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考研试题答案汇总(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9
5.文艺复兴运动
欧洲的14-16世纪,史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是教廷的衰落和皇室的兴起,它的标志是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神学禁欲主义和末世观念。它从宗教精神内部创立了纯粹人性的、自我意识的、博爱的、无所不包的、无处不在的、普遍的、能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重新肯定了人在世界的原则。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由于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为“文艺复兴”,而实际它的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人本主义、古典哲学的复兴和宗教政策。
6、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人文学”,指与神学相区别的那些人文学科,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学、道德哲学等。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使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对古代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以及他们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观。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和末世主义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的自然平等。人文主义思潮极大推动了西欧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它做的最大的成就就是“人的发现”。
7.启示的真理
即由上帝直接的启示,并且有《圣经》记载下来的教义。这种真理有两个渠道:一种是自然启示,通过自然规律显示他的高妙,二是超然启示,上帝通过语言与人类交流。
8.自然的真理
指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的理性而不借助于神的启示即可以认识神的高妙。凭借思辨理性直接获得关于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思想。
9.奥康的剃刀
奥康区别了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这种知识观不仅预示了重视经验证据的新科学观,而且对他自身理论有直接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推论通常被称作经济思维原则,既然只有自明知识或证据知识才能算作知识,那么,一切既无逻辑自明又缺乏经验证据的命题和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分别出去,可用经验证据直接说明的东西不需用非经验的原因解释,可用自明的命题证明的东西不需要意义不明的论辩,用他的话说:“勿用浪费较多的东西去用做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同样做好的事情。”这句话后来被转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就是“奥康德剃刀”的来由。
10.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神学世界观所涉及到的神学理念之一,他说:“父、子、圣灵,各位都是完全的,所以它是三位一体,而不是三重。”奥古斯丁特别强调,这种神性的三位一体与感性事物是截然不同的。在现实事物中,一件事物并不像三件事物一样多,而二件事比一件事物多;但在至高的三位一体中,一位等于三位,而且他们本身是无限的,因此,各位在各位里面,大家在各位里面,各位在大家里面,大家在大家里面,并且大家合而为一。这样,奥古斯丁就论证了所谓的三位的合一性和平等性。合一性和平等性说明了神的唯一性,同时又是无所不在的。
11.圣史与圣域/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这一历史事件在基督教内部引起沮丧、恐慌的情绪,以及在异教徒中产生幸灾乐祸的情绪。为了鼓舞士气,坚定信仰,奥古斯丁写下《上帝之城》,对历史作出了圣史与信史的区别。圣史是《圣经》所记载的上帝启示于人的事件,分成三个阶段与创世六天相对应。《旧约》描述的以色列人的历史构成前五个阶段。《新约》记载的耶稣基督活动是圣史的最后阶段,圣史结束与耶稣为人类献身之时。信史即历史学家记载的事件发生时间与圣史平行,在圣史结束以后仍然持续。圣史结束了耶稣之死的观点意味着圣史之后的俗史与人类命运无关,不但世界末日不可预测,而且世俗人事的兴衰都不会影响圣史已揭示的恩典与拯救。
与之相对的是圣城和俗城相区别的社会观。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不同的爱组成了不同的城,“爱自己并进而藐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进而藐视自己组成上帝之城。”上帝保证“天上的和平”,世俗政权保证“地上的和平”。
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释,奥古斯丁说明罗马的衰亡不在于皈依了基督教,而在于皈依不及时,信仰不够虔诚,人类之被拯救依赖上帝的恩典和启示,而不维系于罗马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与文艺复兴运动(简答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753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二、简答题 1.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实在论立场。
托马斯的形而上学以存在和本质关系的学说为枢纽,对实体的等级、构造与差别作了全面论述。 他把实体分为三类,上帝是最高实体。作为存在的原因和自由上帝是存在于存在者的统一、存在与本质的统一。 第二类是精神实体。精神实体的存在活动不同于他们的本质,因为它们的存在活动不是固有的,而是获得的。他们获得存在活动接受能力被自身的本质所制约、限定。精神实体从上帝那里获得存在活动,它的本质是固有的潜能,它限制实体接受什么样的现实以及多少现实。精神实体之中存在与本质,或与潜在的区分意味着,它们不可能完全地、充分地接受或分享纯粹存在。这一点把它们与上帝区别开来。 第三类是物质实体。它包含着存在与本质,以及形式与质料的双重区分。“在由质料和形式组成的实体中,活动与潜在有双重组合,一是实体的组合,即质料和形式的组合;二是已经成为复合物的实体与存在的组合。”“托马斯从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入手,把实体看作由高到低的等级系统,上帝没有存在与本质区分,精神实体含有存在本质区分,物质实体含有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双重区分。区分越多,对现实性的限制越大,完善性越小。
2.简述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托马斯认为上帝被造物之间的类比关系使人可以通过认识被造事物来论证上帝的存在。托马斯强调,关于上帝的存在的证明必须是从经验事实出发,必须是“后天证明”,而不是“先天证明”。按照这样的想法,托马斯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个理由,其中前三个证明被康德归为宇宙论证明。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这个证明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有些事物在运动,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事物的推动,每一推动者又被其他事物所推动,由此构成了运动的系列,这个运动的系列最初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他启动了整个系列,自己却不受任何东西的推动。这个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 第二证明是事物的动力因。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每一个事物都以在先的事物为动力因,由此上溯,必然有一个终极的动力因。这个动力因就是上帝。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由于可能存在推导必然存在。第二步由事物的必然存在推导自因的必然存在。
3.简述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证明。
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中后两个被称为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证明,论证如下: (1)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证明有一个最完善的东西的存在;第二步证明这个最完善的东西是其他完善性的原因。因为事物不同程度的完善性是完善性序列的不同环节。在完善性环节中,比较完善的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原因,最完善的事物是所有或多或少完善的事物的终极原因,这终极原因就是上帝。 (2)依据自然的目的性。托马斯说,即使无理性的物也朝向一个目的活动,他们总是可以达到最佳后果的统一条路线活动。它的活动目的性与齐一性证明它们的活动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而是有预谋的。预谋需要智慧与知识。所以必定有一个目的之预谋这安排世界的秩序,他就是上帝。
4.简述库萨的尼古拉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分类的思想。
简述库萨的尼古拉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分类的思想认为知识有四个阶段:最低的一个阶段是感性,它与想象力结合起来,只能产生混乱的印象。比感性高一级的是理智,它的功能是分析感性材料,从时间和空间上确定事物,在数量上进行诱导、指称一个事物。理智在矛盾律的支配之下,使对立保持它们的区别。第三个阶段的认识是理性,它认为对立面是可以调和的。尼古拉认为最高的一种知识是直觉的知识,是神秘的理性认知能力。在直觉之中,对立面在无限的统一中取得了一致。 尼古拉认为,感觉与理智的知识就像多边形,直觉的知识就像是圆,多边形的边再增加得多,也不可能与圆相等,因此,对于上帝,我们是否会有真实的知识的,人们只能通过“有学识的无知”而逐渐认知上帝。
5.简评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路德改革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剥削了罗马教皇垄断圣经解释的特权。路德认为“因信称义”主要是个人内在精神转变,获救的思想主要在于因信仰和启示获得的确定的获救感。精神的转变带来的外在生活的改变,第一,它们由信仰带来的生活态度的转变而引起;第二,它们是个人积极主动参与生活的结果。加尔文综合了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理论成果,严格地推导出“先定论”的结论。加尔文区分了“因信称义”的精神状态和“由义至圣”的生活过程。获救感只能在信仰中产生,对上帝全能、神圣的信仰必须会引起对上帝的慈爱,作为神圣爱化身的基督教人格的信仰,这也是对自身获救的确信。加尔文进一步指出,“称义”不是一个通过内在修养和外在善功所能达到的目标,而是上帝将慈爱、公正和恕罪转归在一个人身上而产生的结果。 加尔文从路德关于上帝恩典决定人的拯救命运的前提出发,得出更加彻底明确的先定结论,即然获救所需要的完全成义超出了人的能力所及的限度,人只有依赖上帝才能获救。上帝不能无区别地宽恕全部人类的罪恶,他只能拣选一部分获救的人而放弃另一部分人与罪恶之中。人类因此被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能够积极、主动地实现上帝意愿,弃民只是消极地社会机体和历史命运的不自觉地承受者。 路德和加尔文新教改革的新教教义并没有超出基督教信仰,时而新教精神对哲学的影响却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它为近代哲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背景和文化范围。首先,新教主义自我确信为真理的内在标准和直接证据,在不同意见的论辩中确定真理的认知模式。第二新教主义的先定论是对人命运的决定论的解释,它被推广到自然哲学领域,引起新教徒对自然规律的机械决定论的推测,但这种决定论却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自然界的因果决定论归根到底诉诸对上帝自由意志的非决定论解释。这个矛盾导致了哲学中决定论与意志自由论的争论。
6.简评安瑟尔谟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安瑟尔谟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康德后来称之为“本体论的证明”,即仅仅依赖于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照安瑟尔默看来,人人都有上帝的观念,只要弄清这一观念的意义,就能理解上帝必然存在的证明。这就是他所说的充足的证明的意思。 证明被表述为下面一个推理: 因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实际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前提中“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的意思是“不能设想有比它更伟大的东西”,它不仅仅是思想中的观念,不等于实际存在着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在此,安瑟尔谟企图向包括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愚人”在内的一切人证明上帝的存在。因此,他采用了他认为最普遍的观念作为证明的前提:“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假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实际上也存在的东西更加伟大了。所以,如果说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仅仅在心中存在,那么,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与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是相同的,但这根本不可能,因此,某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毫无疑问既存在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由此可见,只要一个人在思想中有一个“无与伦比的东西”的观念,逻辑必然性就会使他同时承认这个东西的实际存在,并且,不管他把这个东西称作什么,这个东西的实际意义只能是基督教信仰的上帝。
7.简述唯名论对近代哲学的影响。
奥康的唯名论认为,在自然界和社会真实存在的只有个体。传统的世界十多类事物按照内在本质的完满性程度高低构成一个等级系统,上帝处于等级顶端,在上帝以下的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个体,不但个体之间的关系是指接的、偶然的,上帝与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直接的、偶然的。从这一原则出发,他提出一系列神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观点。 (1)神学与哲学的分离和意志主义神学 奥康认为上帝的存在不能被哲学证明。关于上帝的属性的概念只是对“上帝”这一名称的指代。上帝存在和属性的神学命题是信仰的对象,却不是知识的对象。神学命题以信仰为依据,知识的命题以经验证据和自明证据为依据。两者不可混淆:神学命题不要求证明和证据,知识也不以权威意见为证据和原则。 (2)伦理观 奥康把意志主义运用于伦理学领域,得出了人的普遍活动被上帝意志直接地、偶然地决定的结论。他否认有发自人的内在本质的普遍道德观。意志是完全自由的,那么服从理智的判断,也不受欲望的支配。意志的终极目标是上帝,然而,即便上帝可以最终满足人的意志,个人也不必然地朝向上帝,因为人的意志可以自由选择目标。 (3)社会政治思想 真正的社会、政治关也与唯名论思想相一致,他意识到理论和政治的联系,他认为:“什么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和“谁是世界之王”的问题相似的。他反对教会拥有财产,反对教皇专制,他送往政治观强调个人权利是集体权利的基础,反映他以个体为集体基础的一贯立场。可以看到,14世纪下半叶,经验哲学的主流是奥康首创的唯名论思潮,这股思潮以“现代路线”相标榜,以批判的、经验的态度和精神为主要特征。唯名论思潮的发展从内部瓦解了经院哲学,此后的哲学步入了中世纪形态向近代形态过渡的时期。
8.简评阿奎那“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
托马斯通过存在与本质的区分,证明和论证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存在”的意义来自动词“是”,“是”本身的意义并不指一个事物的存在,它首先表示被感知的现实性的绝对状态。因为“是”的纯粹意义是“活动”,因而才表现出动词形态。“是”的动词主要意义表示的现实性是任何形式的共同现实性,不管它们是本质的,还是偶然的。托马斯所说的现实性即纯粹活动,“存在”的本来意义指活动本身,它赋予一切事物现实性,并不指某一个或一类事物。托马斯把亚里士多德关于现实与潜在关系的学说运用于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他进一步说明,任何事物,形式或本质在未获得存在之前都只是一种潜在,一种可能性。存在的特征在于它的现实性,它是使潜在转变为现实的活动。按照现实与潜在的关系理解存在与本质的关系:存在高于、优于本质;本质依赖于存在,没有存在,就没有实在的本质。他批判了把存在与本质属性的观点和本质关于并决定存在的观点,说:“我在这里把存在理解为最高的完善性,因为活动总比潜在更完美,形式若无具体存在。将不会被理解为任何现实的东西——显然,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存在是一切活动的现实性,因此是一切完善的完善性。”托马斯第一次对“是者”的意义作了存在与本质的区分,并以一种存在论的实体学说代替柏拉图主义的本质说。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与文艺复兴运动(论述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747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三、论述题
1.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争鸣述评。
唯名论与唯实论是早期经院哲学的典型形态,二者辨的论题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一般”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这场辩论从十一世纪开始,延续了好几个世纪。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所以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
唯名论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个别,一般仅仅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次或概念。极端的唯名论认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只是一种声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瑟琳。另一种唯名论叫“概念论”,认为一般不单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概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等。
唯实论认为,一般在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区别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统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这种观念叫做极端实在论,实际上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翻版。还有一种温和实在论,其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他们把一般说或是“实体形式”(隐蔽的质),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
无论唯名论者,还是实在论者,都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唯名论一方面是“英国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成分之一”,另一方面又被贝克莱、休谟等利用。
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同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首先,唯名论认为,一般不过是概念,只有个别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否定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并表现出拥护各国君主的意思。其次,唯名论的观念意味着教条或教义是不真实的。第三,唯名论的观点意味着个别人的信仰可能比教会的信条更可靠,人的救赎不一定要通过教会,因而这就具有夺去教会具有的通向天堂钥匙的可能性。最后,既然个别事物是真实的,那么,人们的眼光应从虚幻的彼岸世界,转向活生生的现实世界,重视个人幸福的追求,这就同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产生了矛盾。因此,唯名论成为了反对教会统治的“异教”运动的理论武器。实在论的观点同基督教的一些教义是密切相关的,最重要的是,实在论的观点特别适合于罗马教会的绝对权威作辩护。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述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文化。
“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两个词语可以通用。人文主义是与教会人士所研究的经院哲学、神学和以神学为依据的哲学相对立的一种世俗学问。人道主义者用“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反对封建束缚与宗教的禁欲主义;肯定“人的尊严”“人的伟大”,肯定人能够充分发展其智慧、知识和力量,肯定个人的努力能够揭露宇宙的秘密,并为人类谋取福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从古代文化找到依据,主张恢复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思想文化,用它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思想文化。
总体说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人性论。人性论是人文主义一切思想意识的基础。人文主义把资产阶级的阶级性说成是“普遍人性”,否认人的阶级性,这是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对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要作具体分析,它有进步的一面,促进人对当时社会腐朽黑暗面的批判,这种进步作用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前最为显著,在革命后还存在,不过其消极面也逐步显露,因此要批判的对待。
3.论述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差异及融合的可能性。
基督教的主要特征是信仰、启示,与之相对的希腊哲学以理性为特征。始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传统,既使在希腊哲学走了希腊传统的宗教,又为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希腊哲学末期的斐洛已经开始对“逻格斯”进行神秘主义解释。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大规模融合是中世纪哲学完成的:理性的信仰。奥古斯丁借用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创立了教父哲学,论证上帝的存在;阿奎那则借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说明,达到了基督教和希腊哲学融合的顶峰。
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终于启蒙运动的宗教与哲学科学的分离,则是理性与信仰不和谐的一段历程。
4.论述宗教改革对近代哲学与近代科学的影响。
15世纪,西方人通过大量新发掘和整理出来的古典文献,重新接触了希腊文化,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种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世俗学问渐渐成长起来。16世纪的宗教改革正是在这种人本、世俗化的气氛下展开的,教会的权威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教会之外无救赎”的观念逐渐淡化,在信仰的前提下,个人可以运用理性探究教义,在《圣经》中寻找救赎的信息,信仰的主体性开始确立;教会的中介纯属多余,国家机构和公共生活因而从教会的权势下脱离出来,这实际上是对世俗世界的维护——近代社会开始了世俗化的过程。
人们从末世的天国转向现实的自然,科学被认定是真正能满足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东西,实验的方法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都挑战着宗教的权威: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上帝被迫从自然中退隐——自然界也世俗化了。
哲学与自然科学结盟,从神学的体系中分离出来。这时的哲学家不再是神职人员,而是自由职业者,怀着对知识的信仰开始了自己的探索。理性作为判别一切的尺度,赋予哲学以批判和建构的力量。
第三章 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829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种族假相
培根在认知知识的过程中针对经院哲学而提出的一些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的幻想和偏见,称之为“假相”。并概括为四种。种族假象指的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思维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2.洞穴假相
指的是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偏见。这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狭小的洞穴内看事物一样。
3.市场假相
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4.剧场假相
指的是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心中而造成的偏见。从各种教条以及从错误的证明法则移到人心中的假相。
5.实体(笛卡尔)
所谓实体,笛卡尔指的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其实,按照笛卡尔的看法,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实体。自我和物体的存在都依赖上帝。不过,除了上帝以外,它们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而其他东西的存在倒是依赖它们。
笛卡尔把自我、上帝和物质世界这三种实体的确立,看作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他论证了这三种东西的存在,他的哲学的建立和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有了可靠的根基。
6.实体(斯宾诺莎)
实体的定义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自在的东西,也无须借助于他物而得到说明,通过自身而得到种种规定。由定义演绎出实体的种种特征,自因性指实体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而无须借助于他物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唯一性,即物体只能有一个;无限性,即实体是无限的;永恒性,即实体是永恒的,它的存在没有开端,也不可能有终点。
7.属性(斯宾诺莎)
在斯宾诺莎看来,属性是实体固有的本质特征。无限的实体必然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属性都各自表现实体永恒无限的本质。尽管实体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但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属性只有两个,即广延和思维。这两个属性依赖于实体,而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广延和思维是同一实体的两种不同的属性。斯宾诺莎的属性学说是一种心物平行论的观点,即谁也不能决定谁。
相关话题/哲学
欧洲哲学史第一学期期末笔记整理(中世纪部分)
中世纪部分(整合版)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 主动理智: 源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动理智属于其中的第二阶段。 主动理智是一种高贵的主动力,把从各种感觉所接受的幻相抽象为现实上可以理解的共相概念,实现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优越性。主动理智的抽象能力源于理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笔记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我整理的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绝对有用)心血之做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 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2020年中国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1 考点归纳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2.1 考点归纳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墨子建构的墨家哲学 3.1 考点归纳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 4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真题(2001-2014)
2014年考研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形而上学 理想与现实 合目的性 系统的整体性 二、材料:(非马哲专业) 马克思:手推磨产生了封建社会 恩格斯: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三、论述: 知、行的关系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中国哲学史考研高分必备笔记经典版本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考古发现:1、蓝田人2、北京人3、元谋人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 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三)(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哲学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2020年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8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复旦大学830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大纲
830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心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论题的分析能力。考试范围以下面所列参考书中涵盖的内容为限。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复旦大学825中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5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先秦哲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墨家后学;法家: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二、秦汉哲学:黄老,贾谊,董仲舒,《淮南子》,谶纬,《白虎通》,王充三、魏晋哲学:玄学:王弼、郭象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复旦大学826外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6外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外国哲学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科目试卷,范围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文艺复兴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英美哲学、现代欧陆哲学等;内容涉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涉及部分当代西方哲学前沿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大纲
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为哲学基础贯穿于其他两大组成部分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纯粹的哲学著作,而且包括他们以其他学科形式如政治经济学形式出现的著作。本科目考试旨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