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学(殷孟波版)习题(10)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3.政府的银行:它是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门机构,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职责。

4.银行的银行: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办理存、放、汇等项业务,充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责。

5.管理金融的银行:它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致力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对整个银行业的运行进行调控监管,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职责。

6.货币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调控货币供给、信贷的活动。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的传导机制四个部分。

7.货币政策工具:它是指中央银行为谋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现而对货币供给量、信用量所使用的调控手段。它们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8.贴现政策:它是指通过贴现利率的改变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量,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其特点是: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它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运用贴现政策来调整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缺点是:第一,宣示效应不明确,即可能被错误理解;第二,当贴现利率被确定时,市场利率的变动将引起贴现利率与市场之间的差额频繁变动,从而导致贴现贷款和货币供给量波动,结果使得货币供给难于控制;第三,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贴现贷款的数量变动;第四,贴现政策不如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方便。

9.公开市场操作:它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主要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来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势:第一,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第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第三,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第四,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当然,公开市场操作的上述优势要变为现实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发达的金融市场。

10.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它是指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势: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采用与否,主动权在中央银行;第二,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能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第三,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作用于所有银行或存款式金融机构,对于银行而言,较为客观、公平;第四,中央银行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受外界干扰较小,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11.货币政策时滞:它指从研究、制定、实施到实现全部效应的时间过程。货币政策时滞构成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1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它是指货币政策从政策手段到操作目标,再到中介目标,最后到最终目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传导过程的机能。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途径;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途径。凯恩斯在分析货币政策由货币领域均衡到商品领域均衡的传导过程中,建立其以利率为主要环节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后凯恩斯学派注重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相互作用,丰富发展了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与凯恩斯学派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同,货币学派把货币供应量视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决定因素。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概括为:R ↑→ Ms ↑→ A ↑→ C(I) ↑→ P ↑→ Y ↑ 。式中, R 为准备金; Ms 为货币供应量; A 为金融资产; C 、 I 为消费品、投资品; P 为价格; Y 为名义国民收入。

(四)判断分析题

1.错误。货币发行主体多元化会带来银行券流通不畅问题,银行相互间恶意挤兑问题、银行券兑现危机。

2.错误。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演变中产生和目的明确地直接创设。

3.错误。单一中央银行制划分为一元中央银行制与二元中央银行制两种。

4.错误。由于市场利率的复杂性、易变性、利率调整的时滞性、真实利率不易测量等,使得利率难以成为理想的中间目标。

5.错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缺点在于它对货币供给量的作用过于猛烈并且缺乏弹性,政策预期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额。公开市场业务才是中央银行的日常性调节工具。

(五)简答题

1.20 世纪以前,银行业面临的银行券发行问题、票据交换问题、最后贷款人问题、金融监管问题,对银行体系进而金融的稳定与发展形成极大威胁,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由此奠定。

2.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唯一代表国家对一国经济金融进行调控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基本特征为:(1)不以盈利为目的;(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高;(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中央银行职能归纳表述为:(1)发行银行,即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政府的银行,即中央银行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业机构;(3)银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充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4)管理金融的银行,即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运行。

3.中央银行独立性定位: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宏观金融运行时具有相对自主性。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保持所应遵循的原则:货币政策制定实施应以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为出发点、应按照金融运行规律具体操作。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主要内容:(1)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2)独立制定实施货币政策;(3)独立调控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4.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调控货币供给、信贷的活动。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的传导机制四个部分。

5.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贴现政策(通过贴现利率的改变影响贴现贷款和基础货币量,从而影响货币供给)。其特点是: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它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运用贴现政策来调整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缺点是:第一,宣示效应不明确,即可能被错误理解;第二,当贴现利率被确定时,市场利率的变动将引起贴现利率与市场之间的差额频繁变动,从而导致贴现贷款和货币供给量波动,结果使得货币供给难于控制;第三,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贴现贷款的数量变动;第四,贴现政策不如公开市场操作灵活方便。

(2)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行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主要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来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势:第一,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第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第三,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第四,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当然,公开市场操作的上述优势要变为现实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发达的金融市场。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如下优势: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采用与否,主动权在中央银行;第二,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能对货币供给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第三,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率作用于所有银行或存款式金融机构,对于银行而言,较为客观、公平;第四,中央银行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受外界干扰较小,可以较好地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六)论述题

1.当前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有: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公开市场业务等。

2.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主要通过调节市场利率影响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来实现。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势:

(1)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

(2)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

(3)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

(4)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

当然,公开市场操作的上述优势要变为现实并不是无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发达的金融市场。

目前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交易品种看,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七)案例题

(1)所谓流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所谓流动性过剩,则是指市场上或宏观层面上的流动性已经超出了实际需要的现象。全球流动性过剩主要来自发达国家长期执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金融自由化体系下信用创造货币能力的明显增强。而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应该是2003年至今以来的现象,近几年主要表现为外贸顺差的综合症,单就量上看,即是银行存款大于贷款的部分。

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它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商业银行持有,其直接作用是吸收商业银行部分流动性。央行票据的发行,更主要的或者说更直接的目的是针对近一个时期我国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导致的基础货币过快增长,将其作为“对冲”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一种政策工具。

特别国债:2007年6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以购买外汇以及调整2007年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这是国家继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银行后再次运用这一方式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重大举措。所谓国债,是国家(实际上一般有它的附属机构即财政部门承担)向社会公众(包括国内或国外的个人、企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发行的债券,它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何谓“特别国债”,除具有上述国债的一些基本功能外,还在于它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普通国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发行目的有异;(2)发行方式有异;(3)发行对象有异;(4)管理方法有异;(5)与上次发行有异。

(2)首先应具体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发挥作用的原理,然后针对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具体情况而言,公开市场操作应该是卖出有价证券、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流动性产生紧缩作用。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工具,两大基本工具的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现代经济高效、顺畅运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对我国来说,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是由两大政策本身不同的特点要求形成合力所决定。这是因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效应有明显不同,财政投资可以直接对总需求发生作用,政策时滞短,见效快;而货币政策通常通过调节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总需求发生作用,政策时滞长,见效慢。更重要的是,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也是在我国实施开放经济和处于转型期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因为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原有体制的障碍性因素存在,直面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及流动性过剩等问题,运用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准备金率、加息、发行央行票据和进行“窗口指导”等一系列措施,事实证明,对以上问题,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缓解作用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失衡的问题。由此,在继续坚持从紧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作用,增强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尤为重要。财政部发行的特别国债,数额较大,应该说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中的浓重一笔,它既抑制了货币流动性过剩,也缓解了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从长远看,特别国债对改善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市的结构以及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机制等,意义尤为重大。而且,两大政策协调配合下所产生的辐射作用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其影响的力度和深度更不可低估。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下列经济个体会得利的是(      )。

A.债权人                           B.浮动收入者     

C.货币财富持有者                   D.靠固定款金维持生活的人               

2.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被称之为(      )。

A.信用膨胀   B.投资膨胀    C.通货膨胀     D.消费膨胀         

3.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      )。

A.生活费用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消费物价指数       D.批发物价指数

4.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     B.工资推动     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5.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的关系是(      )。

   A.正比例关系   B.倒数关系     C.交替关系       D.没有关系       

6.通货膨胀和失业在长期中存在的关系是(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交替关系       D.没有关系       

7.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相关关系      D.没有关系      

8.在通货膨胀中,最大的受益者是(        )。

  A.从企业的利润中取得收益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科技工作者                      D.政府

9.有关通货膨胀成因的凯恩斯的需求拉上假说的理论缺陷在于(        )。

  A.假定通货膨胀与充分就业共生      B.假定通货膨胀与充分就业不共生

C.假定通货膨胀与失业共生          D.假定通货膨胀与失业不共生     

10、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

  A.经济现象      B.社会现象     C.货币现象        D.价格现象      

11.下列(        )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C.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                     

D.通货紧缩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12.下列(     )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消减政府支出                      B.减少公共事业投资    

C.增加税收                          D.制定物价、工资管制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通货膨胀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           )等形式。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温和式通货膨胀   C.奔腾式通货膨胀 

D.公开型通货膨胀   E.隐蔽型通货膨胀                                        

2.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划分为(            )等类型。

A.恶性通货膨胀     B.温和通货膨胀     C.爬行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E.小跑式通货膨胀                        

3.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划分为(          )等类型。

A.投资膨胀型          B.需求拉上型          C.成本推动型 

D.供求混合推动型          E.结构型

4.成本推动假说认为,引起生产成本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据在于(        )。

A.工资推动         B.投资推动         C.供求推动 

D.需求推动         E.利润推动

5.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提高存贷款利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E.增加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                               

6.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贴现率                     D.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 

E.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                    

7.在通货膨胀中,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主要包括(             )。

 A.商人     B.固定利息债权人     C.工人     D.国家公务员      E.农民  

8.通货紧缩的促进论者认为,适度的通货紧缩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其理由是(          )。

  A.将促使长期利率下降         B.经济扩张的时间延长维持经济稳定

C.价格水平的下降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可相互促进

D.可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E.低物价可吸引国外投资者          

9.通货紧缩的促退论者认为,通货紧缩会抑制经济增长,甚至使经济产生衰退。其理由是(             )。

  A.物价下跌→利润减少→因而减产→经济衰退

  B.物价下跌→实际利率提高→减少生产投资→经济衰退

  C.物价下跌→减少生产投资→失业增多、收入减少→消费减少→经济衰退

  D.物价下跌→利率降低→利润减少→利率下降→经济衰退

  E.物价下跌→实际利率降低→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经济衰退   

10.通货膨胀的程度是以通货膨胀率来表示的。目前世界各国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指标除了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之外,还有(         )。

A.生产物价指数         B.消费物价指数          C.生产费用指数 

D.生活费用指数         E.批发物价指数            

(三)名词解释

1. 通货膨胀

2. 通货紧缩

3. 隐蔽型通货膨胀

4.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5.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6. 自然失业率                             

(四)判断分析题

1.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暂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物价上涨现象。

2.需求拉上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产品成本的提高,因而推动着物价上涨。

3.凯恩斯学派赞同需求拉上论,而货币学派则主张成本推进论。

4.后凯恩斯学派与凯恩斯学派都主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因论。

5.普遍、持续的物价下降意味着单位货币购买力不断上升,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投资成本降低,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6. 通货紧缩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政策失去灵活性。

7. 私人储蓄倾向提高、消费倾向降低或者政府增加支出都会产生通货膨胀压力。

8. 在封闭型经济中,标准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通过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机制发生作用的。

9. 通货膨胀具有一种有利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即在通货膨胀过程中,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加得少。

10. 供给学派认为,治理通货膨胀、摆脱滞胀困难,治本的方法在于着力增加生产和供给。

(五)简答题

1.对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现象,我国经济学界与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的争论焦点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相关话题/货币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