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的知识点)
Made by HuangYiQiang
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一、有关常识: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7、1890年,日本颁布《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主要分为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教育敕语》的颁布对日本近代教育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8、泛爱主义教育的创立者:1774年,德国巴西多创办第一所泛爱学校。依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思想,提出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泛爱学校的课程主要有实科知识、体育、音乐和劳动等,教学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9、最早提出归纳---演绎方法的教育家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并且研究了这个程序所要遵循的方法。
二、名词解释:
1、导生制学校:18世纪后期,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在印度和伦敦创立“导生制学校”。这种学校将学生编成小组,每组10人,再指定一个年龄较大且成绩突出者为“导生”,教师先教“导生”,“导生”再对小组进行教学。“导生制”学校在英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其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教学方法过于机械,19世纪中期以后为正规初等学校取代。
这种导生教学制在教育史上也称为“兰卡斯特---贝尔制”。
2、智德统一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智慧。另一方面,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3、费里教育法案:1881---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法案的要点有:提出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教会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4、莫里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由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的教育法令,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莫里尔法案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5、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其主要内容有: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等要求。
《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简答题:
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看,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教育。
(1)、通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苏美尔时期,出现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关,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分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两级。
(2)、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种类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古代埃及的学校主要为统治阶级所独占,一般平民不能问津,奴隶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还轻视劳动。
(3)、古代印度的教育:古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即把人按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B.C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学习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B.C 6世纪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婆罗门教育”。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吠陀》经。B.C5世纪左右的印度教育,一般称为“佛教教育”。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为佛教经典。佛教的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
(4)、古希伯来人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以培养宗教信仰为目的。后期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内容主要为《圣经》。宗教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军事色彩,完全为国家控制,主要为公共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严格体检,7岁前接受家庭教育;7---18岁,开始军营生活,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18---20岁,接受军事训练团教育;20---30岁,接受实践训练,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3)、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
(1)、重视教育,包括公共教育和私人教育。
(2)、教育过程:出生后进行体检,7岁前在家由父母养育;7---13岁,女孩接受家庭教育,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13---15岁,继续在文法、弦琴学校学习或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15---16岁,大多数人开始就业,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仪式,授予公民称号。
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
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进行讲学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它主要由讥讽(不断提出质疑)、助产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方法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受教育者具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必须对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教育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4、简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制度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柏拉图的主要教育著作《理想国》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一大里程碑。他的教育观点主要有:
(1)、最早提出了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强调应当由国家来组织完整教育体系,以实现其奴隶制的理想国。理想国的最终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和政治家---哲学王。
(2)、提倡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强调公共学前教育和女子教育,倡导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四艺”)学科。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具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如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男女教育平等,注重早期教育等,但也过分强调一致性,轻视变革,忽视个性发展等问题。
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国家化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理想国家的建立和稳定依赖于教育,依赖于国家对每个公民的教育。他主张教育由国家负责,国家应当为公民举办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的教育应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教育是建立理想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为此,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应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
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点主要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部著作中。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1)、教育适应自然。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主要依据他的“灵魂说”中的人性论思想。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灵魂说”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人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3)、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实施文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7、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希腊化时期,不仅希腊文化教育对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影响,东方国家的文化教育也影响了西方,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教育相互影响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1)、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和移植,对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新的文化和教育中心的出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希腊化时期,文化和教育中心逐步从古典时期的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3)、东西方文化的接触,使得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西方基督教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8、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古代罗马的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的教育和帝国时期(B.C1世纪--- A.D5世纪)的教育。
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主要特征是农民---军人教育,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存在两种平行的学校系统:一种是以希腊语、希腊文学的教学为主的希腊式学校;另一种是拉丁语学校,包括初等(读、写、算私立小学)、中等教育(文法学校)、高等教育(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三个阶段。
帝国时期罗马教育进行了改革。在教育目的上,把培养雄辩家改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公民和官吏。在学校管理上,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以利于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在对教师的管理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对教师的控制,把教师由原来的私人聘用改为由国家委派。
9、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基督教的产生是当时的被征服人民在罗马帝国的强大压迫下,在宗教领域寻找安慰和解脱的一种手段。早期的基督教宣称平等、博爱、患难与共、救世主,促使其在各地传播开来。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教育产生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基督教教育上。早期的基督教学校主要有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前者主要是对成人入教者进行一些教义、教规的教育;后者主要是对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的教育。此外,教会也创办了一些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学校,如堂区学校和唱歌学校等。
10、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昆体良是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修辞学家和教育家,他对罗马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写出了《雄辩术原理》一书。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关于教育目的,他提出教育应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
(2)、在人的发展和教育过程中,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养成儿童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3)、关于学前教育,他提出许多重要的观点。如注意幼儿道德教育,重视儿童说话能力训练,认为幼年期的学习是在为青年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4)、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见解:他主张教育者要认真了解学生天赋、倾向和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A、在教学上,昆体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认为分班教学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B、在课程的设置上,他认为专业教育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辩证法等在内的学科计划。
C、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要经常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
(5)、在教师问题上,他强调教师应德才兼备、宽严相济、因材施教、以身作则等等。
11、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
从公元5世纪末到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这段历史一般称为中世纪。而其中又可以11---12世纪为界,在此之前称中世纪早期,之后称为中世纪晚期。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教会的学校主要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三种形式。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最主要的教会教育机构。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一般为简章的读、写、算,以后“七艺”成为主要的课程,学习年限大约为8年。修道院学校由教士担任教师,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的口授和学生的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纪律严格,体罚盛行。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条件比较好,水平较高,但数量有限。堂区学校设在教堂所在的城区和村落,条件较差,是教会面向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到中世纪晚期,堂区学校得到较快发展,成为西欧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1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
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形式。宫廷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辩证法即“七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答法。骑士教育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礼文教育、侍从教育三个阶段。
13、试述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中世纪拜占廷的世俗教育比较发达,主要有初等教育(由私人办理,学习《荷马史诗》)、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学习文法和古典作品)、高等教育(重视法律和医学教育。最有影响的是君士坦丁堡大学,以培养官吏为主)和宫廷教育(培养未来皇帝)。中世纪拜占廷的教会学校主要有两种: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修道院学校设在修道院中,主要进行经书的收集整理;主教学校是培养神职人员的学校,主要教学内容为神学,有七艺、哲学和古典文学等世俗学科。
阿拉伯教育以伊斯兰教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世俗性。主要有以下形式:
(1)、昆它布,一种简陋的初级教育场所。
(2)、宫廷学校和府邸教育,一种对王子们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主要学习诗歌、宗教、文法、文学等内容。
(3)、学馆,学者在家讲学的场所,讲授内容相当于中等程度的教育。
(4)、清真寺,教徒做礼拜的圣地,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既有普通教育,又有高等教育。讲授课程主要有神学、哲学、史学、文学、法学、数学、天文学等,讲授的主要形式是“教学环”。
(5)、图书馆和大学:阿拉伯各国图书馆非常发达,不仅藏书,还进行知识教育,相当于大学。
14、试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中世纪大学,中世纪的高等教育机构。11世纪中期开始在欧洲出现,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来诺大学。中世纪大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从组织上看,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后来逐步成为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从组织结构上,学生一般有“同乡会”,教师一般有“教授会”,负责维护自己的权利。
(2)、中世纪大学享有许多特权。如大学内部自治、迁校自由、免除赋税与兵役义务、审订教师资格、大学教授享有参政权等。
(3)、按领导管理体制不同,可以分成“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两种类型。前者多由学生主管校务,后者多由教师管理校务。
(4)、大学课程主要有文科、法学、神学和医学等,并初步形成学位制度。
(5)、中世纪大学在入学时间和学习期限上没有十分严格的规定。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和发展,促进欧洲文化交流和城市发展,打破封建闭塞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作了准备。
15、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源于2世纪的教父哲学,真正形成于11---12世纪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以“经院”(即教会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理,是基督教神学理论化、专业化的产物。
经院哲学论争对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和文化的传播;力图使理性与信仰协调一致,在宗教的形式下孕育着理性的精神,给理性一定的合法地位;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和方法;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促进了大学的自由探讨,有利于大学的发展。
16、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1)、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发展的特点
19世纪以前,政府对教育很少干预,国民教育的权力主要集中在教会手中。
19世纪初英国开始施行国家直接管理教育的一系列措施。1833年,国会通过了“教育补助金”法,这是英国教育从作为宗教教派活动或民间活动向教育国家化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和国家直接把握教育领导权的开端。以后,英国又成立了专门负责教育拨款分配和使用的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后又改组为教育局。随着英国教育领导体制逐步实现国家化,至20世纪初英国确立了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2)、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教会管理,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17世纪后期,英国社会贫困现象突出,教会、民间团体和私人纷纷开办慈善学校,推动了慈善教育的发展。慈善学校不收学费,课程主要是基督教教义,学生毕业不能升入中等学校。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法案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方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在缺少学校的地方设置公立学校;对5---12岁的儿童实行强迫初等教育;学校里的普通教育与宗教分离。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3)、英国中等教育演进的特点
产业革命以前,中等学校仍是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文法学校和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属于中等教育性质。公学强调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和公学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和上层社会礼仪的培养,同时还进行体育和军事训练。
产业革命以后,原有的中等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改革文法学校和公学成为英国中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具体措施有:改革宗教教学,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科课程等等。
(4)、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
17世纪至18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仍然通过中世纪建立的古典大学进行。
19世纪初,产业革命对大学提出新的要求。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拉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
新大学运动促进了各地方大学的诞生与发展。这些学院的共同特点是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教育面向中产阶级。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开展,也使得英国出现了大学推广运动。从此,英国大学在加强与社会联系,扩大受教育对象,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17、试比较分析法国近代和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征。
法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点:
(1)、对法国近代早期教育影响较大的是新教教派胡格诺派和冉森派的教育活动。胡格诺派十分重视教育,建立的初级学校实行强迫教育;中等学校称为学院或基础学校,主要教古典语言和法语。冉森派创办了“小学校”和“大学校”,前者一般指初级学校;后者属于中等学校。冉森派强调法语教学,重视判断能力的培养和读写技能的训练,主张采用实物教学。
(2)、1684年,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建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成为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1618---1746年间,由耶稣会创办的学院成为法国中等教育的重要力量。耶稣会学院重视古典人文学科的学习,古典语言、哲学和神学成为主要教学内容。
(3)、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对法国和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众多教育方案出台,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对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其主要内容有: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主张教育平等,实行普及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主张实现世俗化和科学化;男女平等教育等。
外国教育史考试复习笔记(代表性的知识点)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4
相关话题/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 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北师大外国教育史笔记(划重点)打印版(word-30页)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外国教育史考研复习笔记(详细整理版)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1.巴比伦的学校 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大约在公元前 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考古家断定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泥板书和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在巴比伦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外国教育史考研重点
1、智者(诡辩家,智术之师):指古典时代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最早确立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2、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 3、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外国教育史教程 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
1.2 课后思考题详解 说明:本部分主要对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对个别题目进行了整理和修改。 1.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何在?简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答:(1)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 教育的起源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是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中的 ...心理教育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 ...心理教育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教育史比较教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专业)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近现代)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考研真题-外国教育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