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财务会计案例研究课堂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2


    第一,通过与关联方发生购买、销售、劳务提供、研发转移等业务,操纵上市公司在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业绩,使得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保持预期的业绩。
    第二,通过向关联方提供资金和其他资源,上市公司将自己的优质资产贡献给关联方,使得上市公司的资源能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发挥作用,实现控股股东的战略目标。
    第三,在纯粹为操纵型的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关联交易的出现,过早地为虚假繁荣进行现金支付(如缴纳税金、支付现金股利等),或者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在上市公司融资后被关联方掏空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将承担债权回收风险和偿债风险等)。

(二)教学案例分析
    1、产生本关联交易的可能背景
    从本关联交易的公告来看,本来是源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还债而产生的关联交易,却出现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还款越多、欠款越多的怪现象。从单纯的财务关系来看,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银行的借款、还款循环过程中,赢家是银行:通过该借款、还款循环,银行的贷款本金安全回收、并同时获得利息收益。而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则损失了利息费用。
    那么,为什么如此简单、盈亏明显的业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还要做呢?
    仔细观察一下上市公司公告中有关公司的借款、还款时间,也许能够找到答案。下表列示了有关情况:
























































 

┌────┬─────────────┬───────────┐
│  时间  │    业    务              │对上市公司报表的影响  │
├────┼─────────────┼───────────┤
│2001年  │水产集团分三次在中国银行 │应收关联方债权减少,  │
│12月    │济南分行贷款共计1.3亿元│现金增加。收到还款后  │
│        │人民币,用于集团及其子公  │,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  │
│        │司偿还对上市公司的欠款    │欠款为193 682 225元  │
├────┼─────────────┼───────────┤
│        │上市公司因对上述贷款全额  │应收关联方债权增加,  │
│        │质押担保而代替集团偿还集  │现金减少。代还款后,  │
│2002年4│团借的贷款本金1.3 亿元及 │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欠  │
│        │亿元及利息2 331 103.27  │款增至326 013 328.27  │
│月28日 │元,合计人民币            │元                    │
│        │132 331 103.27元        │                      │
├────┼─────────────┼───────────┤
│2002年6│水产集团在中国银行济南分  │应收关联方债权减少,  │
│        │行及福建兴业银行贷款共计  │应收关联方债权减少,  │
│        │1.5亿元归还其对上市公司   │现金增加。收到还款,   │
│月      │的欠款                    │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欠  │
│        │                          │款降为157 259 400元  │
├────┼─────────────┼───────────┤
│        │1.5亿元贷款到期,上市公  │应收关联方债权增加,  │
│        │司代替集团偿还了贷款本金  │现金减少。代还款使得  │
│2002年  │1.5亿元及利息1 084 000元│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欠  │
│10月    │,合计人民币151 084 000元│增至2002年12月31日的│
│        │                          │297 925 095.76元      │
└────┴─────────────┴───────────┘
   
















 


这就是说,在上述借款、还款循环的安排下,在2001年12月31日、2002年3月31日、2002年6月30日、2002年9月30日等重要的年报、季报、半年报的时点,上市公司账面上表现出来的应收其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等关联方债权能够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并不直接承担任何风险。
这样,我们就看到,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通过这样一种安排,以企业可以接受的利息代价,使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的情况在报表中得不到体现,从而消除了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可能因为关联方占用资金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从控股股东投入资产的出售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贡献
 本次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影响是:在2001年12月31日至2002年9月30日的各个会计期末,上市公司披露的应收关联方债权远远小于关联方实际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作为这种财务安排的最终还款者,上市公司又是财务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还应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于2003年3月以损失约370万元出售的“泰和”轮,是在1999年上市公司成立时,由控股股东山东省水产企业集团总公司作为资本投入的。这就是说,在短短的4年左右的时间,集团投入的固定资产已经成为使上市公司酿成损失的不良资产。
 从上市公司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披露的有关信息来看,控股股东取得控制权的重要资产之一是投入上市公司4年左右即沦为折价出售的不良资产的“泰和”轮。而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又使得上市公司在2000年7月上市后,至2003年底不足3年的时间内,优质资产被关联方巨额占用,业绩迅速下滑(2002年实现净亏损2亿多元)。
看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分析,不得不看一看其“出身”状况。
3、从公司关联交易的决策、披露看公司治理情况
 在公告中谈及关联交易决策程序时,上市公司的公告坦言“上述关联交易未经本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在未经本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的情况下,也就不太可能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进行公告了。
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谴责公告来看,上市公司关于此项关联交易,在两个方面严重违反了有关规定:第一,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第二,多次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
应该说,本案例中涉及的关联交易金额重大,应该按照规定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并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但是,这些在重大决策过程中本应该进行的活动都没有进行,应该表明该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较大缺陷。
 4、对关联债权回收内容质量的思考
  应该注意的是,担任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的理由之一是关联债权规模较大,约占2002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的68%或总资产的24%。虽然水产集团已计划未来通过“资产抵债”的方式还款,注册会计师仍然认为“资产抵债”计划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
 而董事会则认为,水产集团用于“资产抵债”的资产均为优质资产,且与本公司现有资产具有互补作用,进入本公司后,对本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因此,对水产集团的应收款项的回收是有保障的。
 由于资料所限,我们没有取得用于还款的那些优质资产的构成资料。一般来说,作为债务企业,在其偿债能力较好的情况下,其偿还债务的首选方式是用货币偿还,一般不会用已经形成稳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优质经营资产以及对外投资偿还债务。原因很简单:已经形成稳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优质经营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实际价值远远高于其账面净值,对企业的贡献也是长远的。
从控股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不还、制造“借款、还款”循环,并因此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且无动于衷的行为来看,似乎控股股东的财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财务状况不乐观的企业,其资产反而优质,是需要创造一些奇迹的。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这就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有着深厚的功力,将能从上市公司获得的货币资金在自己的公司里“孵化”成优质资产,而且这种优质资产恰恰能够对上市公司的现有资产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对上市公司而言,回收债务的首选方式当然是这些优质资产。
控股股东用于还款的优质资产优质到什么程度、与上市公司的现有资产能够互补到什么程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将产生什么影响,请各位进一步关注该公司今后的表现吧!
 5、从公司董事会关于获得银行借款的信心引起的思考
在研讨本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对公司董事会的自信心印象深刻。在回答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持续经营的疑问时,公司董事会自信地表示:“本公司将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水产集团及其他关联方(包括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的企业)欠款的催收力度。相信随着资金的不断回收,流动资金也将不断增加。本公司与各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业务联系,随着目前本公司内部问题的逐步解决,公司形象的好转,本公司近期即可获得充足的银行资金支持。因此,本公司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任何问题。”
 从企业的经营过程来看,其现金流入量的取得,可以有三个渠道:首先,在公司设立时或者增资时,企业可以从股东或者出资人那里获得现金;其次,在股东人资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时,可以从债权人那里借入现金;再次,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获得现金。
 显然,用于企业铺底和发展所需的现金,主要应该从股东和债权人那里获得;用于日常周转的现金,在企业稳定发展阶段应该主要由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获得。
债权人在考虑向债务人提供贷款时的主要因素,恐怕除了“良好的业务联系”以外,还应考虑债务企业在贷款到期时有没有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而稳定的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则依赖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董事会对自身未来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是有信心的。读者可根据对该公司所处经营阶段来分析其现金流入的取得途径是否恰当,由此判断董事会的这种信心的基础是否可靠。
6、重大会计差错均指向同一个方向
 在公司2002年年报中,公司披露了关于重大会计差错的信息。有关信息显示:公司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主要与2001年有关,且均朝着一个方向:多计收入,少计成本,少提减值准备,从而导致利润多计。
这就是说:在同一个会计年度,会计人员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的结果均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而且是导致利润的增加。
二、分析诀窍
(一)会计把固定资产视为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资产(土地没有使用年限,因而不用折旧)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估计及其方法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会进行说明。折旧的计算包括两部分:估计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选择进行折旧的方法。一般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加速法及单位产量法。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折旧费用与报税时所报金额可能不同,千万别混为一谈。
(二)销货成本和存货估价
企业利用永续盘存制度或定期盘存制度来计算销货成本。
(三)每年财务报表中所出现的收入及费用的数目都可能与报税时的收入与费用不同
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二: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根据公认会计原则,企业应该把本年度应付所得税和递延税金变动额区分开。
(四)不要忽视长期债务:借款和租赁是两种主要的长期负债
这就需要查阅附注。为了履行借款及租赁所产生的义务,可能要支付大量的金额。因此在评估未来现金流量时,必须把借款和租赁产生的现金纳入考虑范围。
三、会计案例选编
学会确认和分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理解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
四、参考文献: 现金流量表(上)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在于提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中有关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可以分为两类:(1)产生现金的项目,称为现金来源;(2)耗费现金的项目,称为现金运用。
某些重大的投资与筹资活动根本不涉及现金流量,如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股票。还有一些投资与筹资活动,尽管涉及现金,却不是全部投资或筹资活动的总额。
浙大《财务会计案例研究》第八章 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 课堂笔记
◆    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
掌握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方法,重点掌握会计案例选编的习题。
◆    知识点整理
一、教学案例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
(一)专业知识要点
按照我们一贯坚持的以“面子”(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日子”(现金流量表)和“底子”(资产负债表)的顺序进行分析的思路,我们首先可以得到对该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印象:
1.盈利能力较强,企业对利润的支付能力较强
从企业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本年情况来看,企业营业收入、毛利(率)、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净利润等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均比上年有显著提高。从企业本年现金股利分配规模远远高于上年的情况来看,企业对本年实现利润的支付能力较强。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撑了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运行
从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来看,本年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在维持了对上年现金股利的支付、弥补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扩张所需现金的不足以后,还为偿还债务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可以认为,正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撑了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运行。
3.企业资产结构反映了企业产品经营的特点
从资产结构来看,其主要构成是商业债权、存货、固定资产等经营性资产,而对外投资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低,说明该公司主要以产品经营为主。这种特点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中表现的也较为明显。
从财务杠杆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60%,长期融资能力仍有较大空间。因为大型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在75%以上。
(二)教学案例分析
1.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贡献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与关联方的交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采用代理方式采购物资、销售产品,公司向关联方销售的商品交易规模约占总规模的80%;第二,三期资产收购款和部分托管资产收购款;第三,与关联方之间的往来款。
在向关联方销售的商品交易规模占总规模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的确定就可能存在不一定能够反映市场价格情况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毛利率指标的可操作性就较强。
此外,在与关联方交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营业费用结构与规模、管理费用结构与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收支等都可能会与正常的市场交易条件下的情形有较大的不同。
在从关联方购买固定资产的条件下,一方面、上市公司从关联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格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不论购买固定资产的交易价格如何确定,关联方都可能向上市公司提供购入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
至于应付控股公司款是否包含利息因素,我们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购入固定资产价格的确定是否公允。
因此,我们不能看到在应付控股公司款中有一定的利息优惠因素就认定上市公司因为接受控股公司提供的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而获得了利息上的好处。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上市公司因为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而占用了其控股公司的资金。
2.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本案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会计估计变更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按照上市公司提供的信息,公司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了复核,发现部分固定资产(主要为中、小型信息产品或检测工具)因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频繁,原预计使用年限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变更前全年折旧费用为5.11亿元;变更后应计入本年度的折旧费用为11.46亿元。该项会计估计变更使得本年利润相比变更前减少人民币6.35亿元(即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全额减少了本年利润)。
现在的问题是,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在什么条件下会全额减少本年利润。
从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的过程来看,折旧额的费用归属取决于对有关固定资产的使用:如果固定资产的使用者是企业的管理部门或者业务部门,则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就将计人管理费用或者营业费用;如果固定资产的使用者是企业的生产部门,则有关固定资产折旧就将首先计入产品的制造费用,形成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待产品完工入库后,再定期将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完工产品分摊的生产成本即为产成品成本。在产成品售出后,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就转化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 而未销售的产成品则构成了存货的一部分,转化为资产。   这就是说,直接计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的折旧费用和已经售出的产品的分摊的折旧费用,将构成对本期利润的减少因素。
因此,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是否会全额减少本年利润,取决于本期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数量对比:只有在分摊到本期折旧的产品全部完工入库并全部在当期被售出的条件下,当期增加计提的折旧才会全额减少本年利润。
3.高水平毛利率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影响毛利率的因素来看,决定个别产品毛利率水平的因素无非是特定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决定企业整体毛利率水平的因素则是企业不同毛利率水平的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中的比重以及各个产品的毛利率水平。
在销售价格方面,影响销售价格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不能控制的市场价格的大的趋势走向,也有企业可以控制的营销策略。当然,不能忽视的影响价格因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产品的质量。
在产品生产成本方面,必须强调的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决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界限需要划分。具体如下:
(1) 划分应否计算成本的产品界限
大多数上市公司一般将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条件下,上市公司首先要做的选择就是确定哪些产品计算成本,哪些产品不计算成本。必须指出,上市公司生产的一切产品,都凝聚了一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但是,从上市公司管理角度出发,并不一定对每一产品全都计算成本。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在综合考虑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低、市场实现价值的规模、产品成本计算过程的成本效益关系等因素以后,往往决定仅对其生产的主要产品计算成本。
(2) 划分应当计入存货生产成本的费用和不应计入存货生产成本的费用的界限
制造业存货的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在工业企业中,除了发生上述三类生产费用外,还有许多耗费,如购建固定资产耗费或支出、购置无形资产支出、在销售、管理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支出等。这些非生产性支出不能与生产费用混淆。否则就会出现乱摊费用、乱挤成本的问题,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定价决策和生产决策。
(3) 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一般按月进行成本计算。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主要是指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在这种划分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与本月生产有关的各种耗费,必须计入本月生产费用。与此类划分有关的包括固定资产(生产用)折旧费在各个月份之间的分摊,生产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在各个月份之间的分摊等等。
(4)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企业往往生产多种产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多种产品共同消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或共同消耗某个费用要素。例如,对石油原油的冶炼,会同时生产出沥青、石蜡、柴油、煤油、汽油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共同消耗一种原材料、共同使用相当一部分生产设备。这样,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种产品中分摊对各产品的成本水平乃至上市公司的定价决策均有重大影响。
但是,应该看到,将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摊,是很难有一个“十分公平”的分摊依据的。按照一般的费用分摊理论,在费用分摊过程中所选定的分摊标准应与相应费用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但由于上述三种费用构成的复杂性,在实际中很难找到这种理想的费用分摊依据。因此,选择不同的费用分摊标准将使上市公司的各种产品出现不同的成本水平。
(5)划分各种产品的完工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在各个会计期末(月末),各种产品均会出现有的已完工入库,有的仍在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情况。因此,将属于各个产品的生产费用合理地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将最终决定各种产品各月的生产成本。与前面第(4)部分一样,企业同样很难找到一种“十分公平”的分摊标准对生产费用进行分配。选择不同的费用分配标准将使上市公司确定的产品生产成本出现差异。
在上述所有界限划分以后,企业单位生产成本的高低,还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在总生产成本(固定部分)一定的情况下,生产规模越大,则生产成本越低。
从我们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企业存货的生产成本,绝不是一个“唯一”的价值量。在上述五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处理差异,均会导致不同的成本水平。可见,我们应当树立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值的观念。
至于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过程,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成本会计的内容。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企业自制存货成本的确认与计量问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决定企业特定产品制造成本水平高低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有的是企业可以控制的,有的是企业所难以控制的。例如,在上述三项成本基本项目中,大多数直接材料的消耗由材料的消耗数量与材料的单位成本来决定。而材料的单位成本 (主要为外购成本)又取决于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市场上的整体价格水平(为企业所难以控制的因素)、企业的采购批量、企业选定的原材料价格水平、企业所选定的原材料的质量水平、企业所选定的运送原材料到达企业的运输方式等因素;材料的消耗量因素,则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对其职员的培训政策等因素。又如,直接人工费用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一系列因素:企业所在地区的总体劳动力报酬水平(为企业难以控制因素)、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对特定岗位人员的使用与管理水平、企业的工资政策等等。再如,制造费用的发生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一定时期的特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没有关系,如生产领域中的折旧。生产领域中的折旧费用的确认,只与企业是否利用特定固定资产生产有关,与生产多少无关,而在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因素中,又取决于特定时期的会计准则规定与企业选择的折旧政策。

相关话题/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