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基础理论 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5


所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指播音员对语言内容进行具体感受的深化,是指播音员由语言内容引发的思想感情从积聚到迸发的状态,一句话,是指播音员的思想感情随着语言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状态。
首先,“言为心声”,任何一次语言活动,都不是简单的发声过程。无论是陈述、抒情,还是议论,无论它是人际间交流还是大众的传播,它都是语言的使用者语言目的的实现,或以事醒人,或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这些都离不开使用者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其次,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不是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随意活动。在“大众传播”的层面上,它具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它反映着播音员、主持人的立场、态度、情感和目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
第三,播音员主持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念字出声,也不是从文字到有声语言转换的简单对应过程。无论“文稿播音”还是“口语播音”,在创作的准备过程中,创作者对播音中反映的现实生活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真切的感受,否则就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稿件,也不能激发起强烈的创作愿望。在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有声语言与思维、感情脱节,就可能“支离破碎”或“张口结舌”。
第四,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者面临的依据时以“不变应万变”,只能使语言干瘪、空泛或僵化,只有“以万变应万变”,“心随物转”,在思想感情的运动中,才能在创作中“浓妆淡抹总相宜”。
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状态。感受、态度和感情在播音中,在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中,总是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由于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具体过程极其复杂,可以成为主观意识领域的一个大千世界。在这方面,反对唯心论、唯意志论同反对庸俗进化论、机械唯物论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我们特别强调播音员的积累和修养,并不是官样文章,由此也可得到证实。[FS:PAGE]
感受,态度,感情这三者在播音创作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中是融会贯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它们既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想感情的状态进一步运动的基础。
6)教学实践环节:
第一部分:短句练习
第二部分:文章练习
7)习题:
见《实用播音教程——语言表达》停连部分
8)教学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3、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4、毕征主编《播音文体业务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
5、付程主编《实用播音教程第二册语言表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第四章    创作前的准备(一)——备稿
1)教学目的:掌握播音工作正确的创作方法,理解进行创作前准备的重要意义,掌握创作前准备的基本要求和规律,能够熟练地运用“备稿六步”对稿件进行“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创作与表达。
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进行创作前的准备?“备稿”的概念。备稿的重要意义、特点、要求和方法,怎样使用“备稿六步”进行备稿。
3)教学重点难点:备稿的方法――“备稿六步”。
4)课时分配:大课周2课时,小课周12课时。
5)教学内容:
准备稿件,简称备稿。备稿是每一次具体的播音创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播音创作活动的开始,也是播音创作的第一个同时也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
对于播音创作活动的主体——播音员来说,稿件就是播音创作的客体。现今播音创作客体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形式:
编辑部门提供的待播出的文字稿件,其中也包括播音员参与采访或编辑工作,自己动笔编写的稿件;
习惯上称作“提纲加资料(素材)”的形式,这种形式有一定文字依据,但在话筒前播出时语言组织灵活度较大;
播音员的现场口头报道或即兴评述,它完全没有文字稿件,这时的创作客体是我们平时称作“腹稿”的内部语言。
以第一种形式为依据的播音,我们可称之为“文稿播音”,以第二、第三种稿件为依据的播音,我们可称之为“口语播音”。很明显,这三种不同形式的创作客体,经由播音员的创造性劳动,传播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的心理过程是不相同的,这样,播音员准备稿件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不过,目前,电台、电视台节目的新闻性、综合性很强,加上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多数或绝大多数节目都是由编辑部门将各类信息加工整理成文字稿件后,源源不断地送到播音员手中,因此,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播音员的主要工作形式。可以预言,这一格局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下去。鉴于上述原因,本章集中论述以文字稿件为播音创作客体的文稿播音的备稿规律和方法。
第一节     备稿的重要意义
播音不是个人的随意活动
播音是播音员在话筒前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但绝不是个人的随意的言语活动。
广播电视所具有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健康有益的娱乐和社会服务等多种社会职能,正是通过一个个节目实现的。播音员的工作职责就是把各类节目中的文字稿件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成为广大听、观众喜闻乐“听”的播音作品。
一般认为依据文字稿件的播音是“二度创作”活动。稿件是作者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提炼,是作者的“一度创作”。播音作品,是播音员基于对生活的理解,把稿件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直接可感的声音符号的“二度创作”。试想,如果对创作客体——稿件,没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这播音创作又从何谈起呢?
从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不是简单的对应过程
从文稿播音到有声语言的符号转换并不仅仅是文字和语音的简单对应。稿件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反映,是作者思维活动的成果。播音员要将这一思维成果转化为清晰,准确,生动感人的有声语言,必须深入到稿件中去,并透过稿件认识其反映的现实生活,把握作者的思维过程,领悟、体味作者的认识成果。如果播音员只做“字形——语音”这样一种语言表层结构的转换,是远远不够的。[FS:PAGE]
稿件内容纷繁、形式多样
节目形式的不同,要求多样的播讲方式。在各类节目的播音中,有播报式、宣读式、播讲式、谈话式、演播式等等,不一而足。怎样使播音方式适合节目形式,以及稿件特点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在备稿过程中精心考虑,择其“优”者而从之。
第二节      备稿的特点
自觉的传达意识
播音员在备稿时必须有自觉的传达意识。要传达,就要弄清传达什么?对谁传达?又怎样去传达等问题。因此,在备稿时,应十分专注,进入有意注意的心理状态。使思维清晰集中,自觉的传达意识是使播音主体进入良好的有意注意的必要条件。
能动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这是我们在解决备稿问题时必须反复强调的重要观点。在播音员认识和把握稿件过程中,理解和感受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不断深化的。备稿的能动性集中反映在理解与感受的水乳交融上。
摆正播音员和稿件的关系
播音员是稿件与受众之间的中介,在处理好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对象这三者关系时,摆正播音员和稿件的关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备稿的要求
准确、迅速、深刻、精细
播音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部分,播音员日常担负的工作以新闻性节目播音为主。这样的工作性质和业务范畴,决定了播音员必须具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意识。具体到备稿这个环节,从质量上说,要求把握稿件的深刻、精细;从效率上说,要求备稿迅速、熟练。可以说,备稿也是播音员所应熟练掌握的业务基本功之一。
“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
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激发播讲愿望,产生积极的言语发动心态;一是指备稿的终结,要在头脑中形成与稿件相一致的思想感情运动线,以及与之相应的声音变化的大致轮廓。作为播音语言的发动者,要有明确的语言目的,要有说话的冲动和意念,这样才可能有真诚恳切的语言传达和交流。
第四节     备稿的方法
如何准备一篇稿件,不同的播音员,不同体裁的稿件会有些细微的差别,但从根本上说,从创作基础的角度看,在要点上是大同小异的。于是,我们从共性出发,总结了几个步骤,供初学者运用。
概括起来就是:层次、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这六步,应该是播音员备稿的要点,为播音员驾驭稿件,用有声语言表达稿件,以及形成正确的创作道路,攀登播音语言艺术高峰,甚至如何打开眼界、加深修养,都提出了必不可少的规矩。
备稿六步,不同于稿件写作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分析过程。备稿六步,就为了是“形之于声,及于受众”,这点必须明确。
层次
所谓层次,是指稿件的布局、结构。
稿件的自然段,是从写作角度形成的,层次是为了播音的需要形成的。
层次是对自然段的进一步整理,使之更有利于“形之于声、及于受众”。
所谓进一步整理,是指对自然段的归并和划分。
归并,就是把内在联系比较紧密的段落归并为一个层次。如果全篇稿件中层次很多,还要把内在联系比较紧密的层次归并为一个部分。有小标题的稿件,每个小标题里的内容就是一个部分。由于并列的关系,一个层次可以只是一个自然段,另一个层次可以是几个自然段;同样,一个部分可以只是一个层次,另一个部分可以是几个层次。
划分,是指把一个自然段里的内容,划分为几个小层次。简短的自然段可以不再划分,较长的自然段可以划分。
概括大意,要简单、明了。有时可用一两个词概括,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看,而是为了话筒前播出,抓住主要内容,点到即可,切忌嗦、繁杂。
经过归并和划分,稿件的脉络就更加清晰了,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观点、例证的前因后果,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更加明确了。
无稿播音,同样强调内容的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应心中有数。“话题”有多种,每个话题内部,都不应杂乱无章,而应努力做到井然有序。话题之间也应有衔接转换。[FS:PAGE]
主题
主题,就是稿件的中心思想,既不是中心内容,也不是中心问题。
主题的概括要切中题旨,言简意赅,不必套用什么格式。要具体,不可东拉西扯,不可长篇大论。也不可空洞浮泛,不可过于笼统。
概括出的主题要有行动性,即要使自己一想到这个主题就激起强烈的愿望,就产生播音的行动意向。
背景
我们所说的背景,当然主要指播音背景。我们说播音背景的时候,实际上就包括了历史背景、写作背景,或者,就在指同一个背景。
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是指国际、国内的形势,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
目的
这里的宣传目的,完全应该理解为播音员的播讲目的。
 播讲目的,主要是指在德、智、美三方面所要实现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所要遵从的诱导方向。因此,每一篇稿件都要求目的的准确性、纲领性和感染性。
 播音员凭借的稿件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性的;一类是当今性的。
在目的的表述中,充溢着播音员某种主观愿望,我们称之为播讲愿望。
重点
由层次、主题到背景、目的,似乎是离稿件内容远了,事实上,却是使我们的理解和感受更深了,我们已经深入到稿件的精神实质里了。
深入到精神实质之后,还要返归稿件内容,落实到具体稿件的字里行间去。而重点,就是目的落实的重要环节。
目的落实,从大单位讲,要抓重点部分,重点层次、重点段落;从小单位讲,要抓住重点小层次、重点句子。这两方面不可偏废。
重点的发布,大体有两种情况:集中或分散。
集中,是指重点集中在一两个部分、层次、段落、其它部分、层次、段落都是非重点。  分散,是指重点分散在各部分、各层次、各段落中。
只抓小单位的重点,或者只是抓大单位的重点,都会使目的模糊。因此,我们主张从单位入手,从大单位着眼,给重点以活力,而不要因抓小单位的重点而拘泥,因抓大单位的重点而笼统。
基调
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不是指播音时声音高低。有时说某个播音员播的某篇稿件“基调高了”,“基调低了”,虽然有声音高低的因素在内,但主要的是指感情色彩的过于昂扬或过于沉缓,不可只从降低或提高声音上去克服。
基调是稿件全篇的问题,是稿件“总的”或“基本的”感情色彩和分量。这并不意味着每一部分、每一层次、每一段落、每一小层次、每一个句子都是同样的感情色彩和分量。由于稿件每一个大小单位都有更为具体的内容,我们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应该与内容相适应。随着稿件内容的发展,感情色彩和分量总要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既是形成稿件基调的具体因素,又受稿件基调的管辖制约。
任何简单划一的感情色彩和分量,都会造成基调的单调笼统;而那种南辕北辙的变化,又会使基调失去和谐。
基调的表述,不必有固定格式,但不可过于嗦。表述不清,只能造成播音基调的混杂,不利于突出稿件的特色。
从创作基础讲,基调是理解和表达的统一,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与形之于声的统一。稿件的基调必须由播音基调表现、显露出来,而绝非仅是内省的范围。满足于内省阶段,满足于“自我感觉良好”,恰是体验派的偏颇之处,我们应努力避免、警惕。
其实,基调还远不止于此。从稿件说,基调应有稿件的个性、作者的风格;从播音员说,要包括播音员的风格。这些,属于播音美学的范畴,这里不涉及。
至于感情色彩和分量,将另章说明,这里也不详述。
以上,我们简要地阐述了备稿六步。作为播音创作基础,备稿虽是重要的一环,但不能以某种方法对待,已如前述。所以,我们既没有详细论述,也没有举例说明。但愿不会因此而造成轻视备稿的印象,甚或造成理论脱离实践的论据。
我们要求每一位同学严格按照六步进行备稿,并写出分析笔记。值得警惕的是,这六步是初学者的阶梯,而不能看作或竟变为草草了事的过场。走过场,貌似完成,实际上起不到备稿的作用。笔记也就成了“八股文”。事实上,成熟的播音员在运用这六步时是很见功力的,即使“六步并作一步走”,也不浮泛。[FS:PAGE]
6)实践环节:全班60人,分成6组上小课,每组一位指导教师。
7)课后练习:
1、朗诵古诗词孟郊《过故人庄》、王昌龄《出塞》、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写出备稿笔记,主要谈一谈这三首诗的基调都有什么不同,怎样把握和表达。(讲评时老师讲解夏青的示范录音)。
2、根据备稿六步的原则分析《高原的小茶花》,写出备稿分析笔记。
1987年的冬天,春节快到了。这一天,从山东农村来的军嫂贺英奇带着年仅四岁的女儿小茶花坐在开往昆仑山巅不冻泉兵站的卡车上,心急如焚。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在高原恢宏美丽的外表背后,等待着的是却是残酷而严竣的现实。
此时,小茶花昏昏沉沉地睡在妈妈的怀里,双唇干裂,小脸腊黄,几天几夜的路程使孩子象变了个人,只是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
贺嫂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双眼直盯着前方,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无论如何也要和老贺一起过个年。5年了,茶花已经4岁了,可是从来没有见过爸爸。为了这个愿望, 贺嫂早已忘记兵站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带小孩上雪线。
汽车向着兵站驶去,一程又一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然而小茶花已经停止了呼吸,贺嫂抱着的是女儿微温的尸体。悲剧已经发生在路上了。
整个兵站的人都被惊呆了,大家围着这辆汽车,脱帽默默肃立着。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驾驶室里一动也不动。
此时的老贺却不在兵站,他还在百里以外的哨卡执行任务,妻子到站和发生的悲剧他自然一慨不知。
天黑后,战士们实在不忍心再这样让贺嫂抱着小茶花坐在冰冷驾驶室里,便劝她进站歇歇吧。贺嫂下了车,只是依旧抱着女儿,不说一句话。
不冻泉兵站的元旦之夜,象死一般地寂静。没有笑声,没有歌声,甚至连灯光也没有。警卫班班长心疼嫂子,对她说:“嫂,你太累了,让我抱抱咱们的小茶花吧!”说完,从贺嫂手里接过了孩子。
看着班长这么做,所有的战士都跑过来排队等候抱小茶花。就这样,你抱半小时,他抱10分钟,一直到天亮,又到天黑。
整整两天两夜呀,小茶花的小身体在不冻泉兵站指战员的手里传递着。直到老贺执勤回来,站上才爆发出雷吼一样的哭声。
这一夜,不冻泉兵站的指战员们唱起了《十五的月亮》,一遍又一遍。
8)参考书目:
1、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张颂主编,1993年12月版)
2、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张颂主编,1990年版)

第五章     创作前的准备(二)-―即兴口语

1)教学目的:掌握即兴口语表达的正确创作方法,理解进行创作前准备的重要意义,掌握创作前准备的基本要求和规律。
2)教学要求: 注意的训练,知觉的训练,记忆的训练,思维方式的训练,口头表达方式的训练,适应语境的训练。
3)重点难点: 即兴口语能力的训练培养。
4)学时分配: 大课两课时,小课12课时。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一课时;教学难点、主要章节一课时。
5)教学内容:
面对一个正在到来的充分利用口语的时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迅速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是一场新的语言革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中,播音员和主持人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广播、电视,由于在传播手段上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容易被接受,深得群众喜爱。我们播音员和主持人每天都要运用口语同广大受众进行交流,事实上,每天都在利用黄金时间对全体国民进行口语的传播与示范。
口语表达的特点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表达过程,即: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换。“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是对话筒前完成这一转换过程所提出的要求。
1.内部语言的组织,是口语表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无稿播音不是任何个人随意的语言活动,必须受到广播电视宣传的性质、目的、任务及传媒特性的制约,因而须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严密的逻辑性、鲜明的倾向性。要锻炼在话筒前迅速、有条理地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说到底,还是要靠平时对知识、生活的长期积累。[FS:PAGE]
2.在完成由“想”到“说”,即通过扩展、编码,使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的过程中,传播者组合语言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词汇“仓库”的丰富又是组合语言能力的保证。
广播电视口语是经过提炼的更高层次的口头语言,规范化是它必须遵循的原则,艺术化是它必须追求的目标,炼字炼句的传统应该继承,因此,它更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力。
3.在传送与反馈信息的过程中,传送者要具备良好的声音状态,娴熟的发音和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认真同听众交流,及时调节、整理语言的能力。
广播电视口语的声音特点基本上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准确清晰,二是圆润动听,三是质朴大方,四是富于变化。(《中国播音学》,第63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
通过分析口语表达的特点及表达过程,我们会发现广播电视口语是一个系统,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它讲究文明与道德、质量与品位、艺术性与典范性。
我们在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这样的口号:“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无稿播音,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的播音,或叫“提纲加资料”的播音。它既区别于书面语,又区别于通常所说的“播音”(有稿播音),而是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广播电视电子传播媒介,在话筒前即兴完成的口语活动。(张颂:《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第121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即兴口语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表达形式。
(一)口语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与书面语相比,它的表达方式有这样一些特点:
1.现想现说
2.语音稍纵即逝
3.语言灵活多样
口语对语境的依赖性强、交流速度快、环境提供的信息量大、听众对象又常常就在眼前,因此句式多变化,多采用短句、自然句、省略句,结构比较松散;词语生活化,上口入耳,通俗易懂;语气变化多;停顿多。
4.语音和态势语有特殊功效
口语表达超越死板的文字符号,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语音、调势、语气、节奏和表情、姿态、手势这些口语表达的特有手段来表情达意。
(二)口语表达的特点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表达过程。
1.内部语言阶段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离开语言的纯粹的思想是不能形成的;离开思想的纯粹的语言也是毫无意义的。 “先想后说”或是“现想现说”,事实上都是思维和语言手拉手共同完成的。
人在说话前,先要产生说话的动机、愿望,即“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思考这些的过程,也就是组织内部语言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要完成说话内容的轮廓,主题词语,或一些“语点”。比如,“小平南巡”、“党和国家的前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些压缩了的“语点”形成了,但具体的话语系列还比较模糊。
2.扩展、编码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通过扩展、编码,使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即完成由“想”到“说”这一过程。
在内部语言阶段,我们的脑子里只是形成了一些“语点”,现在,要把“点”连成“线”。选择恰当的词语后,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将简略粗疏的信息点,扩展、丰富、编码为完整的句子,将语意清晰地表述出来。
3.传送、反馈阶段
把内部言语扩展、编码为一定的语句之后,说者要借助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把信息传送出去,听者则凭借听觉器官来感知这种声音信息、理解信息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反应又反馈给说者,使说者边说边监听自己的话,边从听者的反应中发现问题,及时对自己的语量、语调、内容等进行调节。
了解口语表达的特点及其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和更好地运用这一表达形式的规律,使口语表达训练更具有系统性、针对性。
                                                                   第一节    心理素质的训练[FS:PAGE]
关于自己
1.客观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性格上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的调整。
2.培养兴趣:我们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乐于积极的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倾向,它是人的认识的情趣表现和一种积极的态度。人的任何兴趣不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有了动力才能乐意去把它干好。
口语表达需要大家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学习,多积累。要学会自己钻研有关的问题,搜寻阅读有关的书籍材料,还要学会很乐意和别人交流心得体会,听取别人的经验意见。
3.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要树立自信心。
 关于“注意”
注意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涉及到了有关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关话题/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