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笔记(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而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这 3 个国家的性格的分别,也是意大利人最外向,而日本人最内向。这个看来 和建筑空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 而作者谈论街道,便首先谈论了城市建筑的不同。 作者谈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郊区住宅的前院,“其前院与其说是为了住宅的主人,不如说是为了路上的行 人更为合适。”而这种院落空间的开放性反而是基于了住宅本身的封闭性看来,相对而言东亚住宅(作者谈 论的是日本住宅,而我在所有的和中国住宅有着共同性质的地方,干脆不如替换为东亚住宅好一些)本身 比较开放,所以必须首先用院落空间将其围合起来。 也就是说,同样是院落,东亚的院落是住宅内部秩序的一部分,而美洲的院落则往往是外部城市秩序的一 部分,这里面可以说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说反而是因为东亚住宅本身私密性不强,所以必须通过 院落来完成其私密性。而美洲则正因为住宅本身私密性好,所以才能够以此为前提将院落贡献给城市。 是良好的私密性成就了良好的公共性。有好的私密性才能够有好的公共性,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对矛盾。 作者提了一点希望日本人能够从观念上革命的一点很重要:“没有建住宅的地面,纵使归个人所有,也应 作为公共性外部秩序的一部分来考虑,这种观念性革命是很必要的。” 而欧洲的住宅,希腊和意大利,则没有前院,“石结构建筑之外的剩余地面全部铺装作为街道使用”,但是 因为是住宅外墙直接形成街道,所以却和东亚由院墙形成的街道不同,有着生活性的门窗开口,住宅内外 沟通,街道具有非常强烈的生活气息。 另外还有伊斯兰文化(包括西班牙)的内院式街道,这种街道的外墙仍然形成了街道,不过因为有了内部 的室外生活空间因此没有了意大利街道的那么多的生活气息。 所以,芦原信义在这里其实将街道和住宅的关系分作了 3 种基本类型: I. 开放前院式: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广人稀的殖民地式样,田园风格,是“外部秩序渗透到内部秩序之中”, 前院向城市公共空间做出了贡献。但是这种空间是一种“田园城市风格”的街道空间,即使殖民地也仅仅是 郊区住宅,因此我想不能够算作城市空间做法。这时候建筑不能够直接形成街道。 II. 欧洲式:无前院,建筑外墙直接形成街道,同时通过外墙上面的门窗开口,城市生活和私密生活互相 渗透,并且能够对街道空间形成最好的监视。这时候的居住生活往往渗透入街道生活,比如交谈、缝纫等 等(这在中国乡村也很常见) 。这个是“内部秩序渗透入外部秩序之中”。 伊斯兰和西班牙式样,也基本可以归结到这个里。 III. 东亚式:和建筑脱离的院墙形成街道。这个也是城市建筑,建筑仍然在形成城市空间,形成街道,但 是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则脱节,被围墙隔断。这个是缺乏公共生活的城市建筑,是一种非城市生活的城市 居住形式。缺乏了监视作用,在中国,这种居住的形成期是集权制的封建王朝,这个时候的城市秩序依靠 强大和严格的中央管理(比如宵禁)来形成,而不是依靠一种民间的、自发的、紧密的监视来形成和维护。 不是一种局部秩序,可以说是不能够良性扩张的,因为一种中央核心的辐射范围必定是有限的。 其中,2 和 3 都是一种高密度居住方式。而我想 2 才是能够允许最高的密度的居住方式,这个时候往往压 根就没有内院,将一部分内部秩序必然的推向了城市。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通过很好的私密性住宅为前提 得到了非常紧密的契合,并且能够最节约空间、最高效率的利用城市用地!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 100802 2.街道的构成 B.鲁道夫斯基关于意大利街道的评价:“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才成其为街道。摩天楼加空地不可 能是城市。”( 《人的街道》 ) 作者非常的强调了“街道和广场一直铺装到建筑的外墙根,与建筑之间没有什么含糊的空间。……这就表 明意大利建筑的内部空间与街道这样的外部空间,在质量上是相近的。”他显然不赞同东亚模式的“接到与 建筑之间还有用途不明的剩余空间”。 关于著名的“杯图”,作者强调了“杯子和侧影不可能同时被看到……黑色和白色的交接线只有一边起作用, 或成为杯的轮廓线,或成为侧影的轮廓线,而不会同时成为两者的轮廓线,如果一方成为‘图形’,另一方
    则成为北京的非图形空间”。这样的一种图底关系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紧密的,没有任何的无意义的多余存 在。因此这个图对于说明街道的形成关系非常的重要:街道和建筑是一种紧密的“互形成”的矛盾对立统一 关系。这个时候的沿街立面线则是非常的高效。 作者然后谈了意大利建筑和外部空间即街道和广场的相似性:同样的,“意大利的街道和广场大多连一棵 树都不植,地面常施以美丽纹样的铺装。就像室内地毯一样各个角落都铺满,完全是人工的城市空间。” 而且其建筑内部也没有日式的抬高地板的做法,墙壁的内外墙也大体一样,这样,“内外空间的本质区别就 在于有没有屋顶了。” “意大利的街道和广场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是生活的场所,由于一视同仁的使用住宅的内部和外部,其生活 才成立。” 只有在这样的互否互成的紧密的关系的基础上,一个紧密的集约化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才能够建立 吧。因为城市之所以存在其实就是为了一种高密度,为了一种紧密。 3.高与宽之比 这个还是他曾经强调过的 d/h=1 的那个理论。 不过注意其另外的两个比值: I. D1/H1=2 以上时候,才能够看到建筑整体。 II. D2/H2=3 以上时候,才能够看到建筑群整体。 这样的话,就同时说明了意大利广场的存在的必要性:多往往设置在重要的建筑的主立面前,即:广场同 时是主建筑的观赏点。 4.广场的美学 这里面作者重点谈论的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作为艺术作品的广场,而不是中世纪的“只是街道的扩 展”的广场。 作者总结了其认为的作为广场的四个条件: I. 广场的边界线清楚,能够成为“图形”,此边界线最好是建筑的外墙,而不是单纯的遮挡视线的围墙; II. 具有良好的封闭空间的“阴角”,容易构成“图形”; III. 铺装面直到边界,空间领域明确,容易构成“图形”; IV. 周围的建筑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H 有良好的比例。 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讲了其边界线、其形状(阴角构成的内向性图形) ,其表面的完整统一性。 作者首先明确了广场应该是个“收敛空间”,这个就是和房间有着某种同样的构成了,其实所以说这种空间 才真正是没有顶面的房间,是一种和房间同样的内敛空间,是和发散的外部空间是不同的。 这个是否能够说是城市中的外部空间的某种特性?就是说城市中的外部空间其实也都是一种有着边界的 内向空间,就是说所有的城市空间,不论是室内的还是室外的,都是存在着明确的边界的、有着明确的划 分的空间,这样也才能够构成上一节提到的那种紧密的图底构成。 对于城市空间,“边界线不明确收敛性则差”,因此作者才希望边界的明确性。 这个时候的城市建筑,其建筑外墙既是广场或者街道—即城市外部空间—的内墙,这个时候的建筑外墙具 有了完美的图底分割—反转线的性质。 同时这个边界应该使开有门窗的建筑墙面,这样城市的在墙两边的内外空间才能够互溶互渗互借,才能够 一体化,否则就是“监狱内院式的空间了”,就是说,城市的开放空间—街道和广场—“是居民的生活场所, 是热闹的有生气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封闭空间”。 街道的美学》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 02 4.广场的美学(续) 实例:锡耶纳的坎波广场: I. 周围建筑群的墙面材质的一致性形成的边界。 II. 赛马场—无顶的室内运动场。 5.阴角空间
    在谈论东亚城市外部空间缺乏阴角的同时,谈论了一贯的一点:意大利的城市是将街道和广场等外部空间 当作“图”来设计的,城市中的建筑反而成为了“底”,这个时候的城市空间被空前强化出来,从而真正的把 人们“引诱”到了城市!这个时候的城市住宅真的就仅仅包括了人们的私密生活—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从 而也可以在住宅设计中非常的强化这种私密性。 因为将公共生活真正的赋予了公共空间,从而产生了真正的城市。 因为将公共生活真正的赋予了公共空间,从而也真正的强化了私密生活。 我也可以这么想:一个不能够充分的鼓励和强化公共生活的城市是一种“伪城市”。 那么首先就要分析:在一种文化里面,那些生活内容是已经公共的(但是未能够充分的将其推向公共空间 的) ,那些生活内容是应该公共的(因为了习俗的力量而未公共化) ,那些生活内容是应该、必须强化私密 性的……有了这些明确的调研和分析,才能够来谈论设计城市。 在这里,文化之间的特异性自然应该考虑,但是也不可小视了人类的同性:很多文化之间的一些特异性真 的是因为其落后、其文化本身未能够充分的发展城市化生活方式!这个就是个“应该”的问题了,不是个“已 经”的问题了。 比如中国文化,很多特点就是因为它压根是种农业文化。有些虽然是农业文化的特点在这个时代也值得保 留,但是有一些,就不应该仅仅因为它是“特点”而发扬光大了。 “紧密”是评价一个城市的最重要标准。“紧密”也是评价一个建筑、一项设计的最佳标准!因为紧密而逻辑 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废话,因为紧密而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为紧密而在设计内的同时设计了外、 在考虑外的同时考虑了内。 作者认为欧洲的广场、欧洲的城市空间多阴角空间,质量非常好。而转角豁缺的城市空间则质量差。所以 在棋盘式格局的路网中依靠拿掉某个街区的建筑形成的城市空间往往因为其四边都有城市街道而质量很 差。这种广场在美国的殖民地城市中非常常见。这个原因作者引述了麦茨加的《视觉的法则》之中的“包围 法则”:由轮廓线包围或包含于内侧,那么作为图形来说就更容易看到。 6.下沉式庭院技法和密接原理 下沉式广场如洛克菲勒广场,能够提供和上节所述的阴角广场同样质量的空间。因为: I. 下沉创造了阴角空间。 II. 广场边缘上侧的监视提供了相当于意大利的广场周边开窗的墙壁一样的城市生活的结合和交融。 III. 如洛克菲勒广场上融入了咖啡馆等生活经营活动,因此同样强化了城市生活。 而对于市区内的公园的设计,作者的观点认为其虽然提供了僻静之处,但是却造成了和城市脱离的结果。 我以为,结合简的分析,就是说空间(开放空间)能够有着边界固然重要,同时这种边界不应该是一个无 法形成交流的死的边界,而必须通过某种设计能够使边界两侧的人通过边界进行交流,比如是开有门窗的 墙面,或者是能够倚栏观望的下沉广场的边界。 总结作者分析的实例,我总结下来,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城市外部空间的设计可以归结为: I. 明确的但是“透明性”(指能够提供充分的可交流性)的边界。这个边界往往是开有生活用的门窗的外墙 —交流和监视,或者是根本的一种开放式的边界。--能够观望。 II. 一体化的当作室内设计的界面—铺地。地面应该强调这个空间的完整性和其形状发生紧密关联,同时能 够提示和室内的关系。--室外空间的室内化。 III. 能够和城市生活紧密结合 1:广场(尤其是小型广场)往往强调其可通过性,广场同时能够成为交通性 的。当然这种交通性应该进行处理:其应该对极速的、纯交通性的交通行为进行阻挡—不应该成为一种捷 径,同时主要应该鼓励休闲性的交通,能够鼓励“闲情逸致”。--方便进入和通过。 IV. 能够和城市生活紧密结合 2:应该有商业设施,商业是非常公共化的一种必要性活动,城市的最初成因 不是居住(这个可以参看《城市发展史》 ,而是仪典和商业,就是说是一些必须通过人的集聚才能够进行的 活动) 。--能够有必要理由的驻留。 然后作者又分析了美国出现的袖珍化城市广场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不同于欧洲传统广场的。作者将这种手 法命名为“密接”和“袖珍”。
    其实密接强调了和城市道路的密接,强调了和道路的一体化,或者干脆说就是道路的一部分。这个其实和 上述原则不矛盾。 总之城市广场生活、 城市开放性休闲性非必要性的公共生活应该紧密的和城市中的必要性活动紧密的结合: 居住、交通、商业等等,使之成为这些活动的一种补充,是以之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添加”,这样的城市公 共空间才是最有活力的。 任何的时候,设计都不应该出现或者追求“脱离”,追求清晰的界定和清晰的边界反而不是为了“脱离”,而 是为了紧密的结合。这个的理由我也想不清楚,但是自己是这么一个感觉:清晰的逻辑有助于紧密而不是 有助于脱离!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 03 街道的美学》 7.第一次轮廓线和第二次轮廓线 首先就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因为我觉得这个是作者在谈论城市构成的时候迄今为止一直都在强调的:“重 复一下,划分建筑外部和内部的边界线极为重要。由于他的不同,建筑的外观以致街道的构成迥然不同。” 城市建筑的外墙在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它的确拥有了《杯图》中的明暗的分界线的性质!具有了完美的双 重性格,并且具有了性质上的透明性—可交流性! “这里把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也就是建筑外墙啊) ,把建筑外墙的突出 物和临时附加物构成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这个主要就是指东亚城市之中的那些商业性招 牌、电线杆等等杂乱的东西了) 。” 而作者认为第二次轮廓线是不能够形成清晰的街道空间的。这个时候我想,那么就是说,街道的商业招牌 的设计是应该好好的革命一下了,最好是紧贴式的那种建筑化的商业招牌才好。 但是作者随后谈到了可以将突出物组合到第一次轮廓线之中的方法。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不要凌乱的无组 织的东西,突出物比如招牌或者路灯等等,当他们能够有了明确的显而易见的秩序的时候,便能够成为了 第一次轮廓线。 这里作者又提到和再次提到了两个原理:密接性原理和正面性原理。 1 密接性原理: (immediacy) :就是意味着视觉上连通、靠近、可及。这个对于城市空间来讲非常的重要。 必须剥离很多遮盖了街道立面或者城市开放空间的东西。必须剥离或者整理无秩序的东西。 2 正面性原理(frontality) : 因为前面作者谈论的大多是建筑的立面作为了街道的一种“侧墙”来运用,这里作者则重点谈论了当(重点 的)建筑的正立面全貌被作为街道的一个端景来运用的时候的对于形成“密接的”、紧密的城市街道时候的 重要作用。我想其实这个就是增强了街道的可意向性。街道能够有了自己的一张名片—名片效应。 同时,由于端景有着从远而近的一种观赏距离的变化,因此给街道带来了一种持续性的、连续的、渐进式 的变化,使街道有了趣味焦点。 在作者看来,东亚城市缺乏这种正面性,因为往往来说没有一个可供观赏全景的地方的设计。往往只能够 从缝隙里面看到某个建筑正面的只言片语,这个大概是不能够构成一种名片式的特征鲜明的意向吧。 8.俯视景观 作者认为城市的俯视景观非常重要,能够迅速的抓住一个城市的全貌。我想这个东西往往是以一个休闲者 或者旅游者的角度来说,能够形成对于城市的一种卫星照片式的总体意向。 不如说,城市应该在每一个角度都是美的。 这里提到,有台阶、坡道的街道,还有城市的山丘,都是非常重要的。 9.室外雕塑的意义 其实室外雕塑的意义不用多说了—好。 但是在这一章里面作者看来是赞同了一种更多的退让用地的建设方法,这个有待商榷。这个反而可能对街 道是有害的,这个成了一种巨型的前文提到的美国郊区式样的“前院”的做法,这个东西不能够紧密,不是 城市空间而是郊区空间,不容易形成具有连贯性美感的城市街道,偶一为之则成为焦点,但是如果整条街
    道受到鼓励都这么做,那么这个街道的界面将会失去完整性,从而产生了一种离散。这样的时候,界面就 不再是那么的紧密和透明了。 我始终坚持:紧密是城市建筑的良好品质。 街道的美学》 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 04 世界街道的分析 作者一直认为东亚的城市,“缺乏固定形象”,这个固定形象,不知道具体指什么东西?是凯文林奇的可意 向性?但是我其实也不太明白究竟什么才是城市的可意向性? 结束语 在结束语之中,能够看出作者提出的几项建议都是为了使建筑能够在建设自己的同时对城市有所贡献,这 种贡献而且非常物质,往往是希望通过法规来规定拿出一小部分的建筑私人用地来做一些贡献于城市的建 筑化措施(主要是绿化) 。 而作者的建议中,有一个经常出现甚至是贯穿所有的概念的概念,那就是:“开敞式”,作者是主张不论是 住宅、公共建筑、公园等等,都不要把边界封闭起来而是敞开向城市,真正的从行为上成为城市建筑! 而作者对于街道功能的考虑,则和我一直的思考有些相应:“对市中心的公共空间或道路,除交通功能外 还应赋予其他功能,以丰富城市内容,同时希望把它们敞向街道。”这个就是一种功能充分混合的希望了。 多种功能充分的交叉,从而产生互动效应,能够互相补益。 上篇完。 读后感 这么个玩意吧,其实啊,他的街道,其实不如说是他的城市,他在谈论街道的同时就在谈论城市了。当我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更加的明确街道同时就意味着城市了。一个城市可以没有广场但是不能够没有街 道,街道是城市的必然。 由于作者比较的赞同欧洲的方式,结合下篇中作者认为的欧洲的建筑传统是一种“墙的建筑”的转同,因此 比较的强调了街道的壁面。这个壁面必须是完整的、能够统一给以城中人以一种意向的,就是说这个街道 壁面是有组织的、有秩序的,而不是凌乱的没有秩序的东西。当然沿街的建筑外墙仅仅构成了侧壁面,而 作者又强调了街道的底景—在欧洲往往会呈现出一个焦点建筑的正立面,同时街道因为垂直于该建筑,因 此提供了能够观看这个建筑的完整的正立面的视距。然后论述了外部空间的底面的统一性的重要。这样的 话,根据他的描写这里其实就是一个缺乏屋顶的房间,除了顶面之外的面全都有了,而且强调了这些面的 清晰性。 一个具有完整的意象的墙壁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墙壁,相反,他应该是一个充分“透明”的墙壁:能够允 许足够多的、顺畅的、随机的交流的发生,而且正是这种“透明”才成就了其意象的深刻,这个似乎是一种 相反相成的关系,在建筑中这种关系很多。这个墙壁,我的观点,还是最好减少户与户之间的生硬过大的 凹凸关系、他应该是一个具有足够连续关系的面,不是一些散乱的缺乏联系的点的集合。 其实具体的做法不一定,但是有一定是一定的:如果你希望能够形成一种意象,你必须将之整合出一种 秩序—在建筑中这往往意味着一种视觉秩序,至于其秩序的强弱或者说显隐,则关乎需要,但无论如何不 能够是秩序的缺失。 城市的秩序应该是个什么东西?城市是一种比乡村更加高度秩序化的东西,这个秩序应该更加的强而不 是更弱、更加的紧密以至于能够形成诸多的联动—其之间的联系要素要强调便捷性、顺畅性和多样性而不 应该造成阻隔。人类的聚居形态:从乡村到城镇到城市到大都市,其间的发展就是一种秩序更加的紧密和 强化和合理化的过程,在这里“强化”主要是指整个秩序的效果来说,不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强化。 所以“紧密”是城市的最大优点。 多样化是城市的最大优点。 混合是城市的最大优点。 因为紧密、因为多样化(异性) 、因为混合,才能够保证了城市是一种欲望的城市,是一种催生和生产的 温床,城市是爱情,是性,是生产,不是疏离、不是禁欲、不是清教徒,城市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催
    生的催化剂。 此为我的城市立场。 城市是一种强逻辑。设计城市是在理顺一种逻辑,不是在做图案。 而文中谈论的一些具体手法的东西,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街道也应该是紧密的,说着甚至说应该是最紧密的城市空间,同时因此它也既是最城市的城市空间。当 人们“进入”某个具体的建筑的时候,往往便开始了某种或者顶多是某几种具体的功能活动,建筑为明确的 目的而建设。建筑的成立首先来源于“围闭”,而围闭恰恰就是为了杜绝很多“不相干”的功能的发生—建筑 是一种强调纯净的东西。 而街道在所有的城市空间之中是最多义的、最混合的!因此它的有限空间之上叠合了如此众多的活动, 因此它是最紧密的最城市的。 所以可以说,街道意味着城市,街道等同于城市。 所以可以说,城市建筑只有在恰当的和城市街道发生了关系之后才能够成为城市建筑。孤立的建筑不存 在城市性或者乡村性,只有在和城市空间—街道发生了恰当关系之后,这种性质才产生。 街道和建筑是异性的,街道是雄性,建筑师雌性,街道“进入”建筑,建筑因为了街道的进入从而孕育了新 生的城市因素,才推动了城市的延续和发展。建筑随“夫”姓,随街道姓,建筑因为街道而产生了差别。缺 乏和街道交流的建筑如同守节的尼姑,不成其为女人。 而文中提到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就是广场和街道,而所谓的封闭式公园,包括该书在内的诸多著作均 不以为然,当然这种和城市脱离的场所在城市中也许仍然是需要的,但是也仅仅是为了人性的补充吧,因 为人肯定是一种复杂的东西,他不能够只有城市生活,而或多或少的需要一些时间脱离城市。因此封闭性 公园—城市中的乡村—给予了这种便利。但是不能够据此来说明这种场所具有城市性。它反而恰恰因为其 反城市的性质因此才具有了在城市中存在的价值—又是一种相反相成。 即使是广场,成功的广场仅仅应该就是扩大的街道,他必须有和城市生活的紧密连接,“密接性”就是强调 了这一点。“脱离”或者“孤单”不应该是一种城市属性。城市是商人和推销员的天下。 于是“交通”,或者说“行走”相应成为了最具有城市象征意义的行为。因为行走是街道的本初目的,行走意 味着交流、意味着沟通、意味着人和人之间的协作的可能,于是催生了发展、强化了紧密。而同时行走最 能够催生随机行为,并且行走本身具有多样性特征。 行走在城市街道上,就是城市生活的最根本。正是这种行为才能够充分的将所有的行为连动起来!这个 时候行走成为了***。 《街道的美学》下篇读后感 街道的美学》 下篇 一. 关于空间领域的考察 2.内眺景观和外眺景观: 二.景观的构成 I. 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 A. “当建筑由一栋变为两栋以致数栋,而最终形成街道时,建筑与建筑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与其看作建筑 外部单纯的‘背景’空间,不如作为由建筑和建筑围成的内部‘图形’来考虑。” 这个时候的意大利建筑,的确是《存在。空间。建筑》书中所说:“建筑物不是作为量块,而是作为面表现 出来,这对空间特性来说是决定性的。”就是说,这个时候建筑对于城市来说是作为一种立面来存在,这种 里面形成了街道、广场等城市空间。 B. 总之,作者认为“意大利的街道空间是图形式的,而日本的街道空间是背景式的。”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 是一种“互形成”的紧密的关系。 其实一直到看到这里我才真正的理解了所谓的图底关系,其实应该追求的图底关系的确就应该像《杯图》 一样,就是说截然分开的两部分其实各自都能够形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图案,但是它们是一种“互形成”关系,
    而且是一种不能够同时存在的图形关系:一者为图时候,另一者必然为底,反之亦然。 这种“互形成”的紧密关系才真正是设计中应该去追求的。这种关系是一种互否关系,同时是一种动态关系, 就是说不应该某一方是永远的图或者永远的底。他们都是图而同时都是底。 C. 同时我想我可以这么理解:意大利的外部空间同时其实是内敛的,是一种内聚的空间,这个内聚的“聚” 很重要。也就是说是属于芦原信义曾经定义过的“积极空间”(P) ,而迥异与无边际的大自然的“消极空间” (N) 。 而这个时候作者根据自己的体验注意到,“ 意大利广场,P 空间和 N 空间是可以相互翻转的”,这个就是形 成了一种紧密的图底关系,一种互形成的关系。 D. 在“京都龙安寺石庭”例中(p153) ,作者认为其庭墙形成的边界对于图底关系的形成非常关键。即是说, 其实在《杯图》之中,四周的相当于画框的边界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不能够指望在漫无边际的图形中形成 这种图底反转互否的紧密关系。 E. 然后作者发展了老子的那个什么有啊无啊的东西,将之扩展为一个能够层级化递进的东西:老子仅仅谈 论了一个罐子的问题,作者谈论了数个罐子(数栋建筑)的问题,这个层级上罐子相当于了上一个层级中 的罐壁。 II. 水边的美学 A. 作者进一步综合了前述的理论,将水和陆的关系也纳入了图底关系的考虑方法之中。这个时候其实我想 可以看出,所谓的图底关系的思考方法,就是类似于一种更加的辨证、更加的整体的思维方法,就是说希 望能够时不时的跳到对立的一面、转换一个角度来更加的全面的考虑 问题的方法。 所谓的图底关系,其实是希望更全面的将曾经被忽视的东西也当作图来考虑的一种思维,是一种“图图关 系”,但是这种关系之中又同时强调了清晰的界定而不是混沌一片。 B. “弯曲景”概念 弯曲景—内侧法则—围合法则,是个一系列互相联系的东西。 在水面来说,内弯的水案在行进方向来看,能够同时看到水景和路景,而作者通过一些分析后得出:“城市 中水边的美,以自然和人工组合成的景观最为重要,而不只是单纯的自然美。”他是有着这个前提的。 这个恐怕也是内测法则之类的共同的一点,就是人在沿着边界运动的时候,内测的、阴角的东西,更能够 让人直接感知道运动,感知到前方的、全面的景观,更能够掌握。这个也是和“偷窥原理”(我的)相通的 吧?就是说人总是首先希望掌握外界同时隐匿自身,程度越强越念能够满足。 C. 在水面上设置焦点景物,是一种人工提高“内弯性”的方法。 III. 街道的指标—D/H 和 W/D A. 这里作者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考量外部空间的尺度比例概念: W/D—W 是指临街商店的面宽, 其实作者更 泛指了街道上能够形成韵律的东西比如柱廊等等吧。 作者认为的,为了形成亚洲的热闹的商业街气氛,D/H 和 W/D 均小于 1 比较合适。 B. 作者举例,当 D/H 一定时,通过调节 W/D 能够调节空间氛围。 IV. 城市的色彩 建筑的色彩的处理的原则(p176) 三.对住宅和城市环境的建议和探索 I. 社区性和私密性: A. 大城市是“可以在充满匿名性和速度感的城市中喧嚣的愉快的与人相会,同时也可以在静谧夜晚的书斋 中,沉浸在孤独和诗意。”| “不论是什么情况,如果没有能与人相会的愉快环境,或是没有能保持独自安静的适当环境,城市生活都会 变得毫无趣味。” B. 他上文中,应该就是强调了一种城市生活本身提供给人的多样性,人是有着非常复杂的需求的和强烈的 好奇心的东西,所以会有着似乎经常截然相反的需要,而好的城市应该能够同时的提供一个丰富的场所菜 单供人根据随机的需要来进行选择。在这里不是像乡村那样的人服从于集体秩序,而是希望更加的个人化,

相关话题/城市规划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与城市规划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 内部功能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停车场的设置 建筑造型分析 建筑设计手法 建筑的轴线 建筑的层次 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两百年以来的欧美文学、一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中,都能找到一种侵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人格嬗变进程的怪兽,那就是城市。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城市给了人们一切新奇和新生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理想。 (《城市发展史》起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讲义
    城 市 规 划 原 理摘要:本讲义是面向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通用教材,参照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有关要求与有关内容进行编写,是对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导引性的读物及对城市规划的总论性教材。本讲义对城市发展及其一般规律进行了论述;对城市规划的本源、特性进行了剖析;界定了城市规划的内涵及任务;讲授了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1997-2011年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1997-2009年考研真题 城市规划原理部分 北京大学199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城市规划原理(30+10+5+55=100) 一、 名词解释(56=30) a) 城市规划纲要 b) 净空限制区 c) Suburbanization d) (城市发展的)economic base theory e) Build-up area f) Accessibility 二、 用图示表示以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2019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接受四类调剂:085300城市规划(专业型)全日制、085300城市规划(专业型)非全日制、081300建筑学(学术型)、085100建筑学(专业型)非全日制。(1)调剂系统开关闭时间城市规划(085300)全日制考生开通时间:2019年3月20日10:00城市规划(0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1
  •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 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城市规划专业大二学生学习中70个疑问的权威解答
    这是一个城市规划界的前辈站在一个规划人员的角度来谈的目前很多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惑的地方,很经典,很有参考的意义,大家也可以根据以下这些问题来比对自己学习城市规划全面是否,如果没有涉及到这些问题,那么说明的你的知识面还很不够哦,要多多看书,多多了解行业内的新动态。当然这个文章对目前正在填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常考大题100题
    华南理工城市规划常考大题 (100题) 华工城市规划 2009-06-27 09:17 阅读18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复习点一:城市设计 1:定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与空间环境的总体构思和具体安排,贯穿与城市规划全过程。 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应有之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19年河北工业大学732城市规划理论综合考研大纲
    从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获悉,2019年河北工业大学732城市规划理论综合考研大纲已公布,点击查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72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知识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总分为150分。一、考试基本要求较为全面地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对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进行分析。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城市规划原理及相关知识。三、考试基本题型1.填空题;2.名词解释;3.绘图及问答;4.思考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50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考试时间为6小时,考生须自备图纸、图板及绘画工具。)一、考试基本要求考查学生对城市设计概念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设计题目的解读和应变能力,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和方案构思的创造性,考查学生在设计手法和图面表达方面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二、考试内容和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446城市规划设计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生须自备图纸、图板及绘画工具。)一、考试基本要求考查学生对城市设计概念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设计题目的解读和应变能力,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和方案构思的创造性,考查学生在设计手法和图面表达方面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二、考试内容和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356城市规划基础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一、考试基本要求较为全面地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对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进行分析。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城市规划原理及相关知识。三、考试基本题型(试卷满分150分)1.选择题或填空题;2.名词解释;3.绘图及问答;4.思考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考研招生简章什么时候公布?根据历年招生简章发布时间推算,预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八九月公布。届时,中国考研网将在第一时间更新本页面,请收藏本页,及时关注!为方便同学们更好的备战2019考研,大家可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生院,对中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