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①商业信用便利,企业能利用商业信用,一般不使用银行信用;
②商业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使用要以该票据能贴现为基础;
③银行信用以商业信用为基础。以商业票据为基础的放贷,反映了客观的货币流通的需要,因为商业票据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但融通票据除外。
四、国家信用
1、国家信用的概念
- 国家信用的特点:(1)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强制性;(2)偿还期长,资金稳定;(3)利息、本金由纳税人承担。
- 为什么需要国家信用?古典经济学家一般反对国家信用,认为国家不能干预经济,早期国家信用一般不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既非建设性的。(有观点:国家是“守夜人”,保卫人民安全,而发展经济主要靠市场)
现代国家负有稳定和发展经济的职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行使经济职能所需要资金,除了税收以外,只能举债。所需资金只能通过市场方式取得,否则会扭曲市场机制。但是举债规模应有一定限制。
- 国家信用的作用:(1)弥补赤字;(2)调解货币流通,稳定经济;(3)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 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相互排斥
五、民间信用
居民间为解决生产经营或生活费用不足而形成的信用。
特点:(1)发生在居民家庭中,主体是个人;(2)期限较短;(3)生活范围有限;(4)利率有较大弹性,存在高利贷;(5)具有较大自发性,风险性。
第三章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第一节金融概述
- 金融
包括:1、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与货币流通,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
2、是不确定条件下对资源的跨期配置;3、是指与货币管理、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和公司理财有关的一切活动。
- 金融与信用的区别:(1)产生的时间不同,信用先与金融;(2)范围不同;(3)经济、法律关系不同。
- 融资形式与工具
1、直接融资于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间接金融):在银行信用中,信行等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媒介。从集聚资金角度来看,它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的债务人;从贷放资金角度看,它们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权人。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需求者,两者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称为间接融资或间接金融。
间接融资的优点。
直接融资或直接金融:指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售出了股票、债券,取得了货币资金;资金所有者买进股票、债券,付出了货币资金。
直接融资的缺点:(1)信息成本高;(2)融资双方的交易需求难以契合;(3)资本交易后无法有效监督资金使用;(4)条件过高。
问题:现在为什么会产生直接融资由于间接融资的观点?
2、融资工具
(1)直接融资。证券:债券、股票、票据、可转换债券。
(2)间接融资。钞票、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汇票、银行本票。
金融证券的性质:(1)到期日;(2)、流动性:变现为现金并不会遭到损失的能力,针对具体金融资产易于变卖;(3)、风险性:投资的本金遭到损失的可能性;(4)收益率: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名义收益率:票面利息收入/票面价值 当期收益 票面收益/市价
实际收益率:(票面+资本损益)/市价
3、融资形式的比较:
四、金融证券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市场利率、偿还期限……
1、零息票债券(中国)
-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 永久债券——股票
第二节 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广义、狭义)
金融市场的含义: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企业、政府、投资者);交易客体(交易工具、中介机构、金融监督)
二、金融市场的类型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一年期以下的债务工具,股权工具交易市场。
资本市场:一年期以上的债务工具,股权工具交易市场。
特征:
货币市场: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收益小、较稳定。
资本市场:期限长、流动性若、风险大、收益大、不稳定。
三、货币市场(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外汇市场——不同货币交换市场。
定义。为什么叫货币市场——〉风险小、流动性高。
(一)范围
1、商业票据市场
(1)商业票据的定义:具有固定偿还期、无抵押担保(债务人不抵押自己的财产作为抵押的担保)、到期债务人支付固定金额的短期期票。
注意:与以前的商业票据不同,以前讲的商业票据是和直接商品交易相关的。
- 发行
发行者:较高信用级别的工商企业、公用事业部门、金融公司。
发行的目的:解决流动资金需求(如:支付工资、购买原材料)
发行的形式:不记名——〉便于转让
发行利率:表现为折扣率。特点:高于同期国库券利率。
发行面额:较大
2、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1)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的定期汇票,该汇票指明在将来的某个日期,向持有人偿付一定金额款项。
承兑:银行表示接受,即在债务人违约情况下,银行保证支付。
(2)特点:A、期限短;B、无票面利息;C、折扣;D、到期由承兑行付款。
(3)银行承兑汇票与商业票据的区别
3、同业拆借市场
- 定义:金融机构之间(主要指存款式金融机构)为调解短期资金余缺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 特点:A、交易主体是金融同业;B、期限较短,不超过7天,以隔夜为主;C、交易金额较大,是资金的批发市场;D、交易目的主要是弥补头寸不足(头寸:短期可用资金);E、不提交准备金;F、同业拆借形成的利率是基准利率。
准备金:存款式金融机构必须按存款总额的一定百分比,向中央银行缴纳的一定金额。准备金是银行的现金资产,可以用来应付存款提现,但并不总是为此;准备金还可以用以宏观调控,准备金额越高,银行创造存款的能力越低。
4、短期国债市场——财政部门发行,政府提供担保。
特点:期限较短,风险小,流动性强,折扣发行,不付息,招标发行,竞价交易。
是中央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工具。
5、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
6、证券回购市场(再回购协议市场)
正回购:卖出证券同时与买方签订再回购协议,约定在某时间以约定价格购回该证券。
逆回购:买入证券同时与卖方签订再回购协议,约定在某时间以约定价格卖出该证券。
四、资本市场
政府债券市场、公司债券、股票市场、中长期信贷
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发行新股,扩股,增发、配股,转正股、缩股
流通市场:(1)二级市场(交易所市场):交易的是上市公司的证券。提供交易场所、维持市场秩序、收集发布信息、仲裁交易纠纷。
(2)柜台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
A、三级市场:交易非上市企业股票
B、四级市场:非会员上市公司的证券(场外交易)
第三节 金融机构
一、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
1、降低交易成本;2、降低监督成本;3、提供流动性;4、风险管理;5、专家理财。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管理金融的行政机构,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2、商业性金融机构
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依法接受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公共存款,主要为工商企业提供贷款,办理结算的机构。
储蓄银行:吸收储蓄存款,为家庭个人服务。
合作金融:吸收会员存款(基金、股份)为会员提供融资。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承销发行融资证券的机构)、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银行业务:指除证券零售业务以外的所有资本市场业务。
证券投资基金:以一定的方式吸收公共资金,在金融市场上投资以获取较高收益的金融机构。
封闭式基金:基金总额固定,不得赎回,可以在公开市场交易。
开放式基金:基金总额不固定,可以赎回,可以在柜台交易。
3、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创立,参股,支持或担保的,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贯彻社会经济政策,在特定领域内支持或间接从事融资的金融机构。
特定领域:支柱产业、农业、进出口(日本输出银行、美国进出口银行)
我国的金融机构
(1)“大一统”的计划体制 1948-1979年
特点:A、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办理各项业务;B、人行内部实行高度统一的集权管理,统存统贷,统收统支;C、人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遍布全国各地;D、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于一体,既是经营又是管理机构。
(2)金融体系的变迁
A、建立四大专门银行;B、成立信托投资公司;C、成立城乡信用社;D、中央银行体制建立(1984年);E、建立证券公司;F、引进外资银行;G、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3)现有金融机构体制概况
A、中央银行;B、商业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十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
信托:所有权转移
委托:所有权不转移
C、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利率决定理论和利率结构
- 古典利率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庞巴维克 费雪 马歇尔
利率由储蓄和投资的实际因素决定,真实利率理论。
资本供求 供:储蓄 蓄:投资
储蓄函数S与利率成正比 投资函数I与利率成反比。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利率由货币供求决定,与储蓄、投资及心理因素等实际因素无关
货币供求 货币需求 <——l1交易动机、谨慎动机;l2货币的资产需求(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
货币供给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新古典)
20世纪30年代 罗宾逊.俄林
利率可贷资金决定:可贷资金供给(与利率成正比):货币因素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投资
可贷资金需求(与利率成反比): 实际货币需求:社会公众、企业的需求
实际资本流出:向外贷款,购买债券
四、★利率与储蓄 IS-LM模型——参见梁小民《宏观经济学》
1937年由希克斯提出。利率和国民收入由IS-LM和IS的交点决定。IS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IS-LM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由二者同时均衡时决定。
IS曲线 I=S情况下,利率与收入的组合
I
I M
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收入下降——〉储蓄下降
LM曲线:货币供求平衡的条件下,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L S
Y
梁小民《宏观经济学》总需求的IS-LM模型
1、IS-LM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容联系
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总需求 投资 I 财政政策
货币市场均衡 利率 物品市场均衡
M=L I=S
货币需求L 储蓄S
在图中,货币供给(M)与货币需求(L)共同决定了货币市场的均衡(M=L),货币供给由货币政策决定。投资(I)与储蓄(S)共同决定了物品市场的均衡(I=S),投资由财政政策决定。货币市场决定的利率影响物品市场,利率把这两个市场联系起来,这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决定了总需求。
2、IS曲线表明了物品市场均衡,即计划的总支出等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利率的结合。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IS曲线说明了沿着这条曲线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如果是在一个有政府部门和国外的经济中,IS曲线上的各点就是把计划的注入(政府购买)加入支出和收入流量循环中并把计划的漏出(进口),从这个循环流量中减去时这两者相等的各点。或者说IS曲线上各点也就是计划的总支出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相等的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