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南开)(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2


    ☆【拟态环境对后来的诸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如“电视人”、“容器人”、“议程 设置理论”、 “培养理论” “沉默的螺旋” 、 理论等等。要重点把握,特别是其定义和影响。】
    媒介外部的控制研究) 第八章 重点啊重点 (本章内容主要是媒介外部的控制研究 媒介外部的控制研究
    *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控制或制约作用的部分。主要是 传播制度 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经济(资本/广告)、受众(言论/购买)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极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背景 印刷技术的飞跃使得近代报刊诞生并迅速发展, 背景: 欧洲封建王朝和专制政府如临大敌, 背景 连续出台一系列法令来严密监督和控制报刊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出版控制制 度;最著名的法令便是英国的《星法院法令》。 *内容 内容:(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政府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 内容 权力和权威,不得批判政府和主流价值观,否则属于犯罪行为,将受法律的严厉制裁;(3) 实行出版物事先审查制。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背景 背景:形成于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与极权主义制度斗争的产物。一大批资 背景 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大力宣扬人权和民主思想,特别是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密尔的 《论自由》对这种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内容 内容:(1)任何人都有出版自由而不许经过政府特许;(2)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 内容 评政府官员;(3)新闻出版绝对自由,事先审查制不合理;(4)“真理”和“谬误”应得 到同等的传播机会。 ☆社会责任理论 (1947 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自由与负责的报刊》一书中提出) *背景 背景:(1)20 世纪后,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电子媒介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媒介 背景 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和利益集团手中, 这种趋势导致的结果便是大多数人失去了公开 发表言论的渠道;(2)同时媒介在利益驱使下大量制造低俗的内容,严重危害了社会道德 规范,产生了各种深刻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 *内容 内容:(1)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应对社会和公众负责;(2)媒体所报道的新闻应该真实、 内容 客观、公正;(3)媒体应该遵纪守法,不得传播有违法律道德的内容;(4)受众有权要求 媒体传播高品味的内容。 【该理论仅仅寄希望于媒介的自律,必然是收效甚微】
    ☆民主参与理论 *背景 背景: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得媒介垄断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般民众参与媒 背景 介的机会越来越少。该理论的出现正是一般民众要求参与媒介活动的强烈意识的结果。 *内容 内容:(1)任何人和弱小的社会群体都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2)媒介应该 内容 主动为受众而存在,不应该主要为媒介组织、政府、广告客户而存在;(3)社会各个群体 和阶层都有权拥有自己的媒体;(4)小规模、互动性和参与性强的媒体更合乎社会理想。 核心价值:多元化、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与平等性。 核心价值 ☆☆【要特别注意上述四个理论的背景,这是这四个理论变迁的依据,要从整体上予以 把握;一条比较简洁的线索是:严厉控制-传播者的权利-媒介集中-受众的权利。现在西 方占主导地位的理论还是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论 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论 自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论。】 *社会主义制度(党报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不是传播学重点,了解一下就行。
    媒介内部的控制研究)】 【第九章的内容(以下主要是关于媒介内部的控制研究 第九章的内容 媒介内部的控制研究 *大众传媒 特点 大众传媒的特点 大众传媒 特点:①地位稳固;②是一种专业的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 构;③是大众传播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优势 优势:①强大的信息收集、加工、生产 优势 和传播能力;②有相对公开可靠的信源,权威性较高;③悠久的新闻传播实践历史,使其形 成了一套为社会所认可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能更有力地吸引广大受众。 【总之,大众 传媒是传播特权的拥有者, 即使在新的信息时代, 大众传媒仍将是大众传播活动的主导者。 】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 “把关人 ”理论:①卢因最早提出,认为群体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把关人, 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②怀特将其引入新闻 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ing)”模式。但怀特的“把关” 模式只强调编辑的“把关”作用,而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一个整体过程。 “把关”的实质 实质:①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并非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媒体一定的 实质 立场、 方针和价值标准进行的有目的信息取舍和信息加工活动; ②新闻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 经营目标、政府意识形态、受众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这些因素相符的内容将优先得 到传播;③媒体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是媒体的立场和方针。
    第九章 重点 【媒介研究】
    *媒介 媒介的定义:(两种)一种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另一种是从事信息传播活动的社会组织。 媒介 ☆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加拿大传播学家;代表作有《机械的新娘》、《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媒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 介即讯息》、《地球村》等;他那三个著名的核心观点是:媒介即讯息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 媒介是人的延伸, 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与冷媒介。 1、媒介即讯息:①正因为媒介的存在才使人能够从事各种传播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所 媒介即讯息 以真正有意义的“讯息”是媒介本身的特性、它所开创的各种可能性及社会变革。②在麦氏 这里,媒介的概念相当广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传播工具等外,还包括各种交 通工具。麦氏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③麦氏以媒介为标准,认为人类社会形态经 历了——部落社会(口语媒介)-脱部落社会(印刷媒介)-地球村(电子媒介)。 2、媒介是人的延伸:着眼于媒介对人的感官的影响,认为媒介是人的感官能力的延伸。因 媒介是人的延伸 而他将媒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又概括为“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3、热媒介与冷媒介:麦氏对媒介的两种分类,热媒介给人提供丰富明晰的信息,使人的媒 热媒介与冷媒介 介参与程度较低;冷媒介则相反。 *积极意义:①麦氏理论将媒介技术与人的感官系统相结合,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 积极意义 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②麦氏“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 对于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 ③他关于 “地球村” 的预言也极具前瞻性。 *历史局限:①麦氏理论视媒介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过于偏激;②麦氏的理论中几乎完 历史局限 全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媒介成了人的主宰,过于偏激;③麦氏理论过于强调媒介对 于人类感官系统的影响,并由此延伸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于偏激。 ☆☆【注意: ☆☆【注意:这三个观点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①第一个观点提醒人们注意媒介本 媒介本 ②第二种观点解释了为什么媒介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以及媒介对人类 身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社会的巨大变革作用, 宏观层面上揭示了媒介本身如何对人施加影响; ③第三种观点暗示了 宏观层面 媒介特性对人的媒介参与度的影响,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上揭示了媒介本身对人施加影响的具体方式】 微观层面 】 *日本传播学界关于媒介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研究 1、“电视人”:①随着电视普及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刺激中成 “电视人” 长,较之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父辈一代显得非理性化,更重感觉;②由于接触电视 过多,减少了社会实践与交往的时间,他们大多养成了封闭、内向的性格,崇尚个人主义, 缺乏社会责任感。 2、“容器人”:①在电视环境中成长的这代人,其内心世界就像一个“罐状”容器,封闭、 “容器人” 孤独,难以与其他人进行深入的心灵交往;②但他们对于媒介却有较强的认同感和依赖性, 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呈现出为浮躁、 不稳定的心理状态, 是一种典型的“媒介依存症”。 “媒介依存症” 3、“充欲主义”:电视刺激了日本人的物欲,造成了日本人奢侈化的倾向,使得日本勤劳、 “充欲主义” 节俭的传统美德逐渐沦丧,日本人的奉献精神已转变为个人的享乐和“充欲”主义。 *新媒介特点 新媒介特点:①互动性增强;②多媒体(multi-media)化;③数字化;④信息传播全球化。 新媒介特点
    *电子乌托邦 电子乌托邦:①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把人类带入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国。这 电子乌托邦 种观点基于对互联网技术中强大的互动功能的期待, 将可能性视为必然趋势, 是一种技术主 义的理想论; ②另外麦氏理论也对这一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③它而忽视了其他复杂的社 会条件诸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关系等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力。
    第十章 重点
    *受众 受众(audience):一对多传播活动中的对象或受传者。 受众 大众传播时代里, 大众 (mass) 成了最主要的受众, 也是传播学受众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大众社会理论认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分水岭。由于工业革命、资 产阶级革命和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 使得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统一的价值观遭到破坏, 社 会成员失去了价值参照体系,大众 大众变成了分散的、同质的、“孤立无援”的原子式存在。大 大众 大 众是一种未组织化的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规模巨大、分散性与异质性、流动性、无组织 性、匿名性、同质性。 【大众社会理论是一种典型的精英与大众鲜明分野与对立 精英与大众鲜明分野与对立的二元式理论】 精英与大众鲜明分野与对立 *大众社会理论发展历程 大众社会理论发展历程:①早期贵族主义观点 早期贵族主义观点(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极力贬低大众); 大众社会理论发展历程 早期贵族主义观点 ②法西斯极权主义批判 法西斯极权主义批判 法西斯极权主义批 (深刻分析和批判了对功能合理性的追求导致大众越来越受到压抑而 被少数权力精英所利用,成了走向法西斯极权的手段和工具); 【颇有些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的意味】 ③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论 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论(主要通过对大众的同质性、冷漠性、非批判性等特点来剖析战后 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论 美国社会的种种病理现象)。 如前所述,大众社会理论十分庞杂,并非严密的理论体系,它将社会精英与大众对立看待, 实质是一种精英史观 精英史观。不过该理论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社会。 精英史观 *作为大众的受众观 作为大众的受众观:(核心观点)在大众社会论中,受众无疑就是大众本身,因而受众在 作为大众的受众观 本质是被动 被动的。 被动 *【附】(关于“拷贝支配”理论的理解):这是日本传播学者清水几太郎 “拷贝支配” 清水几太郎结合大众社会理 清水几太郎 论并从社会传播结构的变化以及大众传播的性质来说明被动的受众观。 在他看来, 现代社会 是个“拷贝支配”社会,说白了就是媒介的发达使世界缩小的同时也将人们与世界分开了, 受众通过媒介接触到的不再是现实的世界(即他所说的“实物”),而是媒介制造出的“虚 拟现实”,大众传媒的发达让人无法躲避大量的“虚拟现实”(即他所说的“拷贝”)。大 众传媒在经济利益 (即他所说的 “利润原理” 和政治压力 ) (即他所说的 “政治/宣传原理” ) 的双重驱动下, 大量低俗化的 “拷贝” 和价值观得到传播, 使大众沉溺其中并散失了批判力。
    *其他受众观 其他受众观:①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的制约使得受众不那么被 其他受众观 动了,注意与拉氏的传播流研究相联系 注意与拉氏的传播流研究相联系)。 注意与拉氏的传播流研究相联系 ②作为 “市场”的受众(受众即市场, 把受众看成消费者, 此观点容易忽视媒体的社会效益, 忽视受众的立场;注意与 158 页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和制约因素相相联系 注意与 页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和制约因素相相联系)。 ③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受众有传播权、 知晓权、 媒介接近权; 注意与民主参与理论相联系) 注意与民主参与理论相联系 。 *传播权 传播权(the right to communicate):起源于十七八世纪的“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传播权 学说,到现代已发展成普遍的人权和民主原则,是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指社会 成员拥有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向他人和社会传播自己的言论、观点、思想、著作等的权利。 *知晓权 知晓权(the right to know):起源于十七八世纪的“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学说,到 知晓权 现代已发展成普遍的人权和民主原则, 是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 广义上指社会成员 拥有获得其所处环境的各种必要信息的权利; 狭义上指公民对国家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 有的知情权,是一项政治权利。 *媒介接近权 媒介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the media):出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在 媒介接近权 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影响。它指一般社会成员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发表观点、言论、主张以 及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利,大众传媒有向受众开放的责任和义务。 【①这个权 利概念的提出反映了资本主义媒介制度下私人垄断媒介与社会成员言论自由之间的巨大矛 盾。②这个权利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部分实现,如“反论权”、 “意见广告”、 “开放频道” 的出现。】
    第十一章 重点
    *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双重含义) 传播效果 1、(1)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较为心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微 微 观)(2)传播活动特别是大众传播活动对其受众以及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不管 这些影响有意还是无意,直接还是间接,明显还是潜在。(宏观 宏观) 宏观 2、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认知层面)、价值形成与维护 价值形成与维护(态度层面)、行 环境认知 价值形成与维护 行 为示范(行为层面)。 为示范 *戈尔丁 戈尔丁(英)提出的传播效果类型图: 戈尔丁 预期的(意图) 个人反应 媒介集中宣传 推广与普及
    报道活动 (时间)短期的 个人的自发反应
    知识与传播 长期的 社会化 社会控制
    集合的自发反应 非预期的
    媒介与社会变革
    【该图能帮助我们把握各种传播效果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如可以分别从传播者、讯息载体、 传播者、讯息载体、 传播者 讯息内容、媒介渠道、传播技巧和传播对象 讯息内容、媒介渠道、传播技巧和传播对象等方面研究具体(微观领域)的传播效果。】 *麦奎尔 麦奎尔(英)总结了三种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 (1) “常识”理论,传媒为公众提供常识。 麦奎尔 (直观、零散) (2)“现场理论”(传媒工作者角度) (3)社会科学理论,大 众传媒应该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又应该受到一定的社会制衡以防止其负面效果。
    【传播效果(微观)研究史】 传播效果(微观)研究史】 *20 世纪头三十年——子弹论(皮下注射论) 子弹论( 子弹论 皮下注射论) 理论背景是:大众传媒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精英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以达到各种宣传目的;一 战后的宣传研究过分夸大了大众传媒的力量。 核心观点:大众传媒影响力强大,其所传达的信息可直接引起受众的迅速反应;大众传媒可 以直接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是人们的行动。 子弹论与当时流行的本能心理学 (刺激――反应) 以及大众社会论 (大众成了无助的 “原子” ) 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批判的它的唯意志论观点。
    *40 年代到 60 年代——传播流研究、“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 传播流研究、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使用与满足” 传播流研究 1、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限效果理论,研究方法主要为社会调查法) 传播流(communication flow),指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环节到达受众的过程。 ☆《人民的选择》(“伊里调查”)1944 人民的选择》(“伊里调查” 》( 拉扎斯菲尔德主持,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假说如:“既有政治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 假说、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两级传播(two 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等。 意见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从而对他人施加影响 意见领袖 的人物。其特点(一般情况下):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且相互间较为熟悉;广泛分布
    于社会各阶层和各群体之中;社交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获取信息能力强,在其群体中 有较强的影响力;“单一型”与“综合型”。 两级传播: 【答题时应该适当写上一些意见领袖的内容】 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意见领袖――普通受众 大众传播的五种效果: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个人影响》卡兹.1955 个人影响》卡兹.1955 对 《人民的选择》 的延伸研究, 四种制约大众传播效果的 “中介因素” 选择性接触机制 : (包 括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三个层次);媒介特性的制约;讯息内容如语言、方法、技巧等等 的制约;受众本身(他们的立场、倾向和对意见领袖的态度等) 《创新与普及》罗杰斯.1962 创新与普及》罗杰斯.1962 提出了大众传播过程中除了信息流的存在外,还有“影响流”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将前面的 “两级传播”理论发展为“多级传播”理论。 【三部曲突出了制约大众传播影响力的各种因素,被成为“无力的大众传播观”】 克拉帕的 有限效果论” 克拉帕的“有限效果论” 《大众传播效果》 (1960)总结了传播流研究的五项一般定理: 大众传播只是产生效果中的众 多中介因素之一;大众传播最主要功能是强化受众态度,而非改变;大众传播只有在其他中 介因素不起制约作用或者起促进作用时才能改变受众态度; 某些心理因素制约传播效果的产 生;媒介本身、舆论环境等因素也能制约传播效果的产生。 2、“说服性传播”的研究(耶鲁研究 耶鲁研究)(研究方法主要为实验心理法) 耶鲁研究 二战期间由霍夫兰主持的对美国军队的士兵进行的 (微观) 传播效果研究, 目的是教育士兵, 提高士兵的作战士气。 (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信源的可信度:两个要素即传播者的信誉(诚信、公正、客观)与传播者的专业权威性。霍 信源的可信度 夫兰等人认为信源可信度越高,说服效果越大,反之则越小。 “休眠效果”:可信度低的信源最初发出的信息可能不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处于“睡眠”状 休眠效果” 态,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信性低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除,说服力也逐渐增强。 【这说明就长期的效果来说,讯息的内容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一面提示”:说服过程中,对说服对象仅采用有利于己方的观点或材料的做法。 一面提示” “两面提示”:说服过程中,对说服对象既采用有利于己方的观点或者材料,又采用不利于 两面提示” 己方的观点或材料的做法。
    【前者适用于原来赞同者或文化水平较低者;后者适用于原来反对者或文化水平较高者。】 “免疫效果”(拉姆斯丁与贾尼斯):接受过“两面提示”的说服对象在遇到对立观点的说 免疫效果” 服时表现出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有助于增强人们已有的信念。 “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前者在材料中直接表明传者意图,后者的观点表 明示结论” 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达更为隐晦。 前者适于论题复杂或者文化水平较低者, 后者适于论题简单或文化水平较高者。 “诉诸理性”和“诉诸感情”(精神分析学家哈特曼等人) 诉诸理性” 诉诸感情” “警钟效果”(50 年代初,贾尼斯等人):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刺激起人们的危机意识 警钟效果” 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的说服方法。此法通常有双重功效: 刺激人们心理, 引起人们对传播内容的注意和接触; 造成人们的紧迫感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 措施,不过把握不好分寸也可能对说服对象产生反作用。 (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意见领袖、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见前文) 自信心假说(贾尼斯):从自信心角度对个性倾向与一般可说服性间的关系的理论解释。通 自信心假说 过一项实验得出结论: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3、☆“使用与满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第十章的内容)(起于 ☆ 使用与满足”研究 40 年代的受众研究) 定义: 因而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抱着特定目的去 定义 该研究把受众看成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接触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过程。 三个研究部分: (美) 的广播媒介 “使用与满足” 研究; ②1945.贝雷尔森 (美) 三个研究部分 ①1944.赫卓格 的报纸媒介“使用与满足”研究;③1969.麦奎尔(英)等人的电视媒介“使用与满足”研 究。 后者较之 40 年代的研究更为系统、科学,有一套严密的调研程序,不过并无多少 直到 1974 年卡兹总结出关于该类研究的基本模式 “社会因素-媒介期待 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 理论突破。
    -媒介接触-需求满足”。1977 年竹内郁郎对该模式予以扩充。 意义:①开创了受众角度下的大众传播研究之先河;②肯定了受众对传播媒介的“选择能动 意义 性”,有利于纠正大众社会论中“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③肯定了受众对媒介的反作用, 这就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④指出了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具有种种基本效用,有利于纠 正传播流研究中关于大众传媒无力的“有限效果论”。 局限:①过分拘泥于受众的心理因素研究,忽视了其背后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作用; 局限 ②脱离了传媒内容的生产与提供过程, 单纯考察受众接触媒介的行为难以反应出媒介与受众 的复杂关系,特别是他们间的矛盾;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霍尔与莫利等人的理论与实践可 谓对此类研究的纠正】 ③过窄的研究范围未能全面反映出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以及有 着传播权利和传播需求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重点【传播效果的宏观研究】 第十二章 重点【传播效果的宏观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议程设置功能 功能”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美)麦库姆斯和肖.《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1972)
    *(213 页的最下面)议程设置功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解释:活动范围和视野有限的普 通大众对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 主要来自于大众传媒, 因此大众传媒不仅是 重要的信息源,更是重要的影响源。 *一个定义 定义: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活动赋予各种 定义 “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从而影响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三个特点 (1)该理论着眼于传播效果的认知层面,因而反映了大众传媒对于人们日常生 特点: 特点 活中的态度和行为的潜在影响。 (2)该理论关注的不是某家媒体某次报道活动的短期效 果,而是整个大众传媒长期的报道对大众产生的影响及其社会效果。 (3)该理论再次肯 定了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即认为大众传媒塑造了一种“虚拟环境”,通过这种虚拟 环境产生其强大的社会效果。 *三个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作用机制(3 个)、议题(诸如对公共议题的影响)、媒体分析(报纸、 理论研究 杂志、电视台等等)。 *两个意义 意义:(1)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影响力,是对有限效果理论的修正。 (2)揭 意义 示了“议程设置”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与操控,从而突破了 传统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为我们深入研究媒介控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两个不足 (1)该理论反映了社会热点议题的形成方面,却没有反映这些社会热点议题的 不足: 不足 具体内容。 (2)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反映出的强大的传媒影响力不能过于绝对化。

相关话题/郭庆光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题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 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郭庆光版传播学概念一百题
    传播学概念一百题 1、传播 传播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播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即把一个或少数人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 人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化条件下进行的,传播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又是 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复习笔记精华版
    Ⅰ.《传播学教程》笔记 第13章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9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1272.html封面内容简介视频讲解教师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5281.html封面内容简介视频讲解教师简介目录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2.1 复习笔记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0小时高清视频】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4498.html封面内容简介视频讲解教师简介目录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视频讲解] 1.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 1.2 重难点解读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视频讲解] 2.1 知识框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48150.html说明:本圣才课程免费下载,共包括3种3D电子书。使用圣才课程密码激活后,圣才课程里的所有视频、3D电子书(题库)及资料均可使用。【网授课程】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网授精讲班第1章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04
  •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解读15章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Made by ljxljx 俺认为的核心知识点(括号内数字为word页码):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1) 社会传播的特点(1-2) 精神交往理论(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 信息社会(2) 符号/意义(3) 象征性互动理论(3) 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3) 人内传播(3-4) 5W模式(4) 传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16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完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P3、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11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详细版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美库利 社会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1-11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二版)重点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重要名词解释 C1.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传播 信息 社会信息 系统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障碍 传播隔阂 精神交往 C2 信息社会 媒介即讯息 C3 能指 所指 符号 信号 象征符 符号化 意义 明示性意义 暗示性意义 外延意义 内涵意义 指示性意义 区别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24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彩色版笔记
    本资料来源于聚英厦大考研网(www.xmukaoyan.com)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 三、播的定义和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答案1-11章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课后答案1-11章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