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笔记 蔡铭泽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8

蔡铭泽《新闻传播学》笔记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
新闻传播活动自古就有,真正的新闻传播事业则是于16-17世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后产生的。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传播事业既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横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特殊事业。“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具体说来,新闻传播事业是:1 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公共事业。
2 在阶级社里,经常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3 是一项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社会经济单位,具有法人资格。
新闻传播事业的作用:
积极作用:
 1 作为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沟通的媒介2 提供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须的信息3 为人们提供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4 教育警戒人们积极进取,弃恶从善。
消极作用: 1 由于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常被用来为专制统治者和野心家服务。2 一些素质低下的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介来张扬色情和暴力,揭露和侵害他人的隐私和名誉,甚至致人于死地。(具体内容结合第五章笔记加以记忆)
新闻媒介能够发挥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原因:
必然性:1 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2 人们与生俱来的“新闻欲”促使人们去接触新闻媒介,去追求新闻信息,去理解新闻信息的含义。
可能性:3 新闻传播事业能够为人们了解自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是人们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名词解释
新闻欲:人们具有的了解自然界和社会新近变动的欲望。
第二节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主要有两条:一是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二是新闻传播事业必须不断满足受众的需要。
新闻传播事业和社会生产力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事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面貌。
新闻传播事业和受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国的新闻改革
1拨乱反正时期(1978--1982)文化大革命结束,新闻界摈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重新肯定了新闻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观点,恢复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包括新闻真实性、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传统;
2全面探索时期(1983--1989)新闻改革全面起步,并向纵深发展。新闻界一方面要求澄清和恢复正确的新闻传播理论,另一方面开始打破与西方新闻界完全隔绝的状况,引进西方传播学的概念。
3 反思发展时期(1990--2000)十五大的召开,我国新闻界经过反思,达成了对于新闻传播事业性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共识
4 全面开放和深化改革时期(2001年以后)我国新闻改革将在新闻传播事业集约化经营管理和新闻传播理念(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为主,以受众为中心)两方面推进,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要求的新闻传播事业管理体制,逐渐走上集团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轨道。第三节新闻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概况
1,1644年,英国人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提出“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新闻(出版)自由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新闻传播学的萌芽。
2,20世纪20年代,新闻传播学产生。其标志是美国人李普曼《舆论学》和约斯特《新闻学原理》的出版。3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发表著名的《报刊的四种理论》把西方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把不同时期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媒介理论等四种报刊理论。特别主张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这是新闻界普遍遵循的准则,社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认为报刊自由涉及到报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三者的利益。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
拉斯维尔:
1 主要著作:《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传播学纲领性和宣言性的文章。
2 主要理论:传播过程的单向直线模式(五“W”模式),还提出与之对应的五种研究,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传播的三大功能(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递文化遗产),后赖特提出第四功能—提供娱乐。
拉扎斯菲尔德:
1 主要著作:《人民的选择》
2 主要理论:开创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提出“舆论领袖”、“两级传播”等概念;提出民意测验的方法。
库尔特 勒温 :
 主要理论:提出“团体动力学”,指出个人从属于一定的团体,团体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提出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的概念。
霍夫兰
主要理论:“态度的转变”他的传播与说服、说服力与说服方法的研究成果
施拉姆:传播学集大成者
1 主要著作:《传播学概论》(原名《传媒 信息与人-人类传播一瞥》),传播学形成的标志。
《报刊的四种理论》,新闻与传播学方面的奠基之作。
第四节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把资讯、意见、经验、态度由一人传给另一人,是与他人建立共同意识的人类信息交流行为与活动。
传播的类型:
亲身传播,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
群体传播,指人们在“小团体”范围内的信息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指一群人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生活在一个各具权利和义务的有机体内彼此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指专门的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不确定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文化传播,指发生在具有不同的国籍、种族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新闻传播的客体:新闻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本源:指新闻产生的根源,即新闻是什么,由什么构成。
新闻起源:指新闻传播活动的最早动因,及新闻传播活动是怎么产生的。
新闻来源:指新闻事实与材料的出处。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生产生活的需要。
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那些被人们选取,经过人的主观意识反映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客观事实。
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基础,但客观事实本身并不会直接转化为新闻,人的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
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之间有四种不同的组合:
真事实真新闻;真事实假新闻;假事实真新闻;假事实假新闻
把握事实与新闻的关系要做到:
1 新闻用事实说话;2 预发稿与事实对照;3 不笼统的提“事实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新闻发现:新闻工作者抓住新闻线索,找到客观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包含的使公众共同感兴趣的东西的本质所在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和信息
信息:是我们适应它作用于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实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信息是认识过程中沟通客体和主体的中介。
信息的作用:消除接受者的不确定性。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不确定性减少的数量就是信息量,而“熵”是不确定性的标志,所以信息量是负“熵”。
信息量的大小与四个因素密切相关:1 与事物变动的影响力成正比。2 与事物变动的规模与空间成正比。3 与事物变动的速度成正比。4 与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成反比。
信息的特性:1 可虚拟传递性。2 共享性。3 扩缩性。
新闻和信息的关系:新闻都是信息,信息不一定都是新闻。
新闻和信息的区别是,1,概念外延的宽窄不同。2,主观色彩的有无不同。3,作用的范围不同。4,利用传播媒介的多寡不同。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本质和特征
新闻: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新闻的本质 新闻是一种精神现象,是新闻传播者对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反映。
新闻的特征
1 真实性(准确、全面、深刻) 2 新鲜性(时间、时新、时宜) 3必须经由新闻传播媒介的传播(公开性)
(03年简答1)新闻是否必须经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
新闻是以满足社会全体公众的需求为目的的,只有最大限度的让社会知道,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这是新闻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也是它的最根本的特点之一,如果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新闻。
第四节新闻的分类及其与历史、宣传和文学的关系
硬新闻、软新闻
硬新闻,指那些题材比较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受众在接受这些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软新闻,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如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等。受众在接受这类新闻时,产生“即时报酬”效应。
硬新闻和软新闻二者的区别
1 硬新闻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关系到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软新闻于人们当前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2 出于生存和发展需要,人们往往急于去了解硬新闻;软新闻并不能当作人们决策的依据,不急于了解它。3 硬新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晚了就毫无价值;软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4 硬新闻要求报道尽可能的准确和量化;软新闻则讲究写作技巧,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在新闻传播中,应该以硬新闻为主,软新闻为辅,“软硬兼施”,硬新闻软制作,软新闻高格调。
新闻和宣传的关系
宣传是指宣传者(政党、集体、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像宣传对象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期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支持的社会行动。1 二者的内容不同,新闻的内容是事实,宣传的内容是观念。这是根本区别。2 二者的出发点不同,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的需要,宣传的出发点是宣传者自身的需要。3 二者的归宿(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盈利,或满足受众的消费需要,宣传的目的是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4 二者的传播方式不同,新闻重在报道事实,宣传重在以理服人。
新闻和文学的关系
1 二者的本质不同,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文学的本质是艺术。2 二者的功能不同,新闻的功能是让人知道,文学的功能是让人欣赏。3 二者的内容不同,新闻主要表现事件,文学主要表现人物。4 二者的表现手法不同,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不能带有感情色彩,文学则可以运用虚构、夸张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
蔡铭泽《新闻传播学》笔记2
第三章 新闻传播的主体(要素):传者、媒介与受众
第一节 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是信息的处理者和发出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特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 1 责任重大 2工作辛苦3 环境复杂4 工作风险大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和义务 新闻传播者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表达权)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新闻来源保护权等。
采访权—指新闻记者通过访问、观察、实地调查的方法合法采集新闻素材权利。
报道权—指新闻记者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自己获取的新闻、材料和数据经过写作编辑后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公开传播的权利。
评论权—指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传播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有对新闻报道所涉及的人和事发表评论、展开批评的权利。
新闻来源保护权利—为了自我保护,新闻来源通常要求记者隐匿自身情况。
新闻工作者的义务包括:1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 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权利。3 维护司法独立和法律尊严(防止“新闻审判”、“舆论杀人”)。
新闻审判:指新闻报道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
新闻审判和舆论监督的区别
新闻审判指新闻凌驾于司法之上,干预和影响司法的行为。它影响了司法的独立,具有社会危害性;而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发表批评和建议,这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表现,是公民参政议政的形式。
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质
1 为坚持真理献身的精神;2 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3 过硬的新闻专业技能:a 纵横驰骋的社会活动能力;b 过硬的调查研究能力;c 良好的新闻敏感能力;d 广博的知识;e 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 4 深入实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5 具有法律保障能力。
第二节新闻传播媒介
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连接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冷媒介是清晰度低,要求人们深度参与和卷入的媒介(如手稿、电话、电视);
热媒介是清晰度高,不要求受众深度参与和再创造的媒介(如印刷品、广播、电影等)。
新闻媒介的发展简史(结合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1 口头媒介阶段:优点是简单方便;亲切生动,便于理解,缺点是难以保存,传播范围狭窄。
2 书写媒介阶段:优点是稳定、准确,便于保存复制且传播久远。缺点是传播速度不快,传播范围不广。
3 印刷媒介阶段:优点是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可以广泛的流传。印刷媒介促成了大众传播事业的出现。
4 电子媒介阶段:世界第一个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
5 光电子和网络传播阶段 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多媒体传播,传和受双方互动明显。四大媒介的传播手段和传播特点
传播手段:指信息传播的符号,即物质承载形式。
1 报纸: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以散页的形式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报纸的传播手段主要是文字和图片。
报纸的传播特点:a 便于深度报道。b 选择性强 c 纪录性和保存性强。d 传播速度相对缓慢。e 直观性、生动性不如广播电视
2 广播电视: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像符号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是声音和图像。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a 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b 渗透性强,覆盖面广 c 视听兼备,亲切可信 d转瞬即逝,难以保存 e循序而进,选择性差;f缺乏深度,且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不足。
3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网络媒体称为“第四媒体”03年简答第二题):1 多媒体传播;2 非线性传播;3 个性化和交互性强;4 信息容量巨大。
第三节新闻接受者(受众)
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内容的接受者
受众的特征 1 广泛性;2 混杂性;3 独立性;4 隐匿性。
受众的分类
积极受众与消极受众:
积极受众是指受过良好教育,从事学术研究或实际组织工作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主见,对于新闻传播媒介有选择,有批评,可以起到舆论领袖的作用。消极受众是指文化程度较低,注重生活温饱的平民。他们没有太多的主见,比较容易受到传播内容和积极受众的影响,是新闻传播媒介最广大的接受者。
一般受众与特殊受众:
一般受众指对新闻传播媒介及其所传播的所有新闻信息都感兴趣,没有固定的方向和重点的受众;特殊受众除了对一般新闻信息感兴趣外,还对某一特殊的内容感兴趣。
核心受众、边缘受众&现实受众、潜在受众:
核心受众是指固定的对某一新闻媒介或新闻媒介上的某一栏目或节目保有兴趣的受众。可能对某一新闻媒介或新闻媒介上的某一栏目或节目保有兴趣,但不固定的受众为边缘受众。凡是已经接触和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为现实受众,具有正常的接触媒介能力但尚未接触媒介的受众为潜在受众。
核心受众和现实受众是媒介分流、分向、分层次发展必须巩固的对象;边缘受众和潜在受众是媒介拓展生存空间必须争取的对象
受众和新闻传播媒介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受众是新闻传播媒介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出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但是,从根本上来看,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新闻传播效果的检验者,也是新闻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决定者。受众的需求决定着新闻传播事业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受众的权利和义务:受众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名誉权和隐私权。
知情权 指公民了解公共事务,获得和知悉相关信息特别是官方信息的权利。
表达权:又叫媒介接近权,指受众利用新闻传播媒介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名誉权:指受众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享有的不受侵犯权利。
隐私权:指受众拥有的对个人的身体或日常生活不愿公开的情况的权利。
受众的义务包括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安全、不散布淫秽庸俗信息,不提供、传播虚假信息或制造信息污染,及时缴纳新闻媒介的“阅听费”,不侵害新闻传播媒介及其制品。
几种重要的受众研究理论
1 “魔弹论”(“靶子论”、“皮下注射论”):流行于20、30年代,以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帕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子弹打靶那样的效果,传播者是主动的,受传者是分散和被动的。传播者把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然应声而倒,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
2 “个人差异论”:由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提出。该理论认为,主要是由后天习得的结果,个人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所形成的特殊心理结构上;由于个性心理结构的不同,人们在感知、理解客观事物时带有自身的倾向性,从而影响他们对大众传播的接受、理解、记忆、反映各不相同。
3“社会分化论”:以美国传播学者赖利夫妇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受众在接触媒介和选择内容时不仅受个人差异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影响;这种社会结构是由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差异而形成的社会群体组成的;因此,确定社会群体类别形成的因素可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注意,从而使各个社会群体作出大体一致的反应。
4 “社会关系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提出。该理论认为,受众不仅归类于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组成的社会群体,而更归属于由家庭、单位、团体、阶层、文化规范等因素组成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左右着人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既有倾向决定人们接受信息的态度。
第四章 新闻传播过程:符号、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选择决定流向受众的信息-信息的编码,制成符号-信息符号在信道中的传播-信息符号到达受众-受众对符号进行解码,读取其意义-发生传播效果,并产生可能的反馈
第一节传播符号和传播模式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才能得以传递。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可以作为信息传递外在形式的是符号,作为信息传递物质载体的是媒介。

符号和信号
符号凡是能够指代或者表述某一事物标志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符号。
信号 表示某种事物是否存在的表征或记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
符号和信号都是信息传递的外在形式和物质载体,都是载负一定信息的记号
, 区别:1 信号是所有高等动物共有的,符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创造物。信号具有自然属性,符号具有社会属性。
2 信号与其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果联系和固定的对应关系,而符号可以自由创造和灵活运用。
3 信号只能指代具体事物,而符号既可指代具体事物又能表达具体事物所包含的意义,还可以表达抽象的概念。
4 信号离开特定的时空场景和因果联系就会毫无意义,可是符号则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将人类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的联系起来。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是指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语言符号的特点是:1 逻辑性,2 灵活性,3 能动性,4 创造性。非语言符号是指借助姿势、声音和艺术形式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语言符号之外的各种符号。非语言符号包括副语言(类语言)、体态语、艺术语言三种类型。非语言符号的特点是,1 连续性,2 非线性,3 真实生动
符号的基本功能:传达功能、表述功能、思考功能
传播活动的起点是将信息符号化,即编码。
编码是指传播者将自己要传播的信息或意义转化成语言、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符号的过程。解码是指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新闻传播模式的种类:单向直线传播模式、双向循环传播、多向互动传播模式
拉斯维尔模式(单向直线传播模式、五W模式):
1 提出:美国传播学者拉斯维尔 《传播在社会上的结构和功能》
2 内容: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ich effect
3 意义:将复杂的传播过程总结为五个基本要素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思路;传播学研究从此形成了五大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4 局限性:它把传播过程完全看成是一个单向直线的发展过程,没有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时,它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和作用固定化,完全忽略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作用。
奥斯古特—施拉姆模式(双向循环模式):
1 提出:奥斯古德和施拉姆:
 2 内容: 讯息 编码者;译码者 释码者 解码者 译码者;
3 意义:把传受双方看作相互作用的平等主体,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的扮演着编码者、译码者、释码者的角色。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加入了反馈的环节。
4 局限性:将传受双方的地位完全平等化不符合大众传播的实际;没有考虑社会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马莱兹克模式(多项互动模式,社会系统传播模式):
1 提出:德国传播学者马莱兹克
 内容:展示了社会因素对传播过程的影响,体现了社会传播的多重性、广泛性和综合性
第二节
新闻选择及其标准
新闻选择(03):新闻选择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鉴别,从中筛选出值得自己传播的新闻,并准备加以传播的过程。
新闻选择的必然性:
1 新闻选择是由有限的新闻传播媒介及其有限的版面空间和节目时间同无限的新闻信息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2 新闻选择是由新闻传播媒介本身所担负的传播新闻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3 新闻选择是由新闻传播媒介即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意图和新闻接受者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选择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价值判断,即新闻价值,一个是选择标准即新闻政策。新闻价值所要解决的是一个事实是不是新闻事实,是不是好新闻,值不值得报道的问题,这是新闻选择的业务标准、客观标准和普遍标准。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所有新闻传播事业,新闻选择的客观标准或是业务标准是基本上相同的。新闻政策所要解决的是一个新闻事实确定后,允不允许传播和怎样传播的问题。这是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主观标准和特殊标准。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新闻选择的政治标准是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由于具有不同的政治标准,对于同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传播媒介是有不同的选择和处理的。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它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
2 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重要性。指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并和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显著性。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人和事知名度或显要度高。
及时性或新鲜性。接近性。包括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心理位置上的接近。
趣味性。包括反常、冲突、竞争、对比、人情味、幽默性、情节性等。
新闻政策:
1 新闻政策指政党和政府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
2 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


相关话题/新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传播学系列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 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传播历史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 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
  •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前5章笔记
    第一章 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 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
  • 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调剂要求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考生初试成绩须达到国家规定的A类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原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4、原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外语为英语一,其他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二、调剂专业及人数调剂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代码:0503调剂人数:2人复试名单确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8
  • 浙江大学新闻传播考研资料(含试卷,导师,论文)
    目录 一,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名单及参考书目。。。。。。。。。。3 二,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历年试题。。。。。。。。。。。。。。。。。。4-----15 二,浙江大学导师论文集 前言 访谈部分 。。。。。。。。。。。。。。。。。。。。。16 专题一 媒介地理学。。。。。。。。。。。。。。。。。。22 专题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全)总论篇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笔记
    传播学名词略解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新闻评论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清理
    《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新闻编辑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 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 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 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理论框架梳理) 上古 甲骨、金属铸件(金文)、岩石是最早的文字传播载体 集市贸易、经济广告、3000 年以前的上古时代 两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汉时代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载体是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 造纸术始于西汉中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元兴年间,时称蔡侯纸 三国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笔记导 论第一节 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方法一、新闻学学科介绍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我国新闻学术界一般认为,新闻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个构成部分。 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主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经验
      本科:青岛二本学校社会工作专业 报考方向: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 2019初试成绩:405 政治:74 英语:72 专业一:130 专业二:129 &备考总历程:(后面分科目详细介绍) 3月中旬至3月底:查询及确定院校 3月底至暑假前:专业课:看专业书,打好基础+专业实务题网课;英语:单词积累 暑假: ...
    本站小编 考研加油站 2019-03-24
  • 2019年苏州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真题
    (苏州大学回忆版) 一、名词 长尾理论 观点市场 媒介接近权 文化霸权 数字鸿沟 二、简答 1.大公报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三人的分工,办报方针及分工带来的影响(记忆不全 2.AI主持人记者和真人主持人记者的差异,记者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 三、论述 1.根据新闻自由委员会的一材料,论述事实与真相的差异,以及媒体应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 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 木铎 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魏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PPT\导论.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PPT\第1章 宪法规范.ppt D:\网盘待更新大学资料\《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着)PPT.rar\《新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电视新闻学笔记
    电视新闻学笔记《现代电视新闻学》 叶子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上篇:电视报道意识☆专题一 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一、时空意识1、追踪热点空间(1)上层热点:会议、政府信息等; 下层热点:社会新闻(2)创意来源于生活的热情和积累。(3)加热新闻的能力:找关联性;注重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外国新闻传播史经典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章口语传播(脉络图略) 第二章文字传播(脉络图略) 一、名词解释 1、古罗马《每日纪闻》( 94、99传名):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 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木板上,即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