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取消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原因:第一,固定资产的价值总趋势是下降的,所以其贬值很难回升;第二,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等角度也可以分析;第三,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更加真实、可靠,避免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赢余管理,保护投资者利益。
2.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主要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和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内容。相对于我国现行制度规定的8项资产减值准备,该准则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会计期末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当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既不必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资产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金额。
(2)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二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该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务操作。
(3)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如果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该准则规定不应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收回金额,而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收回金额,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
(4)对于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该准则规定每年至少必须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且商誉必须分摊到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后才能据以确定是否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第八章 无形资产、生物资产与企业年金基金
本章应当是以无形资产为复习的主要内容,生物资产与企业年金基金是08年才增加的内容,但是在08、09年的命题中都没有涉及。从历年题型来看,本章以文字性的描述或表达为主要考查内容。估计2010年会延续这一特点。
第一节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定义与范围(03判断、04、05概念、09选择);
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的处理原则(04、05、06、08、09判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与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可以重点看下)。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寿命的确定(能够判别即可);摊销的原则(09判断)与会计处理,包括摊销额的确定(08选择)、摊销方法以及摊销的会计处理。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与报废:会计处理。转让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05选择、07判断)。
第二节 生物资产(可不看)
一、生物资产的概述:定义;特征;分类。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的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利益。
二、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盘亏与盘盈:抓一些文字性的东西看看,不要太深入。
第三节 企业年金基金(可不看)
一、企业年金基金概述:定义和用途。
二、确认与计量:各个情况都了解下。
三、会计处理:可以只随意看看。
四、财务报表列报:三大组成部分。
补充—— 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
一、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定义。旧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为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目的而持有的、无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指商誉。
新准则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满足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旧准则中没有定义可辨认性,只是笼统的认为可辨认资产以及不可辨认资产应该包括的种类,新版中定义了可辨认性,并且删除了“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而这些修改正是国际会计准则2004年所修改的内容,从而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的定义上保持一致。
2.研究与开发费用
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符合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且核算简单便于会计人员操作,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政策支持使企业获得了税收优惠,有利于企业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开发。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符合真实性原则、违反了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以及不符合配比原则。目前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当计入损益,而开发费用则应资本化;英国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美国会计准则主张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依照国际会计准则做了修改,即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所满足的条件与国际会计准则也是一致的。
3.初始计量
(1)外购的无形资产。旧准则规定购入的无形资产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新准则规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进口关税和其他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为其等值现金价格。实际支付的价款与确认的成本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利息费用。很显然,根据新准则,实际支付的价款并不一定全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主体单独取得的无形资产的规定是一致的。
(2)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根据新准则,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三个条件和追加的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无形资产确认的条件由两个改为三个即增加了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也是一致的,而追加的确认条件即开发产生的无形资产应予确认的条件也是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情形,在这里,各个国家的GAAP的处理有所不同。
(3)其他渠道取得的无形资产。旧准则规定了投资者投入的、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和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新准则除了规定了以上述的方式取得无形资产的计量外,同时还规定了企业合并取得的和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的计量。但新准则没有规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如何计量。而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取得的情形分为单独取得、作为企业合并的一部分取得、以政府补助形式取得、资产交换、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新版的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的取得形式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
4.关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一定原则确定。新准则在这点上有如下几点变化:
(1)企业应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分析其使用寿命,如为有限的,应当估计该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数量;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用使用寿命取代了“摊销年限”,从而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并且特别强调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主体应评估一项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还是不确定的,并且也规定不摊销不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
(2)在摊销方法上,对准则的分期平均摊销做了改变,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无法可靠确定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从而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摊销方法,而不是只是限定于直线法摊销。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其应折旧金额,存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生产总量法。对某项资产所选择的方法与我国规定相同。
(3)在确定应摊销金额时应考虑残值,新版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入账价值扣除残值后的金额,已经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还应扣除已经提取的减值准备金额。除以下任一情况外,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果时购买该无形资产;(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残值信息,并且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很可能存在。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应摊销金额也是按照“无形资产应摊销金额=入账价值-残值-已提减值准备”规定的。
(4)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的复核。新准则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以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进行复核,若预计使用寿命以及未来经济利益的消耗方式与以前的估计不同,应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并且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规定进行摊销。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有限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其摊销期和摊销方法至少应在每个财务年度进行复核。如果资产的预期使用寿命与以前的估计不同,摊销期应作相应的改变。如果该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发生变化,摊销方法应予改变以反映这种变化。还规定主体应在每个期间对不进行摊销的无形资产的有用寿命进行复核,以判断事项和环境是否支持该资产具有不确定使用寿命的评估。若否,使用寿命的评估从不确定变为有限,应当作为一项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二、生物资产:
1.划分了生物资产的类别。该准则根据生物资产自身的特性和用途,并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进行了定义,规定了相应的会计处理。
2.界定了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确认标准。该准则认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公益性生物资产,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的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获得经济利益,也应当确认为生物资产。因此,该准则中公益性生物资产的确认标准与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有所不同,引入了“服务潜能”的概念。
3.规范了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对生物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该准则没有采用资产减值准备准则中有关减值迹象的判断等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
4.规定了生物资产的列表内容。该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长期资产类中单独列示生物的账面价值总额和各类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
第九章 流动负债
本章内容较多,但是历年来命题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应交税费”这一节;二是除了07年有道业务题涉及到小规模纳税人以外,没有考过大题目。2010年正常情况下,本章也不会有大题出现。
第一节 流动负债的分类与计价
一、流动负债的特点与分类:主要是判别(03判断),判别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在一年以内,而在于当超过一年的情况下,是否超过一个营业周期。
二、流动负债的计价。
第二节 短期借款
一、定义与利息的核算(重点看下利息的核算)。
二、偿还短期借款的核算。一般是结合利息的核算,只要能把书中P166的例题搞清楚就算是对本节搞明白了。
第三节 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
本节在以前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的基础上,可以稍微看下就能理解,历次考试中只对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做重点考查,而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考查可以说没有。考生只要把应收作为一种资产,而应付作为一种负债,做分录时反向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建议考生在学习本节的时候,先对应收节进行回头复习,学好前面的部分后,再稍加思考,能够把本节的例题和习题做对,就可以了。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对照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等。
第四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定义与范围。
二、“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核算内容: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2010年对此要多加了解,尤其是专业硕士考生。
三、跨专业的考生,最好还是了解下工资、福利的分配与核算,单独考是不大可能,但是可以结合后面的费用分配等来考查。只要能够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福利费等全部计入“生产成本”科目;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工程施工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全部计入“在建工程”;企业管理部门与工会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全部计入“管理费用”;但是,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与其他费用,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而他们的职工福利费却是计入“管理费用”的;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计入“管理费用”。
第五节 应交税费
一、科目上要知道各种税费的计入科目,如印花税(05选择、09判断)、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是哪些、计入“管理费用”的是哪些等等;各税种,有哪些是不直接影响企业正常损益的(02选择等)。
二、应交增值税要做重点看,几乎每年都有考查。首先要知道它是不影响企业自身正常的损益的(02选择、04判断);其次,是它的明细科目的设置及借贷方(06判断与选择);具体内容上,要重点注意它的一般购销业务的核算、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05判断、07判断与选择),另外就是区分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核算(06判断、07业务)。今年在增值税上有新的变化,需要查找一些资料做补充。
三、应交营业税与应交消费税(09选择):这个要掌握下。
四、其他应交税费:只需要如(一)中所言,明了其借记科目就是。
第六节 其他应付款与预收款
本节可以忽略。
第七节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一、股份支付的定义及分类。
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要看下。
补充—— 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
1.准则制定的背景:(1)伴随着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企业向职工尤其高级员工授予股份或股份期权已经成为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方案之一。(2)刚出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规定,允许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同时,修订后的《公司法》在资本制度回购公司股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内转让股票等方面也有所突破。股权分置改革已在全面展开,将逐步增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法律规范也在逐步完善,制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则的条件也已具备。(3)从国际范围来看,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不断扩大,以及世界范围经济交往的不断增加,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呼声与重要性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大趋势,所以,我国有必要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既符合国情又体现协调的新的准则。
2.由于用于股份支付的权益性工具是一种金融工具,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原则,所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3.授予日必须既有要约,又有承诺。因此,一方向另一方发出要约的时间不是授予日,而应该是另一方做出承诺的时间。如果是分步达成共识的,应该是最后一部分条款达成共识的日子。
4.对于企业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企业对于所取得的服务以及所产生的负债应按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在负债结算以前,企业应于每一个报告日以及结算日,对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的任何变动应确认为当期损益。
5.负债在最初以及结算止的每一个报告日,应以应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的股份增值权的公允价值计量。计价时,应考虑所授予的股份增值权的条款和条件,以及董事、监事、高管人员以及一般员工等至目前为止已提供的服务。
第十章 长期负债
本章不是重点,主要把握住长期债券就差不多了。
第一节 长期负债的特点和分类
一、举债经营的优缺点(跨专业的考生要争取能背)。
二、长期负债的分类:简单识记。
第二节 长期借款
一、企业实际承担的长期借款利率可能要远高于合同利率,实际承担的长期借款利息费用要远高于按贷款本金和合同里计算的利息费用。
二、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建议跨专业的考生找其他资料了解下单利与复利的计算。
三、长期借款的核算:掌握下,为后面的长期债券的核算做基础。
第三节 长期债券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一定要多看,既要了解溢价与折价(02判断、05、07选择、08判断与选择),还要了解利息的计算。同时,长期债券的核算虽然由于是难点(湖大命题特点——难点不是重点),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考查,但一定要争取掌握。
第四节 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不看)
一、可转换债券的负债和权益成分分拆:把握文字与结论。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湖大考研初试专业试题一直太容易,但是复试试题运算量和难度都比初试要高,所以,建议考生在初试中要有多运算的意识。在计算上,长期债券的核算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可以是本书中最难的地方(现金流量表从还没考过编制,而且09年大纲也没做要求;另外就是累积影响数难计算点,这可能是09年要设大题的一个考点),尽量掌握。
三、最后两段文字的表达,理解下。
第五节 长期应付款 只要知道主要种类就行。对其相关的处理也了解下。
第十一章 收入
本章是本书的一大重点。在2010年的专业考试大纲中,本章是与第十二章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考生要善于把这两章进行对照,尤其是一些定义。另外,就是特别注意建造合同收入,这应是2010年业务题的重大命题点。
第一节 销售商品收入
一、把握几个定义(重点):
收入——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05、06、07判断、05、08概念)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收益——企业在会计期间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表现为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资产流入、资产增值或负债减少。
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02判断与概念、03、06判断、07选择、08概念)
损失——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收入的分类(重点):本章所讲的收入主要指营业收入,其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与建造合同收入。特别注意营业外收入是属于利得的,但是利得不只包含营业外收入(本知识点结合利得与营业外收入的定义已经多次考查);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
三、如果有可能,尽量学习下《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原文。
四、销售商品收入(重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这是2010年大纲明文规定的地方,在04选择、08、09判断都是做直接考查的。因此,一定要多看,主要把握文字性的东西即可);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09判断与选择)。
第二节 提供劳务收入与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本节相对于销售商品收入来说,是次要部分,不需要做太多了解。需要稍微了解的知识点有: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交易、特殊劳务收入(有哪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结合后面补充的有关确认与计量等新准则内容,把握下)。
第三节 建造合同收入
一、湖大比较偏爱这部分内容,这也是湖大会计学每年命题的特色之一。因此,不管前一年度是否考过,本节内容一定要重点学习。
二、建造合同概述:概念(04、05概念);不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里反映,有专门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里反映(07判断);类别(稍加了解);分立与合并(稍微了解)。
三、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要多看下,主要是为后面的确认打基础。
四、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的确认(重点):确认条件(05、06判断);完工百分比法及其应用(03、04业务、05、06判断与选择、07业务、08概念);非正常情况的处理(04选择、05判断)。本节在2010年是命题重点。
五、披露:识记下。
补充——新旧准则差异
1.与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最大的变化就是收入的确认能更好的体现商业交易的实质,将原财会(2001)64号文件的部分内容整合到新准则中去,大部分情况下仍然是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的条件确认收入,同时作为例外事项,对于显失公允的交易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强准则的可操作性。通过对比新、旧准则,我们发现有如下的实质性突破:
(1)旧收入会计准则将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完全排除在外,修订后的准则将收入准则的范围拓展了,仅将按权益法核算所产生股利排除在外。
(2)新准则在计量时首次引用公允价值模式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增加了现金股利收入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某项目作为收入予以确认,必须符合两项基本条件:①与销售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以及销售商品收入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②由于收入必须与费用进行配比,因而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应符合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