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学(殷孟波版)习题(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因而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最适量为:

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这一公式表明:

(1)佣金费用 的存在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存在的前提条件。

(2)交易性货币需求并不与交易总额同比例增长。

(3)将利率弹性引入交易性货币需求,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4.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忽略了人们的多样化选择。其思路是: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上升,因此人们将持有货币;反之,当利率高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下降,于是人们将持有债券。也就是说,人们只能在货币和债券两种资产之间任择其一,而不能两者兼有。显然,凯恩斯的这种观点与现实是不符的。凯恩斯的理论无法解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投资者为什么既持有债券又持有货币。

1958年,美国著名的计量经济学家、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詹姆斯•托宾发表了《流动性偏好——对付风险的行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资产选择理论”,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重新解释流动性偏好理论,开创了资产选择理论在货币理论中的应用。

托宾认为,(1)人们在选择持有什么资产时,不仅要考虑一种资产相对于另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而且要考虑该种资产相对于另一种资产的风险;(2)债券称为风险性资产,货币称为安全性资产。债券比货币的预期收益率高,但它的风险也较大。所以人们更愿意持有风险较小、预期收益率较低的货币;(3)人们的选择便是债券和货币都占一定的份额,以便采取多样化组合策略来使总资产的风险较小而收益较大。这一理论说明了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的原因。

5.(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因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相对的预期收益率的高低,当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随市场利率同向变化时 ,货币与其他资产之间相对的预期收益率几乎不变,从而货币需求将相对保持不变,即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无关紧要,或者说货币需求对利率很不敏感。弗里德曼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利率每提高或降低1%,货币需求量减少或增加0.155%。

(2)弗里德曼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由于恒久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弗里德曼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如收入每提高或降低1%,货币需求量提高或减少1.394%。

(六)论述题

1.尽管从形式上看,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相差无几,并且皆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为物价变动的原因,但是,两者仍然存在以下区别:

(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现金交易说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的功能;现金余额说重视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和贮藏的功能,把货币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

(2)现金交易说的研究对象为一段时间内的货币流量;现金余额说强调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时点上,人们持有的货币存量。

(3)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现金交易说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金融体制等客观因素,忽略了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的主观意志;现金余额说强调人们主观的资产选择行为、人的意志、预期、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为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和契机。显然,现金余额说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现金交易说,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2.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讨论货币需求,但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凯恩斯所考虑的仅仅是在货币和生息资产—债券之间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则要广得多,它不仅包括货币、债券,还包括股票和实物资产。

(2)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里德曼则把货币当作一个会随着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3)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由于恒久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相当稳定的。

(4)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5)由于上述的分析,导致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上产生分歧,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利率,而货币主义则坚持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货币供给量。

 

第十三章  货币供给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      )。

A.流动性    B.安全性    C.效益性    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为75美元,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  )。

A.75美元    B.375美元    C.575美元    D.750美元

4.超额准备金等于(   )。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     )。

A.M0     B.M1     C.M2     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

A.狭义货币供应量          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     )。

A.前者=后者               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               D.不确定

8.如果(     ),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     B.e<0      C.e=0      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     )。

A.2       B.3       C.4        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

A.20万    B.13万    C.7万     D.6万

11.如果K=4,r=10%,e=10%,则C为(     )。

A.5%      B.10%     C.15%       D.20%

12.内生变量是由(     )。

A.政策因素决定          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        D.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     )。

A.通货+存款货币            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

A.不变         B.越少          C.越多         D.为零

15.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    )。

A.增加5%    B.下降5%    C.同增同减    D.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

A.统存统贷        B.现金管理 

C.工资基金管理    D.实贷实存 

E.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2.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          )。

A.部分准备金      B.全额准备金 

C.现金放款        D.法定准备率 

E.现金漏损率

3.我国M1由(        )构成。

A.M0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城乡储蓄存款      D.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E.机关团体部队的存款

4.选择哪一货币层次作为中央银行控制重点,其标准是(       )。

A. 这一层次所含的基础货币量最多

B.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易于中央银行控制

C.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与经济活动关系最密切

D.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稳定

E. 这一层次的货币量盈利最多

5.我国M2是由(            )。

A.M1              B.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基建存款         D.储蓄存款

E.其他存款

6.货币供给量是(             )。

A.被财政部门、各个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家庭个人所持有的货币

B.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与现金发行量

C.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

D.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现金发行量

E、由中央银行所供给的基础货币量

7.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             )因素限制。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率 

C.现金漏损率           D.定期存款准备率 

E.货币流通速度

8.基础货币包括(              )。

A.通货                 B.存款货币 

C.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 

E、派生存款

9.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与合理的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             )。

A.相等                B.不相等 

C.前者>后者           D.前者<后者

E.共同构成货币供给量

10.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最终由(              )共同决定。

A.财政                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            D.经营单位

E.家庭个人

(三)名词解释

1.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量

3.部分准备金制度

4.转帐结算制度

5.原始存款

6.派生存款 

7.存款准备金

8.基础货币 

9.存款乘数 

10.货币乘数

(四)判断分析题

1.只要商业银行具备了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派生存款。

2.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基础货币就可以控制住货币供给量。

3.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就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

4.派生存款是虚假存款。

5.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

(五)简答题

1.试比较分析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

2.试比较分析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3.试比较分析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

4.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那些?

5.中央银行哪些资产业务要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化?

(六)论述题

1.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金融创新对其有何影响?

2.试分析在货币供给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

(七)计算题

1.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为4000,试求银行支票存款的实际准备率与超额准备金?

2.假定商业银行系统有150亿元的存款准备金,rd=10%,如果rd上升至15%或下降至5%时,最终货币供给量有何变化?

3.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那么A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何变化?A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新创造多少货币?

4.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1)存款乘数为多少?(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3)货币乘数为多少?

5.根据下列数字,计算相关结果:

法定准备金比率( )=0.10,现金( )=2800亿元,存款( )=8000亿元,超额准备金( )=400亿元

(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 )=          

超额准备金率( )=          

货币乘数( )=          

法定准备金( )=          

准备金( )=          

基础货币( )=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 )=          

货币供给( )=          

 (八)案例题

 1.2008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二○○八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是摘录的一些内容: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6.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上半年现金净回笼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

2008年以来,M2大体保持平稳增长。从货币供应量构成看,M1中活期存款继续同比少增态势,上半年同比少增达到7416亿元;构成M2的准货币中,储蓄存款大幅增加,上半年同比多增1.4万亿元。

请根据材料回答:

(1)请分析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构成及其变化反映了什么?

(2)请分析构成M2的准货币中,储蓄存款大幅增加,为什么?

 2.2008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 二○○八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是摘录的一些内容:

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1.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增长40.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0个百分点。由于法定准备金统计在基础货币中,2006年下半年至今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基础货币增速较快。如果扣除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冻结流动性的因素,基础货币增速将低于5%。6月末,货币乘数(广义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为3.84,比上年同期低0.73。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95%,比上年年末低1.55个百分点, 较4月末和5月末有所回升。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59%,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83%,农村信用社为5.67%。受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合理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及支付清算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整体有所下降。

请根据材料回答:

(1)请分析什么是超额存款准备金?

(2)请分析为什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超额准备金率会有差异?

(3)请分析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整体逐年有所下降,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6.B  7.C   8.C    9.C    10.A    11.A    12.B    13.C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BC      3.ADE       4.BC       5.ABCDE  

6.AB       7.ABCD  8.AC  9.ABCD   10.ABDE     

(三)名词解释

1.货币供给: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向再生产领域提供货币的全过程,研究的是货币供给的原理和机制。

2.货币供给量:它是指银行系统在货币乘数增减作用下所供应的货币量,它研究银行系统向流通中供应了多少货币,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是否相适应。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Ms=m•Mb。按照流动性的强弱可将货币供给量分为不同的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 狭义货币量,和M2广义货币量。

3.部分准备金制度:它是指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不保留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而只保留其中一定百分比以应付可户提现,其余部分则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运用出去的准备制度。部分准备金制度是相对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而言的,在全额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必须保持百分之百的现金准备,这就排斥了商业银行利用所吸收的存款去发放存款的可能性。只有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才有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因此,部分准备金制度是商业银行创造或削弱存款货币的首要条件。

4.转帐结算制度又称非现金结算制度:它是指货币结算双方,通过银行把款项从付款人账户划转到收款人账户而完成的货币收付行为。非现金结算制度是相对于现金结算制度而言的。现金结算制度是指直接的现金收付,银行每笔贷款都必须付现,企业债权债务的结清在银行体系外通过现金收付进行,这就否定了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

5.原始存款:它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6.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它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

7.存款准备金是以两种具体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所需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二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商业银行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这笔商业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1)其中一部分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叫法定准备金;(2)另一部分是由于经营管理上的原因尚未使用的部分,叫超额准备金。

8.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对货币供给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外汇、黄金占款规模。基础货币具有四个属性:(1)可控性,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具有一定的控制力;(2)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3)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4)初始来源惟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社会公众。

9.存款乘数:它是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或存款乘数。一般说来,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存款扩张的这一原理,也称为存款乘数原理。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可得:K=D/△R=1/r,通过对派生存款倍数的修正,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1)存款准备金;(2)法定存款准备率;(3)超额存款准备率;(4)现金漏损率;(5)定期存款准备率。其具体影响表述为:K=D/△R=1/(r+c+e+rt•t)。

10.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它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对货币供给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一定的控制力。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一般有:法定准备率、超额准备率、现金漏损率、定期存款准备率 。对于决定货币乘数的具体因素,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但可以通过对其施加影响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四)判断分析题

1.错误。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必须同时具备部分准备金制度和转帐结算这两个条件。如果仅具备部分准备金制度,而实行现金结算,这时存款不会有多倍创造。因为部分准备金制度只为吸收存款后,能够运用部分存款提供了可能。如果仅具备转帐结算,而实行全额准备金制度,也不能创造存款货币。因为这时存款在商业银行体系的转移必然是等额现金在银行体系内的转移,存款总量不会超过银行吸收到的现金量。

2.错误。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从货币供给原理来说,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即Ms=m•Mb。虽然说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有一定的控制力,但对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另一个因素货币乘数中央银行不能直接控制。从货币供给量的形成过程来讲,货币乘数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他们的行为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又受各种特别的因素的制约。因此,货币供给量并不能由中央银行绝对加以控制。

3.错误。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价值总量。银行属于流通部门,不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部门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并不会使社会的实际财富和实际价值总量有任何增加。

4.错误。若将以存款有无实际的物质作为基础划分为真实存款和虚假存款,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货币量过多并不能对货币划分真实货币和虚假货币,而只能使货币单位币值下降,所以派生存款不是虚假存款,创造派生存款与虚假存款无关。


相关话题/货币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