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12
消息观念 ——→ 编码 ——→ 传送 ———→ 接收 ——→ 译码 ——→ 反应(行动)
干 扰
人与人之间的单向传递,有这样几个特点:
主要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
不限于消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在单向传递中,传播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重要意义 ,传播结果为的是改变受传者的行为(表示赞同、共鸣等);
单向传递由于是直线式传递,传递速度快,但准确性较差;
在单向传递中,可能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即人所特有的心理障碍,不同人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反应;
传播是低效的、盲目的,难易实现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真正沟通,有时甚至可能引起受传者的抗拒心理。
4 双向传递的特征及其适用状况
双向传递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传者角色的互换,双方相互传递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消息观念 编码 传送 接受 译码 反应行动
干 扰
反 馈
传播者和手串者在传递过程中,角色互置,互为传受方,即:
传播者 信 息 →受传者
受传者 反 馈 →传播者
同单向传递相比,双向传递的特点是:
主要也是通过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的;
也不限于信息的传递,还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传递;
在双向传递中,交流的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也有重要意义,传播结果则是为了改变双方(受传者和传播者)的行为;
双向传递由于增加了由受传者对传播者的传递程序,因而速度慢,但准确性明显增强了;
反馈意见令传播者不断修正调整以后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减少心理障碍,从而使第一轮的传播效果得以改进;
在双向传递中,受传者有回传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其有参与感,有助于建立传受双方的信任与感情,有助于调动受传者的兴趣与主动性;
传播者随时会受到受传者质询与批评,心理压力大,因而能加强传播者的责任心和提升传播能力。
大多数传播属于双向传递,双向传递的方式适用于复杂连续的信息传播和涉及人际关系的信息传播。新闻传播作为连续使用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必须采用双向传递方式。
5 反馈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
信息反馈是双向传递得以实现的基础。在传播活动中,反馈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来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发送出去的给定信息,作用于受传者后产生的结果再回传至传播者,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称为反馈。经过反馈,使给定信息接近目标值为负反馈;而使给定信息偏离目标值为正反馈。
反馈的作用: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行为始终是主动的,而受传者的反馈是被动的发生作用,传播者只有合理利用受传者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才能产生新的目的性行为,从而使双方的新的传受活动提升到新的水平。
不断使给定信息接近真实信息,是传播者争取有效传播的关键。负反馈使传播目的与社会效果接近,传播者可以利用其来调节传播活动,使传播活动更符合传播者的目标。
有效利用内反馈,可以预料可能产生的外反馈,自觉调整传播的内容与方式,有助于优化传播效果。
6 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见习题1 静态分析)
7 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见习题1 静态分析)
8 新闻受传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见习题1 静态分析)
第五章 新闻传播要求
1真实传播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新闻传播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事实的相符程度。新闻传播必须真实,说到底是传播效果的要求。传播必须致效,这是一切传播活动的终极目的。为使传播致效,必须做到并确保:传播的事实有根有据,传播过程事实求是,传播结果与事实原貌完全一致。
新闻传播必须真实的原因(意义):
传受双方都要求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事实求是,不增添任何附加的成分。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要求,只有通过提供事实的新闻报道,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的使命。
如实报道新闻,是实事求是认识路线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也是这一科学方法论对传播工作者的要求。
科学含义(具体要求),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这其中又包括:新闻报道中相关的新闻事件的主要新闻要素,即新闻写作中所说的5个W都要引之有据,确凿可靠;要素的细节描绘要有根有据;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一切资料也要求有可靠地来源。
第二,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个事实、新闻媒介上的某一个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第三,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全面把握:
(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准确把握真善美、假恶丑量大类事实的报道比。
(二)新闻传播中正反两方面的准确把握:对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有正确认识,新闻报道上有适当反映,做到总体真实。
(三)新闻传播流量的科学调控:新闻传播的流量,应反映和维持社会各方面质与量的平衡。
(四)新闻传播事实的道德考量:及时报道,同时不对民众产生更大伤害。
(五)新闻传播效果的辩证制衡:对传播效果应有辩证的全面地考察。
2 不真实传播的成因及其防治
成因
(一)新闻提供者:由于品质不良而故意失实,而且所造假新闻,一般都属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之列。
(二)新闻采制者:由于品质、知识、作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报道失实。
(三)新闻把关人:因私利或小团体利益,走形式主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防治措施
1)从思想上认识新闻失实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真正懂得真实是新闻生命的意义,把新闻失实现象提到一定位置加以重视和切实克服。
2) 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严密的防治失实报道出笼、严惩造价的规章制度。
3) 做好新闻报道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把品质不良、弄虚作假者从中清除出去。
4) 推动新闻立法,运用法律武器,同通过假新闻谋私的不良现象作斗争,制裁造假者。
5) 整顿党风,淳化民风,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带头,提倡真实新闻,反对虚假报道。
3 客观传播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作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
新闻传播必须客观的原因(意义):
●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事实可以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是客观实在物,都是人们可以感知的,因而报道者必须使自己的新闻报道做到完全客观,使之同事实完全一致。
●只有客观传播的新闻,才有力量。
●通过客观报道而显示的新闻倾向性,易于与乐于被受传者接受,从而实现传播者的功利目的。
●客观地报道新闻,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新闻记者成熟与老练的标志之一。
科学含义(具体要求)
就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使客观存在或客观上正在发生于发展的事实。
就形式而言,新闻的客观性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是通过作者自己的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表达出来的。用事实说话。
4 不客观报道的表现及其克服
●客观与立场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与倾向,如果通过客观报道,即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与组织,通过对事实的忠实而具体的表述,完全可以甚至更加出色地表达出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直接表态等外来成分是不必要的。
●客观主义和客观报道有根本区别,并不是罗列事实。客观报道是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与精心安排,借客观叙述的形式,巧妙地渗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5 公正传播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也叫“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新闻传播必须公正的原因(意义):
●传播者与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是想受众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时人队他的种种评价的客观情况。
●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所以传播业者应向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
科学含义(具体要求):
第一,新闻传播不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知识自己赞成的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自己反对的一方的意见。
第二,新闻传播者不以自己的一己立场与观点,选择、报道与评价、解释事实,并且通过这种选择与解释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伤害。
第三,新闻传播者不以一己之立场,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使媒介的性质,由“社会公器”蜕变为“个人私器”。
6 不公正传播的表现及其克服
●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
●强扭事实,片面报道
●主观武断,强加于人
●不给更正,难以申辩
●作者有权,读者无权
7 公正传播与传播的倾向性之关系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媒介与传播工作者取信于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公正性是倾向性借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得以发挥社会效应的前提。不公正的倾向性也是乏力与缺乏权威的。总之,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与公正性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矛盾范畴,我们应在坚持公正性的前提下,表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
8 全面传播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新闻报道确保全面,是社会和民众对新闻传播的共同要求。新闻传播力求全面试新闻媒介和传播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新闻传播力求全面地原因(意义):
1)全面性是新闻传播实现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前提。
2)全面报道事实,全面提供各方面情况与意见,有助于受众了解全局,认识事物整体,知晓事件全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
3) 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对传播行为的要求和职业规范。
科学含义(具体要求):
新闻传播的全面性,要求向公众提供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星的、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事实、情况和意见。
第一,对一件新闻事实(事件)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尤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与情节,必须作出具体细致的报道,实在无法提供有关情况者,要作出交代或说明。
第二,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报道,提供纵向与横向的全方位材料,以及对这些材料的分析,不偏颇,使公众独立得出自己的印象和结论。
第三,对于有争议的问题的报道,充分顾及和全面报道各种情况、意见与看法,不强加自己的看法。
9 不全面传播的表现及其克服
1)报道事实,只顾一面忽略另一面
2)评论事实,只讲一面无视另一面
3)分析报道社会现象,只注意一种倾向而掩盖另一种倾向
上述三种不全面报道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工作上的主观性造成的。新闻传播是有规律的,公众收受新闻传播也有认识规律。因此,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反对单纯的不顾传播规律的主观主义,是确保新闻传播全面性的必要条件。在工作规范与职业操作上,也应有相应的改进与提高。
10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是通过全面考量各种事实,经过反复比较分析而后实施的,因而,选择是在全面把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正确的选择,总是同提供较多的较全面地报道并行的。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性欲全面性的统筹安排,正确决策,不因全面性损害选择性而模糊了新闻的倾向于立场,又不因选择性损害全面性而影响自己的声誉与形象。
注意抓典型,是传统的工作方法之一。重视典型报道,是中国新闻传播的特色。所谓综合,即指全面的、多方面的报道。在新闻传播中,就是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的关系。典型报道与综合报道都是不可缺少的。正确处理选择与全面,典型与综合,是一种正确掌握新闻调控、运用新闻规律的新闻传播的艺术。
11 报道时机的意义及其正确把握
所谓报道时机,指现实生活中潜存着的有利于某项报道获得良好效果的机会。
传播实践告诉我们,选择报道时机,应注意发表时的环境与背景,读者的兴趣和注意的变化,此外还要考察是否与实际生活及重大政策等步骤相配合。
要求: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全面和从政治上把握事实。要懂得正确运用战略与策略,该快即快,该压即压,既要有目光,又要有本事。
12 “慢三拍”现象及其克服
现象:决策慢,采制慢,刊播慢。我国的新闻传播之所以长期存在“慢三拍”现象,究其缘由大致由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一个方面原因造成。
克服:新闻改革的深化,新闻观念的更新,工作作风的进步,以及国家投入和媒介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
补充:
新闻传播必须迅速及时
时间性:新闻发布与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时距越小传播效果越好,也就是该新闻传播越有价值。
时效性: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距,同新闻面世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时效性的涵义更丰富,不限于快捷,但基本精神仍是快捷,因为及时传播是新闻致效的根本保证。
新闻传播之所以要求快捷的原因:
●新闻报道的是瞬间的变动的事实,不及时的报道不仅没有新闻价值,还可能失实。
●新闻事实层出不穷,追求更新的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的天职。
●受众要求及时获知外界刚刚发生的变动,以尽快地认识和适应甚至利用这种变动。
●传播快捷是新闻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六章 新闻传播媒介
1 传播媒介的划分
从媒介与受传者的关系看,传播媒介可分为大众传播媒介和“小众”传播媒介即非群体化传播媒介两种。大众传播媒介又称“大众媒介”,泛指所有用以向广大的受传者传递各种信息的技术手段。通常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四大媒介。“小众”传播媒介是相对于大众传播媒介而言的,又称非群体化传播媒介,指传播范围小、受众人数少的传播媒介,这是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传播媒介的一个新特征。
其它分类:
媒介的手段——口头媒介、印刷媒介和大众媒介
使用媒介的对象——个人媒介和大众媒介
技术构成的复杂程度——小媒介和大媒介
传播目的——高级媒介和通俗媒介,严肃媒介和大众化媒介,公共性媒介和营利性媒介
感官作用——听觉媒介、视觉媒介和视听复合型媒介
媒介所载讯息的清晰和明确度——热媒介和冷媒介
麦克卢汉的观点:
热媒介:指可以使某一感官作“高度定义”扩张的传播媒介。所谓“高度定义”,指所传播的资料的明确程度。热媒介所承载的讯息明确度和清晰度高,受传者不需要太费劲即可由自己的某一感官承担起接受讯息刺激,不必补充和想象即可完成接受信息活动。在传播过程中,热媒介的使用对象参与程度小。如照片,广播等。
冷媒介:承载的讯息清晰度和明确度低,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受传者参与度大。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 传播媒介和新闻传播媒介的衍进
考察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可以得到下列几点基本看法:
第一,人类的传播是先有面对面的传播,再发展到通过媒介的传播。
第二,在通过媒介的传播中,先有书写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再有电子媒介。
第三,在电子媒介中,先有有线的电子媒介(如电话),后有无线的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
3 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的特点
(一)报纸与期刊
现代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面向广大群众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媒介。一般情况下,它以散页形式公开发行。期刊则有定期与不定期之分,但每期板式基本相同,有固定名称,装订成册,顺序编号出版,其中以刊载时事性材料为主的,归入新闻传媒之列。
提示:“纸媒”的传播特点:视觉媒介;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时效性差;借助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一定文化水平,限制了读者范围;感染力较弱。
(二)广播
广播室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
广播从传播手段看可分为两大种: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作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作有线广播。
广播媒介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是:
●对象广泛
●传播迅速,在电波所及范围或导线所到之处,可以同时收到信息对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同步广播,广播优于电视
●功能多样,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和文艺性节目,比报刊全面
●感染力强
劣势:
●内容转瞬即逝,选择性和保留性比报刊差,听众比读者被动。
●只有听觉形象,听后效果逊色。
(三)电视
电视是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的一种新闻传媒,出现晚于报刊和广播。
特点:1)视听兼备; 2)传播迅速; 3)功能全面; 4)受众广泛——电视观众数量最多; 5)选择性保留性差
4 新媒介的特点
(一)网络传媒——第四媒体
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特点:信息量大,传播内容丰富,获得信息便捷,传输成本低廉,传播的交互性、小众化、兼容性强。
(二)新型广播电视
数字音频广播(DAB)作为广播媒介的第三代,正在迅猛发展,这种广播频道多,抗干扰能力强,可提供CD级高质量立体声广播。
网络广播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数字音频广播,传播距离远,并可以不受传统广播顺时播出的限制,可以随时重播,反复阅听。
高清晰度电视(HDTV)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收视效果好、信息量大等优点,
(三)综合媒体
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光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被人们称为综合媒体,也叫“大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音像信息质量高。
5 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
新闻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部分,同一般大众传播媒介不同,新闻传播媒介最主要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新闻信息,人们把新闻传播媒介从本质上看做是新闻信息载体。
新闻传播媒介的又一个功能是反映舆论,指导舆论。新闻传播媒介总的社会功能同大众传播媒介相近,但前者更强调传播新闻信息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6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社会文化总体)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
媒介文化对社会的强大影响力表现在:
●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的文化修养,改善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结构。
●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各种技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
●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
●议程确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
●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
●反映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
7 新闻文化的特点
新闻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亚种,亚系统。它既是媒介文化的内涵,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说它是媒介文化的内涵,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的形态而言的,因为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说它是媒介文化的外延,这是着眼于文化媒介的特征而言的,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而新闻作品是以其不同于其他媒介作品服务于受众的。
新闻文化的特点:
1)强烈的政治色彩,无论哪种制度下的新闻媒介,它所承载的文化形态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 鲜明的价值判断,新闻文化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旗帜,或显或隐的抨击假恶丑。新闻文化对真实报道的强调,远非一般媒介文化所能相比。
3) 深刻地哲学思辨,新闻文化要求有很强的宏观意识和思辨精神。
4) 特殊的商品性,新闻传媒的真正价值主要不在经济价值,而在社会价值。
5) 作品形式的精美性,新闻在形式上比一般媒介上的信息形态要华美。
补充: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一般指社会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者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从宏观角度提出大众传播媒介有三项功能:监视环境、协调反应、传递遗产。 —→ 三功能说
美国社会学家赖特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功能:娱乐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从微观角度细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功能的认识:
1)守望人的功能
2)决策功能:唤醒大众注意,加以劝服
3)社会化功能:视听教育功能
4)娱乐功能
5)商业的功能
传播学者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的功能:守望或监视环境的雷达功能
2)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推动政策制定执行,反映社会舆论,促进社会机制运转
3)教育功能:教育社会成员,传播文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4)娱乐功能:摆脱工作和现实烦扰的娱乐,附带起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
二、设置议题
设置议题,即议程确定,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选择某个议题,实行强化报道,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目的旨在使其议题对改变或坚定公众态度产生强大效果,形成共识,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提高媒介人物的知名度,使媒介事件产生轰动效应。
第七章 新闻传播事业
1 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的区别与联系
有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媒介有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传播对象,媒介(实际是传播者)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和自律都比较活跃。凡是存在这些要素、机制等结构的新闻传播媒介,就是媒介机构。它在社会结构中,是以独立的媒介个体的形式存在和运作的。
相关话题/新闻
武汉大学《新闻采访学》课件(罗以澄)
0导论 学习新闻采访学的意义与方法.ppt 1第一讲 新闻采访活动的性质、特征与路线规定.ppt 2 第二讲 新闻记者的职能与修养.ppt 3 第三讲 新闻事实的识别及其方法.ppt 4 第四讲 新闻采访选题的确定及其方法.ppt 5 第五讲 新闻采访的工作程序及其方法.ppt 6第六讲 新闻采访的策划及其方法.ppt 7 第七讲 新闻访问活动及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9四川大学新闻传播辅导班笔记
四川大学历年新闻理论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真实性(1997) 2 新闻价值(1997) 3 新闻事业(1997) 4 社会责任论(1997) 5 报道(1997) 6 新闻策划(2003) 7 新闻人的人文关怀(2004) 二简答论述 1 试论新闻报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1997) 2 有人说,新闻策划是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7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 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4武汉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必备大学语文文言文解析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3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笔记——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第一章 新闻本体论一、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各种新闻载体和报道形式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述评、新闻图片、新闻资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这一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它是各种新闻传媒最常用的报道体裁。二、美国大众报纸和黄色新闻时期的新闻定义: 在大众化报纸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特点: 目的的差异性 时间的限制性 项目的突发性 需要的广泛性 知识的全面性 活动的艰辛性 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形式上分 个别访问 开座谈会 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重点笔记+脉络梳理笔记
新闻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暨南大学网络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
导论 一、正确认识新闻学 1、新闻具有独特的魅力 世界需要新闻,因为人们需要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人人都希望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国内外新近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了解客观世界的新变动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便于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相应的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闻事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用书外国新闻传播史内部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总论篇(一)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笔记人大版
新闻评论教程目 录上 篇 绪论 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报刊政论实践 我国新闻评论的简要回顾 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立论的基本要求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外国新闻史复习陈力丹教授整理版
一、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历史原因: 五个必备条件 1...大.背.景.条.件.:. 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工业和商业从地中海、北海转向全球,造成对新闻的规模化需求。 2...传.播.渠.道.条.件.:. 15-16世纪欧洲大陆的王权统一运动(以法国为代表),削减了许多封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9新闻传播学笔记 蔡铭泽
蔡铭泽《新闻传播学》笔记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 新闻传播活动自古就有,真正的新闻传播事业则是于16-17世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后产生的。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传播事业既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横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特殊事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传播学系列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 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传播历史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 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前5章笔记
第一章 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 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调剂要求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考生初试成绩须达到国家规定的A类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原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4、原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外语为英语一,其他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二、调剂专业及人数调剂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代码:0503调剂人数:2人复试名单确定: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8