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绘制。
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不全,现存10段。
每段都有人名和颂辞,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
此图不但铁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秀丽流畅的游丝描有别;
而且特别强调晕染,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女子眉毛多染朱色。
此卷无款,原作不存。
背景:汉成帝沉湎酒色,大权旁落,外戚危及政权,刘向采摘古诗书上资料编辑《列女传》呈送汉成帝,吸取教训维护刘氏政权。全书按妇女的封建行为道德准则和给国家带来的治、乱后果,分为七卷,此即其中“仁智卷”部分。这一时期《列女图》的大量出现,既是出于宫廷政治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在社会上广泛推行妇女的道德教育,借以维护封建秩序。
特色:此卷多处保存了汉代的衣冠制度,
男子头戴进贤冠,身着曲线大袖袍,腰结绶带并配挂长剑;
女子梳着垂髾(shao)髻(ji),身着深衣,特别是眉毛涂以朱色,
这些都表现了特定时期的风俗和时尚。
根据《列女仁智图》中保存有较多的汉代风俗,以及其构图形式的古朴。
其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
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
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洛神赋图》:
①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著名的诗篇《洛神赋》绘制。画卷为连续图画形式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反复出现的曹植和洛神的形象以及对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的描绘,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②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画云台山记》:
①是一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主要内容是描述一幅分为三段的云台山图,阐述为何创作《云台山图》,略举山水画的画法,并交代这卷人物与山水景色的特色。
②画记叙述了画面总的部署,还有人物、鸟兽在山水中的安排,更点出该画要画三段山,即“西去山”、“中段山”和“后段山”的变化,也说明该图画山从东至西,山势重叠。
③虽不是理论文章,但反应了我国4世纪至5世纪初的画家的审美要求。
④在画记中:山水造型、取势与造势、反映时空的表现很有特色。
《论画》:
①《论画》经《历代名画记》征引流传至今,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
②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文章的后半部分虽主要讲临摹方法,但表达了他对画人物画的要求。
③顾恺之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成为他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
(2)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又强调了形象的准确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3)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他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迁想妙得”。
(4)他认为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画家必须通过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才能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的画论意义重大,给谢赫“六法”论奠定理论基础。
4、★陆探微
(1)是南朝刘宋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过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
(2)他创造的“秀骨清象”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此人物样式在当时流行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3)陆探微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画人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
5、★张僧繇
(1)萧梁时期最活跃的画家,生平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
因为他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是古代寺庙中影响最大的式样之一。
(2)他曾吸取天竺晕染画风在一乘寺画凹凸画,因其强烈的立体感吸引观众,以致时人称一乘寺为凹凸寺。
(3)他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曾为梁武帝摹写居于各地的诸王画像,达到“对之如面”的效果。
(4)张僧繇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
7、★曹仲达
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风格被称为“曹家样”。
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是形容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他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著称,其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特点在于“画衣纹稠叠,衣服紧窄”故有“曹衣出水”之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1·4▲已知最早的出土纸本绘画: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
1·6★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著——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
1、顾恺之《论画》的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
①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了他的艺术主张,文章的后半部分虽主要讲临摹方法,但表达了他对画人物画的要求。
②顾恺之在此文中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神通”等观点,成为他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特别注重的是人物画的“传神”。
(2)阐明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再现,又强调了形象的准确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以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谢赫的《画品》或曰《古画品录》(“六法”) —— 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1)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十分准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1)气韵生动: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是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
4)随类赋彩: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色,是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
5)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构图,是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
6)传移模写:临摹和复制,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古代优秀艺术遗产学习。
(2)谢赫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了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3)“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3、孙畅之《述画》—— 第一部 传记体 画史著作
北魏孙畅之,著述颇丰,《述画》是第一部传记体画史著作,
书中记述了汉代至南朝宋、齐各代的画家传记,杂以评论。这种以画家传记为记述主线的编写体例在唐代通史体画史著作中得以发扬。
4、宗炳《画山水序》——“卧以游之”、“神思”、“畅神说”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1)宗炳是南朝刘宋时期画家、理论家、佛学家。
《画山水序》是山水画论。认为山水形象以其外形体现“道”,图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
(2)提出创作构思方法“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可理解为有感于物而在内心引起反响,从而激起创作激情,充分表明了他的审美意识。
(3)文中提到绘画创作的规律、方法、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以及对具体的表现方法、透视原理的精辟概括。
(4)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即强调艺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意境创造的领略,对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5、王微《叙画》
1、指出了山水与地图的区别。
2、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其“畅神”说反映了当时的画家对自然山水娱情作用的认识。抒发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艺术家的审美理想。
总结: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况;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梁元帝萧绎、曹仲达、杨子华;
魏晋南北朝绘画遗迹;
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绘画史上最早的理论专著——顾恺之《论画》、谢赫
《画品》;
孙畅之《述画》
宗炳《画山水序》
王微《叙画》
第二章隋唐的绘画艺术★4▲1
2·1▲隋唐绘画艺术概况
2·2★唐人物画:
初唐:道释人物画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尉迟乙僧;
盛唐:画圣 ——吴道子(吴家样、吴带当风);
盛、中唐:仕女画 ——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周家样” 《挥扇仕女图》);
★隋唐山水画:
青绿山水:展子虔《游春图》、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水墨山水:王维(“破墨山水”)、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王洽 (创“泼墨”之法);吴道子(“山水之变始于吴”);
★唐花鸟画的发展:薛稷与边鸾的花鸟画;曹霸、韩幹的鞍马画、最早的传世品纸本作品;
★绘画史论著作的发展: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中国最早的绘画断代史;
中国最早的绘画通史;
2·1▲隋唐绘画艺术概况
一、隋——呈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1、承上启下的画家——郑法士、董伯仁、杨契丹、展子虔
2、擅宗教壁画,也从事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大多是描绘上层社会的生活,创作初步表现出个人的专长。
画风多属于“属意温雅、用笔调润”的绵密一体。
二、唐——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
1、初唐画坛呈现着集南北传统画风与外来风格争相辉映的局面
(1)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初唐阎立本。
(2)少数民族画家尉迟乙僧与康萨陀以画外族人物、佛像及奇禽异兽而负盛名。
(3) 墓室壁画展现了初盛唐之际的绘画——题材面宽阔、构图能力很强,具有巨大宏伟的气魄。李贤墓出行图画面宏大,在较为单一的动态中,成功地组成流畅奔放的构图;
李重润墓仪仗图突出庄重气氛。
2、盛唐是唐代美术最光辉灿烂的时期
(1)吴道子在道释画方面富于变革精神,影响深远。
(2)表现以上层社会生活的贵族美术受重视,以此为题材的仕女画的盛行,张萱、周昉是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3)唐代的宗教美术明显地世俗化:
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地探索而更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另一方面题材的现实性因素增多也曲折地表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4)绘画有了明显的分科,山水画、花鸟画分科独立。山水画呈现多样态特色,作为分科独立的鞍马画在唐代倍受重视。
2·2★人物画
一、初唐道释人物画 ——阎立本、尉迟乙僧
1、阎立本:
(1)阎立本工于写真,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
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职贡图》等。
(2)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视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作影响十分深远。
(3)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步辇图》(宋摹本):
①内容:
为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
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其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太宗的形象表现出其深沉谦和的外表和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
②意义:忠实地表达表现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友好交往,至今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表达出唐代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③艺术特色:
作品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
设色深沉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人物动态描绘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历代帝王图》:
①内容:为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画家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心态、气质和特征。
②艺术特色: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抑恶扬善。开朝建代之君,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昏庸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
③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个性分明;
④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遵从“主大从小,尊大卑小”的人物安排原则来处理人物的大小和前后。
⑤以重色晕染衣纹,色彩效果凝重,造型准确,用笔舒展,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有别于南北朝时人物创作类型化的技法,使肖像创作达到新的水平。
2、初唐:尉迟乙僧——西域画风:
(1)尉迟乙僧擅长描绘佛像和外国人物著称。其父是由西域入居长安的外族画家。
(2)他画“外国鬼神,奇形异貌,中华罕继”他也在慈恩寺画凹凸花、千手千眼菩萨和千钵文殊等。
(3)其绘画特征是:“画外国菩萨,小则用笔劲紧,如曲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他用铁线描、设色重晕染相结合而又突出立体感的表现方法,使人们耳目一新。
二、盛唐 画圣 ——吴道子(吴家样、吴带当风)
吴道子
(1)历史成就:吴道子生活于盛唐时期,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吴道子的风格也被称为“吴装”,他的画风在宋代仍为很多画家所追逐向往。;
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
(2)技法特点:
①早年学顾、陆,中年后创造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描法。
②其描绘人物的衣袖、飘带具有迎风招展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③他的人物设色“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可见他不仅吸收了西域画的明暗立体感,使其融合民族绘画的色彩中,又还保留传统绘画的以线条为主的民族特色。
④吴道子的宗教绘画风格被誉为“吴家样”,标志着崭新的民族化的宗教画得以完全成熟。
⑤创造“疏体”,代表作《天王送子图》等。
(3)“吴带当风”:是形容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吴道子的绘画风格。
①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的样式,称为“吴家样”。
②绘制壁画300余壁,用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节奏感,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这种风格被形容为“吴带当风”。
③“吴家样”与曹仲达的“曹家样”有显著的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概括。
三、盛、中唐 ——仕女画(张萱、周昉)
仕女画在初唐就受到重视。盛唐时张萱和由盛、中唐周昉代表了其后的高度成就。
1、盛唐——张萱
(1)张萱为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题材有贵公子、宫苑等。
(2)着意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冷落的寂寞之情,取得很大成功。
从事宫怨题材的绘画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3)代表作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捣练图》:
①系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此图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从事制练劳作的生活场景。
全卷用三段描述捣练、络线、缝制、扯直、熨平的劳动过程。
②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具有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缛华丽的突出特点,故被称为“绮罗人物”。人物动作神情自然、细节生动,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使画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③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虢国夫人游春图》:
①系唐代画家张萱所绘,是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②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
作品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衬托出春天的气息。
③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这一骑从行列对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有概括意义。
2、中唐 ——周昉(“周家样”)
(1)时代背景:周昉所生活的年代是唐代社会危机日趋严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阶段。
周昉绘画作品中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
(2)绘画题材:主要是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
《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明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游春仕女图》
(3)仕女画:多为浓丽丰肥之态。
(4)肖像画: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
(5)宗教画:周昉继承并发展了张萱的绘画,在宗教画方面也形成独特风格,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
(6)代表作《挥扇仕女图》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
《挥扇仕女图》:
(1)被认为是唐代人物画家周昉的代表作。
其以长卷形式描写了宫中嫔妃生活哀怨,通过四组人物的活动,刻画了宫廷生活的某些侧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
(2)全图共13人,分段情节为独坐、抚琴、对镜、刺绣、倚桐等几组。
作品用器物、环境将情节穿连,有衬托画面喻意的作用。
作品以表情为衬托,将人物安排在秋日桐叶飘零、凄清哀婉的气氛中,情景交融,达到完美的境地。
(3)画中妇女形象体现出周昉所创浓丽丰腴的样式。
2·3★隋唐 山水画:
①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显现独立趋势,入隋后渐渐明朗。初唐,已脱离人物故事独立成科,
盛唐时,出现笔法 工致浓丽、笔迹豪放、水墨简淡等风格迥异的两种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②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金碧山水一派;
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山水之变始于吴”。
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
王洽画松石山水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他们的绘画造诣为后世宫廷绘画及民间宗教画所继承,对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另一个侧面道出了艺术家对山水画创作的追求与理解。
一、青绿山水——展子虔、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1、展子虔
(1)展子虔历北宋、周、隋,他的代表作有《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2)绘画特点:人物画画法属细密一体,更擅长山水画。
(3)传世作品《游春图》:
①艺术特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画面取俯瞰式的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②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能部分地做到了,这正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
③《游春图》设色浓丽,从画面呈现的风格特点与技巧能力可以明确看出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给予后世以深重的影响,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2、“大小李将军”——李思训、李昭道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
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用笔工致严整,设色色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确立了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风貌,被后人推为,北宗‟或青山绿水画派之祖。
李思训:
(1)唐,曾任左羽林卫大将军等职,史称“大李将军”,唐朝人推崇其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
(2)继承发扬展子虔的画法,能通过致密描绘,勾勒出动人的意境。他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
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其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