大,纹样 以旋涡纹、波 浪纹、弧边三 角纹居多 |
流行红黑相间的 锯齿纹及漩 涡纹, |
流行四大圆圈的布局, 盛行网格、菱格、 米字、波折及变体 人形等纹样 |
风格特征 |
构图简洁疏朗 |
构图繁密、回旋多 变之特色 |
造型稳重大方,色 彩和谐热烈 |
格调庄重刚健 |
1·17★《人面鱼纹彩陶盆》:
1、在滚圆的脸庞上,画着三角形鼻子,修长的弯眉,眯成一线的双眼,头上戴顶饰物,耳旁画双鱼,嘴边衔着两鱼。两种人面图案或大小鱼并列,或与网纹相伴;
2、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大多数人认为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与半坡氏族公社的某种原始崇拜有关,但对具体涵义的解释
各不相同;或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盛说;
3、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
4、通高 16.5 厘米,口径 39.5 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1·18★《颧鱼石斧彩陶缸》
①彩陶缸为红陶砂质,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
②陶画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表现了捆绑在木棒上的石斧和鹳鸟叼鱼的形象。
右侧一半画有捆绑在棒上竖立的有柄石斧,斧头与柄相交处画着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固定在一起的。
石斧上的孔眼、木把上的符号和紧缠的绳子,都被真实地用黑色线条勾勒出来;
左半画有一只体形椭圆、圆眸、长喙、昂首挺立、体微后倾的鹳鸟,显得非常健美,嘴下叼悬一条大鱼,面对竖立的石斧。
白鹳昂首挺胸,怒目圆睁,鱼似为白琏,体小而僵直,已无力抗争。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原始画师把鹳身整个涂抹成白色,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
石斧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轮廓;
斧、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由于这幅画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
(如考题分值较大,请把以下文字加入)
③对于鹳鱼石斧图上表现的鹳、鱼、斧形象的释读,多年来也颇有争论。有人认为鸟形是鹭不是鹳,也有人认为斧是表现权力的石钺;有人认为全图是当时农耕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人结合考古学文化、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商周青铜铭文进行考察,认为该图表现了当时仰韶文化中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和以鱼为图腾的部落的生死战争,进一步认为这就是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战的史实,而石斧则是黄帝部落联盟中所有部落共有的族徽和统一的标志。不管鹳鱼石斧图的真实含义究竟是如何,它都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华夏文化的光辉,体现了中国史前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1·19★《舞蹈纹彩陶盆》
①青海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彩绘陶盆,
②其内外壁均有彩绘:主题纹样由三列相同的舞蹈场面组成。
③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罕见的描绘人物形态的作品。
在盆内沿壁上,用流畅的笔法勾出三块空白,在每一空白处以单色平涂的剪影似的手法,画了五个手拉手的特有角度舞蹈人。人头侧向一边,两腿却正面稍稍分开。头饰与尾饰分别摆向不同方向,加上互相牵引的双手,很容易使人感到他们身躯是扭转着的,仿佛正在踏着有节奏的舞步跳舞。每个人的形象都与整体有机地结合,形成整齐的图案。整个队形有强烈的运动感。
周围轻松而流畅的笔法,透露出韵律欢乐的气氛。
④这个图案,可能与某些巫术礼仪活动有关。但在原始社会中,这些活动是很难从人类整个生产、生活中完全独立分化开来的,它们终究是原始人类活动的直观反映。在这个反映过程中的许多观察方法与描绘手法,正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中特有的审美情趣的雏形。
1·20▲最古老的壁画遗迹:
辽宁 牛河梁 红山文化 女神庙遗址 出土的壁画残缺以及宁夏齐家文化遗址发现的几何纹装饰壁画。
1·21▲岩画:
1. 用矿物质颜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岩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 北方草原原始部族岩画的作者是巫师兼猎人,对动物有敏锐的观察力,风格较写实,追求逼肖物象,画面上的动物多处于急剧的动态之中,奔跑跳跃,具有野生动物的鲜明特点,生活气息较浓厚。
3.南方各族岩画作者都属于百越系统,由于时间较晚,作者可能已是专职巫师。画面密切围绕宗教祭祀,大量表现人自身的形象,但突出的是宗教的神秘感,作者能很好地抓住人在瞬间的动态特征,但人物形象都具有符号化、装饰化、半抽象化的特点,比北方更简约,具有浪漫的精神倾向。
4.不论是写实风格还是抽象风格的岩画,画面形象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极其单纯的,也是平面性的。由于岩画画在巨大的崖面上,画面边界感几近于无,作者安排形象充分自由,因此画面空间处理也显得随心所欲,基本是平面布置,并无远近透视。
1·24▲碧玉龙:
内蒙古 翁牛特旗 三星他拉村 出土
第二章先秦美术★2▲6
▲青铜器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焊接法
▲青铜器形制及纹饰发展
▲商代晚期雕塑
★ 战国帛画
▲战国肖像画特点
▲陶器与瓷器的比较
2·2▲青铜器:
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红铜的熔点若加锡熔点就降低。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胀大,填充性好,气孔少,成器细腻而坚固耐用。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不同铜锡比例不同。
2·3★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失蜡法、焊接法、冷锻法、热锻法,并应用了金银错、蚌泡镶嵌、髹漆彩绘等新型装饰工艺。
失蜡法: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泥范铸铜器,可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
焊接法:器身和附件分别铸成后焊接成整器,可做出复杂的器形。
六齐: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这就是《周礼·考工记》所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
2·4▲青铜器的种类:
礼器(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礼器(炊煮器):鼎、鬲等 ;
食器:簋、豆等 ;
酒器:觚、尊等 ;
水器:盘、鉴
乐器:铃、铙、鼓、钟等;
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炉、灯、马衔等;
2·5▲青铜器形制及纹饰发展(大题):
夏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也是青铜器时代初期。
种类不多,器形较小,质地单薄,纹饰不发达,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兽面纹饰。
商代:奴隶社会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走向鼎盛时期。除铸造工具、武器外还有青铜礼乐器,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流行饕餮纹、云雷纹、龙纹、虎纹、象纹等纹饰,通常在云雷纹上再加上浮雕式的主题纹样,铭文简短,多系几个字的族徽图像。
安阳殷墟《后母戊方鼎》、商代湖南宁乡《四羊方尊》、安徽阜南《龙虎纹尊》,皆具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
西周:奴隶社会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西周中、后期:奴隶社会趋向停滞,青铜器出现新品种,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饕餮纹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见习。陕西毛公鼎。
春秋:
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青铜冶炼铸器增多,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
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铸造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螭纹与蟠虺 huǐ纹;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盖顶莲瓣丛中企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壶身附着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战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进入铁器时代,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日用器为主;装饰技法的广泛运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生活气息图案纹饰广泛流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
2·6▲商代晚期雕塑:四川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青铜神面像、猛虎食人卣(you)
2·9★ 战国帛画:长沙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人物龙凤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战国时期,出土于湖南长沙,质地为平纹绢,画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作合掌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凤舞的接引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时期,出土于湖南长沙,细绢地,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舟形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立一鹤,龙身下画一尾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进行。
2·10▲战国肖像画特点:
人物皆作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比例均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2·14▲陶器与瓷器的比较:
①原料不同。陶器用普通黏土,金属杂质含量多,瓷器是高岭土,质地纯净得多
②烧成温度不同。陶器在 600—800,瓷器 1200 度以上,瓷器胎体烧结致密,吸水性大大低于陶器
③陶器是素胎烧成。瓷器表面挂有人工配制的玻璃质釉,与胎体一起烧成
补充:最早风俗画:《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
第二编秦汉美术★7▲9
第一章绘画艺术★1▲3
▲秦、西汉、东汉三朝绘画艺术综述
▲秦汉时代宫殿壁画的特点
▲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发展
★汉代帛画
1·1▲秦、西汉、东汉三朝绘画艺术综述:
秦、西汉、东汉三个朝代,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
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社会发展具有进步作用。
②秦朝的统治者高度重视造型艺术,使其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的政治目的服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
西汉:
1.西汉初期
①经济:轻徭薄赋、安抚百姓等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社会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
②政治:景帝三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央集权制得到巩固与加强。
③意识形态:汉初尚沿袭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余波,流行黄老神仙之说:
武帝时期,为了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秩序,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视美术为表彰功臣的有效方式,在大型纪念性雕塑、宫殿壁画等方面,建树颇多。
2.西汉晚期
①经济:土地兼并加剧,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的大庄园经济恶性发展。
②意识形态:
A. 鼓吹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标榜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
成帝时期的刘向参与辑校《列女传》,绘制了烈女传屏风。东汉明帝令班固、贾逵整理经史故事。作为“尚方画工”的美术创作题材。
B.士大夫画家在东汉画坛上崭露头角。汉代实行“察举孝廉”制度,助长了“生不极莽,死乃崇丧”的厚葬陋习,遂使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广泛流行,美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显著增强。
秦汉时代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造型艺术表现了广阔无垠的宇宙意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它那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1·2▲秦汉时代宫殿壁画的特点:
秦汉时代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
1、以精美的图案和阔绰的画面,显示封建统治的威严;
2、以借物寄情的手法,标榜吏治的“清明”;
3、图绘历史故事,作为成败得失的鉴戒;
4、绘制本朝功臣肖像,作为广大臣僚励志的楷模。
1·6▲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发展:
汉墓室壁画在发展阶段上,可以划分为西汉前、后期、新莽时期、东汉前期、后期等五个阶段。
一、西汉墓室壁画
西汉前期:
代表: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
均为“凿山为室”的山崖石室墓,构筑于汉武帝初年。
1、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主室顶部及西、南壁,彩绘着青龙、白虎、朱雀等方位神,龙长约5米,
形态矫健,色彩绚丽,十分壮观,还绘有灵芝、荷花、云朵、菱形等图案;
2、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前室顶部及四壁有朱墨彩绘的卷云纹,图案卷曲缭绕,装饰效果颇佳。两幅壁画都鲜明的体现了升仙的主题。
西汉后期:
1、在洛阳、西安、武威等地共发现六座此期壁画墓。
2、洛阳发现的四座最重要,皆用大型空心砖和小砖混合构筑而成,除“八里台汉墓”因盗掘而缺乏墓型资料外,卜千秋墓、浅井头墓与烧沟61号墓皆坐西朝东,平面略呈“六”字形,壁画绘于空心砖构筑的主室脊顶、门额、后壁或隔墙上,题材有日月星象、御龙升天等。
① 洛阳市面粉厂内——卜千秋墓:
由20块空心砖砌筑的主室脊顶,绘男墓主持弓乘龙、女墓主捧鸟乘三头凤,在持节方士与仙女的导引下,由仙禽神兽卫护升天的景象,形象活泼生动,勾线流利挺秀,构图繁而不乱,显示出纯熟的绘画技巧。
主室后壁绘有驱邪的猪头形方相氏及青龙白虎等神怪。
② 洛阳浅井头西汉空心砖壁画墓:
其壁画题材、构图布局及艺术风格均与卜千秋墓相似。
③ 洛阳烧沟61号西汉壁画墓:
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名,前室脊顶绘天象,隔墙正面,花砖部位绘四神及傩仪场面,楣额部位绘长卷式的“二桃杀三士”故事。画面上,齐景公的威严,侍卫们的恭顺,晏婴的机智,三壮士的恃勇寡谋与舍生取义的悲壮举动,描绘得淋漓尽致。后室后壁上方,绘长卷式的“鸿门宴”故事,画面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人物众多,各有不同的性格刻画,赋彩典雅,格调庄重豪放,堪称西汉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④ 洛阳“八里台”五块壁画空心砖:
其结构形式酷肖烧沟61号壁画墓的主室隔墙,画面人物众多,主题内容尚待研究。其中比较清晰的一组人物,似属迎宾拜谒场面,笔致洗练洒脱。
二、新莽墓室壁画
1、新莽时期壁画墓共五座:洛阳金谷圆、偃师辛村、山西平陆、陕西咸阳、成阳龚家湾。
2、特点:
①因为“天人感应”论和谶(chèn)纬迷信说极度泛滥,此时最流行的壁画题材是日月星象与四神。
②在平陆和千阳的新莽壁画墓中,出现庄园坞壁、牛耕牧畜等画面,描绘现实生活的画面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