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必须重视它作为人类精神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交往理论为传播学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既不能忽视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基础作用,也不能无视作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特殊规律。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
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
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
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的概念P35
一、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信息社会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P38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P39;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GII)P39;我国信息化建设P39-40;对人类发展史的概要认识P40
一.动物传播
信号:传播并非人类特有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就有以下几种:
1.气味。(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一般草食和肉食动物)
2.发光。(萤火虫求偶)
3.超声波。(蝙蝠)
4.动作。(灰雁动作信号,蜜蜂的“8字舞”)
5.声音。(鸟语)
局限性: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不能同日而语的,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第二,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 受过训练的黑猩猩也无法表达抽象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
二.人类语言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劳动:从传播学角度讲,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劳动中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人类语言的特性概括如下:(一力三性)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够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表述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述在遥远空间发生的事情。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无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以有限的几十种元音和辅音,配之以声调变化,能够组合成数十万以上的语音单词。这说明,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声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动物只能靠有限的声音和特定的化学或物理信号进行传播。而人类可以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他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人类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还创造出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以手语、计算机语言为代表的各种人工语言。语言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
综上所述,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人类语言活动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能动改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不断创造和发展着自身,不断开创着崭新的语义世界。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语言的起源:“汪汪”理论,“感叹”理论,“唱歌”理论,“吆——嗨——嗬”理论。
劳动的发展使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
人类语言的特性:
1.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
2.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3.具有发音的经济性。
4.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新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它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不仅创造了自己的生活语言,而且创造了科学语言、艺术语言以及手语、计算机语言等人工语言。
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人类以语言为核心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也是一个体内信息功能体外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人类能够将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作为经验、知识、文化,利用以文字为主体的各种体外化媒介加以记录、保存和积累起来,并通过教育和学习传授给后代。而不像动物那样主要靠遗传。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传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人类传播活动,
重要意义:
1.口语最初仅仅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
2.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逐渐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
同时,口语也大大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直到今天,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符号系统思维社会)
局限性:第一,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
第二,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
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口语媒介的情况下.它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时空局限
第二个阶段: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是什么?其产生有什么意义?
重要意义——第一.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
第二,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大大推进了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和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局限性: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一部书抄写多册,耗费大量时日和人力。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第三个阶段:印刷传播时代
重大贡献:(试述中国的印刷术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带来的巨大影响。对社会经济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个阶段:电子传播时代
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快速传播。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角度看,电子媒介还另具两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传播及历史保存(后人-听观-音容笑貌)。使文化传承的内容更丰富,感觉更直观,依据更可靠。一句话,它们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电子信号的传输也实现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发展。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这个过程,是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也是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历史。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电子媒介不仅是空间和速度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文化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据更加可靠。
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
电子传播媒介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无线电通信通过电波的发射和接收来进行。分为地上波传输和卫星传输。地上波传输需要建立多处中转发射和接收台。
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发展。模拟方式:电子信号是以与时间相对应的、连续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来表示的;数字方式:信号以电压的有或无(即0或1)来表示。信息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以通过数字压缩技术传输更多的信息。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关系
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美国传播学家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 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 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 机器媒介系统: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等。不但传播一方需要使用机器,接受一方也必须使用机器。
三类媒介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累积出现,人类传播媒介手段日益丰富,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
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如果我们把媒介和媒介技术理解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媒介的进步对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是无可否认的。
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更加增加了信息及其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会由此产生。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什么是信息社会?它具有哪些特点?)
概述——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全新的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特点——1. 产业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 主体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 交易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 贸易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二战后社会信息化两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此阶段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得到高度普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如电话、录音、录像、摄影、传真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普及程度。这与50年代后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倍增速度骤然加快是相对应的。
高度信息化阶段——从80年代末到今天。
此阶段特点是:(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
(3)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
信息社会特点经过80和90年代的发展,逐渐变成社会现实。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信息爆炸: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信息两正在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加。信息洪流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结构和形态,并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信息社会。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到来》:
前工业社会:多数劳动力从事农林渔矿业等采集作业,生活主要是对自然的挑战。
工业社会:生产商品的社会,生活是对加工的自然的挑战。技术化、合理化得到了推进。
后工业社会: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从原始的渔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变革。
第二次浪潮: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
第三次浪潮: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巨大变革。电子传播科技、遗传工程、太阳能等新的高科技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特点:
-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要主流。
二战后社会信息化进程分为两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50——80年代,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高度普及,个人用的媒介也日趋多样化,电话、录音、录像、摄影、传真等普及。
高度信息化阶段:80年代末至今,特点: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以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
信息高速公路:铺设高速度、大容量的光缆网络,建成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邮政、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体,对音声、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的多媒体双向信息系统。
体外化信息系统得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保存和记忆系统、处理和传输系统、私人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等,媒介有信件、书籍、报刊、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人造卫星等等。20世纪50年代后,这些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90年代以来,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由分散的媒介系统所执行的不同的媒介功能,今后将会统合到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综合的信息传播系统当中。人类的社会信息系统已经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发展阶段,迎来了重新统合的时代。一大飞跃,同时系统规模更加巨大,结构更加复杂。
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是人的延伸,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这个过程不断扩大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媒介从人体“延伸”出去的过程, 也就是媒体不断获得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过程。任何一种媒介都是外在化的客观事物,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信息系统越巨大化,结构越复杂化,人类对它的控制就越间接、越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
-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二、信号与象征符:信号(signal)的特点P44;象征符(symbol)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三类非语言符号P45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P46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什么是意义:意义的定义P47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P48;语言符号的暧昧性P49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
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象征行为P51;象征行为的特点P51;象征性互动理论P52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P52;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P54
三、象征文化与现代社会:象征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性的观念体系”制约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人会改变旧的符号和创造新的符号)P54-55;现代社会的符号环境P55;限定符号环境产生的两个原因P55-56
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声音语言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完整的听觉符号体系,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
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
符号可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则具人类语义性质。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
信号的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如冒烟是着火的信号,这种对应关系是客观的、具有因果性的联系。
2、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象征符的特点:
1、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2、不仅能够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的事物。
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4、可以自由创造,象征符与其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象征符的作用已经超出了知觉的层次,而具有表象和概念的功能。一种对象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象征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一个象征符在不同社会里会有不同的解释。
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的几种类型:
- 语言的符号的伴生符,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工整度等。也称为副语言。不仅对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意义。加强语言符号的作用或传递着语言符号以外的信息。
- 体态符号,如手势、动作、表情、视线、姿势等。在形成语境(传播情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更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如仪式和习惯、服装恶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等。象征性和体系性是这一类符号的特点。
符号的基本功能:
1、表述和理解功能。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需借助可感的物质形式。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传播者,传播对象。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2、传达功能。意义具有了一定的物质形式,由符号承载,才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3、思考功能。思考是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人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意义本身是抽象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及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
符号的意义的分类:
- 明示性意义和暗示性意义。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是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前者具有相对稳定性,后者较容易发生变化。
- 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外延是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 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通过分析符号间的关系来显示的。
语言符号的暧昧性:
- 语言符号本身意义的模糊性。如“水果”一词,包容范围很大,西红柿、西瓜等属于“水果”还是“蔬菜”,一般人很难分清。
- 语言符号的多义性。指一种符号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 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但符号有时并不能正确传达我们的意图或本意。符号本体的意义与传播者的意义未必是一回事。
- 受传者的意义。对同一组符号构成的讯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符号本身的意义与受传者接受到的意义也未必是一回事。每个受传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符号的意义的。受传者的意义既不等于传播者的意义,也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