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4(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3.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是指政治改革的目标必须与作为过程的政治改革相吻合。具体来说,首先,政治改革的目标必须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考虑,确定其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并由此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其次,在改革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状况,不断修改和调整其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二、政治改革的方式

政治改革是较为平缓、较具建设性意义的政治发展形式,它往往要两面作战,既反对保守者有反对激进者。政治改革的这一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政治改革的方式与政治革命的方式具有根本不同的特点。

首先,从根本上说,政治改革采用自上而下的渐进的而不是突飞猛进的变化。

其次,政治改革一般采取缓和矛盾的方式,而政治革命往往采取促进矛盾发展的方式。

最后,政治改革一般采用以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为开端,然后逐步向政治体系变革转化的方式。

推行改革计划、实现改革目标的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

1.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加以推开的方式,又称为“闪击式方式”。

2.多项分进式改革方式。在确定最终和总体目标后,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分期分批加以实施的方式,又被称为“费边渐进方式”。

成功的改革者通常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为了实现其目标,他们往往把改革的内容一个个分解,将改革的进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和时期,一旦时机成熟,便尽可能迅速的解决问题。

 

 

 

 

 

 

 

 

 

 

 

 

 

 

 

 

 

 

 

 

 

第三节  政治改革的条件和作用

一、政治改革的条件

政治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他得以顺利地展开并最终取得成功,需具备主客观两方面条件。

1.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从宏观角度分析,政治改革的客观条件由经济条件,政治文化条件和社会条件三大要素构成。

第一,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是政治改革的首要条件。首先,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提供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政治资源的根本性要素,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政治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其次,经济改革不仅是政治改革的先导和基础,而且也是政治改革的得以巩固的保障。最后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第二,政治文化条件。

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条件,即必须形成一种革新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社会成员在对政治改革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方面能够形成普遍的共识。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然而,传统的政治文化往往成为革新文化形成的障碍,这种障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政治心理障碍和政治思想障碍。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往往是在克服传统政治文化障碍、改造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三,社会条件。

政治改革的社会条件就是指改革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的稳定既是政治改革的条件,也是政治改革的结果。

2.政治改革的主观条件。政治改革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他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下列主观条件。

第一,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改革取向和改革意识的力行者。

改革首先要有改革的领导者和倡导者。政治改革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也需要有大批的改革理论家和实践者。这些改革者需要一定的素质。

第二,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政治改革涉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事务纷繁复杂,需要各个部门、各种措施的相互配合。所以,政治改革推行之前,改革者必须要有周密的设计和计划。

第三,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政治改革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就绪后,需要选择和把握适当的时机来推开改革。所谓选择和把握适当的时机,就是指在主客观条件具备之时,要不失时机地推行改革;在主客观条件还未成熟时,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改革的有利时机。

第四,政治改革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政治改革需要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改革者必须把政治改革和本阶级广大成员以及广大人民大众的利益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从切身的利益出发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力量。

二、政治改革的作用

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一样,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特别是社会利益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政治改革是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改革成为了无产阶级用以调整政治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利益要求并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手段。

其次,政治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政治改革重要的作用在于适应社会利益和利益矛盾的要求,完善或改进社会政治,从而保持现有政治秩序,保障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

第三,政治改革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通过政治改革建立起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第三章  政 治 民 主

第一节  政治民主的含义

一、政治民主的定义

“民主”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于中西文化中,并且都与社会政治生活相联系。不过古代中西方文化中各自的“民主”概念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

在人类政治学说史上,诸多政治思想家分别对民主的涵义作出过各种不同的论述和界定。

1.民主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统治。此民主观以虚构的社会契约为前提,因而显然具有唯心主义性质。同时,他所说的人民缺乏社会历史内容,因而也是含糊不清。

2.民主是人民投票决定权力的归属。民主的现实含义应该是人民有权通过投票决定由谁来充当政治精英。但是精英民主理论是西方民主理论的倒退。

3.民主是多种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多元民主观用利益团体代替阶级,实际上掩盖了民主的阶级内容和阶级性质。同时他把民主决策看作各利益团体的相互作用,也忽视了政治权力的特殊决策地位和作用

4.民主就是人民参与政治决策。民主参与观以参与或参与影响决策作为民主的标志,实际上忽视了民主政治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因而,他所定义的民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的内涵的论述:

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特定的上层建筑,它是以特定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又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

在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上,社会生产关系集中表现为阶级和阶级利益,因此,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民主也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政治意义上,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形式。

4.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

民主是一种特定的国家形式和形态,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形式之处在于它承认公民在政治上拥有平等的权利,并从制度上规定这种平等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

民主就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二、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

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作为其前提。

政治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形式,是一种政治管理形式。政治管理要以社会政治统治为前提,民主也必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定和存在作为自己确定和存在的基本前提。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则是以阶级的政治统治作为自己确定和存在的前提。

政治统治对于政治民主的前提意义,决定了政治民主的社会性质、基本构成和政治作用。

就其社会性质来说,在不同的政治统治下,政治民主有不同的性质

就其基本构成来说,民主是政治权力性质和形式的统一,它既包含着政治权力的统治性,又包含着政治权力的社会管理性

就其政治作用来说,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形式,是服务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

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以来,同一性质的政治权力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形式和政治规则,这种现象主要是由相同性质的社会采用不同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引起的。

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特定的政治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关系从两个层次上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

第一,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所有关系、分配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利益关系,决定着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

第二,产品的价值实现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成员利益实现方式决定着社会政治权力的构成、运行方式和规则,比如自然经济是专制政体的基础,而市场经济则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原则

作为一种国家形式的政治民主之所以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根本原因在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则和规范在政治权力的组织运行方式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方式中的运用。

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作为核心原则。

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就是说,它不以别人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而是具有自己作为公民应有的独立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要求,同时,它可以在政治生活中自由地行使和实现自己的公民权利,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精神和行为自由的决定自己的事务。

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

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

民主政治是以政治成员在社会公共事务上的意志一致为基础的。

民主政治一般视多数同意为全体政治成员的共同利益所在,多数决定

多数决定的规则还意味着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

间接民主又称为代议民主,是由人民选举出特定的公职人员实现社会政治管理的方式。代议民主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人民的利益要求通过代议制政府得到实现,而防止公职人员背离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直接民主即由社会全体政治成员直接管理或决定社会公共事务,包括全民表决、全民讨论、群众自治等

6.政治民主以法制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这种保障主要体现为几个方面:

第一,法治承认民主政治的原则、规范、使之法律化、制度化,从而使民主具有最高权威性。

第二,法治规定了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公民明确自己实际享有的权利。

第三,法治规定了实现民主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从而为社会政治成员提供了按照民主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

第四,法治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措施。

民主政治中的法治又必须以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内容,其具体体现为:

第一,法律必须以维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个别权势者的利益为取向

第二,法律原则和具体规定必须由全体人民通过一定程序来制定和确认,而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第四,法律裁决只能由民主程序产生的司法机关作出

 

 

 

 

第二节  政治民主的类型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民主

1.原始社会民主。

民主最初是随着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的民主制是原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形式,原始社会成员在公共事务中的平等权利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原始社会的民主制形成的只是民主的简单规则与机构。

2.奴隶社会的民主。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展为国家形态的民主,其典型代表是古希腊的雅典共和国。奴隶社会民主的基本特征:

第一,民主具有奴隶主阶级性

第二,民主制的实行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

第三,民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

第四,民主已经具有法制特征

3.封建社会的民主。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主体是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专制政治。仅在西欧某些城市共和国内实行了民主制度。

这种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他是由封建社会中某些工商业发达的城市经济中的市场经济关系造成的

第二,他是由豪门贵族、行会主和银行家这些封建统治阶级中的特殊阶层控制和支配的民主制

第三,他存在于封建社会中的某些局部、特殊地区,因此,并不代表封建社会政治的本质,同时,他的民主制在总体上还受着封建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二、资本主义民主

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基本内容包括民主原则、民主制度和民主权利规定。资本主义的民主原则以抽象人性论、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为核心内容,资本主义民主制和民主权利规定是其民主原则的具体体现

资本主义民主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位、经济基础、阶级内容和社会政治作:

就其历史地位来看,资本主义民主对于封建专制政治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民主以议会制代替了封建君主制;以公民政治上的平等权利代替了等级制;以公民的自由权利代替了封建人身依附;以分权制代替了集权制;以法治代替了人治。

就其经济基础来说,资本主义民主是以私有制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金钱政治。同时,资产阶级把市场交换法则应用于政治生活,形成了政治权利和政治过程表面上的平等。

就其阶级本质来说,资本主义民主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它只能保证资产阶级政治权利乃至社会权利的实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虽然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可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实现。

三、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形态,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真实、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政治关系决定和保证的,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真实的完全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这其中,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和目的所在;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方式和途径。

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断完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在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

 

 

 

 

 

 

 

 

 

第三节  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和社会政治作用

一、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

    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利益关系和政治统治是政治民主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决定着政治民主的性质

1.政治民主的基础性建设。它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性建设,包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性建设,要求社会保持稳定和相对均衡

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性建设,要求培养具有民主价值内涵的公民文化

2.政治民主的制度性建设。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本身的建设和法律制度的建设。

制度建设是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途径。

政治民主的制度确立,是民主的制度性建设的首要任务

政治民主的制度性建设和完善包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就政治制度建设和完善来说,政治权力主体在确立了政治民主的根本制度之后,需要完善和改进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其完善和改进的原则,是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反映其利益要求,实现其政治权利,并且提高国家机关工作效率,加强社会和政治监督

就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说,应该明确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大法,一切组织和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依法治国。

3.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提高公民政治能力,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

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民主意识在民主政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此而言,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是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途径。

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主要可以从四方面入手:第一,提高社会教育水平;第二,对公民进行民主政治与法治的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教育;第三,对公民进行特定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传授和训练;第四,使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具有实现其自身利益的有效性。

二、政治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

对于原始社会来说,原始民主是其社会管理的必然形式。奴隶社会的民主则是工商奴隶主实现其利益要求的必然形式。封建社会的民主是为少数封建工商贵族和银行主的利益服务的。

1.资本主义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对资产阶级来说,资本主义民主本质就是为其利益服务的,它是调节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阶层和集团之间利益矛盾的最好政治形式,它也是缓和和掩盖阶级矛盾的有利政治形式。

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资本主义民主是一种无法实现其根本利益要求的骗局,但在客观上它也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斗争提供了条件。

2.社会主义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

(1)社会主义民主可以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社会主义民主确定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地位,极大的巩固和强化无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阶级基础,从而保持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性质和统治力量。

(2)社会主义民主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协调人民共同利益要求和利益矛盾,从而既体现人民政治的本质,又实现人民内部的团结和社会的政治稳定发展。

(3)社会主义民主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民主促使人民参加政治决策,协调各方关系,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消除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隐患方面有巨大的作用。

(4)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提高政治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关话题/政治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