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新闻理论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0
2、黄色新闻遭摈弃,新闻的“自主制约”即新闻的职业规范或准则出现了。
“自主制约”:处于对社会的责任感,自觉维护本行业中各种行之有效的惯例,并用制定具体规定的办法使宪法对自由的保障得以主动实施。这段话说明了新闻道德的主要特点,即非强制性或自律性,也就是新闻传播者主动实施行为规范,自觉遵守职业准则,而不是强制性的、被动的按法律办事。
3、最早的资本主义新闻道德规范,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或20世纪初的美国。
1908年 威廉博士 《记者守则》
1923年 英国报纸编辑协会《报业信条》
1954年 国际记者联合会《计划则行为原则宣言》
1981年 中宣部新闻局和中央新闻单位共同拟订《记者守则》
1991年 中华全国新闻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1994年对上准则进行修订: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遵守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同各国新闻界的友谊与合作。
4、 新闻道德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与近代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历史起点相一致的。
二、新闻自律的三种表现形式
1、新闻自律就是新闻传播者对其自身所实行的道德约束,新闻自律是新闻道德规范产生之后合乎逻辑的结果。
2、内心信念是新闻自律的直接表现形式,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其间接表现形式。
内心信念:是一种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是非、美丑、善恶进行自我批评的一种表现形式。内心信念与良心有紧密联系,良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行为所负有一种社会责任感。
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新闻活动发生前,促使新闻传播者自觉审查自己的行为动机,要求这种行为动机必须符合新闻道德的准则,并且能够产生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的好效果;
2)、在新闻活动之中,对新闻传播者的行为进程予以导引,使之始终被限定在新闻道德准则允许的范围内;
3)、在新闻活动完成后,督促新闻传播者自觉评价和判断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反省自己履行道德义务、遵守道德准则的情况,从而得初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3、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反映的是社会的集合意识和整体知觉。公众意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声势,力量足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限制人们行为。间接地对新闻传播者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社会舆论最终要诉之新闻传播者的主动与自觉才能发挥作用,主要借助于对新闻活动的道德评价而起到影响作用。主要依据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社会舆论对新闻传播着的新闻规范表现在:
(1) 在新闻活动进行中,对新闻传播着行为的得当与否进行评论,从而促使新闻传播着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或是或非的判断。如果新闻传播着认为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舆论肯定性的道德评价,那么他们就会继续下去,否则便及时作出调整。
(2) 新闻活动完成后,对新闻传播者的行为结果进行道德评价,并且还以此为基础论及新闻传播者的动机。当新闻传播者接受这种评价时,他们就会自觉地反省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新闻道德规范。
4、新闻自律组织是以新闻界权威人士为主体的新闻评议机构,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
1916年 瑞典 “报业公正委员会”
5、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应该遵守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反映的是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当一个新闻传播者自觉用社会公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时,也就意味着他接受了具有民族特性的传统习俗的约束,反之,当他自觉遵守具有民族特性的传统习俗时,也就意味着他主动地用社会公德在规范自己的行为。
传统习俗也是间接对新闻传播者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传统习俗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且世代沿袭下来的,它实际上是通过社会公德对新闻传播者起规范作用的,说它是新闻自律的间接表现形式,其理由也在于此。
6、新闻自律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中才有可能实现。
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兼有意识形态和商业经营性质,它的全民公有性使之有可能摆脱金钱的束缚;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道德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并且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因此,每一位新闻传播者,只要有良心或是社会责任感,都会努力去实现新闻自律,而新闻自律也只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成为新闻活动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新闻传播者的“内心信念”中理应包含共产主义道德理想,这就使他们能够把本职工作同人类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把高尚的理想人格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而主动、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新闻行为与三种道德哲理
1、新闻行为:指的就是新闻传播者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时的所作所为。道德哲理: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观念。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三种道德哲理:1)、境遇道德论:就是因特殊情况的需要或正当的理由,新闻传播者可以随时违反某种新闻道德准则,因此,又叫境遇决定行动论。与绝对主义道德论相比,更强调新闻行为的结果,并且把这种结果作为履行道德义务的出发点,包含某种辨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合理性。
4、绝对主义道德论:就是新闻传播者不可稍加背离新闻道德的准则,即使特殊情况需要,有正当理由,也不可像境遇道德论那样放松对新闻的道德约束。新闻行为丝毫不能越出新闻道德规范。较之境遇道德论,绝对主义道德论缺乏灵活性,因而在指导新闻行为时就无法避免地表现出了教条主义色彩。
5、反强制主义道德论,就是否定一切新闻道德准则,认为新闻行为的发生是随机的、自由自在的、不可预料的。追求的是所谓最高的道德目的,即自由地获取新闻、报道新闻、至于用什么手段去获取,报道的结果如何,新闻传播者应该承担什么社会义务,都不在考虑之列。唯一推崇的是新闻自由,与绝对主义道德论完全对立。
第十章 新闻舆论
一、新闻舆论的构成要素舆论主体(外在要素)、舆论对象(外在要素)和意见(内在要素)
1、舆论主体:指的是社会舆论的承担者,称之为舆论群体或公众。是由那些相互传播信息、彼此交换看法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为共同思想、立场、观点所形成的共同意见联系在一起的一类人。
特定的社会群体:指自发形成一致意向的无组织的公众,自觉表达共同呼声的、有组织的社会团体。
2、舆论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巨大震荡的社会事件,这种事件必然是与舆论主体的利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而或者激起他们强烈的情绪,或者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舆论主体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种事件上,并且积极评说、议论、充分表达意见。这种事件必然是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总是以激烈变动的形态去展示正反对立的两种社会力量的斗争。这种事件一般是突发事件。
3、意见,指的是舆论主体的共同看法,是特定范围内的多数人的意见。最明显的特点是“公论”而不是“私见”,是普遍性意见,而不是个别性意见。意见是舆论主体对舆论对象所作出的真理性判断和价值性判断。以观点、态度和要求的形式出现时,其间就包含着舆论主体和舆论对象之间的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因此,意见是观念之物,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又体现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4、三者关系
舆论主体包括并主要体现为新闻传播主体,舆论对象就是新闻事实,意见则是舆论主体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新闻传播则包括了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舆论的传播方式。
新闻媒介的载体作用能够得以发挥,与新闻传播方式是分不开的,新闻舆论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传播新闻事实去表明某种倾向性观点,而这种观点必然也是公众的意见,另一种则是通过新闻评论直接代表公众表达对新闻事实的共同看法。
5、社会舆论:舆论主体对舆论对象所表明的共同意见;新闻舆论,则是舆论主体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和方式对舆论对象所表明的共同意见。新闻舆论四要素:舆论主体、舆论对象、意见、舆论传播。
二、新闻舆论的特性
1、隐蔽性
公开性与隐蔽性辨证统一。新闻评论是针对新闻事实表述公开有形的意见,但新闻媒介的主要任务是播发新闻,通过报道新闻事实去含蓄地表达公众意见,就成了新闻舆论的主要传播方式。
2、自为性
社会舆论的自为性:指新闻舆论把不确定的、无序的、无目的的因素排除在外,而表现出一种确定的、有序的、目的明确的特点。自为性显现在形态理论化上。这就是说无论他是以隐蔽的形式还是公开地形式,表述的是简要的观点还是系统的见解,其理论色彩鲜明。
自为性相对于社会舆论的自在性而言的,它的存在也是以社会舆论的自在性为前提的。
社会舆论的自在性:指公众中虽然存在着大致相同的稳定观念,但舆论还没有显现。这种潜在舆论,只是公众中的每一个舆论个体在舆论环境的影响下和情感支配下,自发地附和众人的观点,盲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新闻舆论是一种显现着的舆论,是理智的产物,因此,它的自为性可看做是对社会舆论自在性的消除或改造。这种消除或改造是否能保证它所代表的公众共同意见具有真理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传播者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报道手段。
伴随新闻舆论的自为性还有新闻传播者的自觉性和新闻舆论的前瞻性。
前瞻性:就是指新闻舆论能够对新闻事实的趋向作出理论上的推测,或者说,它通过对新闻事实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现状的说明,预见未来的发展前景或结局。不仅表现在新闻分析或预测性新闻中,在深度报道中也表现突出。
3、强制性
当新闻舆论一旦形成,却又具备了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以此去规范舆论主体和其他社会成员的行为。因此新闻舆论具有强制性。新闻舆论的强制力量来源于新闻的价值性判断。当新闻舆论的强制性具有相对性,人们在确定自己的行为趋向时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新闻舆论的约束,法律的强制性具有绝对性,人们只能根据法律规范去确定自己的行为趋向。
新闻的价值性判断:就是指舆论主体对新闻事实与自己的价值关系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舆论主体对新闻事实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或是或非、或善或恶、或美或丑的判断。新闻舆论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舆论主体对新闻事实进行价值性判断的结果。
4、道德标准与新闻舆论的关系
道德标准指导着新闻舆论,规范着舆论行为;新闻舆论从理论上维护着道德标准,舆论行为在实践中遵守着道德标准。这么一来,新闻舆论便可以借助道德的力量去约束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言行。
三、新闻舆论的功能
1、两点说明
(1)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角度而言,新闻舆论是以双重反映者的面目出现的:新闻舆论作为特殊的精神意识,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的反映;既然新闻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当然也不能例外。
(2)新闻媒介是新闻舆论的载体。
2、反映功能
当新闻舆论反映社会事件时,它直接地表现为新闻传播者的观点和意见,这种观点和意见集中代表了公众的看法,这时,新闻传播者是以公众意见的代表者身份出现的。
当新闻舆论反映社会舆论时,它不过是新闻传播者对公众的共同看法的转述或复制,新闻传播者主要是以公众意见的转述者身份出现。
传播新闻舆论的行为或方式是一样的,或者通过报道新闻事实去间接表达公众意见,或运用新闻评论去直接表达公众意见。
新闻舆论并不完全等同于社会舆论。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反映,并不就是起着传声筒的作用,其中必然存在着新闻传播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这点来说,所谓客观公正的新闻舆论是没有的。
3、引导功能,建立在新闻舆论对社会事件反映的基础上。
引导功能说到底是新闻传播者以自己对新闻事实的意见为核心去聚集公众的意见。在聚集过程中,一方面对自己的意见相近的观点进行修正,使之与自己的意见完全一致;一方面对那些不同的看法进行引导,使之发生根本性改变,从而与自己的意见完全统一起来。
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确定社会舆论的主要关注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社会热点或焦点,所谓社会热点或焦点:就是与大多数人有切身利害关系,因而为他们所共同关心和急于了解的社会事件或问题。一般来说,能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常常是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第二个阶段是组织社会舆论,即把分散的但与新闻传播者看法相近的见解融会一体,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随后通过新闻传播方式扩大其影响,使之最终成为多数人的共同意见。新闻舆论用以扩大自己的波及面和加强自己的影响力的主要新闻传播方式之一是新闻宣传。
新闻宣传:就是通过报道和解释新闻事实向受众灌输某种观点,并且劝导他们接受这种观点。新闻宣传虽然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但它与新闻报道有着并不完全相同的目的;后者的主要目的是告知受众发生了什么事,前者的主要目的则在于以理劝服受众。新闻宣传更多的是运用新闻评论去进行解释。在选准了主要的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后,新闻传播者若能较好地进行新闻宣传,那么他所持有的观点一旦能为特定范围内的多数人所接受,就会形成新闻舆论。而新闻舆论又借助于新闻宣传去劝服更大范围的人们端正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和评价,放弃自己的看法,赞同新闻传播者的意见,从而实现对社会舆论的引导。
连续报道也是新闻舆论在组织社会舆论时所惯用的一种主要方式。连续报道,就是对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作多次有序的报道。凡是热会热点或焦点,都有一个从萌生到形成的过程。当它处于萌生状态时,“新闻眼”特别敏锐的新闻传播者便能预测到它的发展趋向,于是首次予以报道,以引发社会舆论;当社会热点或焦点处于发展和形成过程时,新闻传播者追踪其最新时态,及时进行后续报道。这样,新闻报道“通过反复出现提高效果”,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催眠作用。
4、控制功能
由新闻舆论的强制性决定的。这种强制力量来源于道德力量,而道德的基点是物质利益。任何新闻舆论都反映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任何新闻舆论都受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支配。
新闻舆论要真正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控制,又必须借助于相应的控制方式,最佳方式之一就是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制造当天的舆论,并且每天向着一个方式影响人们,最后制造出以个拟态环境,使人们根据这一拟态环境去确定自己的意向和行为时,把新闻传播者的意见视为自己的意见。
拟态环境,又叫舆论的模拟环境,李普曼,人们根据自己从报纸上所知而在头脑众设想出的影像,人们大多把这种虚假的环境当作真实的环境去看待,并依此表达对使的认识或意见,这种拟态环境,显然是舆论制造出来的。
第十一章 新闻信息
一、新闻信息的本质规定
哲学本体论要揭示的是客观事物的本原或本性,即它的存在依据。
1、哲学本体论:信息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特征或差异性。
哲学认识论中信息的定义:信息就是反映于意识中的运动着的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或者说是意识对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特征或差异性的反映。
信息在进入新闻传播之前,本身就依附于物质实体即客观事实并非作为客观事实的特征或差异性而存在;当它进入新闻传播后,虽然经主观化而变成了新闻信息,但新闻信息只能作为新闻事实的特征或差异而出现并搭载新闻事实而传播,它同其本源即客观信息一样没有独立存在的品格。
在新闻传播中,仅仅就内容而言,新闻事实是信息的载体;仅就形式而言,文字、声像等符号则是新闻事实的载体。因此,新闻信息有着双重载体。
新闻信息并不就是新闻事实,而是传播主体的主观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就是新闻所传达或显示出的某种道理、情感或某种意象。以新闻主观倾向性去解释新闻信息,虽然有可取之处,但存在片面性。
原因:首先,新闻信息终归是一种信息,必然具有信息的一般特性,即从本体论或认识论角度作出的那种本质规定。
其次,由新闻所传达或显示出某种道理、情感或某种意象,把它当作信息看待亦无妨,但不能把它当作新闻信息的主体看待。
因此,把新闻信息理解成新闻的主观倾向性,其片面性在于忽视了新闻信息所具有的信息的一般特性和它区别于其他信息的特性。
2、新闻信息
新闻信息就是通过新闻传播所反映的变化着的新闻事实的特征或差异性。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所作出的定义。
反映意在确认新闻信息的意识性,指明它是一种观念信息;
在反映之前有通过新闻传播之说,则是明确把这种观念信息定位于新闻领域之内,并且暗示出只有新闻事实得以传播,它才能得以传递。
二、新闻信息的特征
1、新颖性:“当天的新闻是金子,隔天的新闻是银子”
新闻欲:指的就是受众的一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即感觉器官依据新颖性标准去接收新闻信息的欲求。
新颖性从本质方面规定着新闻时效性。要求新闻媒介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这样才能保证新闻信息的新颖程度不受损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新闻欲求。否则,新闻变成旧闻,新闻信息存在价值消失。
新颖性意味着不可重复性,每个新闻信息单元都只能一次性由此达彼的传递。“新闻是易碎品”、“新闻只有24小时生命”“今日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准确性
主要表现在新闻信息复制其原型即客观信息时,与之同构、同质、同量。
同构:指新闻信息与客观信息在组织结构上相对应。
同质:指新闻信息作为新闻事实多样性的表征,与客观信息作为客观事实多样性的表征,也是相对的。
同量:指新闻信息与客观信息在单位信息量上相等同。
准确性与真实性、客观性紧密相联,如实展现或展示是新闻信息真实性之所本,而新闻信息真实性常常又成为其准确反映的基础或前提。当新闻传播主体准确客观地描述新闻事实变化的多样性或展示其固有的特征,那么新闻信息就保持了其客观性,这意味着对新闻信息的传递是准确的。
新闻信息的客观性:指新闻信息作为一种主观化的客观之物,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因新闻主体的参与而改变其客观性的特性。或者,新闻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始终以其本来面目去显示自己的存在。
3、层次性
(1)新闻信息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
原因:一方面客观事实的运动或变化是在彼此的联系中进行的,本质也是在联系中规定的,导致每个客观事实都具有初级本质、二级本质乃至多级本质,运动方式表现出多样性。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分层次的。当传播主体去采集和传播新闻事实时,其多层的心理活动都会在新闻信息上留下特又的标志,受众也会在心理活动规律的支配下分层次地去接收新闻信息。新闻信息作为一种客观化的主观之物,其层次性深刻地体现着新闻主体的心理特点。
(2)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外在层次,即表层信息,第二个是内在层次,即深层信息。
所谓表层信息,就是运动着的新闻事实的多样性,也就是它的特征或差异性,常常通过其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具体地表现出来。
所谓深层信息,是新闻信息背后的新闻信息,常常以事理或情意的抽象形式出现。
无论是表层的还是深层的新闻信息,都只能以新闻事实为载体,都不能脱离新闻事实存在。
表层新闻信息告知是什么,即新闻事实的特征或差异性是什么?
深层新闻信息告知“怎么办”或“为什么”,即新闻事实为什么具有这种特征或差异性?我们该怎么去对待它?在告知的内容上,它们有一层递进关系。
4、公开性
一是从新闻信息自身来说,没有任何密级区分,它在告知受众时,理应无保留而言。另一个是从新闻信息的传递对象来说不受任何限制,它面向所有的受众,它可以为任何受众所接受。也就是说,任何新闻信息都可以传播,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接受者。
三、新闻信息的度量
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
概率,就是表示随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频发程度大小的一个量。
1、信息量=减少的不定性。
《太阳报》博加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合理之处在于:新颖和出人意外正是新闻的特征,只有那些发生的可能性小、频发程度低的新闻事实,才具有较多较大的新闻信息量。当突发性事件构成重大新闻时,其信息量比普通事件的新闻信息量大得多。
新闻信息量与新闻事实的概率成反比。
新闻信息量与新闻事实的意外性和新颖性成反比。
作品信息量=新闻信息/信息符号……
实践证明,用尽可能少的篇幅去容纳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就能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量,这是新闻报道成功的原因之一。这一公式不具有操作性。
2、先验新闻信息,就是受众事先了解到关于新闻事实的不确定性程度(即不定度)。这种不定度是先验的客观存在于受众头脑之中的。
后验新闻信息,就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后所了解的关于新闻事实的不定度,这种不定度是后验的客观存在于受众头脑中的。
这两种不定度都指的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不定度在受众头脑中的反映,而不是消除了的不定度。只有受众实得了的新闻信息量才是消除了的不定度,而实得的新闻信息量就等于先验信息量与后验信息量之差。
3、一则新闻包含两个或多个新闻事实:只需先计算每一个新闻事实所传达出的新闻信息量,然后再把所有的新闻信息量加起来,就可得出这则新闻所传递的总的新闻信息量了。
4、信息域,指一系列信息的逐渐集合,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各信息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
第十二章 新闻可读性
一、对新闻可读性研究的历史认识
1、新闻可读性:指新闻能够吸引读者去阅读或便于顺利阅读的那种特性。
新闻可读性的三个公式:(1)冈宁公式
冈宁公式与弗莱西公式的共同之处:着眼于语言对内容的表达,认为可读性主要表现在新闻传递符号(尤其是文字符号)的应用上;语言简短、通俗明了,有人情味;引进数学方法,使定性的东西定量化。
(2)弗莱西公式:把语言符号的真实性与传播力放在突出地位
语言符号的真实性:指的是语言符号在表达新闻内容过程中的“特定与具体”的程度。传播力指的是标点的恰当运用能够提高新闻吸引力与生动的程度。
内容:真实性、传播力、字的平均长度、句的平均长度、含人情味词的百分比、含人情味句的百分比
(3)德尔与崔尔公式
2、美联社根据弗莱西公式编辑手册关于语法和用词的是条规定
(1)用短字,不用长字;(2)说话具体,不抽象;(3)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4)避免盛气凌人;
(5)不用那些听起来不错,实际上无助于发展新闻主题的词和短语;(6)牢记一个句子中至少应该有一个实体动词,这个动词应是句子中最重要的词;(7)通常的规则是尽可能用及物动词,主动语态;(8)小心使用形容词,避免冷僻字。(9)写短句,不写长句;(10)少用复合句,因为从句和修饰成分让句子读起来不连贯。
3、对10条规定和弗莱西公式的评价
从新闻实践来说,对提高新闻可读性有积极意义,但意义有限。
(1) 弗莱西公式本身过于刻板、机械,存在很大局限。着眼于新闻的语言形式,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去量化文字符号,并以此去说明可读性,把形式与内容、文字符号与其所表述的新闻事实剥离开来,结果导致把新闻语言的易受性等同于可读性,不顾新闻内容的可达性,导致可读性的丰富内涵简单化。使新闻的这一条活泼规律具体化为并无广泛意义的僵硬方法。理论的概括性在实用主义支配下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新闻可读性的本质意义得不到正确说明,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限。
(2) 以美国英语为基础,使用范围狭窄。
二、新闻可读性是对“阻抗”的消除
新闻可读性的内在矛盾,就是新闻传播主体与新闻接受主体之间的矛盾,正式是这一矛盾的对立统一运动才构成了可读性的丰富内涵或决定它的内在本质。
在传播学中,“阻抗”是指减少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含义相似性的干扰因素。
新闻理论中,“阻抗”就是阻碍新闻主体和新闻接受主体在认识和理解新闻事实上取得一致性意见的干扰因素。
由于新闻传播主体和新闻接受主体之间在认识和理解新闻事实上存在差异,所以存在着“阻抗”。“阻抗“就是阻碍新闻传播主体和新闻接受主体在认识和理解新闻事实上去的一致性意见的干扰因素。阻抗的存在于消除,正体现着新闻传播主体和新闻接受主体之间矛盾的存在与消除。可读性就是对阻抗的消除。
相关话题/华中师范大学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调剂信息公告
为优化选拔机制,提高生源质量,我校拟调剂接收少量校外高质量生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条件1、第一志愿报考华中师范大学以外的单位;2、考生须为高质量全日制普通本科应(往)届毕业生,且报考国家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3、符合国家和我校调剂基本原则。二、志愿征集1、申请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我校调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考研预调剂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线出来后安排复试及调剂工作通知从2月24日各高校公布初试成绩以及部分自主划线高校陆续公布了复试分数线以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办公室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有关调剂、初试报考我院初试成绩专业排名等情况的咨询电话。由于这些咨询电话较多、且考生都非常焦虑。我院将这些考生提出较多的问题进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接收优质 硕士研究生调剂的通知2019年,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0人,包括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等专业。为了鼓励重点高校考生报考我院的研究团队,学校提供部分的名额用于接收优质生源调剂,接收调剂的专业方向见下表。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诚邀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电子书]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3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2.指定教材视频讲解【85.4小时高清视频】[电子书]陈琦、刘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5种电子书、1种题库。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题库[电子书]2020年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视频讲解【33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题库]2020年考研政治题库【历年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710汉语与文学基础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4种电子书、6种题库。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华中师范大学汉语与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视频讲解[电子书]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考研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736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5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教育经济与管理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中山等)[免费下载]说明:不能提供本校真题。2.指定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笔记和课后习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708教育学综合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全国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师、南大等)[免费下载]说明:不能提供本校考研真题。2.参考教材视频讲解[电子书]王道俊《教育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华中师范大学2000到2011年语言所考研真题(2000-2011).
华中师范大学 二〇〇〇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语言类各专业 科目:古代汉语 方向:语言类各专业方向 注意:1、第一大题为所有考生必做题。 2、第二大题为汉语史方向考生必做题。 3、第三大题为其他各方向考生必做题。 一、 语言专业各方向考生必做题。 (一)解释下列成语或古诗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或词组的意义或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1-2014)共14套
华中师范2014 社会学研究方法真题 名词解释:(重测信度;有效回收率;拒绝域;三角检验;非抽样误差;民族志法) 简答题:1.简述PPS抽样的基本原理与程序。 2.简述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3.简述双边检验与单边检验的区别。 统计分析题:(第一题是求置信区间;第二题计算X及值) 论述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真题(2006-2014年)经典9年真题18份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0分) 1 新闻传播 2 陆氏定义 3 知晓权 4 固定成见 5 双重出售 6 非群体化传播媒介 7 舆论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在当今时代,人们经常说的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分别是_____和_______。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历年真题2008-2014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历年真题 200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哲学与世界观 2.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3. 必然性和偶然性 4.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5.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 公平与效率 二、简答 1. 矛盾的同一性含义及其作用 2. 思维方法的特征及其对思维操作运行的作用 3. 建设中国特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333教育综合】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10-2014)经典真题5套
2010 华中师大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 2 教育目的 3 讲授法 4 学记 5 道尔顿制 6 元知论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7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8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9 教师劳动的特点 10 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 人的发 ...教育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须知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名步骤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缴费并到报考点现 ...考研招生报名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据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公布: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