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齿呼:是i或以i开头的韵母。
合口呼:是u或以u开头的韵母。
撮口呼:是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
按照韵母的内部结构可以分成三类
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又叫单元音韵母。普通话共有10个单韵母:a、o、e、ê、i、u、ü、-i(前)、-i(后)、er。
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构成的韵母,又叫复元音韵母。普通话共有13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
鼻韵母: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又叫鼻音尾韵母。普通话共有16个鼻韵母: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3、单元音韵母发音分析
单韵母是由单元音充当的,普通话10个单韵母可以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三类。舌面元音是由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a、o、e、ê、i、u、ü七个;舌尖元音是由舌尖起主要作用的元音,有-i(前)、-i(后)两个;er是卷舌元音。
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口腔形状的不同造成的。口腔形状决定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描写舌面元音发音条件可以用元音舌位图来表示。
第一、舌位的前后
舌位指发音时舌面隆起部分的所在位置。发元音时舌头前伸,舌位在前,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前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两个前元音,就是i、ü。发元音时,舌头后缩,舌位在后,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后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3个后元音,就是o、e、u。发元音时,舌头不前不后,舌位居中,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央元音。普通话里有1个舌面央元音,就是ɑ。
第二、舌位的高低
舌面抬高,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小时,发出的元音叫高元音。舌面降低,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大时,发出的元音叫低元音。由高元音到低元音的这段距离可以分为相等的四份,中间有三个点。舌位处在这三个点上时,发出的元音由上而下分别叫作半高元音、中元音和半低元音。普通话里有3个舌面高元音,就是i、u、ü,有两个半高元音,就是o、e,有1个低元音,就是ɑ。
第三、唇形的圆展
嘴唇收圆,发出的元音叫圆唇元音;嘴唇展开,发出的元音叫不圆唇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3个圆唇元音,就是o、u、ü,有4个不圆唇元音,就是ɑ、e、i、ê。
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和开口度始终不变。如有一点变化,就不是纯正的单韵母了,所以,发音时要保持固定的口形。
4、复韵母的发音分析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韵母。复韵母的发音有两个特点:一是元音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过程是从一个元音滑向另一个元音。在滑动过程中,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都是在逐渐变动,不是跳跃的,中间有一连串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形成一个发音整体。如发ɑi时,从ɑ到i,舌位逐渐升高、前移,嘴唇逐渐展开,其间包括ɑ和i之间的许多过渡音;二是各元音的发音响度不同。主要元音的发音口腔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持续时间最长,其他元音发音轻短或含混模糊。响度大的元音在前的,叫做前响复韵母;响度大的元音在后的,叫做后响复韵母;响度大的元音在中间的,叫做中响复韵母。
(Ⅰ)前响复韵母
前响复韵母指主要元音处在前面的复韵母,普通话前响复韵母有四个:ɑi、ɑo、ei、ou。发音时,开头的元音清晰响亮、时间较长,后头的元音含混模糊,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Ⅱ)后响复韵母
后响复韵母是指主要元音处在后面的复韵母。普通话后响复韵母有5个:ia、ie、ua、uo、üe。它们发音的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收尾的元音响亮清晰,在韵母中处在韵腹的位置。而开头的元音都是高元音i-、u-、ü-,由于它处于韵母的韵头位置,发音轻短,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Ⅲ)中响复韵母
中响复韵母是指主要元音处在中间的复韵母。普通话中的中响复韵母共有4个:iao、iou、uai、uei。这些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再从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发音不响亮、较短促,只表示舌位滑动的开始,中间的元音清晰响亮,收尾的元音轻短模糊,音值不太固定,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ou、uei两个韵母和辅音声母相拼时,受声母与声调的影响,中间的元音弱化,写作iu、ui。例如“牛”写作niú,不作nióu;“归”写作ɡuī,不作ɡuēi。
5、鼻韵母的发音分析
鼻韵母指带有鼻辅音的韵母,又叫做鼻音尾韵母。鼻韵母的发音有两个特点:一是元音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有机的统一体。发音时,逐渐由元音向鼻辅音过渡,逐渐增加鼻音色彩,最后形成鼻辅音。二是除阻阶段作韵尾的鼻辅音不发音,所以又叫唯闭音。鼻韵母的发音不是以鼻辅音为主,而是以元音为主,元音清晰响亮,鼻辅音重在做出发音状态,发音不太明显。
(1)前鼻音尾韵母
前鼻音尾韵母指的是鼻韵母中以-n为韵尾的韵母。普通话中的前鼻音尾韵母有8个:ɑn、en、in、un、iɑn、uɑn、üɑn、uen。韵尾-n的发音部位比声母n-的位置略微靠后,一般是舌面前部向硬腭接触。前鼻音尾韵母的发音中,韵头的发音比较轻短,韵腹的发音清晰响亮,韵尾的发音只做出发音状态。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韵母uen和辅音声母相拼时,受声母和声调的影响,中间的元音(韵腹)产生弱化。写作un。例如“论”写作lùn,不作luèn。
(2)后鼻音尾韵母
后鼻音尾韵母指的是鼻韵母中以-ng为韵尾的韵母。普通话中的后鼻音尾韵母有8个:ang、eng、ing、ong、iang、uang、ueng、iong。ng[ŋ]是舌面后、浊、鼻音,在普通话中只作韵尾不作声母。发音时,软腭下降,关闭口腔,打开鼻腔通道,舌面后部后缩,并抵住软腭,气流颤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在鼻韵母中,同-n的发音一样,-ng除阻阶段也不发音。后鼻音尾韵母的发音中,韵头的发音比较轻短,韵腹的发音清晰响亮,韵尾的发音只做出发音状态。
二 韵母辨正
(一)与声母变化相关的韵母问题
当方言区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不一致时,有时会导致韵母的发音也出现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山东方言区的烟台、福山、牟平、龙口、莱阳等地把普通话zh、ch、sh声母的部分字(“招处商”等)读成j、q、x声母,长岛、招远读成[t∫][t∫'][∫]声母,与此同时,还把这些字的韵母由开口呼、合口呼改为齐齿呼、撮口呼
2山东方言区的泗水、滕州、枣庄、新泰等地把普通话zh、ch、sh声母拼合口呼韵母和ong韵母的字(“猪中吹双”等)读成[pf][pf']f声母的同时,除了单韵母u不发生变化外,ong韵母变成eng,其他韵母都丢掉u韵头而变成相应的开口呼。
3山东方言区的阳谷、梁山、郓城、鄄城、菏泽、巨野、定陶、成武、曹县、单县、平邑、费县、微山、苍山、郯城等地,把普通话sh声母拼合口呼韵母的字(“刷、说、帅、水、拴、顺、双”等)读成f声母的同时,除了单韵母u不发生变化外,其他韵母都丢掉u韵头而变为相应的开口呼。纠正办法见上条。
4(1)当zh、ch、sh与u或以u开头的合口呼韵母相拼时,湘方言、西南方言往往变成了j、q、x与撮口呼韵母相拼,也就是将本来的合口呼韵母改成了撮口呼韵母,声母也由原来的舌尖后音变成了舌面音。
(2)当zh、ch、sh与开口呼、与i或以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相拼时,粤方言往往都发成j、q、x与齐齿呼韵母相拼,也就是将原本的开口呼韵母改成了齐齿呼韵母,声母也由原来的舌尖后音变成了舌面音。
5除青州、临朐外的所有山东的东区方言和西区的东明方言在把普通话r声母的字(“染软”等)读成y开头的零声母的同时,还把这些字的韵母由开口呼、合口呼改为齐齿呼、撮口呼。
有此现象的方言在把y改为r声母的同时,还应将这些字的韵母改为相应的开口呼与合口呼韵母,即除了把i、in、ing、ü四韵改为-i(后)、en 、eng 、u外,要把其他齐齿呼韵母(如iao、iang )的韵头i去掉,把其他撮口呼韵母(如üo、üan)的韵头ü改为u。
(二)单韵母和复韵母
普通话的复韵母比较丰富,有13个,而有些方言缺乏复韵母。吴方言和山东方言的许多地方把ɑi,ei,ɑo,ou读成单韵母;粤方言的有些地方又缺乏韵头,也把带有韵头的复韵母读成没有韵头的韵母。
(三)i和ü:普通话中i和ü是两个不同的高元音。但是不少方言区的人不会发ü音,把ü读作i,如闽、湘、粤、赣和客家方言,北方方言区中云南、贵州、山西的部分地区都有这种情况,如“鱼头”念成“姨头”、把“有趣”说成“有气”。此外,山东很多地区也把ü发成i,如把“去(qù)”发成qì。
i和ü都是舌面前高元音,差别只是发音时i不圆唇,ü要圆唇。先发i的音,舌位保持不变,慢慢把嘴唇收圆就是ü。
(四)er:在普通话中,er只能自成音节,不与任何声母相拼。虽然er构成的字很少,但是,学会发er,是发好普通话儿化韵的基础,因此,学会er韵母的发音很重要。绝大多数的北方人发er都没有太大问题,而南方方言区因缺少er音,许多人都发不好er,er往往发成了e[γ][ ]等。er发音中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口张得太大,二是舌头不能上卷到硬腭中部。因此,发er时,要注意开口度适中,尽可能使舌头上卷到硬腭中部。
(五)、o、e、ie和üe
O:1、当o与b、p、m、f等声母相拼时,东北地区和山东方言的绝大多数地方发o时嘴唇合拢得不够圆,发得近似于扁唇的e。普通话的韵母o只跟b、p、m、f相拼,而韵母e却相反,不能和这四个声母相拼(“什么”的“么”字除外),所以有此问题的方言区的人应注意b、p、m、f后面的韵母一定是o而不是e。发音时注意将唇形略微拢圆即可。
2、北方有些方言如东北话把韵母o读成e,如“坡、破、摸”的韵母读成了e。发音时,这些方言区的人要注意把e改成o。
3、山东方言区的东潍、西齐、西鲁三区中除乐陵、博兴、新泰等个别地方外,其他地区把普通话o韵母拼声母b、p、m的部分字如“伯、迫、魄、陌、默、墨”等读成了ei韵母,跟“北、胚、妹”等同韵。这些方言区的人应该把“伯”等字的ei韵母改为o韵母。
E:1、客家方言、粤方言和西南有些方言把舌根音拼韵母e的字读成韵母o,如“哥、和、颗、喝”的韵母读成o。这些地区的人只须记住,普通话中g、k、h不与o拼,纠正时把与g、k、h拼的o改为e即可。
2、山东方言区的莘县、阳谷、东平、宁阳、泗水、新泰、沂源、章丘、淄博、高青、利津一线及其以南、以东地区把普通话e韵母拼g、k、h和零声母的部分字如“哥、科、喝”等读成uo韵母,跟“锅、阔、活”等字的韵母相同;或uo、e两读皆可;或一些字读uo、一些字读e。3、山东方言区东区的绝大多数地区把普通话e韵母拼g、k、h声母的部分字即“割、疙、葛渴、磕、喝”等读成了ɑ韵母。如割ga、渴ka、喝ha等。有此现象的方言应把韵母ɑ改为e。
4、山东方言区的东潍区、西鲁区及黄河以南的西齐区(泰安、肥城、莱芜、新泰、新汶、平阴、章丘、邹平、历城、长清、博山等)把普通话e韵母拼d、t、k、g、h(部分)、z、c、s 声母的字读成ei韵母,与“给、贼”等字的韵母相同;或ei、e两读皆可;或一些字读ei、一些字读e。Ie:1、北方方言区的许多地方都把普通话ie韵母拼j、x声母的部分字读成了[iεi](iai),如“皆、阶、秸、街、解、介、界、芥、疥、届、戒、谐、鞋、解(姓)、蟹、懈”等。
在很多方言中,普通话ie韵母的另一部分字“接斜姐”等仍读ie,因此只要把“皆、鞋”等字的
[iεi]改为跟“接斜姐”等字相同的韵母ie就可以了。
2、山东方言区的许多地方把ie中的元音ê发得近似后元音e。ê是前半低元音,发音时要注意舌位是由高元音i向半低元音ê下滑,而不要向后移动。
Üe:üe的后一个音是ê,在山东部分方言中,发音近乎e;还有一部分地区的发音接近于圆唇元音o。如跳跃、乐曲、五岳。这些方言区的人应注意,,ê是一个前元音,发音时舌头前伸,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口半开,唇形扁平状。而e和o是后元音。发üe时,控制舌位不要向舌面后部移动。
(六)韵头u
普通话里,当d、t、z、c、s和uei相拼时,有的方言如西南方言、吴方言、山东方言区东莱区所有市县和东潍区的平度、莱州、昌邑、潍坊、昌乐、高密、胶州、即墨、崂山、青岛、胶南等地读ei,把韵头u丢掉,将合口呼韵母改读成了开口呼韵母。在普通话里除“得、贼”等个别字以外,d、t、z、c、s声母不能跟ei韵母相拼,但能跟uei韵母相拼,有此问题的方言区的人应把这些字的ei韵母改为带u韵头的合口呼韵母uei。
普通话里有些没有韵头u的字,有的方言如吴方言、西南方言及山东中部、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把普通话韵母ei拼n、l声母的字如“内、雷、擂、累、类、泪、肋、垒”等字读成了uei韵母,增加了韵头u。有这类问题的方言只要把这些音节中的韵头u去掉,读成ei韵母就行了。
(七)ou和o:普通话里,d、t、n、l、z、c、s、zh、ch、sh、m和u相拼时,有的方言如湘方言、西南的部分方言改成了和ou相拼。例如“肚、图、努、路、租、促、苏、竹、初、树、牡”等。而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地方的方言中没有uo韵母,普通话uo韵母的字,在这些地方基本都读成了o韵母,如“多、朵、拖、驮、糯、罗、桌、戳、硕、弱、昨、措、所、锁”等字的韵母都读成了o。
(八)ɑi和uɑi:在发音方面,山东各地方言在发ɑi、uɑi韵母时往往缺少韵尾i,同时把韵腹ɑ发成近似ê的音,ɑi、uɑi就成了ê、uê(ɑ的发音口大开,舌尖置下齿龈,舌头中部隆起;ê的发音口自然半开,舌尖放在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为了练好ɑi、uɑi二韵,学习时不妨有意识地把韵尾i发得响亮、清楚一些,养成发韵尾的习惯。
普通话ɑi韵母拼b、p、m、zh、ch声母的部分字如“掰、白、柏、拍、麦、脉、摘、宅、翟、拆”等,山东方言区的东潍区、西鲁区及黄河以南的西齐区(泰安、新泰、莱芜、肥城、济南、淄博)读成了e i韵母,跟“杯胚妹”等同韵;长岛、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福山、威海、莱阳、莱西、海阳等地区读成了e韵母 ;烟台、牟平等地区读成了o韵母,跟“波坡磨”等同韵;西南方言区的重庆等地读成了ê韵母。这些方言区的人应将以上的ei、e、o等韵母改为ɑi。
ɑi韵母自成音节时,山东的部分方言区把“矮、挨、埃”等字发成ie韵母,直接改读为ɑi即可。
(九)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
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在方言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in和ing、en和eng、ɑn和ɑng、uɑn和uɑng、eng和ong的混淆上。例如,南京话不能区分ɑn和ɑnɡ,iɑn和iɑnɡ,uɑn和uɑnɡ,如“天坛”等于“天堂”,“平凡”等于“平房”;而其中in和ing、en和eng的混淆最普遍,全国许多方言都存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吴、湘、客家及赣方言区的人尤其明显,“人民”等于“人名”,“老陈”等于“老程”等。前鼻音鼻韵母和后鼻音鼻韵母的混淆大体有几种情况:
以南京话、长沙话为代表的方言区,所有的后鼻音尾韵母都读成了前鼻音尾韵母,也就是把in和ing、en和eng、ɑn和ɑng、iɑn和iɑng、uɑn和uɑng这五对韵母的韵尾都读成了前鼻音n。例如yīng读成yīn。
上海话、昆明话、重庆话、桂林话、兰州话一般把in和ing、en和eng的韵尾读成前鼻音n。例如“谈情”说成“谈琴”等。
广西灵州话、广东潮州话把in和ing、en和eng、ɑn和ɑng、uɑn和uɑng的韵尾都读成了后鼻音ng。例如“开饭(kāifàn)”读成kāifàng。
要发好每一个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掌握好n和ng的发音。掌握好n和ng的发音,关键在于要掌握好舌头的位置变化情况。n是舌尖浊鼻音,发前鼻音尾韵母时,舌头最后是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头基本是平伸在口腔里;nɡ是舌根浊鼻音,发后鼻音尾韵母时,舌头后缩,前低后高,舌尖置于下齿龈的下面,舌根和软腭构成阻碍,并且下颌肌肉有紧张感。第二,要掌握好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中元音的发音。例如ing的发音,虽然能发好ng,但是如果i的发音不好,比如发音时舌位不够高,唇形不扁等,也同样不能发好ing。eng和ong的发音,eng是扁唇音,ong是圆唇音。分辨:
赞颂zànsònɡ—葬送zànɡsònɡ 陈旧chénjiù—成就chénɡjiù
山口shānkǒu—伤口shānɡkǒu 亲近qīnjìn—清静qīnɡjìnɡ
(十)ɑn、iɑn、uɑn、ü ɑn、en、in、uen和ü n
在发音发面,普通话中的这8个韵母在全国很多方言区,如济南话、西安话、兰州话、昆明话、南京话等方言里往往没有明显的鼻音韵尾n,而读成元音鼻化的鼻化韵。鼻化韵是指其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里出来,听上去带有鼻音色彩的元音韵母,而鼻韵母ɑn、en等发元音时则先将软腭上收,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口腔出来,发完元音后再将软腭下降,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塞口腔通路,气流经过鼻腔发出鼻音n。山东人念ɑn、iɑn、uɑn、ü ɑn、en、in、uen、ü n韵母时应特别注意收尾时一定要把舌尖抵在上齿龈后。
(十一)eng和ong、ing和iong
山东方言东潍区胶州湾周围的青岛、崂山、即墨、胶州、高密、平度、安丘、诸城、胶南、五莲、日照等地把普通话eng-ong、ing-iong四韵合成两韵或读作eng、ing,或读作ong、iong。eng、ing的主要元音e、i发音时唇形为扁平状(不圆唇),而ong、iong中的主要元音发音时唇形为小圆状(圆唇)。
(十二)ueng
山东部分地区如济宁、青岛、烟台等地的方言把普通话ueng韵母的字即“翁、嗡”等字读成了开口呼韵母ong。有此现象的方言区要改为带u韵头的合口呼韵母ueng。
第四节 声 调
一、声调的定义:
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所以也称为“字调”。
二、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一) 声调主要取决于音高。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另一方面,声调也跟音长有关,从发音长短看(音长),上声发音持续的时间最长,其次是阳平;去声的发音时间最短,再就是阴平。假如以音高、音长两个因素为坐标,声调发音的实际情况是:(参见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P98)
(二) 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逐渐滑动的,而不是跳跃式的。因此,它的过渡音是连续的、渐变的。
(三)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指导zhídǎo”与“知道zhīdào”、“看书kànshū”与“砍树kǎnshù”、“理解lǐjiě”与“历届lìjiè”等等,每一组的声母、韵母都一样,只是由于声调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
(四)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 声调的平仄抑扬使语言富于音乐性、节奏感。
三、调值和调类
普通话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音高有绝对和相对之别。每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不同,而且,同一个人情绪状态不同,其声音高低也有差异,但都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就是绝对音高。相对音高指的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虽然在实际语流中,儿童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成年人的要高,女子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男子的要高,但在发某一相同音节时,通过比较,他们的升降模式和幅度是相同的,也即相对音高相同。所以,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绝对音高千差万别,无法用确定的数值表示。相对音高却是统一的,可以用确定的数值表示,通常的做法是用“五度标记法”。先用一根竖线作为比较线,均分为四格,分别表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度,依次用“5、4、3、2、1”来代表。然后在比较线的左边用曲线或直线表示音节的相对音高变化形式和升降幅度。
2、调类
就是声调的类别或种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便为一个调类。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因此就归纳为四个调类。传统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常也可简单地叫做:一声、二声、三声、 四声。北方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与普通话一致,调值有四种基本变化形式,也就有四个调类。
3、调值与调类的关系
在一个方言里,调值决定调类,有几种调值的基本变化形式,就有几个调类。各方言区的调类数量不尽相同,最少的方言区只有三个,如河北滦县话、山东烟台话;最多的有十个调类,如广西玉林话。多数方言的调类为四到六个。
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调类相同的字,调值并不一定一样,比如“方”,在普通话、济南话、浙江绍兴话中都属阴平类,但在普通话中其调值是55,济南话中的调值是213,浙江绍兴话的调值则是41。再如天津话“山”和广州话的“山”,调类与普通话一样是阴平调,但调值不同。下面就 “花红柳绿“这四个字,在有代表性的方言中的调值作一比较。
花 红 柳 绿
北京 55 35 214 51
武汉 55 313 42 35
沈阳 44 35 213 53
天津 11 45 24 42
济南 213 42 55 31
开封 24 52 55 313
以上各地方言中,调类一般没有多大出入,只是调值差别很大。调值上相差一点,读音就不一样。
4、调号
就是调类的标记符号。汉语拼音方案中所规定的调号是:ˉ、ˊ、ˇ、ˋ 四种。
由于声调属于整个音节,声调的高低、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所以调号一般标在主要元音上,如:青菜qīnɡcài 历届lìjiè 好友hǎoyoǔ 威吓wēihè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中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外,还有一种轻声,如:桌子、椅子里的“子”,舌头、木头里的 “头”,发音都轻而短,其调值不同于上述四声的任何一个。需要分清的是,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音变现象。对轻声问题,我们后面部分会有专章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