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31


向知觉箱正面,双眼和光点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右手拿反应键。仪器启动后,知觉箱正面的灯光由右向左移动,被试需仔细追随移动的光点。当光点进入挡板时,则灯光立刻被挡住,但仍按原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到该位置后,灯亮并且光点移动停止。灯光被挡住后,被试应假设光点仍以原来的速度仍在档板后移动,并估计灯光按此速度移动的话,何时会到达终点位置,按下反应键以表示。这时,如果计时器显示正值,说明被试提前反应,提前量为显示值;若出现负值,则说明被试滞后反应。
105.简单反应计时器:是呈现单一刺激,要求被试作单一反应的仪器,主要用于测试人的视听通道的反应速度。通过测定,可比较在声和光的不同刺激条件下,反应速度的快慢。实验过程中由主试操纵开关,选择声或光为约定的刺激信号,当被试感觉到信号(声或光)时就按下反应键。这时计时器便记录了从呈现刺激到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如此重复多次可取得较为可靠的数据。该数据在需要时还可以与选择反应时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
106.眼动仪:是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眼动仪就是用来研究注意眼球运动的轨迹,以确定注意对不同部分所起的作用,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某些特点的。眼动仪的结构包括测试计算机、图像显示计算机和测试托架。测试计算机与图像显示计算机之间可进行同步通讯。实验时,被试将下颚放在安装有红外灯和摄像头的托架上,注视前方图像显示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形。主试通过测试计算机来控制图像显示计算机上所显示的图像,并采集分析被试的眼动数据。
107.记忆鼓:是一种研究记忆的仪器。最初由缪勒和舒曼设计,后来由李普曼等不断改进,早期的李普曼记忆鼓,用一个定速马达作动力,全部装置以一个铝片屏遮起来,使被试不能看到仪器内部。仪器从二个小窗口中,以固定的间歇不断向被试呈现刺激材料,要求被试识记。由于材料附着在鼓形体的周围,所以称之为记忆鼓
108.速示器:是一种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在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研究中,经常要使用该仪器来把视觉刺激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给被试,以记录他们的反应。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就曾经指出,一个良好的速示器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呈现刺激的时间很短,能避免眼动;(2)呈现前被试应能明确刺激呈现的位置,并能控制呈现前的照明条件;(3)全部刺激物应尽可能全部同时呈现。
109.棒框仪:用于棒框测验的仪器。它是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实验中较常用、较完备的仪器。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一个暗视场背景中的亮度均匀的亮框和亮棒。棒在框的内部,二者都可单独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并且有读数盘随时将框和棒的倾斜角度用指针显示出来。近年来,心理学家对认知风格给予很大关注,成为当代研究个体差异和人格问题的一大趋势,因此棒框测验在认知风格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
110.环境心理学:一般认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于了解个体是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环境造成的行为问题。
四、简答题
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
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2.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是什么?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不是同一自变量的多个水平)。多自变量实验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效率高,即有两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率要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实验控制较好,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比进行两个实验时更易于控制和恒定,比如被试条件是一样的,同一个被试,同样的身心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被试间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从而减少实验污染;(3)实验结果更有价值,有多种自变量的实验所得的结果,由于在多种情况下都证明是确实的,这样就比多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
3.音高和强度的关系。
心理上的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例如2000赫的声音,当强度初增加时,音高略有升高,但强度再增加时,其音高略微降低了。音高随强度改变的曲线叫等高线。
4.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视知觉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分图形与背景的过程,明视知觉组织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接近法则,接近法则是指视野中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组合在一起。相似法则,相似法则指在形状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以及在亮度和色彩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倾向于合成一组构成一个图形。良好图形法则,视知觉组合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这被称为良好图形法则。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1)共同命运,即运动方向相同,(2)对称,对称有利于组合(3)平行,(4)连续,视野中有延
续倾向或连续的刺激往往被看成为一条直线与一条波浪形的曲线,(5)封闭,封闭轮廓被看成是一个对象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同步法则,同步法则指我们倾向于将在同一时刻发生的视觉事件组合在一起。
上述法则都是刺激本身结果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除此之外,过去的经验和定势也会对知觉的组织产生影响,可逆图形和双关图形就是典型的例子
5、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
(1)回忆法(再现法或复现法),是指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法;
(2)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3)节省法(再学法),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4)重建法(重构法),要求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
(5)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6)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7)分散注意法,在记忆的保持阶段。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转移开来。
6、什么是听觉掩蔽现象?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须增加强度才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要听的声音叫做被掩蔽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叫掩蔽音,影响掩蔽效果的有频率、强度等因素。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
言的掩蔽。
7、反应时新法。
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上提出的。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
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
(1)极限法 ,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
(2)平均差误法(或均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测量差别阈限。此方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断。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被试判断为与标准
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和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
(3)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接着,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然后,呈则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9、听觉定位。
听觉的方向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一般来说,听觉的定向与定位不如视觉准确。双耳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器官。它主要通过三种双耳线索来实现: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双耳周相差。
双耳强度差,是指声音与双耳间距离之差,根据这个强度差可以为声音方位判断提供线索。当声音来自耳轴水平面上,和前方成60度和120度时,双耳强度差最大。
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而且还会产生双耳时间差,这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
双耳周相差,声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任何时候,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耳的时间都是不同,声调在两耳就可能产生周相差。
上述三种双耳线索总是融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各自提供着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信息。三种双耳线索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正确地进行听觉定位。
10、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
费希纳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法也可用于研究感觉生理学,这种信念最终导致他创立出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由此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归纳起来,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对实验心理学而言,费希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首先,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这反映了人类心理必定具有某些独特的、不同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规则。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达出来,使人们有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
11、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冯特所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其核心正是以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其本质也就是实验心理学。所谓冯特对心理学的开创性贡献,若从冯特心理学的实质和大部分内容来看,也同样催生了实验心理学。
(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这些学者回国后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创办期刊杂
志,设立心理学课程,编写本土的心理学教材,为本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1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艾宾浩斯突破了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只能研究感觉这一基本心理过程的框定,采用实验法研究学习、记忆及遗忘等高级心理过程。而且其中一些研究方法直到现在仍被采用。
(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此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人工概念、人工语法、以及各种错觉材料的不断涌现,正是实践了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的规范控制的思想。
(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意味着高级心理过程也能够被精确地量化。这种方法隐含着现今实验心理学对高级心理过程进行量化把握的基本原则: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
(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艾宾浩斯是试图建立高级心理过程函数的第一人,正式采用科学手段对时间和遗忘之间的函数关系做了确切研究。这个开始急剧下降,而后趋于平缓的遗忘曲线代表了机械式记忆遗忘的典型模式。
13、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科学方法具有两个重要标志:经验观察与自我校正。正是这两种特征使得科学方法优于其它方式。
科学方法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任何一种信念确立方法都不曾像科学方法那样,依靠对现实世界的系统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来确立信念。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大量现象观察、认真查阅文献、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之后,才谨慎
地得出结论。因此,科学方法的系统经验观察特征令信念确立过程独具客观性、可靠性。
科学方法的第二个特征是能够自我校正。由科学系统的经验观察所得出的科学事实具备两个特点:可公开、可反复获得。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经由公开的观察,可以清楚地知晓备选信念,从而在新、旧信念之间不断比较并决定取舍;经由反复的观察,人们接受或排除信念的过程就倍显慎重,只有多次验证后再确立信念才可保证信念的可靠性,同时多次否定后再排除信念才可避免轻率地抛弃某信念。因此,可公开、可反复获得的经验观察是科学方法的基石,正是它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
14、试评观察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其特点是直接和描述性。观察法在心理学研究的早期阶段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作一些前期探索,为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然而,因为观察法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下限制:
(1)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不能依靠观察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因为它无法操纵这些先行条件。
(2)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许多观察(比如个案研究)却根本无法再现,所以难以重复验证。
(3)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观察法的效力仅仅到客观描述水平为止,但是实际使用观察法的研究者却往往超出了描述水平上的研究范围,或多或少对观察结果趋向主观化的解释。
(4)观察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如科学哲学家所言,我们的观察活动总是极大地受着各自世界观的影响。因而来自于研究者的期望等主观因素往往会干扰观察结果,这种干扰比起被试的反应性来更难排除。
15、试评相关法的优缺点。
相关研究法是比观察法更为进步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
关系。但是由于其方法学特性,决定了相关研究法的缺点在于:
(1)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当前提不满足的时候,相关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事物间的关系。
(2)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 相关研究法难以对各种假设作出取舍。
16、简评实验法的优缺点。
实验具有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更受到实验心理学的青睐:
首先,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这样,在逻辑上我们就可以认为,所获得的任何结果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因而实验可以作出因果的推断。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实验可以100%地消除其他变量或使其保持其恒定,从而只研究一个变量。但是,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实验法能消除更多的无关变量。
实验的另一个优点是经济。运用自然观察法时,观察者必须很耐心地等待所要观察的情况出现。但如果实验者通过设置感兴趣的情景来控制环境,就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得数据。
但是实验法也离不开较低层次的描述性方法的支持,正是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提供了最初的假设来源和因果猜测,离开了这些,实验法的假设检验和因果结论也就无从谈起。
17、自变量的类型。
心理学实验涉及到的自变量种类很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作业变量。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例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呈现这些刺激时要求被试作出特定的反应)。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
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例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加以研究。
(3)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这些因素包括:被试的性别 、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这种变量也是可以被实验者操纵而成为自变量的。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通过主动操纵产生几个自变量水平),而有的则是被试本身固有的、不能主动操纵的,只能进行测量(根据被试本身的特性分为几个自变量水平)。
18、因变量的类型
对于实验研究来说,因变量的种类是很多的,也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说,对于因变量的测量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指标。其中客观指标主要有:
(1)反应速度。 例如,简单反应时、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
(2)反应速度的差异。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经常以反应速度的差异作为考察被试各种高级认知机能的指标。例如:在内隐学习的研究中,被试对随机组字母和规则组字母的反应时之差就可以作为内隐学习量的指标。
(3)反应的正确性。 例如,选择反应的正确次数、走迷宫入盲巷的次数、跟踪盘离靶的次数或距离等。
(4)反应标准。 随着信号检测理论的广泛使用,诸如似然比β、报告标准C等就常被用来作为一种客观因变量指标。
(5)反应的难度。 有些作业可以定出一个难易等级,看被试或动物能达到什么水平,如斯金纳箱就有三个难度等级。
而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口语记录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在心理学实验中,口语记录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分析被试的内部心理活动。
19、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在心理学实验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有:
(1) 排除法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常常难于推广。
(2)恒定法 。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这主要体现在保持实验条件恒定的方面。实验者和控制组被试的特性也应保持恒定。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
(3) 匹配法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成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际应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的。
(4)随机化和平衡法 。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5) 统计控制法。以上讨论的情况,都是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这类技术被称为实验前控制。另一种技术是实验后控制,就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因而也被称为统计控制法。统计控制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
20、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主试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心理学实验中,有效消除主试-被试间不恰当的相互作用,由此保证试验内部效度的通用手段是双盲实验法。也就是说,主试和被试都不清楚实验的具体目的,因而可最大程度上避免主试的暗示和被试的顺从。
(2)统计回归,所谓回归假象是指: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也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当实验分组涉
及到某些具有极端特性的个体作为被试(如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时,统计回归将对实验的内部效度起到极大的影响,实验者将无法区分统计回归的效应和自变量本身的效应。
(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实验内部效度还与许多其他因素的控制有关。例如在实验中,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等都对研究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在一些长期实验中,参加实验的人员的流失率会随着时间而增大。而缺失后的被试样本难以代表原来的样本,这同样会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

相关话题/实验心理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 实验方法 第一节 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一版 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华师大心理学系实验心理学授课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 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 自变量 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 实验方法 第一节 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2018实验心理学考研复习计划
    312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的是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总分300分。其中心理学导论占100分,发展与教育实验心理学占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占70分,实验心理学占60分。心理学导论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部分的内容,因此实验心理学是除普通心理学之外分值比重最大的学科,且实验心理学属于方法学科,整个研究生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3)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另一种是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绝对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1)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2)
    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含义: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实验的基本原则:准确--速度性权衡;反应时的开端: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提出人差方程:B-A=1.233秒历史研究:赫尔姆霍兹,成功测定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为(26m/s),人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1)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5 题, 每题 5 分 ) 1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 、听觉掩蔽 3 、推理的选择任务 4 、排除实验 5 、错觉性结合试验 二、简答: (5 题, 每题 8 分 ) 1 、信号检测有哪些试验,他们的区别。 2 、短时记忆储存的编码是听觉编码的实验证据。 3 、负启动效应的实验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5’×4,共20分)  1.实验的内部效度  2. 75%差别阈限  3. Donders减数法  4.速度-准确性权衡  二、简述题(10’×3,共30分)  1.试将心理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变量加以归纳和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普通心理学  研究方向: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5’×5,共25分)  1.多因素实验设计2.实验设计中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外部效度4.自变量5.反应时  二、简答(15’×,共30分)  1.心理学实验方法相对于其它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它的优点是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与统计
    实验心理学与统计一、名词解释:4分/题1、实验者效应 ,2、匹配法(matching method),3、启动效应,4、诱动现象,5、听觉适应,6、差异系数,7、分层随机抽样。二、简答题:6分/题1、如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2、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3、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4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与心理统计答案
    实验心理学与心理统计一.名词1.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S102.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