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笔记 黄淑娉 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文化相对论成为流行的思潮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
赫斯科维茨的《文化人类学》第19章是文化相对论的代表作。
3、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应该用它所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
(2)文化相对论的原则是:“基于经验下判断,而经验是由每个个人按照自己的文化传承(enculturaion)来说明的”。“文化相对论是有关文化价值性质的哲学”。
(3)赫斯科维茨一方面指出欧美文化中的民族中心主义被认为是合理的,这种观点不利于其他的民族的兴盛,因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把无文字民族对自己民族的认识与民族中心主义的真正涵义相混。P212
我们认为,各民族的神话、故事中描述本族群的来源历史时,往往以本集团为中心是很自然的事,但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评价事物的标准强加于别人。
(4)赫斯科维茨认为,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对各该群体所起的作用都是相等的,因此文化谈不上进步或落后。
赫斯科维茨还指出,文化相对论的最核心之处是,社会纪律来自对不同特点的尊重,来自互相尊重。
4、在我们看来,(1)文化相对论的文化价值观有进步的内核,有积极的一面。它主张抛弃欧美中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所采取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反映了他们对各民族固有文化的价值采取积极评价的态度,与文化相对论的主张相吻合。
(2)文化相对论的消极的一面是否定进步的概念。
1)它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文化看作有同等的价值,它们可以同样地服务于各该社会。实质上是否认客观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最基本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新的物质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变革,这就是进步。
2)文化相对论者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不可重复的孤立自在的现象,各有价值因而无法比较,这也站不住脚。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内容和形式,二者是对立的统一,而内容居于决定地位。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对同一内容的文化现象作比较,也可以对整个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每一种文化都有相对的价值,又都有绝对价值,进步的标准就是物质生产发展的程度和社会内部规律的发展。
第七章 文化变迁与涵化 P216
一、文化变迁(08硕简答题:人类学中关于文化变迁的机制有哪些?论述题:结合民族志资料,论述文化变迁。)
1、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文化变迁的含义: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因而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改变。
(2)文化的均衡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
2、文化变迁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社会变迁指社会各方面现象的变化,或更确切地说指社会制度的结构或功能发生的改变。
3、自人类学诞生以来,各个学派都讲社会文化变迁。
(1)早期进化学派用文化进化理论来说明文化发展的普遍性,涉及的主要是历史上的文化变迁,不重视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
(2)传播学派着重研究文化的横向散步,忽视人类创造文化的能力。
(3)功能学派虽着重于社会文化的功能、结构的研究,但也注意研究文化变迁。马林诺夫斯基写了《文化变迁的动力》,对文化变迁作了具体的论述。
(4)美国历史学派博厄斯
1)既考虑到独立发明,也考虑到传播的作用。
2)赫斯科维茨等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便把文化变迁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
目前,文化变迁仍是热门课题。
(6)巴尼特(H. G. Barnett)的《创新:文化变迁的基础》(1953)被认为是研究文化变迁的基本著作。
1)他提出了创新是所有文化变迁的基础的结论。
2)创新包括进化、发明和发现、传播或借用。
4、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一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等而引起。
5、进化、发明、发现、传播或借用,是文化变迁的过程或途径。
(1)进化是社会内部发展引起的,如生产技术由低级发展到高级。
(2)发现是某些已存在的过去不为人所了解的事物变得为人所知。
(3)发明是对先前的材料、条件进行新的综合。
(4)传播是文化变迁过程的重要内容,创新的普遍形式。马林诺夫斯基把借用看作与其他的文化创新形式一样具有创造性。
6、传播和借用有几个特点:
(1)传播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A. M.罗杰斯等认为,对某一特定的创新所采用的速度,决定于创新在接受一方文化中的相对优越性、适应性、复杂性、可行性和可鉴性。
(2)传播是互相的、双向进行的
不同民族的文化相接触,文化的传播一般是互相的、双向进行的,他们有选择地互相采纳对方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丛体。
(3)文化传播的范围或借用的程度决定于两个民族之间接触的持续时间与密切程度
(4)相似文化的群体容易相互适应和借用量大
(5)重新解释(Reinterpretation)
指接受的一方对新引进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丛体在形式、功能和意义上的改变,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6)变迁的主要原因
有不同说法,一说技术先于意识形态;一说意识形态更为根本;米德等则认为越早学到的东西越难改变。
(7)文化系统的变迁
文化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引起其他部分的相应变迁,巴尼特称之为连锁反应效应。最先改变的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二、涵化 P222
1、涵化的含义
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一个主要内容
(1)涵化概念的不同表述
涵化是文化变迁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美国人类学家称之为acculturation。英国及受其影响的亚非、大洋州的人类学家使用文化接触(culture contact)一词,与涵化概念相当。对acculturation一词的翻译有不同意见。由于“涵化”一词古奥难懂,因此有人主张译为“文化移入”或“文化触动”。“文化接触”一词明白易懂,却又未能表达由于接触外来文化而产生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相类似这一含义。这里所用“涵化”和“文化接触”二词的含义是相同的。
(2)涵化的含义:指不同民族接触引起原有文化的变迁,涵化研究是研究不同民族的接触而产生的文化变迁过程及其结果的。
2、对涵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1)最早使用“涵化”一词的是美国民族学局首任局长鲍威尔(J. W. Powell),他在1880年写的《印第安语言研究导论》中,描述印第安人与白人接触,学到他们的工艺和生活方式,这是通过涵化取得的,而不是通过教育。
(2)麦吉(W. J. McGee)在1898年提到“掠夺般的涵化”,认为文化之间的互变是敌意的和偶然的。
(3)博厄斯在1896年写的《美洲神话的成长》一文指出,不同部落的涵化,其结果使他们大多数的文化特征变得一样。在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民族学的词汇中已经可以看到“涵化”一词。30年代后期开辟了专门的领域进行不同文化接触的研究。由于经济萧条以及随之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这使涵化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在德国,20世纪初已有人使用“涵化”这个词;英国人类学家很早就对文化接触感兴趣。研究文化接触的问题能够更好地运用功能理论和方法。马林诺夫斯基本人在1929年便指出人类学的一个新分支,“正在变迁中的土著居民的人类学”即将兴起。
(5)有些人类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便致力于涵化研究。最早的三种研究成果都在1932年出版。
一是比尔斯(L. Beals)的《马约文化中的土著遗存》,着重讨论文化接触的问题;
二是特恩窝尔德(R. Thurnwald)的《涵化的心理学》,第一次提出涵化的心理学问题并对其概念和过程作了系统的分析;
三是米德的《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变迁中的文化》,描述一个北美印第安部落安特勒人与白人的文化接触从开始到最终的结果。
1935年,当时的青年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林顿和赫斯科维茨发表了《涵化研究备忘录》。赫斯科维茨在1938年出版的《涵化——文化接触的研究》是最早专论涵化研究的著作之一,对当时已有的涵化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论,讨论了涵化研究的方法论,涵化研究对文化动力问题及有关个人和他的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等。1953年西格尔、窝格特和华琛等以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SRC)的研讨会的名义于1954年发表了《涵化:一个探索的表述》。作者们有感于对涵化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材料,而在理论上的阐述则远远落后于此,试图作理论概括。
3、涵化的定义
(1)涵化“是由两个或多个自立的文化系统相连接而发生的文化变迁”。自立的(autonomous)系统指的是完全的、在结构上独立的系统。
(2)比(R. L. Bee)在《模式与过程》一书中提出,涵化的定义有几个特点:
1)涵化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当两个自立的文化系统相遇时发生的变迁。2)涵化是有别于传播过程、创新、发明和发现的一种变迁过程。但传播只是涵化过程的一个方面或一步。创新或新思想的出现,是不同于涵化的一个过程。3)涵化概念可用作形容词,如“A集团比B集团更涵化些”。
(3)涵化和传播是密切相关的,但又不是一回事。
1)一个文化不经过任何涵化过程,也可以从另一个文化那里借用其文化特质。比如一种新产品可通过贸易渠道或电视输入。
2)赫斯科维茨将传播看作已成功的文化传递,涵化则是在过程中的文化传递。1954年的备忘录明确地把涵化看作传播的结果,因而着重描述传播的结果而不是传播本身,更多地直接说明文化特质的整合问题。
4、1954年备忘录总结了研究涵化必须研究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方面:
(1)文化系统
在文化接触中各个文化系统作为一个独立单位而存在,有赖于某些因素,即保持界限机制、内部结构的灵活性和自我完善机制。
内部结构的灵活性,指文化系统内各种社会组织在功能上的相互联系,以至个人间的关系,其灵活或严格的程度如何。
自我完善机制,是指一个社会总是包括有冲突的力量和凝聚的力量,它的平衡力有助于社会的自我完善。
具有较多的保持界限机制、严格的内部结构和有效的自我改善机制的文化系统,在涵化中变化最小;而那些很少保持界限、内部结构灵活、缺乏有效的自我改善机制的文化系统,在涵化中最易变化。
(2)接触情况
涵化的变化可能是直接的文化传递的结果,也可能由非文化的原因所引起,后者之中最重要的是生态和人口的制约,这些因素对涵化产生着影响。
(3)文化间的连接关系
1)文化间的连接说明不同文化接触时发生什么事情。接触事实上不是发生在文化之间,而是在互相建立联系的集团之间和个人之间。
2)这些联系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结构的,或者称为文化间作用系统;第二是成对关系的元素之间的联系。
没有一个文化系统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丛体能够全面地处于涵化状态之中。
(4)涵化过程
任何一个自立的文化系统本身都处在持续变迁的过程之中,接触所引起的变迁并不是从静态到动态,而是从一种变化到另一种变化,因接触的刺激使变迁比原有的内部力量加快。
涵化过程包括:
1)文化之间的文化特质的传递(即传播)。
2)文化的结合。涵化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
3)替代。替代是新元素取代了先前存在的东西。但实际上是新的文化特质经若干世代一一地替代接受一方的旧的文化特质。
4)融合和同化。
(a)融合是指两个不同文化系统的特质融合在一个模式中,成为不同于原来的两个文化的第三种文化系统。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民族融合可以指历史上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形成一个新的族体;以及在实行共产主义之后,各民族的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逐渐消失,形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
(b)同化是文化接触后一个群体的原有文化完全被另一种文化所代替。
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文化系统接触时,比较落后的文化自然地吸收先进文化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丛体,以至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结果就变成另一个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实际上就是自然同化。
强制同化是利用暴力、特权等强制手段迫使别的民族放弃自己的文化而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民族压迫的形式。
5)隔离或孤立(Compartmentalization or Isolation)。
这是一种非整合的模式。外来的文化强加给接受者,后者并不情愿接受,只是表面上接受了,当外力撤退,那种被迫接受的新特质也随之而去。
6)反应运动
被统治者试图恢复自己的生活方式、某些传统文化和仪式,人类学家称之为“复兴运动”。
三、文化变迁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复原法
据历史文献资料、考古记录、报道人回忆等,复原过去的历史。
多数学者赞成研究涵化可将两个文化接触之前定作基准线,研究接触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剖面分析法
这是用于研究变迁的最流行的方法,对文化变迁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三)研究—再研究法
指回到一个先前研究过的社会进行再研究。
(四)变迁的纵向研究法或称持续观察法
固定一个点,每隔一定时间进行调查,这样,可以精确地记录所发生的变迁,研究为什么变,是怎样变的。
人类学家不能只局限于提供制订政策的实地调查资料,还应在指导变迁方面起主动的、积极的作用。
四、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P236
博厄斯提出应研究文化变迁的动力条件,他在强调每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时,认为这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的内部发展,另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的影响,但在谈社会动力时却不讲社会内部发展的动力。1954年的涵化备忘录提出:“可以把对价值系统的选择的适应、整合和分化的过程、发展次序的世代、决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作用看作涵化变迁的动力。”
1、有些人类学家把变迁过程当作动力,有的把变迁的原因当作动力,或者只注意外部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内部的发展。
(1)功能学派把功能、结构看作社会文化系统的核心,认为社会一处失调可由其他部分得到调整,因而社会最终总是趋于均衡、稳定状态。
(2)马林诺夫斯基曾指出社区内部所引起的文化变迁由于独立进化,这也只是说明社会内部发生文化变迁的原因而没有涉及独立进化的动力问题。
(3)早期进化论者将进化论用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认为文化和社会的进化导致文化和社会的复杂化和进步。
(4)摩尔根提出生存技术的革新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家族、政治和财产制度与之并进。但总的说来,进化论者主张进化是渐变的,没有质的飞跃,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5)现代进化论者则强调技术、经济、人口、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决定因素。
2、我们在研究社会文化变迁时,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否则不可能从根本上说明问题。
(1)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了物质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决定的作用。
(2)恩格斯强调在社会发展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合力的作用,但更强调的是经济条件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
(3)社会发展的合力是一个动力系统,这一动力系统有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动力系统的纵向运动使人类社会内部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动力系统的横向运动使社会内部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内部各要素之间也相互作用。
五、黔东南苗族社会文化变迁实例(07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论述2:举例说明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P238
本书作者于1991年夏季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苗汉文化接触,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适应等问题。
对苗族文化影响最大的外族文化是汉文化。
经过几百年的文化接触,苗族接受了汉文化的一些影响,但数量不多,变化缓慢。这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分不开。
新中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苗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保留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使苗汉文化接触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宪法》和《区域自治法》使我国各民族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得到法律保障,与过去的强制同化政策相比较,是极为鲜明的对照。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形势推动了苗、汉文化的涵化进程。
通婚是文化接触、民族文化的自然同化和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各个民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周围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自己,这是我国各民族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的也是进步的趋势。
第八章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
1、二战后,以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它不仅震动了人类学界,而且许多学科纷纷运用结构主义方法。
2、结构主义有其产生的背景。
(1)二战后,殖民主义制度崩溃,作为人类学传统研究对象的原始民族大量消亡,调查对象范围大大减少了。
(2)列维—斯特劳斯于1961年发文《近代人类学的危机》说,由于心理上和道义上的原因,第三世界的舆论是敌视西方人类学的。
(3)人类学想继续生存,必须据已有的资料,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进行人类学研究。
希望有新的理论框架P244
(4)二战前,“结构”的研究已在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中流行,如建筑学、生物学等。在社会科学领域,语言学首先用结构分析法。
3、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是当代法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哲学家,由于他提倡结构主义的声望,被誉为人类学大师。
一、结构主义者的“结构”概念
A、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概念是他的结构人类学的认识论的核心,
(1)他在《社会结构》一文中谈到何种模式是“结构”时,认为这不是一个人类学的问题,而是一个基本上属于科学方法论的问题。
(2)“结构是由一个符合几个条件的模型组成的。首先,结构展示出一个系统的一些特征。其次,对于任何一种给定的模型,应当有一种能安排一系列变形的可能,其结果是导致一组同样类型的模型。第三,上述性质使得作出下述预言成为可能,如果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要素作了某种改变,这个模型将会如何反应。最后模型应当这样被构成出来,使得全部观察到的事实成为直接可以理解的东西。”
(3)“‘社会结构’这个术语与经验实在的并无关系,而与根据经验实在建立的模型有关”不应把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混淆。
B、人类学家所说的社会结构一般指社会关系或某一群社会关系,指社会文化现象内部或它们之间的联系。
列维—斯特劳斯要研究的是现象之间的关系。他的社会结构是在实体之后所建立的模式,是在实际的社会关系中推想出来的抽象形式。
埃德蒙•利奇(Edmund Leach)也是著名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他最能理解列维—斯特劳斯的思想。利奇指出,列维—斯特劳斯的探索,是想揭示“人类心理”的结构,找到对全人类的心理都普遍有效的思维构成原则。
(一)列维—斯特劳斯借用结构语言学的结构分析方法
利奇说列维—斯特劳斯在1945年写的《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结构分析》是他后来全部结构人类学的基础。他从雅各布逊、特鲁别茨科依和乔姆斯基(08硕名词解释:乔姆斯基)处借用结构语言学的方法来解决人类行为的无意识结构问题。
1、列维—斯特劳斯从雅各布逊的音位区别特征和音位三角模式得到启发。
列维—斯特劳斯从音位三角模式引申到说明民族文化变化发展的烹调三角模式。
将煮熟食物看作用文化手段转变天然生食,变烂的食物看作自然转变天然生食。
列维—斯特劳斯研究的不是社会的现实的整体结构,而是将整体分成为各个部分的结构。
利奇强调列维—斯特劳斯要做的不是将单个文化项目进行比较,而是认为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只是结构意义上的而不是表面事实上的。
2、列维—斯特劳斯借用特鲁别茨科依的四个操作法。
特鲁别茨科的四个基本操作的结构方法。其一,结构语言学从研究“有意识的”语言现象转移到研究“无意识的”基础结构;其二,不把词作为孤立现象来研究,而是把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基础;其三,引入“系统”概念;其四,结构语言学的目的是,或者通过归纳法,发现一般的法则。人类学可以采用与结构语言学相似的方法。
3、列维—斯特劳斯借用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语法,是词与词如何结合成句子,即结构法则。要找到深层结构,必须找到变化法则。
列维—斯特劳斯在他的人类学研究中一直在找深层结构,找变化法则。
(二)列维—斯特劳斯研究社会结构的四种模式
1、有意识模式和无意识模式。有意识模式是从现象中建立的模式,民族志调查最容易提供这种模式。
土著人根据自己对当地社会的认识而向人类学家提供情况,又称“家乡制(home made)模式”。有意识模式不是真正的结构,不能用它来解释社会现象。
无意识模式是没有被人们直接地或有意识地觉察到的模式,因为它藏在深层。研究社会结构的目的就是找这个无意识的模式,用模式帮助理解社会关系。
2、机械学模式与统计学模式。
(1)模式的成分与现象的模样相同,称为机械学模样。但列维—斯特劳斯没有对模样相同或不同的含义作解释。我们把他的机械学模式理解为应该怎么做,统计学模式表明实际情况如何。
(2)利奇在1945年发表的《景颇亲属关系称谓》一文中,将“社会领域”分成两个不同的认识论范畴,即未处理的经验资料及根据它建立的模式。
他用与列维—斯特劳斯相同的方法得出了两种模式的假设,把机械学模式称为法定的准则,把统计学模式称为统计学示范。前者是人们应做的事的观念范例,依赖于观念行为;后者描绘人们实际上做的事,依赖于实际行为。
(3)他们在下列观点上是一致的。
其一,模式必须是解释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其二,模式是超经验主义的;其三,在描述的意义上可以示以一个思维构成物或一个较高级的抽象物为例,但这些还不就是模式;其四,“最真实”的模式是最能解释思考中的事物的模式。
(4)根据列维—斯特劳斯的论述,结构与模式是两个概念,两者具有同一性。结构一定是模式,但不是一般的模式,而模式却不一定是结构,只有最简单、最抽象、最真实的模式才是结构,一般的模式则永远只是模式。所谓最简单、最抽象、最真实的模式,存在于深层心理之中,它们是其他模式的基础。
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研究
(一)关于人类的认知和心理过程的研究
结构主义的目的在于由不同的文化分析揭示人类的共同心理结构。列维—斯特劳斯反复说明以下论点:
1、人类心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性,即倾向于分类,人类先天就有心智能力去整理和分类经验世界。
(1)列维—斯特劳斯在1962年出版的《今日图腾制度》和《野性的思维》两本书中阐述了他的分类概念,得出结论:“动植物不是由于有用才被认识的,它们之所以看作是有用的或有益的,正是它们首先已被认识了”,“它首先是为了满足理智的需要”。
(2)列维—斯特劳斯将原始民族对动植物的分类与图腾制度联系起来。
杜尔干认为图腾崇拜是宗教的最原始形式。列维—斯特劳斯则说图腾主义并不存在,“所谓图腾制实际上只是一般分类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列维—斯特劳斯与杜尔干相反,他认为图腾制度是从给动物种类分类变成社会分类的手段。
列维—斯特劳斯用最简单的方法,即把动物层次的范畴转而用到人类社会的分类,这也正是他探讨古典人类学关于图腾制度题材的结构主义关键论点。而这个论点的依据则是隐喻、转喻和转化。他的隐喻(metaphor)、转喻(meteorologie)也来自语言学。按雅各布逊的说法,隐喻是指系统、范例,在于对类似的认识;转喻指单位语符列,在于对邻近的认识。对家庭式生活,鸟是隐喻的人;狗作为驯养动物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是转喻的人。动物和人在其中可以互相转化,发生在动物中的变化,就是发生在人类中变化的代数转换。
相关话题/文化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纲要
中国文化要略复习提纲 目录 第一章简论 .................................................................1 第二章地理概况 .............................................................1 第三章历史发展 .............................................................2 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 .......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中国文化要略复习笔记(修改错误+新内容+标注+标点调整)
第一章 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9年考研接受高质量生源调剂生通知
为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提高生源质量,改善生源结构,我校拟接收少量高质量生源调剂生。高质量生源计划单列,用于接收第一志愿未报考我校的高质量生源调剂生。一、申请调剂的基本条件1.高质量生源调剂生指本科以普通全日制的学习形式毕业于高水平大学且报考高水平大学的考生。2.符合调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032汉语文化学院专业学位类调剂方案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珠海)调剂方案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第一志愿为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北京)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的考生。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A类线和我校复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人数 050108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院内调剂公告
我院2019年会展与节事管理专业(科学学位)、酒店管理学专业(科学学位)、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旅游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接收院内调剂。一、调剂专业、名额和要求 调剂专业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学院简介信阳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招生始于1988年,时为政法系(现政法学院)一专业,2004年历史学专业从政法系析出,独立建制为历史文化学系,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河南首家),2006年招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08年撤系设院,为历史文化学院。自2010年,文化产业管理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考研调剂公告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招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调剂公告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目前接受调剂请有意调剂的考生点击此链接(https://www.wjx.top/jq/34719407.aspx)填写个人信息。最终调剂名额以本单位公布的复试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欧洲文化入门串讲资料
《欧洲文化入门》串讲资料 1、There are many elements constituting(组成) European Culture. 2、There are two major elements: Greco-Roman element and Judeo-Christian element. 3、The richness(丰富性) of European Culture was created by Greco-Roman element and Judeo-Christian element. 第一章 1、T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外国文化常识集萃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原始文化第2章 古代两河流域文化第3章 古代尼罗河流域文化第4章 古希伯来文化第5章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第6章 爱琴海文化第7章 古罗马文化第8章 中古欧洲文化第9章 中古阿拉伯文化第10章 中古东亚和南亚文化第11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第12章 17、18世纪欧洲文化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国文化常识集萃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中国文化简论第2章 地理概况第3章 历史发展第4章 姓氏与名、字、号第5章 汉 字第6章 学术思想第7章 宗教信仰第8章 古代教育第9章 科举制度第10章 典籍藏书第11章 科技成就第12章 传统建筑第13章 古典文学第14章 各类艺术第15章 精美器物第16章 风俗习惯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模块一 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 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 第1章 英国简介(1) 第2章 英国简介(2) 第3章 英国政府 第4章 政治、阶级和社会 第5章 英国经济 第6章 英国文学 第7章 英国教育体系 第8章 英国的外交关系 第9章 英国媒体 第10章 英国的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851中国通史[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6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中国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说明:不能提供本校真题。2.指定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