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路晔、赵民主版笔记(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35
    天安门广场的文艺晚会实况。60 年,第一次播出了综合性春节文艺晚会。 我国第一次使用录像技术制造播出文艺节目:64 年底,中央电视台用黑白录像机录制了常香玉主演 的豫剧《朝阳沟》 、京剧《红灯记》 ,在迎接 65 年元旦的文艺晚会播出。结束了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因 技术限制而全部使用电视直播的局面,使表现手法更丰富。 66 至 76 文革期间,电视文艺类节目十分单调,基本以转播“样板戏”或“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的舞台演出为主,加上《地道战》 《地雷战》等少数故事片,构成了当时电视文艺节目的全部。 73 年后,中央台引进彩色录像设备和转播车,使制作能力有了新的飞跃,文艺节目能制成录像,得以保 留和交流。为文革后发展奠定基础。 2 地方电视台的早期电视文艺类节目。 也主要是集中在演播室节目的现场播出和转播剧场里的文艺节 目。58 年 12 月 31 号,上海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综艺晚会—除夕晚会《欢庆新年》 ,63 年《支持亚 非拉人民反帝斗争》晚会。 地方台自办的戏曲、曲艺节目,音乐舞蹈节目是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播了电视剧,如上海电视台 58 年 10 月成立后,播出了第一部直播电视剧〈红色的火焰〉 。 文革期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样板戏”等革命文艺为主。文革后大批文艺节目重新上演,节目 来源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后电视文艺类节目的发展 复苏、初步发展阶段 78——86 年,各地电视台纷纷组建,积极参与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尤其是电 视剧方面,出现了《新闻启示录》 《走向远方》 《巴桑和她的弟妹们》 《红楼梦》 《努尔哈赤》等优秀电 视剧,使电视剧占重要地位。 蓬勃发展阶段 87 年至今。开始逐步走向世界,越来越的国家和地区购买中国优秀电视文艺节目的播 映权和录像权,如《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等在美、日、欧和东南亚国家播映。 改革开放以来,培养造就了一批中国电视文艺的编导演摄录美等专业人才队伍。 新的特点:1 传统电视文艺类节目的表现手法、制作质量等艺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很多艺术 精品; 2 产生一些符合时代特色的新型电视文艺节目,如电视游戏类节目、边缘性的电视综艺类节目; 3 电视文艺更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局限于“你播我看”的传统模式,强调受众参与性、互动反馈 等; 4 电视文艺品种种类增多,受众兴趣有分众化的趋势,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群体而改进,以满足受众的 兴趣需求。 第四节 电视晚会及综艺节目 “春节联欢晚会”于 1983 年开始连续举办。 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别 1 电视综艺晚会。是电视综艺节目中有社会影响力的节目样式,发展雏形是重要的节庆纪念日举行的 大型文艺晚会,不是舞台上文艺晚会的简单电视还原,使利用现代电视传播手段重新进行艺术创作, 比舞台上的晚会具有自由的时空表现和灵活的视听展现。 如 95 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中央台的“光明赞”“3。15 消费者之友文艺晚会”“我 ; ; 们万众一心——大型抗洪赈灾募捐晚会” ; “春晚”等。 2 电视综艺栏目。 有固定名称和节目标识、 固定播出时间和节目风格定位的综艺性栏目, 节目融歌舞、 小品、文艺、知识性等小片段与一体,如中央台《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东南西北中》 、 、 。 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 综艺节目作为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集多种艺术门类和艺术表现手段于一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和传播特点 。 1 综合性。一是内容的综合,即多种文化艺术门类的综合,可以把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 不同文化艺术门类的表现内容包容在一台综艺节目中,但不是简单叠加,是作为艺术元素通过电视手 段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是表现手段的综合性, 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融为一体, 广泛包括各种文艺形式。 2 丰富的表现力。 现代电视丰富的传播手段,为电视综艺节目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提了技术保障,可 将各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综合运用。96 年春晚的京、峡、沪三地卫星互传直播,就是利用现代电
    36
    视技术提高节目表现力的成功例子。 3 观赏性。 具有全面的审美效应和较强的观赏性。 4 参与性。 现代综艺节目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观众在现场直播室参与、通过电视转播车在街头参 与、或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参与。 5 加强对外联系,借鉴与参考海内外、国外电视机构的综艺节目类型。首先表现在我国电视机构与海 外电视机构合作制作电视综艺节目;其次在节目形式上也经常借鉴海外电视节目的节目样式。 6 增强社会性。 在与社会加强沟通、娱乐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带有一些公益的色彩,如中央台“我 们万众一心”晚会,上海台“我爱我家*爱心计划”节目等。 第五节 电视游戏类节目 游戏类节目的特征 1 游戏节目的产生。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观众的层次、心理节奏、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 消极的当观众,逐渐摆脱了纯消遣的观赏心理,要积极参与、共同娱乐,于是文艺出现一种复归的现 象:自娱性的文艺活动又日趋走红,同单纯欣赏性的文艺节目成为文艺节目的两条分支; 对电台、 电视台而言,先进的广播电视技术为受众参与节目的制作和演播提高了手段,广播电视节目的表现形 式和演播方式的开敞性, 又吸引着受众积极参与到节目进行的过程中来, 是游戏节目产生的客观依据。 广播电视举办游戏类活动是符合群众文化娱乐需求和心理发展趋势的,游戏类节目以宽广的群众面、 较高的收视率奠定了在媒介中的一席之地。 电视游戏类节目视传统艺术和准艺术的合流。传统艺术指以欣赏为主的艺术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性和 审美价值,准艺术指仅举办少量审美价值但有更多娱乐性的艺术品种,如音乐茶座、艺术体操、时装 表演、杂技等。特点是新、奇、巧、险、简单、明快、形式感强,表现形式多样,演出场合随机组合。 2 我国游戏类节目的特征。我国荧屏上出现固定的每周一期游戏类节目是 90 年后发展起来的,最早 代表:93 年 1 月 24 开播的东方电视台《快乐大转盘》 。 特征:(1) 娱乐性:寓教于乐,所谓乐就是它的娱乐性。娱乐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形式。 游戏类节目内不是单纯的娱乐节目,从内容上讲,它使人从中受益;在形式上,游戏类节目可以花样 百出,把节目办得有趣味 。 (2)广泛参与性:即节目有开放式的结构,观众可以参与其间。亚历山大戈德在《传播的含义》一 书中说, “参与”是原为一个人或数个人所独有的到位两个或更多的人所共有的过程。麦克卢汉在《传 播工具新论》中认为“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应该是那些包含了须由观众完成的进程的状态” 观众参与节目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直接参与又分为两种:一是被动性直接参与,如参与某项节 目的评议、填写规定项目的选票、答卷等。这种参与,受众的主观意识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种是 主动参与,即受众直接参加到节目的制作和演播过程中来,受众的主观意识能充分的发挥。 游戏节目的参与性质:一是自娱性参与。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出现的受众参与形式。如上海电视台 举办的“江浙沪粤剧大赛”“家庭演唱大赛”等,观众处于自娱心理参与,作为一种被大众开始接受 、 的生活方式参加到节目中来。 二是竞赛性参与,是同人们的竞争欲相联系的参与方式。如“超女” ,各种智力竞赛节目。 三是激发性节目。是较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在竞技节目中的反映。如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这种开放性思 想和文化交流节目,对参与者的素质、知识、应变能力、表演才能是一次综合检验 ,参与者以激发 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四是荣誉性参与,是受众在参与广播电视节目为荣的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如“城市之间” 。 (3)激烈的竞争性:游戏类节目必然会有胜负,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英国文化学者威廉姆斯提到, 游戏的核心构造是竞争和模仿。 电视游戏节目的定势和走向 游戏类节目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节目质量不高,极个别节目庸俗,主持人的主持艺术不令人满意,没 有品味,一味油滑,多看有重复感觉等。 我国的电视游戏经历了两个过渡:一是时空过渡,由室内(演播厅)——室外拍摄的过程;二是内容 过渡,由单一性逗乐的游戏——多义性(知识型、趣味性、艺术性)游戏形式发展的过渡。演播厅的 游戏由于舞台、灯光、时空的限制太大,基本已走入绝境。外景却为游戏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无
    37
    穷的活力。 1 以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游戏节目的意识规范,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游戏。民族化将使游戏具有鲜明 特色。 2 在强调游戏的民族性外,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使游戏节目有强烈的时代魅力。游戏节 目的思想内涵、时代感及总体表现出来的品味,是游戏节目的灵魂。 3 从游戏的参与者来说,水平也有了提高。 (1)游戏者的功利性在淡化,自娱性、自我表现的倾向 愈加鲜明。 (2)游戏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的跨度在逐渐拓宽。 (3)游戏者自我表现的领域不断增加。 4 电视游戏节目的走向。电视游戏节目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社会意义不够明确,少数节目一 味搞笑等现象。 电视游戏很可能向板块结构发展,由几个台联合办一个相对集中主题的大游戏。如按年龄层次分可搞 少儿、青年、老年的;按职业分可搞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的;还可搞特殊类型的,母亲、空姐、残 疾人等。主题集中就容易构思出新,集各台精英,可连续几期,统一后期创作,各台分期播出,也可 采用拉力赛的形式,一台一地驿站式的方式,由当地电视台制作,整个艺术构思保证完整性和谐性, 对观众有新鲜感。 内容上,游戏节目除了发掘热点,向民俗生活文化倾斜外,还可搞些诗词专题、书画专题、戏剧专题、 音乐专题之类。即普及又顾及品味,雅俗共赏,使游戏类节目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电视游戏节目的社会意义 1 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游戏类节目具有传播知识的优势: (1)传播知识的广泛性。 (2)传播知识的系统性。 (3)传播知识的包容性。 2 有利于缩短受众的“心理距离” 。游戏节目大魄力电视台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和官方味,受众通过参 与游戏,与电视台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普通人演、普通人上电视,心理上产生了亲切感,同时也缩短 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 有利于各类专业、专门人才的选拔。游戏类节目发现人才的特点与企业人才的选择的不同点: (1) 被选拔者比较主动; (2)能涌现出一批跨行业的人才。因为报名时对参赛者的职业没有限制。如《挑 战支持人》《满汉全席》等。 、 4 有利于改造国民心理素质,民族心态。赢得起、输得起,百折不挠的精神素质,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尤为重要;游戏讲规则,对人们自觉守法,养成讲究法制的习惯是有好处的;由于受长期形成的东方 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较西方有些民族来讲,不擅长幽默,有些累节目可起促进作用,使生活增加欢乐 和情趣。 第六节 电视剧 电视剧的概念与特点 电视剧发挥了电视及技术的优势,吸收了戏剧的艺术营养,借鉴了电影的镜头语言,是一门年轻富有 生命力的艺术。 电视剧的特点是快、活、新、广,即制作周期短,反映现实生活快;篇幅可长可短,表现手法灵活; 能充分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融合各种艺术生活,富于创新能力;拥有最广泛的观众。 电视剧的发展简史 电视剧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58 年到 66 年时电视剧的初创阶段;78 年后是电视剧的复苏和蓬勃发 展阶段。 1 初创。58 年 6 月 15 日,在中央台试播后的一个月,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了, 由中央广播实验剧团演播。60 年后中央台新建的 600 平米的演播室投入使用。文革前各地电视台都 播出了一些电视剧,如广东电视台的大型电视剧《像他那样生活》 。初期的电视剧受技术条件和直播 形式的制约,在时空的表现上不能自如,场景必须先对集中,播出必须一气呵成。 当时电视剧的特点是:内景、近景为主,更多的运用对话或旁白来交代情节、刻画人物。可概括为: 一条主线、三四个景、四五个人物、七八场戏、六十分钟、两百个镜头。 2 复苏与再发展。轻便式手提摄像机和录像机的引进,为制作电视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直播带来 的时空的局限被突破;电视剧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把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触角伸延到
    38
    各个方面。78 年是恢复第一年,5 月 20 日中央台播出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部电视剧《三家亲》 ,由 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视剧团联合录制。79 年各地电视台都加强了电视剧创作,如上海台在 79 年 制作了我国第一部侦破电视剧《玫瑰香奇案》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视剧,法国为此拍了一部纪录 片在法播放,认为“中国能拍这种题材的电视剧,说明中国真的开放了” 。 80 年时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央台播出电视剧 103 部,比 79 年增长 5 倍,艺 术质量也有提高,涌现一批优秀作品,标志中国电视剧已经复苏,即将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在此之后 逐渐走向繁荣。 (1)电视剧数量成倍增长,题材更加广泛,品种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提高。电视剧中很大一部分一 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变革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的脉搏;先进人物事迹、部队生活、民族团结等方 面主题也得到及时反映;理想和道德情操、家庭伦理、社会风尚等问题也有广泛的反映,如《红楼梦》 《水浒》 《聊斋》 《三国演义》 《西游记》搬上屏幕。 (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剧目。从品种看,有单本剧、多集剧、报道据、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 小说,连续剧和系列剧,包括正剧、喜剧、悲剧、历史剧、儿童剧和神化剧等。 连续剧的诞生拓宽了电视剧发展之路。80 年中央台和上海台分别拍摄了中国电视最早的电视连续剧 《敌营十八年》和《海啸》 。 电视报道剧、纪实剧,运用新闻一次和艺术手法,是真实、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尖兵。如上海台的 电视报道剧《火热的心》 ,纪实剧《九*一八大案纪实》等。 短小精悍的电视小品系列剧,富于哲理,耐人寻味,使电视艺术的轻骑兵。如《编辑部的故事》 《我 爱我家》 《闲人马大姐》等。 (3)电视剧创作队伍茁壮成长。 (4)国外、港台电视剧作为新的电视节目来源,已成为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79 年起中央台开始 从国外购进一些电视剧和电影译制。 第一部电视译制片是 79 年 4 月译制的菲律宾影片 《我们的过去》 。 以后陆续译制了《巧入敌后》《居里夫人》 、 《红与黑》等等。地方台也开始了译制,如广东电视台译 制了《血凝》 (日) ,北京台译制了《女奴》 (巴西) ,上海台译制了《姿三四郎》《加里森敢死队》 、 (美) 。 电视剧发展存在的问题 集中在制作数量庞大、精品不多;题材雷同,古装、民国戏剧多,优秀现代题材的作品缺少力作。 电视剧制作数量超过了电视台的播放能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质量平平,因此大量电视剧拍摄完之 后无法投入播放,造成资金浪费;不少质量不错的电视剧往往因为积压延迟播出,甚至因为失去最佳 播放时效受到冷落,尤其是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电视剧。 在题材上表现出“厚古薄今”的倾向,反映了电视剧题材的局限性。 当今电视剧市场中出现的过剩现象是一种相对过剩,表现在:一方面大量电视剧积压在仓库,或者需 要经过压缩、精编后才能播出;另一方面表现在优秀电视剧的数目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第九章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的标准与类型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概念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概念 节目主持人译为“Anchorman”或“host”。 “Anchorman”原意为“接力赛中的最后一棒的运动员” , 引申为“负责安排广播的新闻广播员” ,一般仅用于新闻节目的主持人;“host”从“主人”的原意 转为“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一般可用于其它类型的节目。 节目主持人的类型 1 “四分法”分类。以主持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及工作形态来分,即独立型、单一型、参与型、主导型。 傅成励《再谈主持人的类型》中认为:a独立型主持人的特点是独立的承担整个节目采编播各个环节 的工作,几乎是节目的唯一制作人;b单一型主持人主要是从事话筒前的再创作——播音工作,但同 播音员有区别, 表现在由播音员表达编辑的文章变为编辑为主持人写稿” 即主持人非编辑的代言人, “ , 编辑是主持人的代笔者; c型主持人参与节目的采编播控各个环节的工作, 和编辑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d主导型主持人是节目的指导者和领导人, “实际上是个在话筒前、荧屏前露脸的主编” 。 朱羽君、王纪言、钟大年主编的《中国电视应用学》指出“四分法”不尽符合国情的局限性:指出“单 一型节目主持人金市主持人过渡时期的产物,不能称之为一种类型” ;独立型主持人仅是极为少数的
    39
    一种类型, “主持人很难独立承担一个节目的全部工作” 。 张颂在 《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 中对四分法持否定态度, 认为四种类型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 不够科学。 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 a 独立型主持人较少,趋向是在发展增加。如中央台93年开办的《一丹话筒》完全由敬一丹独立承 担采编播;近年“东方时空”中水均益、方宏进制作的时事性报道。 b 指导性(或主导型)主持人在我国也必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电台电视台规定除非是部、组负责 人,一般不能承担组织领域工作。 c 我国节目主持人占比重最大的还是“单一型”和“参与型” 。参与型目前比较普遍,而且是我国今 后主持人类型发展的趋势,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类型模式。 实践中看,四分法从世界各国主持人发展和现状的宏观视角来看,是可行的;至于我国目前的状况, 以“单一型”和“参与型”为主,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 “独立型”和“主导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 增加。 2 节目类型分类法。 《中国应用电视学》中将主持人分为八大类。依次是新闻节目主持人、综艺、体 育、教育、服务、儿童、对象性节目主持人及特别节目主持人。每大类又划分为若干小类。此分法比 较细致,但过于繁琐。 陆锡初在《节目主持人概论》中,按节目内容性质分为五种类型:新闻性节目主持人,包括新闻节目 主持人、新闻专题专栏主持人;专题性节目主持人,包括知识性、教育性、竞技类节目节目主持人; 文艺性节目主持人,包括文艺节目主持人、晚会节目主持人、综合文艺节目主持人;服务性节目主持 人,包括经济服务节目主持人、生活服务节目主持人、听众观众信息主持人;板块节目主持人,包括 小板块、大板块节目主持人。 壮春雨在《节目主持人教程》中认为大致有三类,即说话类节目主持人 、文艺节目节目主持人、竞 技和综艺节目主持人。 张颂在《播音语言通论——危机与对策》中认为主持人应分为:新闻评论类、知识服务类、教育欣赏 类、综艺娱乐类。 愈虹在《节目主持人通论》中认为:新闻评论主持人、教育服务主持人、综艺娱乐主持人、体育竞技 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 第二节 广播节目主持人——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 1928 年荷兰对外广播开播了第一个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快乐的电台》 。20 世纪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汉 斯*冯*卡尔登邦, “成功的开创了广播史上最引人注意的新闻广播评论的新局面,率先树立了广播评 论员了不起的权威形象” ;40 至 50 年代的爱德华*默罗以出色的“现场广播报道闻名于世” ;50 至 60 年代的沃尔特*克朗凯特以“一个杰出的消息综合人和解说题”受到人们推崇。 40 年代末电视出现后,广播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79 至 80 年代西方电视节目主持人进入兴盛时期, 出现明星主持和知名栏目。 西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是两条不平衡的曲线,前后的兴衰极其明显,先进的新事物的发展 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从一开始就是齐头并进、激烈竞争。 我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于 1923 年初,中共领导下的新华人民广播电台于 1940 年 12 月诞生。 81 年出现了广电史上第一个以正式名义出现的节目主持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 人徐曼。之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 81 年 4 月开办的李一萍、李东主持的《大众信箱》 ,李一萍被称为 “知心姐姐” 。 1986 年 12 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是我国广播界实行全面改革的先声,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节目样 式:大板块节目;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的综合素质;主持人“提纲加资料”的现场直播;观众通过热 线电话的同步深度参与等。 “珠江模式”的核心是“主持人中心制” ,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广播工作经过摸索学会按广播的特点 和规律办广播了;标志着广播电台学会了走自己的路并开始走自己的路了,对全国广播节目主持人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有历史意义的影响。
    40
    名牌主持人节目:中央电台《午间半小时》 《今晚八点半》 ,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相伴到黎明》 ,海峡 之声广播电台《空中立交桥》等。著名主持人:雅坤、傅成励、弘力、叶沙、陈晓琳等。 我国最初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是采编播合作的形式,主持人一般不外出采访,80 年后能把采编播控集 于一身的节目主持人增多,90 年后综合板块——主持人直播——热线电话三位一体形式的形成,以 主持人为节目的中心环节来组织、调控,使广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受众参与节目—— ——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 受众参与节目——热线直播节目主持人 热线直播分为:热线点播(含竞猜) 、热线访谈、热线咨询(含投诉) 、热线谈话。 1 热线点播,以娱乐功能为主。近年来适应受众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等需要兴起的节目样 式。 2 热线采访,以新闻报道功能为主。两种采访方式:一是将被采访者请到直播现场,让受众打电话来 提问;另一种是在直播室里通过电话,对不在直播现场的被采访者进行采访。 3 热线咨询,以信息服务功能为主。 4 热线谈话(讨论) ,侧重于对人们心理的沟通、导向、服务和教育功能。其传播功能有现场谈话和 录音谈话形式没有的两个长处:一是没有谈话场内外的区别和限制,任何有兴趣的受众都可打电话来 参与;二是受众打电话来可以不报姓名单位,顾虑较少,讲出真实想法,有利于加深受众参与的层次, 实现真正交流的目的。 热线直播节目支持人,要“开放、诚恳、神入、支持、积极” 。开放,亦称自我暴露,指向他人展露 自我的各种信息的意愿,是交流双方增进亲密关系的主要机制。 诚恳,指交流双方在对待对方态度 上的恳挚和真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顺利开展二人交流的重要因素” 深入,指交流一方对对 。 方所述事件和情况“感同身受” 。 支持,意味着主持人须鼓励对方的交流行为和意愿,注意赞许对 方正确的意见。 积极,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使交流者充满自信又信任他人。 第三节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新发展——新闻节目主持人 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历史 81 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的节目支持人徐曼。 87 年 6 月,上海电视台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社会多视角的杂志型电视新闻专栏节目——《新闻透视》 , 李培红作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率先出台亮相。 形式上突破了新闻节目的播报模式; 内容上按新闻性、 知识性和服务性要求,捕捉社会热点新闻、重大新闻和社会问题。 类似节目: 《观察与思考》《今日世界《东方时空》等。 、 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与节目主持人开始走向成熟的是中央台 93 年推出的《焦点时刻》与 《焦点访谈》 。节目宗旨:实时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节目风格: 快捷、敏锐、深刻、沉稳;名牌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方宏进等。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由来 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产生于英国,伴随着杂志型新闻节目的诞生而诞生的。美国杂志型新闻节目的代 表 CBS 创办的《六十分钟》 。 西方杂志型电视新闻产生的原因:1 社会的需求。2 较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一定的政治透明度。 3 先进的电子采访设备和发达的通讯传播系统。 4 较高的电视普及率。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伴随着杂志型新闻节目而出现的,原有的分割式新闻时间短由播音员播出,而 杂志型新闻时间长,要求对报道主题有深入了解,所以就出现了主持人。西方国家新闻杂志节目的主 持人大多是经验丰富的编辑、记者。 杂志型新闻节目的产生必须有几个条件,即社会性信息需求提高,宽松的政治环境、先进的电子传播 手段,较高的电视普及率。中国现在基本具备这些条件。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传统观念带来 巨大改变,社会信息需求量增加;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的进程展开;电子采访设备 ENG、卫星采访 设备 SNG 的使用,微波传送网络的完善,使新闻的采制传播更快;城乡电视普及率迅速提高。 我国与西方在新闻节目主持人上的差异 1952 年美国 34 届总统大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认为:应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连起 来,高度概括一番。Anchorman 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是一个记者,然后才是主持人,都具有一定年限的新闻阅历” ,有很高的

相关话题/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