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二、政治思想的类型

1.依政治思想演进的发展历史划分,可划分为古代政治思想、近代政治思想和现代政治思想。

2.依照政治思想本身的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划分,可划分为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

政治哲学是指对政治现实进行价值性的判断、评价和说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力图阐明政治的价值、政治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概念与逻辑,其方法主要是哲学思辨式的。政治哲学具有科学的,规范的,工具性的和分析性的特点。政治哲学的主题包括:人的本质分析层面;政治理想分析层面;政治手段分析层面。

治科学是指运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方法对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进行的经验研究,他注重对于实际政治状况的客观描述和阐释。他的内容包括对政治生活的事实性判断和描述,对某种政治现象的因果性分析,对政治概念和命题与政治事实之间的逻辑联系的分析。政治科学符合客观性,精确性,系统性,普遍性,可验证性的特点。

3.依据政治思想所反映的所维护的利益要求划分,可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无产资阶级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作用

一、政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思想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和政治意识,从本质上说,来源于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是客观的政治环境与主观意识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说社会政治生活的变化决定了政治思想的变化。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社会。

中国和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发展历史表明;

1.政治思想发展变化原因多种多样,但是,社会群体政治利益的发展及利益关系中的矛盾运动是根本原因。

2.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辩证过程。

3.在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那些思想深刻,勇于创新的政治思想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政治思想的作用

政治思想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1.反映特定的政治利益,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政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政治利益的产生和发展,政治思想正是这种利益要求发生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反映。同时政治思想不但反映特定的政治利益,而且以其精致的形式,论证了其从属的利益主体的政治合理性和正当性,因此,它又服务于这一利益主体。

2.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政治思想以特定政治力量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它维护着统治阶级的统治,论证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控制被统治阶级的思想和心灵,从而维护着既有政治秩序。而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往往是对现有政治统治秩序的否定性论证。

3.政治思想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思想为人们提供政治认识的必要知识和政治分析的方法

4.政治思想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思想是一种自觉地理性的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各种政治意识形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统领的作用。

 

 

 

 

 

 

 

 

 

 

 

 

 

 

 

 

第三章  政 治 社 会 化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一、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包括:其一,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二,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其三,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其四,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这些定义描述了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不同侧面,强调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但这些定义也存在着缺陷:其一,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背景;其二,他们没有指明政治社会化得以进行的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其三,他们把人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看作消极接受的过程,而忽视了人们在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表现在:

第一,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中,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第二,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通过自身的政治实践而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政治知识,也可能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间接的政治经验和知识;

第三,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他与其他类型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政治性。

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

从政治社会化的动因来看,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的。

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来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是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

从政治社会化的后果来看,通过这一过程,社会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并且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明确自己的社会政治角色,从而从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成为社会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和政治活动的实践者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与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本身是人们政治认识发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多种过程的统一。

从认识论角度看,他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以及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到再认识,周而复始。

从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从而形成和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长期过程。

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来看,政治社会化就是现有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价值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政治共同体的每个成员,使之进入有关政治生活的社会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特定模式中去的过程。

从人类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文化传习和变迁的过程。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就特定的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而言,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个人的主观政治认识和社会的客观政治文化和政治现实。政治社会化就是这两个方面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人在社会的政治文化面前并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个人可以有选择的接受政治文化,甚至可以影响和改变政治文化。第二,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政治社会化若干发展阶段的衔接来看,政治社会化某种发展阶段会与其他阶段发生相互作用。

5.政治社会化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的意义,而只具有手段意义。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

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政治文化是通过特定的媒介传递的,因此政治社会化也是通过这些媒介完成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都有可能为公民提供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文化,成为影响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媒介。

1.家庭。这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2.学校。在确定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3.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递作用。特别是对于人们的政治心理具有直观的反复刺激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4.大众传播工具。他不仅是提供信息的工具,而且是改变基本政治文化模式的工具。谁掌握了大众传播工具,谁就拥有了政治文化传播的主导权。

5.社会政治组织。这些组织即是社会构成的要素,也是社会化的手段,通过这些组织,人们可以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并在其中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在社会政治生活的所有组织中,政党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途径

6.政治实践。他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比起其他媒介来,它更具有根本的意义。另一方面,政治实践又是检验和修正人们所获得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唯一标准。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1.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正是在不同的利益要求驱使下,人们才进入政治社会化过程。因此没有利益因素的作用,政治社会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一切社会成员都是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选择和接受不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利益还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2.政治权力因素

政治权力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第一,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着政治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第二,政治权力本身所推行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于人们获得政治知识和价值,进入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

3.政治权利因素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政治资格的法定内容、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会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另一方面,政治权利赋予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和实践的可能空间,也对于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给政治社会化提供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反之,社会经济的落后则会给政治社会化带来客观上的困难和障碍。其次,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也具有深刻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实现自己利益的不同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形成利益关系的不同方式。

5.社会文化因素。

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文化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表现在:其一,任何社会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无疑会影响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其二,任何社会文化都有其发展的当前内容,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程度;其三,在政治共同体成员之间,社会文化水平分布是不平衡的

6.政治事件。

政治事件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政治事件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政治事件也会加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事件还会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7.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多种媒介得以进行的,这些媒介的作用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也有重要的影响。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一、政治社会化的类型

1.按照不同社会政治形态来划分,可划分原始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奴隶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封建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会化。

2.按政治社会化的年龄阶段来划分,可分为儿童时期的、青年时期的和成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

3.按照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划分,可分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和间接的政治社会化。

一、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形式包括:政治模仿,政治教育,政治训练,政治实践。

政治模仿是社会成员接受他人的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模仿他人的政治行为方式和政治态度。

政治教育是人们直接获得政治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它具有广泛的作用范围,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政治知识和价值规范一般都是通过政治教育获得的,它可以通过反复作用而有效的灌输特定政治价值和信念。

政治训练是人们为了承担有特殊政治要求的政治职位或政治任务,必须掌握该职位所要求的价值标准规范、规则和技能,为此,人们必须经过特定政治专业训练。

政治实践是人们直接参加政治生活,从事政治实践,是直接政治社会化的最有效方式。

二、间接的政治社会化形式包括:人际转移,价值转移,规则转移。

人际转移是指人们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些人的看法、情感、态度转移到政治人物身上。

价值转移是人们把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的社会价值、期望等转用于政治生活的过程。

规则转移是人们把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教训、规则、规范等移用于政治生活,就形成了间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规则转移。

二、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政治成长和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成长和发展有两个方面构成:一种是政治人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二是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由此可见,政治社会化是帮助社会成员进入、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桥梁。

2.维护、改造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政治社会化灌输、传递的首先是既有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政治规则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正是通过这种灌输、传递,政治社会化使既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政治社会化维持和延续既有政治文化主要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同代人之间的人际传递也是维持既有政治文化的方式。同时政治社会化过程又是通过一定的政治实践来完成的。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造成人们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或不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实现的。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维系作用。反之,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摧毁作用。

 

 

 

 

 

 

 

 

 

 

 

 

 

 

 

 

第六篇  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本质上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政治发展实质是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发展。

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诸方面的变革和调整。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特定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体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的运动,政治发展的主导者是代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

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政治发展采取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即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方式,其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革和移易。政治变革则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其特征是社会政治的演进和完善。政治民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

第一章  政治革命

第一节  政治革命的含义

一、革命与政治革命

A.人们对社会意义上的革命下过种种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

1.革命是旨在建立正义和正当的社会秩序的道德行为。这种从道德和价值观念意义上对革命的解释,显然带有历史唯心主义的色彩

2.革命是争权夺利的活动,社会范围内的革命本质上就是争夺中央最高权力的社会政治活动。这种定义只看到了革命尤其是政治革命的表象,而没有指出革命的社会意义和本质内容

3.革命是个人心理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冲突。革命是由于大众迷失方向和心理上失去理性而引起的社会行为。这种观点涉及了革命的社会心理层面,但是却并没有科学的指明革命的社会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同时把革命归结为非理性行为,体现了政治上的保守主义立场

4.革命是社会结构缺陷和国家应付压力的能力缺陷的表现。这种观点只是揭示了革命产生的一个条件,但却没有说明革命的真正的本质性含义以及革命爆发的真正原因

B.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方法,对革命的含义作了深刻阐述,其基本观点是:

1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从根本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2.革命的社会体现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3.革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其结果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从而极大的解放社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阐述的革命,是社会意义和社会变迁意义上的革命。

C.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含义的阐述,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分析政治革命的含义,可知:

1.政治革命发端于社会利益关系的矛盾对抗性。当不同的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形成对抗时,即为政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2.政治革命发生于社会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重大变化。在社会利益矛盾激化和对抗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利益主体转化而来的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对立状态,而当这些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时,政治革命即告发生。当然不是任何革命形势都会产生革命,只有在上述客观变化再加上主观变化的形势下才会产生革命,即必须再加上革命阶级能够发动足以摧毁旧政府的强大的革命群众行动。

3.政治革命的核心问题和政治特征是政治权力的变易。而与政治权力变易相对应,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法律政策及政治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迅速的全面性变革。

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政治革命的特征

1.政治革命是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政治革命发生的社会原因是利益的冲突和对立。政治革命表明社会利益关系不可能维持,革命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呈现水火不容的激烈对抗状态,从而促使政治革命发生。


相关话题/政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