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LM曲线表明了货币市场均衡,即实际货币需求量等于实际货币供给量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利率的结合。L指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M指货币供给量。
4、IS—LM模型
利率和风险结构
- 含义:它是指期限相同的信用工具利率的关系,利率差异主要由风险造成的。
- 风险结构:(1)信用风险:利率=风险补偿率+无风险利率
(2)流动性:流动性越高,风险越小
(3)税收因素:利息税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关系
①长期利率有风险保证金,时间越长,风险越大;②流动性偏好;③分段市场,短期市场资金供给水平资金需求,长期市场资金供给小于需求。④合理预期。
思考:利息的性质及其来源
(1)、马克思的观点:劳动创造价值
(2)、萨缪尔森的观点
名义利率(N)、实际利率(R)和通胀率(i)
考虑复利问题——〉资本(本利)即按照实际利率增值又按通胀率增值。
R=N-i
若i越低,按R=N-i算得R越正确;若i越高,按R=N-i算得R越不正确;
i越高,按R=N-i计算,高估了利率R 即(N-i)/(1+i)<N-i
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直贴现利率;在中国指中国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单利计算:S=P(1+r.n) 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借贷期限。
★用途广泛的计算:
①零存整取 S=P[((1+r)n+1-1)/r -1] P代表每月(或每周,每年)存入的金额。
零存整取指每月(或每周,每年)按统一的金额存入,到约定的期限本利和一次取出。
例如:预计10年之后需要支用2万元,估计月利率为8 0/00,那么每月存入100元即可达到此数量(20181.92元)
②整存零取:指一次存入若干金额的货币,在而后的约定期限内,每月(或每周,每年)提取等一金额的货币,当达到最后期限的一次提取中,本利全部取清。
算式: S=P[((1+r)n-1)/r(1+r)n ] 式中P代表每月(或每周、每年)提取的金额。
★西方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问题 国民收入是流量
Y=C+S Y=C+I ——〉S=I(理论上) 但是实际上S≠I。
3、期限结构:其他条件相同下,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变化关系。
经验事实:(1)各种期限的利率往往同向波动;(2)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
解释:1、★合理预期理论
假定:整个市场是统一的,投资者对其先没有特殊偏好,不同期限的证券间具有完全替代性,资金可在长短期之间自由流动。
一般对银行而言,贷款期限都长于存款期限。
因为用短期存款放长期贷款。若银行预期未来利率会上涨,则银行愿意缩短贷款期限延长存款利率。
结论:长期利率决定于短期利率,当短期利率上升,则长期利率会下降。并不是利率的任何上升都会给银行造成亏损,并不是存款利率高于贷款利率都会造成银行亏损。
现在长期利率决定于现在短期利率和人们对未来短期的预期。在利率变动中,已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
2、市场分割理论
假定:各种证券间毫无替代性,市场是分割的,投资者对期限有特别偏好。
结论:长、短期利率由各自的市场决定。
附加的假定:人们对短期更为偏好
结论:长期高于短期。
3、优先聚集地理论
假定:投资者对不同期限有特殊偏好,但这种偏好不绝对,当收益率差达到了某一临界值时,投资者可能放弃其偏好的证券,而转向投资收益率更高的证券。
结论: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正相关,但长期利率高于短期。
第四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形成
一、货币经营业
1、含义:从事货币保管、兑换、汇兑等业务的商业性机构。(非金融机构)
2、特点:只处理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技术处理,如兑换、鉴别、称量。
100%的保存现金准备,没有将客户资金用于放贷。
在为顾客保管金银业务中收取保管费或手续费。
二、原始银行业务
1、含义:当货币经营商将积聚的货币用于放贷时,货币经营业就转环为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原始银行业。
2、特点:贷款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和破产的农民,用于非生产用途;利率较高,具有高利贷性质;主要为现金结算,贷款依赖于存款。
三、现代银行业
- 含义:1649年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
- 特点:全额准备金转化为部分,由此产生统一的业务;保管凭条演变成银行券,使得信用货币制度产生;保管业务衍变成存款业务,使得支票制度得以产生。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作用、组织和类型
一、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2、充当支付中介;3、将储蓄和收入转化为投资,使闲置资金转化为有益的投资或消费;4、创造信用工具;5、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二、组织形式
- 按所有权:私人银行、合伙制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
- 按组织的形式:(1)单一银行制:银行业务由一个单一独立的机构经营,不设立或不准设立分支机构。
(2)分支银行制: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并在国内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3)银行持股公司:在美国较流行。
比较:
分支银行(优点):A、可以形成广泛的经营网络,广泛动员闲散资金,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应;B、分支行之间资金调剂便利;C、分工较细,有利于培养专门人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D、有利于分散风险;E、资本雄厚,适应大企业需要;F、银行数量较多,便于宏观管理。
单一银行(优点):A、有利于限制银行兼并垄断,促进自由竞争;B、单一银行适应本地需要,有利于本地区发展需求;C、具有自主、独立性,可灵活开展业务;D、内部层次较少,管理效益高。
总趋势: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
类型:1、职能分离型(分业经营):商业银行不得经营证券、保险、信托业务。
2、全面职能型(混业经营):金融百货公司。
比较. 混业经营的优点:A、综合经营,提供全面服务,获得范围经营效应;B、业务互补,有利于保证经营的稳定性;C、业务多样化有利于分散抵御风险。
分业经营(优点):A、专业化经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B、专门化服务,服务质量高;C、隔离风险。
总趋势:分业——〉混业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业务综合化,即混业倾向;(2)资本集中化,资本扩大;(3)经营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4)技术网络电子化。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一、概述
三大业务:负债、中间、资本业务
1、负债业务
(1)资本(资金来源之一)
构成:股本:普通股、优先股(没有投票权,可以分红)、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
债务资本:长期债券
资本的功能。
风险资产:将风险资产的系数分为5个档次:0 10% 20% 50% 100%
将表外业务的风险换算系数分成:0 20% 50% 100%
资本充足率:[(核心+附属资本)/风险资本]≥8% (核心资本/风险资本)≥4%
2、存款业务
(1)活期存款(交易账户)
A、活期存款:不付息,不限期,可开支票,随时提取。
B、可转让支付命令支付(NOW):对平均余额付息,针对个人和非盈利组织,用支付命令书转让,支付命令书可转让的。
- 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平均余额不得少于2500美元。
- 自动转帐服务账户(ATS): 设立一个账户(交易账户):可开支票,无息
储蓄账户:不能开支票,有息
-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利率随市场调整,无上限,平均余额不低于2500美元,每月只能转账6次。
-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基金与商业银行合作,前方在基金中,需开支票时转交易账户。
(2)定期存款
A、大额可转让存单(CD);B、货币市场存单(MMC);C、小额储蓄者存单(SSC);D、定活两便存单。
(3)储蓄存款:与定期无大差别。定期存款——存单;储蓄存款——存折
整存整取,零存整取
3、借款业务
- 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
- 同业拆借
- 转抵押,转贴现
银行将已抵押的物品,已贴现的票据向其他银行抵押或贴现而融入资金的方式。
(4)回购协议
(5)向金融市现:发行金融债券。
4、资本业务
(1)贷款。A、信用贷款:对本人的信用;B、抵押贷款:对物的信用;C、担保贷款:对别人的信用;
企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
原则:贷款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性)
过程:A、贷前调查;B、贷时审查;C、贷后检查(三查)
信用分析:品德、资本、才能、抵押物、经营环境(行业环境)、事业连续性
贴现与贷款的区别:A、贷款是银行的借贷关系,贴现是票据买卖关系,转移了债权债务关系;B、贷款利息是到期收回,贴现利息是贴现时预扣;C、贷款合同无流通性,到期才能收回资金,贴现票据有流通性,可提前收回;D、贷款需抵押或担保,票据贴现不需要抵押担保;E、贷款以借款人或保证人的信用为依据,贴现则以出票人、承兑人、背书人的信用为基础,三者有连带责任;F、贷款期限有长有短,且经常长期,贴现期限短,票据到期收回;G、贷款利率高于贴现利率(从资金占用时间长短来看)。
5、证券投资
对银行投资方向和范围的限制:国债、公债、高等级的公司债券。
对银行投资比例的限制:投资占资本的比例,企业持股的限制。
中间业务:
1、结算业务: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同城结算、异地结算)
2、信托业务(利用委托人的资产)。银行作为受托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代为经营,处置其资产。
3、租赁业务:由银行垫付资金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并以租金的形式收回。
融资性:期限长、专用性强; 经营性:期限短、专用性差。
4、代理业务:接受被代理人的委托,代办经济活动——〉代理保险业务、代理付款业务、代理收款业务、代发工资等。
5、代理融资业务:银行在代理收取客户款项的过程,向其提供资金服务。
6、银行卡业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转账业务的新型服务。
7、表外业务: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业务。
(1)承诺类表外业务。①贷款承诺(银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向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银行可向企业收取承诺费,企业可迅速得到贷款;②票据发行便利(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融资渠道);③周期性贷款承诺;④循环放款协议。
(2)担保费。①信用证;②履约担保;③投标担保;④票据承兑
(3)衍生交易 远期期货期权 掉期
(4)其它类型。①投资银行类;②回购协议。
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派生原理
一、创造派生存款的两个前提条件(需同时满足)
1、部分准备金制度(存在贷款);2、非现金的结算。
二、一些概念
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存款。一般为现金。
派生存款:由原始存款派生出来的,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所创造的存款。(一般不增加银行体系的准备金)。
存款乘数(K)=活期存款/原始存款。
三、限制银行存款货币派生的因素
- 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例R(R=活期法定金/活期存款);
- 现金漏损率C(C=现金漏损数量/活期存款数)
- 超额准备金率e(e=超额准备金/活期存款数)
- 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例t(t=定期存款/活期存款)
在理想条件下,当原始存款全部转化为中央银行准备金时,货币派生结束。
在现实条件下,当原始存款全部为各利益集团瓜分后,货币派生结束。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概述
1、原则:三性
2、内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
二、资产管理
1、(商业性贷款)真实票据 (只为短期,商业性,自我清偿能力)
银行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而能自动清偿的贷款。这类贷款能随消费周转而从销售收入中得到清偿。
理由:银行资金大多为活期存款,只有发放短期、自偿性贷款才能保证资产流动性。
2、可转换性理论(资产转换能力) (只为短期、非商业性但不排斥商业性,流动性)
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只购买可随时出售的资产。这类资产应该信誉高,可转换性强,期限短,短期债券以政府债券最好。
3、预期收入理论 (不坚持短期,也可以中、长期,非商业性,预期收入有保障)
贷款不能自动清偿,其清偿能力依赖于借款人的收入能力,其安全性依赖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如果一项贷款的预期收入有保证,即使期限较长,以行业会贷。
三、负债管理
- 银行券理论
- 存款理论。以存款的安全性、稳定性为原则,在存款的稳定余额内才能够贷款。
- 购买理论。产生背景:高通胀。产生了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利率限制
银行对于负债并非消极被动,完全可以主动吸收存款,即主动购买存款,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
4、销售理论。背景:金融创新,金融工业的兴起,金融业竞争加剧。通过多元化服务及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来吸收资金。 效果:中间业务迅速发展。
四、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 资金汇集法。将各类来源的资金汇成一个资金池,统一使用,按需要分配。
- 偿还期对称法。长期负债——〉长期资产 短期负债——〉短期资产
缺点:(1)偿还期可转化;(2)偿还期可通过市场互换
五、风险管理
风险的种类:1、信用风险:违约风险;2、市场风险:价格导致的风险(只包括物价);3、条件风险,利率风险;4、汇率风险;5、流通性风险;6、国家风险;7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
风险管理过程:1、风险识别;2、风险估价,建立数理模型,为风险定价;3、风险处理(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抑制、风险补偿)
风险管理方法:
信用风险:(1)、信用分析 6C原则;(2)、提供抵押品、担保人等;(3)、信用配给;(4)限制性契约(对抵押品保险等);(5)不良资产的分类及处置(提取坏账准备金,资产证券化等)
利率风险:(1)利率敏感性缺口。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当缺口为0时,没有利率风险;当缺口不为0时,应优化结构,直到使缺口为0。
(2)持续期管理(久期)。指金融工具以现值方式收回其价值的时间长度,有时也叫投资回收期。
第五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
1、银行券的发行需要中央银行。自发分散的货币发行转向统一的集中发行;2、政府融资的需要;3、票
据交换的需要;4、最后贷款人;5、金融监管;6、宏观调控。
二、组织形式
1、一元制的央行(中央集权国家):全国只有一家统一的机构,包揽所有职能,能够设立分支机构。
2、二元制央行(联邦国家)。
复合制:央行与商行的职能交叉并存。跨国中央银行制(欧盟)、准中央银行(新加坡)。
三、中央银行的特征
1、不宜盈利为目的;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最强,商业票据、再贴现票据、短期国债;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四、央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统一发行货币;提供货币流通所需的技术服务;调解货币供给量。
2、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预算收入与支付的收付;为政府提供短期融资(短期贷款、购买国债);代理政府金融事务(国债还本付息,替政府收购黄金,替政府收购外汇);代理政府参加国际金融事务;充当政府顾问。
- 银行的银行。集中保管准备金:A、便于各商业银行相互调剂准备金,增强其流动性;B、有助于控制商行的信用创造能力;C、为商业银行非现金结算提供条件;D、增强央行的资金实力。
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主持银行间的清算;调控外汇市场,平衡商业银行的外汇头寸。
4、管理金融——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各种金融条例,监管国内的金融机构及市场。
五、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原则:1、应与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实行货币政策;2、应按金融运行规定实施货币政策,避免政府短期行为干扰。
内容: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稳定货币流通;2、独立实施货币政策;3、独立监管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
六、中央银行的业务
货币发行、货币存款(负债)、再贷款、再贴现、特定贷款、证券买卖、黄金外汇交易(资产)、银行间清算、财政收支的收付(中间)。
第二节 货币政策
一、概述
1、概念: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经济目标,而实施的各种调控货币供给量和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政策工具)。
央行——〉政策工具——〉中间目标——〉最终目标
2、内容:(1)、信贷政策(信贷总量,结构);(2)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利率结构);(3)外汇政策(调控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
二、最终目标
1、四大目标:(1)物价稳定:短期内物价相对稳定;(2)充分就业:凡有工作能力且自愿参加工作的人随时能在合理条件下找到适当工作;(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自主性交易——经常、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有形交易:商品进出口; 无形交易:劳务、运输、保险; 单方面转移:汇款、捐赠。
资本项目:短期资本项目:短期证券;长期资本项目:直接投资,中长期借款。
补偿性交易——平衡项目。
平衡项目: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最终目标选择
物价稳定或经济增长(单一)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双重) 多重目标。
三、中间目标
1、选择标准:(1)可测性(可计量、量化)可收集资料并量化;(2)可控性:央行可以用政策工具调控;(3)相关性:与最终目标有关联。
2、内容。(1)操作目标(短期目标):①短期利率;②基础货币。
(2)政策目标(长期目标)——长期利率:由短期传达到短期;
货币供应量:M1=M0(现金)+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四、货币政策工具
1、三大工具
(1)再贴现。A、内容:通过调整再贴现利率或……来调控利率和资金流向;
B、作用途径:影响融资成本。(再贴现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货币供应量下降;票据种类/结构调整;宣示效应。
(2)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法定准备金率,调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操作:规定计提基础,日平均余额,周末平均余额,月末平均余额
途径:影响货币乘数;宣示。
(3)公开市场操作:在公开市场买卖
操作:货币买入
作用渠道:影响利率;灵活,具有宣示效应。
2、选择性工具
(1)消费信用机制:对于耐用品;(2)证券市场信用机制;(3)不动产信用机制:住房(首付.最长期限.我国不能零首付);(4)直接信用机制:信用配给+利率管制;(5)间接信用机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特指日本)。
第六章 货币需求
一、概述
一个社会一定时期人们持有的用于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的货币量的总合。
含义:货币需求是欲望和能力的结合。
能力:收入、借款或其它资金来源的能力; 欲望:持有货币的动机。
二、货币需求的各种影响因素
1、收入及其结构;2、价格;3、利率;4、金融创新;5、其它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
古典的货币需求
一、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
前提:1、劳动价值;2、贵金属为货币;3、简单商品生产。
结论: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货币周转次数);M=PT/V(价格决定M),P:一般物价水平,T:商品交易数量。
二、费雪交易方程式
MV=PT M货币数量(供给量)、不影响V、不影响T
假设:V受制度和习惯的影响、相对不变;T在充分就业下相对稳定。
结论:货币数量M决定商品价格P。
三、马歇尔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
M=KPY M:现金需求 K:人们意愿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比例 P:一般物价水平 Y:商品的劳务总量(财富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