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定义及常见情形(06判断)。
二、会计估计变更:定义及判别(08选择);原因;与会计政策变更的划分与对比识别(重点);滥用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是重大会计差错,以及由此导出的操作企业利润的行为,需要了解(04论述)。
三、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03判断、06、08选择)
四、会计变更的披露:学会如何披露。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
一、定义及分类,主要是要严格区分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变更(09选择)。
二、会计处理(重点,05业务):会操作。
三、披露:了解,一般情况下,会结合会计处理一起考查。
补充:
1.滥用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2.要对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差错变更所导致的结局做一定的分析,请做出自己的看法。(04年论述题已考查,但建议结合新情况与新准则,做更深入的分析。)
第十九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重点应掌握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判断及其相关会计处理。从2010年专业大纲来看,本章应是最后一个重点,考生不要以为是最后一章,就掉以轻心。09年业务题集中在指定教材的前面章节,因此,2010年应该会重点考查后面的章节,所以更要加以重视。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定义与判别(03概念),重点看下。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稍微了解。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定义与判定(05选择);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02判断、04选择、05判断)。
第二节 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尤其是第四点。
二、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重点,03、04业务):一定要全面掌握。
第三节 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本节就要多记点东西,虽然在以前年度没有单独考查,但是,对本节内容多了解,可以为之前的判别和对比提供好的依据。重点是其处理原则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附录一 借款费用
附录二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附录三 新会计科目汇总表
湖大会计学考试命题,有个特点,就是对附录也经常做考查。如08年的论述题就对资产减值进行了考查,还有之前年度的会计学收益与经济学收益、每股收益(老教材里这些东西都属于附录)等,因此,09年也要对附录加以重视。考虑到资产减值已经在08年考查,因此,在这里就把新准则里关于借款费用的一些东西补充进来。至于新的会计科目,这是会计学入门的基础知识,我多次强调,会计学基础抓的就是会计科目及其分类与核算原则、记账方法,这些掌握了,就可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学了。
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第17号)
新准则在利息的资本化及其金额确定方面的规定与旧准则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
根据旧准则,应予资本化的资产是固定资产。而新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如有些以船舶、大型设备为生产产品的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就应计入存货成本。
2.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
根据旧准则,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为专门借款,即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不包括流动资金借款等。根据新准则,应予资本化的借款不仅包括专门借款,而且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一般借款的,应将一般借款中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需要说明的是,新准则中的专门借款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
3.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有所差别
新旧会计准则中,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是不变的,即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包括计算截至资产负债表日的累积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计算资本化率和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同的是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院淤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于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利息中应予资本化的金额。
4.计算借款费用扣除项目不同
旧会计准则中不考虑借款费用扣除用于短期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新会计准则允许借款费用扣除其用于短期投资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有些借入资金常常在发生符合条件的资产支出前,用作临时性投资。此种境况下,在确定本期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时,将获得的投资收益从发生的借款费用中减去。比如说,计算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时,要按全部借款费用减去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5.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方法和调整内容
旧准则规定,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的调整。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也可以采用直线法。新准则规定,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可见,新准则取消直线法,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这样减少了企业的会计选择,使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所增强。
6.辅助费用的资本化及其金额
根据旧准则,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例如,银行借款手续费、承诺费和发行债券的手续费等,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如果辅助费用金额较小,也可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根据新准则,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但取消了根据重要性原则将金额较小的辅助费用予以费用化的规定。
湖南大学会计学专业命题特点及对策
1、重抓指定教材,一定要细化。湖南大学会计学历年试题都不难,难就难在考的非常细,没看到或者没背好,就可能模棱两可,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我的秘诀是:细看多背精做。细看就是在平时的复习中,每个角落都要浏览到,既能对书本知识有全面理解,又能确保重点不遗漏;多背就是对本笔记重点指定的地方,移动要背,尤其是跨专业考生,哪怕是搞不明白业务处理,都可以用背的方法来解决;精做就是反复的做历年真题、指定教材常考的业务命题点以及对应的内部练习册的重点章节,湖大历年题目是重点反复考以及难点不常或者是不重点考,所以通过在考试前的个把月精做历年真题,移动能有所突破。
2、严格规范业务题,从计算步骤到分录,都不能出差错。08年的命题,特别强调了业务题,占到了总分值的一般,而09年的业务已经脱离原来的简单书上的一个例题的原型,而是把书上一个章节的多个例题集合起来,形成一个会计处理流程,其实这个不难,主要是一旦前面流程计算或者科目出错,就会导致后面全盘崩溃,所以一定要谨慎,步步为营。而且,从08年考生的成绩来看,不是很理想。我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在业务题上失分,因此,建议2010考生,一定要对书中例题熟练到只看到题目,就能非常流利的按照答案的顺序把题目给做出来。尤其是本专业的考生,不能再用一些已经取消的会计科目来答题,如短期投资等。
3、不要过分关注论述题,重点回到教材及新准则。湖大会计学,每年除了论述题可能超纲以外,其他题目都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大家可以从我给出的历年真题答案在指定教材中的页码就可以得知。当然,由于从08年开始,按新准则命题,因此,对于新准则的一些基本常识,可能会涉及,但是不要紧,不要为此去花很长时间去研究新准则,这是没必要的,考查新准则的东西都是基本常识性的东西。还有,很多考生,都问我论述题怎么复习,我个人觉得,论述题一是靠基本的会计理论功底,二是靠运气了,没有必要不要过于关注,只要你把指定教材看好了,考试肯定没问题的。论述题实在不会,可以答点相关的内容,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分数。我在后面附了十道会计基本理论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好的题目,我会继续提供。尤其从08、09年的命题来看,有趋于强化业务,淡化论述的趋势,也就是说业务越来越综合化,论述越来越贴近指定教材,考生一定要保证教材的 东西掌握了,才看其他的辅导用书,不要舍本逐末。
会计基本理论
一、会计学收益与经济学收益(05年)
会计学收益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收入实现为基础,只包括已实现的收益,将未实现的持产收益排除在外,这不仅使收益计量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而且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思想。而经济学收益将企业经营业务收益和企业因持有资产而获得的那部分收益同等对待,而不考虑收益是否实现。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会计学收益总是小于经济学收益,但是,经济学收益要求对持产收益一并计量,计量的主观随意性也随之增大。
会计学收益依据的是历史成本和配比原则,而经济学收益概念要求按现时价值对资产进行计量。会计学收益奉行财务资本保持观,与此不同,经济学收益概念坚持实物资本保持观。
会计学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前期已实现的有形资产(增减)变动+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经济学收益
二、财务资本保持与实体资本保持
在理论界,资本保持有财务资本保持和实体资本保持两种观点。财务资本保持是指投资者最初投入的货币额保持不变,即期末所有者权益等于期初所有者权益;实体资本保持是指投资者最初投入的货币额所形成的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保持不变,即期末实物生产能力等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
两者的统一:一是起因及目标相同;二是保持对象相同;三是两种资本保持观念都可以以名义货币或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单位,都可以以重置成本或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基础。
两者的差异:对资本的理解不同;估价与比较的顺序不同;计量基础的区别;对物价影响的处理方法不同;在资料取得难易、数据的可验证性、客观性等发明的差异。
三、权责发生制(09年)与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原则”,即会计上对收入和费用应根据实际影响期间来计算,即不是根据其发生现金收付时间来计量。而收付实现制则是按照期间内实际收付的现金加以确认、计量和记录。它们是由于存在会计分期、现金实际收付的期间和资源及其变动发生的期间可能不一致所导致的。
四、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而且是财务报告中的中心内容),但财务报告可以包括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财务报告,而其他财务报告可以提供预测信息,可以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支配,它和附注一样起披露作用。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起确认作用。
五、受托责任说与决策有用说
受托责任观认为,受托责任无处不在。要使受托责任能够顺利的履行,必须有明确的受托和受托关系的存在。会计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一任务是由会计人员编制的会计报表完成的。由于最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关于经营业绩的信息,故财务报表应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重心,并且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决策有用观认为,信息使用者包括潜在的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有用的信息作出投资等决策。因此,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资源变动的信息。故财务报表应以反映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为其评价为重心,并且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关系:决策有用观的基本思路为进一步完善受托责任观提供了可选的方向,受托责任信息又为决策有用信息被接受奠定了可参照的基础;两者有着共同的理论前提。
原因:利益驱动机制是商品经济社会所共有的运行机制;所有者与经管者存在着潜在利益的冲突。
六、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与技术观
会计准则是检验实务的标准和指导未来实务的指南。“技术说”把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纯客观的技术性规范,它和自然科学的原理一样,具有“真理性”,因而是具有真理性的理论体系中推导出来的。……(后面的实在看不清楚了,自己找资料补充下)
七、试评我国近年来的会计准则建设问题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基本情况:我国现有会计准则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组成,其中基本准则起指导作用,内容包括与准则相关的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具体准则是准则体系的主体,内容包括会计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总的来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就是在《会计法》的指导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以会计准则指南为补充(在过渡时期还应该同时采用相关的行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对我国经济建设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使企业在运用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适用的方法;它增强了不同部门、行业、所有制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逐步缩小了与国际惯例的差距;也提高了对会计职业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会计准则在明确企业产权关系、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流动和配置,促进对外开放、社会改革等各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会计准则可以说初步取得了成功,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结合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八、全面收益观与当期收益观
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的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变动,包括着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以外的权益的一切变动。当期经营收益观是强调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衡量,重点主要放在“当期”和“经营”上,而全面收益观则强调收益应反映期间内发生的全部收益借贷项目的总影响,侧重信息的充分性和可比性。这两个观点虽各有其合理性,但在实际中,运用当期收益观要比运用全面收益观困难的多,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会计期间的假设性和经营活动的持续性,前期事项与当期事项难以截然分开;二是经营活动与非常项目的划分很难找到一个客观、明确的标准。因此,当期观的主观性不仅可能导致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不可比,而且也为管理当局根据需要通过收益归属期间的划分或通过收益项目的分类来操纵或修改收益表中的数据创造了可行的条件。因而,更多的会计学者和会计执业团体赞成采用全面收益观作为反映业绩的收益报告的编制基础。通过将所有的收入、费用、利润和损失项目列示在同一张报表中,加以科学的分类,便于使用者全面、恰当地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且杜绝管理当局对业绩报告进行操纵的可能。
九、试评有关净权益计量的业主权说与实体说
(所有权理论即为业主理论)
(1)业主权益理论:业主权益理论是一种以出资者为中心的理论,最初形成于对复式薄记的解释,因为复式薄记理论是一种围绕着企业目的、资本属性特别是从业主立场看待账户的理论。业主权益论认为企业是业主的,是业主的代理机构和化身,企业的一切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均归属于业主,会计的目的就是要反映业主权益的增减变动的情况,因此,采用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
就存量要素而言,资产代表着业主拥有的财产或取得的收益,负债是业主承担的负担;就流量要素而言,收入是业主权益的增加,费用是业主权益的减少,收入超过费用的部分是业主财富的净增加。该理论采用了财富的概念,显然与传统的经济学的观念相一致。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其同时代的经济环境和产权结构相关联的。
会计理论界一般认为,该理论主要用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当其日趋成熟时,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制度转向了“股份制”,该理论随即被新的会计权益理论所取代。事实上,该理论并未完全被人们所抛弃,透过股份制企业产权关系的面纱,仍然可以看到:缴入股本和留存收益总额构成了全体股东的财富,FASB提出的“综合性收益”概念及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所采用的权益法,无不隐含着该理论。业主权益论赤裸裸地体现了所有者对企业财富拥有的所有权,反映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原始产权关系。
(2)实体理论:一般认为,实体理论是为了克服业主权益的局限性而产生的一种理论。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认为,实体理论的雏形是中世纪的代理人会计。实体理论认为:企业与所有者(业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体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在法律上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在经济上也是一个独立于所有者而存在的实体。按照实体理论,会计反映的是企业内部资产的价值运动,而非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企业资产是企业对其业主的债务,负债是其对业主的债权,利润和亏损是对业主所提供服务的价值衡量。其会计等式是:资产=负债(债权人权益)+业主权益,资产被定义为能够带来某中经济利益的资源,它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属于业主和经理;负债是企业特定义务,当企业破产清算时,法律规定债权人拥有优先求偿权。在实体理论下,债权人和业主在所有权上取得了同等的地位,所不同的是两者在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上的差异。
一般认为,实体理论主要适用于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其实,这一理论对独立于所有者而持续经营的非公司制企业同样适用,此外它还与会计主题假设吻合,对非法律主体的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也适用。随着公司制企业的不断发展,产权数量的扩大和产权主体多元化,会计处理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于是以企业法人财产权为中心,反映各产权主体利益的实体理论应运而升。
十、论会计制度建设的原则基础观与规则基础观(05年)
会计准则按其制定基础的不同,分为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以具体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前者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国的会计准则为代表,后者以美国的会计准则为代表。两种不同的基础代表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同的指导思想,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要求公司的会计师和外部审计师运用更多的职业判断,从而可以提高会计师在编制会计报表中的职业水准;二是可使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简洁;三是可以大量减少准则的例外事项,并能减少准则间的冲突,从而减少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和套利行为。同时,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职业会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的不恰当的判断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职业判断的强主观性,也违反了一贯性和可比性;二是留给公司管理层一定的操作空间。而针对具体规则为基础编制的会计准则,正好与上述优缺点相反。可见,十全十美的方式是不存在的。
对于两种方式,我个人认为,每一种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应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应一味的去夸大某一方式的优点或缺点,也不能因为现行的某一方式出现问题就全盘否定之。我们应该在实际应用中全面分析两者的利弊,最终的判断标准是看哪一种会计准则制定方式产生的会计报告更有用、更容易理解,对投资者具有更多的价值。
十一、论现代财务报告的改进问题(参照07年真题论述题第2题答案并结合新准则自己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