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国关考研资料之一:《政治科学基础》(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25


直接决定了能否需素正确地传递恰当准确的信息
2.信息的真实性。常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声,就是指与信息者的要求无关的信息;二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失;三是信息的扭曲。
3.政治沟通的灵敏性。灵敏性指的是发送与处理信息的机构的续借程度,影响它的因素主
要有负荷、时差、增益和导向。

六. 简述政治沟通的向度
 在政治沟通过程中,政治信息传递的路线即政治沟通的向度。政治沟通的向度分为:
1、纵向政治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是政治体系内部下级机构将信息向上级机构传递或者由社会决策中枢传递的过程和渠道。下行沟通即决策层把一定的信息传递到下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自上而下地政治沟通。纵向沟通具有合法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2、横向政治沟通,主要发生在同级政治主体之间的沟通,具有调节功能,表现在各组织之间内部纠纷、不同意见而进行的调节、规范,另外通过组织内部的磨合、博弈提高组织自身的适应性,自主性和内聚力。横向沟通的特征体现在地位上的对称,费用上的低成本性,结局上的人格化。
3、多向政治沟通,发生在众多不同主体之间,是现实政治生活中经常、大量发生着的政治现象,主要特征体现为复杂性和非均质性。

七. 大众传媒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传递政治信息。
  2、监督政治环境。
  3、统一整治规范。
  4、塑造政治形象。
  5、传承政治文化。

八. 结合实际分析我国政治沟通的特点(我国政治沟通中面临的问题)
  特点: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上而下政令式的单向沟通渠道。
        2、多通道政治沟通网络,政治沟通体系的多元化。
  现状和问题:1、政治体系中,主体地位不平衡以及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在我国多元化的政治沟通体系中,共产党和各级权力机关处于主体地位,其他沟通者只能通过这一单向渠道表达和获取政治信息,致使不少人民的合理意见要求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重视和反映;其次在这种单向渠道中,政治信息的流动性容易出现有选择性,使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有所下降,再就是我国的政治沟通体系中,对政治主体的地位作用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弹性较大。
              2、政治沟通的通道存在问题。通道过长,由于受到许多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政治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的中间环节,这势必会使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延误时机、信息不准确等负面现象。沟通渠道太窄,在我国一些落后贫困的地方,政治体系沟通的通道没有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进行及时而必要的拓宽、更新,导致无法消化政治系统外的巨大输入,使政治系统受到巨大的压力。
              3、政治沟通中信息的失真及沟通的非均衡性。幕后操纵、暗箱操作的存在,加剧了公共权利的腐败,还有一些组织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政治信息进行筛选和歪曲,导致公民对自上而下地政治信息持无所谓和怀疑的态度,使政治系统的权威性、可信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
  改革措施:总的来说就是要建构有效完善的政治沟通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上:
1、    完善政治沟通制度。首先要充分发挥和高度重视人人大代表的政治沟通功
能,合理及时地向上反映人民大众的意见要求,准确迅速地向下传达国家政府的政策方针;其次完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它的政治沟通功能,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能够广纳意见,建议,有效地保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2、    创新政治沟通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政治沟通出现了内容的公开性、速度的快捷性、主体的交互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建立以民众需要为导向的政府,要求政府部门将一些权力下放给基层,社会团体或个人,要求实现“无缝隙政府”,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等,总之,各政府部门要利用网络发展的契机,创新服务形式,是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更快捷。
3、    规范沟通主体的角色和功能。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边缘群体的沟通主体意识,让他们发挥积极的作用,要求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治国,是各沟通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
4、    增强政治沟通体系的自我矫正力。首先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互信的社会氛围,对政治沟通体系中的代理群体加强管理和约束,建立健全及时、充分的反馈机制;其次,应使政治信息克服信息的“噪音”,消除信息的失真;再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


第五章 政治冲突
一. 政治冲突的概念
政治冲突是政治主体利益矛盾激化的对抗形式,从政治学意义上说,政治冲突是指在一个既定的政治共同体(国家或地区)内,政治主体之间以利益、观念、政策、纲领或人物为指向的,公开的,直接的相互对抗活动。大致来说,当冲突成为冲突方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或诉诸于政治手段或方式时,冲突便具备了政治性质。

▲二. 如何认识政治冲突的原因(10年简答)
1、原生性冲突理论:政治冲突是人类先天的敌对冲动和本能。
2、资源极化冲突论:①权力、财富和声望的高度集中,使那些被排挤的人变得愤怒而产生冲突。
                   ②拥有特权而使报酬分配垄断化,从而产生冲突。
                   ③低的社会流动率也会导致冲突产生。
3、心理对抗理论:政治对抗是极端的心理对抗形式,根源在于期望与回报之间的差距。
4、资源争夺学说:对权力、地位和利益等稀缺资源的争夺产生政治冲突。
5、政治系统故障说:政治合法性的销蚀,政府的无能无效。
6、马克思主义政治冲突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 .政治冲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行为对抗,手段多样,如大规模罢工,街头骚乱,恐怖袭击,经济制裁,冷战等。
2.直接对抗,矛盾分歧直接碰撞交锋,可通过冲突双方各种尖锐的言论和互不退让的行为表现出来。
3.公开对抗,矛盾外观化,直观化,不可压抑,通常通过大众传媒的各种媒介形式公开化。
4.目标具体,维护掌权者的某种观念,政策或利益,权力等等。。

四 .政治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1.国内政治冲突
从主体上看,主要有阶级冲突,政党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政治利益集团冲突等。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非暴力政治冲突和暴力政治冲突两大类。
非暴力政治冲突主要包括:议会斗争,政治示威,政治不合作和政治不服从。
暴力政治冲突主要包括:1暴动:大规模罢工,街头骚乱,恐怖袭击,政治暗杀等。
2.革命3.内战4.军事政变5.独裁专制
 2.国际政治冲突
从表现形式可分:1非暴力的国际政治冲突:如政治孤立,经济制裁,和平渗透,冷战等。2暴力型国际政治冲突:局部军事打击,大规模战争,恐怖主义活动等
从强力程度上看:摩擦,冷战,危机,战争。

五. 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防止战争的措施
   战争的爆发原因可以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1、在个人层面上,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敌意和侵略本性,这种本性可能出于心理驱使,也可能处于生物本能或道德堕落。此外,战争的爆发还取决于决策者的预期所得,或者发动战争的人对战争的道德合法性的认识。
   2、在国家层面上,战争的爆发主要是国家对权力的追求导致国家之间的势力均势被打破,或者国家权力等级界线模糊。此外,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经常会通过发动对外战争,转移国民的视线,以缓和国内的矛盾。
   3、在国际体系层面上,主权国家的无政府状态构成了战争的根本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权力均衡的体系是一种稳定的体系;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霸权体系才是稳定的体系,只有出现一个霸权国家,局面才会稳定下来;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家能力的改变,当一国对现状出现不满,开始得到类似于霸权国能力水平的时候,战争就爆发了。
防止战争爆发的措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防止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必须真正停止军备竞赛,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控,直至彻底裁军;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以防止世界战争的爆发;必须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权威和作用,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六. 文明冲突论(05年名词解释)
   文明冲突论是由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一种新的分析国际政治现实的范式。其主要强调的是,冷战后人类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再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最大的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未来全球性的政治冲突将主要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集团之间;儒教、伊斯兰教文明将构成对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最主要的威胁等等。文明冲突论为传统的国际政治研究注入了新的矢量,开国际政治的“大文化”研究之先河,为研究冷战后国际政治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视角。

七. 冷战后国际政治文化中文化冲突的特点
1、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扩张的倾向更明显。
1)在广度上:①向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及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等,正在向西方民主制度过
渡的国家输出民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② 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西化”和“分化”的和平演变政策。
③ 对发展中国家采取援助与受授国必须进行西方是政治民主改革捆绑式文化促销。
   2)在深度上:运用文化力量及所谓“软权力”来制约和影响其他发展中国家内部政治发展进程,而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行动起来捍卫自己的文化,故而文化“入侵”与文化“保护”的冲突也就日益明显。
2、异质文化的矛盾构成了诱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原因。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不同文化体系的矛盾与冲突由来已久,尤其是文化中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排他性,一直影响国际冲突的深层因素,冷战后更加突出。
3、文化的保守性、封闭性、排他性,强化了解决国际冲突的难度。国际冲突一旦具有文化色彩,冲突双方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尺度和标准对冲突进行认识和判断,并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及目标寻找符合自身价值判断的理由,从而是利益和权力之争上升为对文化的神圣追求,使冲突在现实中丧失了妥协和让步的余地,极大增加了通过谈判等形式解决国际冲突的难度。

八. 文明冲突论的不足和缺陷
   1、文明不具有国家的能力,缺乏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条件。
   2、文明冲突论过分夸大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3、文明冲突论有关冲突与暴力多发生在异质文明国家或民族之间,同质文明内部酿成对抗的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也有局限性。
   4、文明冲突论有关伊斯兰教和儒教国家队抗基督教国家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冲突的判断,更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现实根据。

九. 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以及类别
▲根源:(09年论述)
1、从社会原因来说,恐怖主义者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现状不满,对社会抱有一种强烈
    的绝望情绪和不满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矛盾积怨已深,出现了社会危机的产物。
 2、从政治原因看,恐怖主义大多是强者压迫弱者的产物,或者说是弱者反抗强者的产物。当弱者不能以合法手段改变现状的时候,它只能诉诸非法的乃至极端的手段。
 3、从政治系统的原因看,恐怖主义是政治系统出现故障的产物,及现有的国内或国际政治制度,机构和组织不能够满足恐怖主义者提出的要求,解决面临的危机。
  4、从心理的原因看,恐怖主义者对自身生活与成就的不满,会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他们存在的理由就是献身恐怖主义活动,渴望通过暴力释放自己的愤怒。
  5、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成果的推广与普及,为恐怖分子制造恐怖效应等,提供了方便的手段。
类型:1、根据行为体和影响范围分为国内恐怖主义、国家恐怖主义、国际恐怖主义。
      2、根据行为者的性质分为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
      3、根据主体身份和目标分为奉行民族分离主义的恐怖主义,如北爱尔兰共和军;“宗教”恐怖主义,如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旗号的恐怖主义;奉行法西斯主义的恐怖主义,如欧洲的“光头党”;黑社会恐怖主义,如意大利黑手党;“革命”恐怖主义,如日本的“赤军”。

▲十.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出的新特点(09年论述)
 1、它与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相结合,互相利用,互相推动,推波助澜。
 2、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刺激了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畸形发展,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不得人心,又使得对主要霸权国家的恐怖袭击得到了一些组织和个人的同情与支持。

▲十一 .如何预防和消除恐怖主义(09年论述)
  1、加强国际合作,团结有效的反恐国际合作必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待恐怖主义不能搞双重标准。
  2、着眼于预防性防御,包括制定相关的反恐立法,建立各种反恐机制,增强政府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应对恐怖主义的能力,积极发展反恐技术和战术,加强全社会的反恐参与与合作。
  3、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包括减少国家与地区的贫困和社会动荡,缩小南北差异,缓和民族、宗教、领土矛盾,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调整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十二.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1、    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对国家主权的削弱。
2、    国际公约和多边协定对国家主权的限制。
3、    国家法对主权的挑战。
4、    地区或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对国家主权带来了冲击。

十三. 如何评价政治冲突的功能和作用
 政治冲突的功能和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微观层面上的,也有宏   观层面上的。
1、微观层面上:1)政治冲突有利于促进冲突各方利益表达和本质性理解,有利于彼此相互关系的调整和利益的实现。
2)政治冲突有利于冲突各方内部结构、观念、情感上的整合和调整,增强其内聚力。
3)政治冲突有利于政府调整政策,完善法制,推动社会管理机制的发展。
4)政治冲突及其解决过程,有利于冲突方重新评价和组织自己的政治行为,提高政治认识,促进政治社会化进程。

2.宏观层面上: 1)政治冲突是对现存政治秩序的破坏和物资精神的损耗。
2)政治冲突改变社会利益的分配结构。
3)政治冲突使社会或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

第四篇 政治文化
▲一.简述政治文化的含义(09年名词解释)
政治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派伊和维巴的定义:政治文化是由包括经验性的信仰、表达符号以及价值判断三者交织成的体系,它划定政治行为发生的背景,是政治生活的主观取向,包括一个政治体系的最高远的理想以及一般的行为规范。
格林斯坦和波尔斯比的定义:政治文化包括对表现政治的标志和价值及社会成员对政治目标的其他倾向经验信念。
阿尔蒙德的定义,也是目前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解释:政治文化指的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观领域,是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是人们对政治体系的心理取向,表现为人们对政治体系的认识情感和评价取向,其作为观念形式而存在,是现实政治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产物。

二 政治文化的结构
1、政治认识,是政治主体的机能,是政治主体意识活动的表现和结果,它所测量的是主体的政治知识水平与政治信息量。▲(08年名词解释)
2、政治情感,是人们对政治体系机构及其运作过程产生的情绪反应,是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与体验,是人对政治的主体品位和心理向背。
3、政治评价是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判断。

三 政治文化可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政治文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大众政治文化和统治政治文化;
根据政治文化组成不同,可分为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
根据政治形势的不同,分为专制政治文化,极权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文化;
根据社会发展进程不同,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
 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公民文化》中从人们在政治参与中表现的差异的角度进行分类,有乡里型文化、臣属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乡里型:这里的人们从来就没有感到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只认同身边的事物,对政治体系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不关心政治,没有政治知识,缺少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和可能性,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发展政治文化是相当困难的。
臣属型:在这种文化中,人们知道自己是“公民”,也关注政治,但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卷入政治的,人们一般不去主动的参与政治生活,没有去主动影响政治生活的意识和自信,习惯于把自己视为驯服的客体而非积极地参加者,所以民主也是难以扎根的。
参与型:在这种政治文化中,人们对政治很关心,对政治生活也有很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及积极地试图去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显示出较高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感,活跃于各种政治共同体中,在参与国家的关系中,体现出了一种双向互动关系。

▲3.什么是政治合法性(08年名词解释)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主要是指政治权威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并通过特定时空条件下适当的决策及政策实施来塑造政治秩序和适应环境变化,保持政治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因此合法性一方面取决于政府的活动,另一方面更为实质的内容是国家政权在大众当中赢得广泛的信任和忠诚。政治合法性表现为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权威的认识、评价和态度等方面,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4.政治文化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功能
 第一,政治文化影响政治稳定。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间接决定因素和力量,是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增加政治信息,增强人们对现实政治体系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2.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现实政治生活的主动性和有序性。
 第二,政治文化影响政治民主的建立和巩固。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民主政治文化的支撑,民主的实现不仅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而且要通过政治文化的发展来保证得以实现。
 第三,政治文化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政治文化所提倡的平等、法治、民主、权利、竞争等现代观念,极大激发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从而极大推动政治发展的进程。

▲5.论述我国新时期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变??????? (详见本章第五节)

第二章 政治心理
一 .什么是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指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和政治过程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感性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情绪、政治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二 .政治心理包括哪些内容
1政治认识,即对政治活动和政治体系的认识,指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  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是其他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一般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判断三个过程。
2政治情感,即人们在政治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政治兑现的爱憎、好恶、亲疏之感,可以分成政治情绪和政治感情。政治情绪是对政治生活产生的暂时性的主观体验;政治感情则是对政治关系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复杂而有稳定的心理体验。
3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人们去从事某种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的的内在力量,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动机因人因时而有很大的差异性。
4政治态度,即人们对一定政治现象较一贯,较固定的综合心理反应倾向,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的统一体,是人们政治行为某种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可概括为支持、反对、不介入三种。
5政治性格,即人们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态度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政治行为,直接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和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应承担的角色。
6政治信念,即人们对某种政治主张,学说,注意的仰慕和尊崇,是高级的心理,推动人们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奋斗。▲ (10年名词解释)

三 .政治心理的特征有哪些
1.自发性。政治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相互交往中根据经验和直观感受自然形成的一个自 发过程,是一种不够深刻尚未上升到“自觉”程度和状态的政治意识,是以连串的“自在”的、简单的联想和条件反射,另外,政治心理自发性能够还表现在它是一种缺乏理性指导的心理现象,具有相当程度的随意性。
2.差异性。政治心理因成员的个人条件、社会地位等不同为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1)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政治心理;(2)因环境的不同导致的政治心理不同;(3)社会差异,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社会成员,政治心理根本不同;(4)区域差异,不同区域的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区域的人们,政治心理明显不同;(5)民族差异,不同国家或民族处于不同的社会历史和生活方式,形成不同的政治心理。
3.潜隐性。政治心理和其他社会心里一样,没有明显的表现和显著的反映形式,潜藏在主题的内心世界中,一旦条件成熟或遇到一定的导体就会爆发出来。
4.相对稳定性。政治心理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有不稳定,易变化的一面,相对稳定就是它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其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长期社会化的结果,是政治环境长期作用的产物;不稳定性指的是政治心理能极敏感地反映社会政治的细微变化,并随其发展而变化,另外,对个人或群体而言,国内外政治事件或政治更迭等都可以引起政治心理的变化。

四 .政治心理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根据政治心理的主体,可分为个体政治心理与群体政治心理;根据主体的参与程度可分为参与者的政治心理和冷漠者的政治心理;根据政治主体对客体的心理倾向和内容划分,可以分为逆反心理、崇拜心理、认同心理等。
1.个体政治心理,是个人社会政治实践的产物,使人们对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认知评价,价值表达和适应环境的功能,是影响政治行为的主要因素,可细分为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和一般政治人的政治心理。
2.群体政治心理,是政治个体在群体情况下共有的,有别于其他政治群体的心理现象,其特点为(1)去个性化;(2)情绪强烈;(3)自发性。根据不同的群体,可以划分为,阶级阶层的政治心理,民族的政治心理,集团的政治心理,政党的政治心理,大众的政治心理等。
3.社会政治心理,是人们对重大的国内国际社会政治事件,政治运动,战争与和平等政治现象的心理倾向,主要包括,政治运动心理,战争心理,改革心理,国际政治心理等。

五 .政治心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相关话题/外交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8年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外交学考研真题
    2018年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外交学考研真题 外交学概论 古罗马外交 国际联盟 领事制度 主场外交 整合式谈判 中国外交史 一边倒 1959年11月7日线 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述题 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结合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外交史部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2018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政治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8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政治学综合考研真题 名词解释 新干涉主义 难民 民族主义 无政府状态 马基雅维利 简答题 简述现实主义的共同假设 简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论述题 简述洛克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并分析其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 结合国际关系现实,分析评述新现实主义的理论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7
  • 外交学院思想·范式·命题国际关系理论精品讲义
    1一.理论范式命题 1. 理论 【概念】:对规律的解释,包括变量和变量关系的分析,具体表现为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建构等关系。理论一般可分为两类,即规范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规范性理论指以未来的价值导向为基础,以目的为起点通常通过逻辑思辨来研究应然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
  • 外交学院2010年802国际关系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外交学院2010年711政治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外交学院2010年考研大纲解析之重难点分析
    一、考点、重难点  1.国际法专业  国际法学专业入学考试的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结合参考书目和法律法规,把重点放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根据所占试卷的分值比重及历年来的失分情况,建议考生在复习中重点加强对民法、民诉法以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外交学院2010年804翻译考研试题(回忆版)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外交学院2003-2016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
    1 说明: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4.08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2016年 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 科索沃战争 中导条约 威尔逊主义 哈马舍尔德原则 二、简答 1、东盟成立的原因和作用 2、欧安会的发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7
  • 外交学院2018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2018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民厅[2017]8号),我院2018年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一、招生专业与生源范围:(一)招生专业:我院普通计划硕士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外交学院2017年国际法暑期班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2017年国际法暑期班招生简章外交学院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外交学院2017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简章
    2017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学校名称:外交学院单位代码:10040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电话:010-68323297邮编:100037E-mail:yzhb@cfau.edu.cn一、学校概况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外交外事、涉外经济、法律人才的高等学校。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2017年外交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2017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招生简章外交学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唯一的直属高等院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2014年,外交学院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招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外交学院将依托两个国家级特色重点学科&rd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2017年外交学院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2017年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民厅[2016]8号),我院2017年开始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一、招生范围与对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招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2017年外交学院招收法律硕士(法学)招生简章
    外交学院2017法律硕士(法学)招生简章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重点大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2017年面向全国招收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该专业学位研究生由外交学院著名教授和外交部条法司、商务部条法司、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市仲裁委员会、涉外律师事务所、大型国企法务部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外交学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外交学院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公示期限为2017年10月12日-10月25日(公示10个工作日),如对名单有疑问或其他任何问题,请在公示期间来电来人反映。接待电话:010-68323297;来人接待室:外交学院主楼122房间;院纪检监察电话:010-68323375。附:外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