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属于常考章节,历年必有题目涉及,并且题型多样(业务题以外均有可能)、分值高(在02、03、07、08、09年均有论述题考查)。在2010年专业考试大纲里,对本章直接做要求的内容有:会计与财务会计目标(08、09年已做论述考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02、03、07的论述题都出在本考点上)、会计要素及其特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从考纲可以看出,本章仍然是2010年的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考虑到连续三年考查了论述,正常情况下命大题的可能性极少,因此只需要把握基本概念,多看多背即可。本章应属于不能丢分的章节。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目标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定义;西方的两大流派及其各自观点(08年论述已考查,在复试中也多次考及)。
二、我国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08判断、09论述):只要了解《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原文即可。
三、财务报告体系(07论述,重点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也可以参考07年论述第2题的答案):
我国新准则规定财务报告至少由六部分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现金流量表、附注。IAS1中财务报告至少由五部分构成,我国多一张利润分配表与权益增减变动表,少一张反映权益的综合收益表。
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07、08选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
财务报告的定义、构成与列报的基本要求:结合新准则进行,专业硕士考生尤其重要。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核算与会计基本假设的定义、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内容。
二、会计主体:定义(02概念);与法律主体的联系与区别(04判断、05选择)以及哪些能作为会计主体(05、07选择)。
三、持续经营(09判断):定义;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新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说明原因)。
四、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的关系及假设的缘由;我国的划分标准;我国的中期财务报表有月报、季报、半年报表等;正是由于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才有权责发生制的存在(07选择),另外,02概念与09论述均与权责发生制有关,这必然也需要与收付实现制进行比较分析,专业硕士需要重点掌握。
五、货币计量:三层涵义及缺陷。
第三节 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一、会计确认:定义及两次确认(稍微了解)。
二、会计计量:定义;五种计量属性(重点),尤其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我国继续选用历史成本的原因以及我国当前谨慎选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缘由。
1.计量属性(09概念与选择)是指同一计量对象在不同时点是的价值表现,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具体计量属性参照教材P12—13)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当然这种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也就是说,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同时,每种计量属性基于现实的局限性,都各有优劣,没有一种是绝对理想化的。在进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时,取决于计量的目标,即看是否报务于会计的目标,计量属性的选择能否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2.公允价值(08概念、09判断)不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含事项)基础上,甚至也不是已建立在先行交易的基础上;它是熟悉交易的双方意欲进行的交易,而参照先行交易所达成的购买一项(或一批)资产,转移(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由于契约(双方愿意买卖)已经签订,交易尚未开始进行或正在进行中,但尚未完成。因此,公允价值只能是一种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因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因此,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而且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准则才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原因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机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历史成本之所以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认为原因有:(1)历史成本为交易双方所认可,并具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因而具有客观性,减少了人为判断。(2)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对历史成本已经适应,历史成本的概念深入人心,一般人对历史成本的操作也比较熟悉。而对其他属性,尤其是公允价不清楚。(3)成本对决策还是有用的。历史信息本身具有反馈价值,是业绩评价的依据,历史信息又是预测的基础,从而为预测信息所不能少的来源。(4)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其取得成本较低。同时,由于通货膨胀对历史成本的冲击以及近年来金融界发生的显著变化,对历史成本更是形成了空前的压力,使得它成为一个富有争议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发生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减少金融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1)公允价值最忠实的反映了交易的实质。(2)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3)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4)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可以与“资产负债表观”较好地吻合,更具有相关性;相对于公允价值信息,历史成本信息更多地反映“过去”而非将来,可以与“损益表观”较好地吻合,相关性要差些。但是,历史成本信息比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可靠性,而这正是公允价值信息的不足,在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且,由于估计公允价值时存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使少数企业有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而这反过来损害了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
第四节 会计要素
一、资产负债表要素:
1.资产负债表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03判断);时点表。
2.资产:定义(02概念、06判断、09概念)。
3.负债:定义(03概念、05判断、08选择)。
4.所有者权益:定义(02概念)及包含内容。
二、利润表要素:
1.利润表要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03判断);时期表。
2.收入:定义及包含的三大内容(05判断与概念、06判断、07判断与选择、08概念,结合教材P207)。
3.费用:定义,结合教材P235-244。
4.利润:定义与内容,结合教材P250-256。
5.六大要素的内在关系。
第五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具体内容(07论述)及相互关系。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有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某些特殊交易和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原来称为“一般原则”,新准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06判断)。
二、八大质量要求的定义、内容以及举例。(重点)在这个考点上,每年都有考查,如02年以论述的形式考查了客观性,07年考察了相关性的定义,05、06、07、08、09年均考查了实质重于形式,03、05、07、08年考查了谨慎性。在书本基础上,我们还应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结合两大财务会计目标流派,来分析可靠性与相关性。(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或者提高决策水平。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在2010年的考试中,必定有本节的题目,希望考生真正把握八大质量要求的内涵,同时要明确,之所以从原来的“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为了与目标相协调,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对弱化了可靠性;把“实质重于形式”纳入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补充——新准则的相关内容
1.会计基本准则中明确目标为规范会计行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监管机构、企业等有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
2.六大要素没有变化,但在利润中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利得是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但不是收入取得的;费用与损失的确认原则不同,费用是正常情况下都要发生的,损失虽不是正常的成本和支出,但要减少利润。要素的确认是与会计目标相协调的,要素的定义是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石。
3.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及其在现行财务会计实务中的表现(专业硕士)。
第二章 金融资产(I):货币资金
本章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业务题和论述题,但是是以后各章业务题的基础,因此,只要做一般性的识记。2010大纲对本章做了要求。
第一节 金融资产概述
本节是第三版教材增加的一节,所以,我就把这节内容原版重述一遍,供没有使用第三版教材的考生直接使用。
一、金融工具概述(09论述)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根据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其中,金融资产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金融负债通常指企业的下列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从发行方看,权益工具通常指企业发行的普通股、在资本公积项下核算的认股权等。
金融工具可以分为基础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具体分类、特征,结合第四章进行)
金融资产的计量,与其分类密切相关。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应当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支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于混合工具以外的情形,只有能够产生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才能将某项金融资产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就说明直接指定能够产生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1)该指定可以消减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不得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不得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在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在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不应当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1)准备立即出售或在近期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4)因债务人员信用恶化以外的原因,使持有方可能难以收回几乎所有初始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例如,企业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的基金等。
贷款和应收款项泛指一类金融资产,主要是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企业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不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等,只要符合贷款与应收款项的定义,可以划分为这一类。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并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在出售或重分类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可以将其直接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例如,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如企业没有将其划分为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则应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
(说明:本节讲述的过于简单,有点点到为止的意味。如果想多加了解,那就去找09注册会计教材或结合第四章看看。个人觉得本节只要把里面的相关定义及对比区别了解下即可。)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要求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也要求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则要求按照实际利率法(而非名义利率法)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补充——新准则的相关内容
非货币性交易(06概念):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衍生工具:指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
1.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价格等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
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动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结算。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金融工具的确认:金融资产的确认是指将符合金融资产定义和金融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记入和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过程。金融负债的确认是指将符合金融负债定义和金融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记入和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过程。其确认条件是: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根据此确认条件,企业应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范围内的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但是,如果衍生工具涉及金融资产转移,且导致该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则不将其确认,否则会导致衍生工具形成的义务被重复确认。金融资产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当终止确认:1.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2.该金融资产已经转移,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的金融终止确认条件。终止确认,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的,才能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企业将用于偿付金融负债的资产转入某个机构或设立信托,偿付债务的现时义务仍存在的,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也不能终止确认转出的资产。
金融资产的计量:(1)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2)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是,下列情况除外:1.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2.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第二节 库存现金
一、定义;现金管理办法(尤其是《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使用范围,在05年、07年初试以选择考过,并在复试中多次考查)。
二、货币资金的构成(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与在财务报表上的表现:结合P302。
三、库存现金清查的核算和处理,重点是了解不同情况下处理时的科目。
第三节 银行存款
一、定义与相关规定(07简答)。
二、银行结算的种类:只要把握不同种类适应范围(如同城还是异地,03、07选择,不过在新版教材中没有归类,估计不会再做考查)以及银行承兑汇票是属于商业汇票而不是银行汇票(02、06判断、07概念、09选择)即可,其他内容稍做了解。
三、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原因以及未达账项(学会处理和判别,06选择)。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
一、定义与种类(02选择)。
二、存出投资款:定义(05判断)及两步处理(04判断)。
第三章 金融资产(Ⅱ)应收与预付项目
本章是2010大纲规定要考查的章,而且从历年考试试题来看,本章涉及的主要题型有判断、选择与业务题。因此,2010年仍然是要以这三种题型为复习指南,今年可能再次出业务题。重点注意应收票据的贴现、应收款的会计处理与坏账准备的计提。
第一节 应收票据与贴现
一、应收票据的定义、核算范围与分类。
二、应收票据的计价及到期日的计算。
三、应收票据的核算(07判断,重点是带息票据)。
四、应收票据的贴现(02业务、05判断、07判断):定义;贴现净额的计算以及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 应收账款
一、定义与包含内容。
二、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不同的会计处理及原因(05、07判断)。
三、核算:一是商业折扣时,计算增值税是按未给折扣时的价格计算;二是现金折扣在我国是采用总价法(09判断),其给予的现金折扣借记“财务费用”即可。
四、识记:发生销售退回或折让,应冲减已入账的应收账款,但不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同时,要思考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发生时,对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影响。
第三节 其他应收款与预付款项
本节可以忽略,只要对两个定义、其他应收款的核算范围、两者的余额方向有所了解。同时,识记:预付账款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实际支付价款和预付款项的差额,也在此科目中反映。
第四节 坏账及其核算
一、坏账(07简答)与坏账损失的定义。
二、坏账损失确认的条件,同时,还要明白,确认的坏账,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其追索权。
三、备抵法所体现的原则(02判断、03、08选择)、优点以及具体方法(尤其是余额百分比法的定义与核算)。
四、识记:坏账准备的计提以及不能全部计提的情形。
五、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02、07选择、03、06、08业务):参照书P48例题。
六、坏账准备可以转回。
第四章 金融资产(Ⅲ):其他
本章历年考试都有涉及(以前为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新准则采取了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标准),2010年大纲同样是做了要求,因此,应该是2010复习的第二个重点章,同时,由于牵涉到的新内容最多,从而导致难度也相当大,建议考生要多加学习。本章重点在于学习核算,既包括各个账户的具体核算范围,又包括具体的业务操作。
第一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本节在新准则以前,叫做“短期投资”,新准则取消了这一科目,修改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其二级科目里有个“公允价值变动”。其他具体核算与原来没有发生变化。
二、账户设置:必须知道各科目的具体核算范围和余额方向,尤其是“应收利息”(03判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8判断)、“投资收益”。
三、账务处理(重点,06业务、08、09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